南明为何没能像南宋那样坚持很久呢?
南明是京师陷落后,由明朝宗室在长江以南建立的政权,为何南明没能像南宋坚持那么久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清军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还据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抵抗清兵,包括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及明郑时期。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崇祯皇帝殉国后,江南一带的政治体系依然在正常的运转,南京作为明朝早期的首都,一直预留了一套完整的行政体系,所以南明政权建立后,是完全有实力抗击清朝,但是在南明政权成立的早期,在拥立哪位藩王的问题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所以即使在朱由崧即位后,南明的内部矛盾也是十分严重,爆发了激烈的党争,各地武将割据。
所以仅仅一年后,在史可法战死扬州后,在面对清军压境时,许多大臣直接选择了献出南京向清军投降,而弘光帝朱由崧也被俘获,送往北京。南京失陷后,南明几乎再也没有像样的军队,各地有野心的宗室成员也纷纷自立,南明四分五裂如一盘散沙,于是清军各个击破,政权也频繁更迭,逼得南明残存势力一路南退,最终退无可退,最后一任永历帝逃到缅甸,缅甸国王迫于清朝的压力,将永历帝送至昆明,南明就此灭亡,仅存在了18年。
南明为什么不能像东晋、南宋一样割据半壁江山呢?
从政治上讲,南明没有号召力。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尽管得国不正,但司马王室宗亲要么死于八王之乱,要么死于五胡南下。司马睿有晋愍帝封的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陕东诸军事的称号,利于稳定局面对抗北朝。赵构和司马睿类似,北宋宗亲被金兵掳走,他本人有钦宗封的天下兵马大元帅的称号,赵构即位合乎法统。
明朝亡国后有东晋和南宋的先例,按理说更容易出现割据半壁江山。但明朝亡的突然,崇祯自缢前甚至没有指定继承人。朱由校和朱由检都没有儿子或者离奇失踪,南京的机构十分健全,但就是差一个正统有号召力的皇帝人选。南方各地藩王不少,但却谁都不服谁,导致南明内部始终无法像东晋、南宋一样凝聚起来。
从外部对手上来讲,南明的对手更强。东晋立国之初非常虚弱,但 *** 仍掌握了不少地盘,并州、幽州、凉州、汉中等,而且胡人占据中原和关中后内耗不断,没有南下灭东晋的能力。南宋建立时,金国内部对于灭宋存在争议,给了南宋喘息的机会。西夏的崛起、西辽和北方 *** 的不稳定,使金国最终放弃了灭南宋。
而南明面对的情况完全不同,李自成、张献忠虽然有实力,却没有建立有效的统治。清朝则与蒙古达成联盟,并降服了朝鲜,彻底解除了后顾之忧。清军汉化的速度远超北魏、金、蒙,入关之后打出“天下取自于贼,而非明”的口号,李自成灭了明朝,清朝灭了李自成夺取天下,以此宣告明朝已亡,不承认南明的合法性。这样就削弱了南明朝廷的凝聚力以及北方文人和军人的南向力度,减少了抵抗力量,从舆论心理上占了优势。
从 *** 士族以及内部民心来讲,五胡乱华与金灭北宋,都曾大肆屠杀无辜,汉族士绅望族乃至普通平民对其充满仇恨感,他们大量南逃,支撑了东晋和南宋政权。南明时代已经不一样了,清朝统治者策略比较隐晦和高明,尽管清军屠杀不亚于五胡,但没有出现衣冠南渡。此外华夷之辨逐渐淡薄,只要入主中原的异族人能够崇儒,士族和百姓都能够接受。
从军事上来说,东晋有不断南下的流民和南北士族武装,并建立了著名的北府兵。南宋有退入四川的陕西六路军,赵构召集的大量勤王军队,以及宗泽留下的东京留守司,自保是绰绰有余的。再看下南明,明军主力卢象升、孙传庭战死,袁崇焕早就被杀,关宁铁骑跟随吴三桂降清。其他如大顺、大西的残部多是乌合之众,南明指挥不了的江南四镇,将领如高杰、左良玉等,大多志大才疏、拥兵自重,难以形成有效的抵抗。
明朝灭亡后,南明据有淮河以南半壁江山抵抗清兵,但南明已经失去了天时地利人和,清军无后顾之忧,进军速度太快,南明猝不及防。南明经历了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以及明郑时期,最终为清所尽灭。南明的历史值得研究,清军进兵神速的时候,南明内部还在内讧,也是南明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