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夷陵之战结束后 曹魏为什么不攻打蜀汉而是东吴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0-25)250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魏和蜀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夷陵之战蜀汉大败而归,此时的曹魏在做什么?曹魏为何不进攻蜀汉而是进攻东吴?

夷陵之战前,孙权派人到洛阳称藩。

曹丕认为这是大事,便举行廷议,让大家各抒己见,谈谈对孙权称藩,以及即将爆发的吴蜀大战的看法。

夷陵之战结束后 曹魏为什么不攻打蜀汉而是东吴

当时的魏廷,大致有三种声音。

一是曹丕主张的,接受孙权称藩,并立即调集大军攻蜀。理由是我泱泱大国,人家孙权来称臣,我如果不接受,怕是会伤了天下人心。而孙权既然已称臣,那魏国就有必要助吴灭蜀。

二是王朗王司徒的建议,他也认为应该接受孙权的称藩。不过他不同意立即出兵,他觉得魏军应该伺机而动,待吴蜀两军相持不下时,派一大将攻蜀军要害之处,寻机一举灭掉蜀汉。

诏议“当兴师与吴并取蜀不”?朗议曰:“天子之军,重于华、岱,诚宜坐曜天威,不动若山。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搏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馀事。——《三国志·王朗传》

曹丕和王朗的观点,细节上虽有不同。但核心思想一样,那就是接受孙权的称藩,并以这件事为契机,弘扬魏国的正统性,以及曹丕帝位的合法性。

我们了解,当时魏国建立没多久,曹丕称帝也没多久。孙权如果能投降,的确可以让曹丕的合法性大大增加。

最起码,从名义上来说,孙权称藩后,天下不服王化之地,就只剩下刘备控制的益州了。

而既然曹丕接纳了孙权称藩,那魏军可不就只能打刘备了?

第三种声音来自侍中刘晔。他的观点就与前两种截然不同了。

刘晔对所有人泼了一盆冷水,他说孙权并没有臣服之心,这次只是迫于刘备压力,逼不得已才称藩。

一旦危机解除,孙权肯定要反悔。

而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该在孙权请藩这件事上沾沾自喜。而应该假意纳降,实则暗中调兵遣将,待吴蜀两军相持不下时,攻打孙权,以绝后患。

刘晔的建议说完后,曹丕不乐意了。这与他的主张背到相驰。于是他再次强调“孤何不且受吴降,而袭蜀之后乎?”

(曹丕)帝曰:“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降来者心,必以为惧,其殆不可!孤何不且受吴降,而袭蜀之后乎?”

夷陵之战结束后 曹魏为什么不攻打蜀汉而是东吴

刘晔也不服,便也坚持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益州易守难攻,即便刘备东征孙权,益州内部空虚,我们也很难趁虚而入。

并且最关键的是,如果刘备了解我们要出兵打他,那他肯定就退兵了,不打了。

所谓的益州空虚局面,届时还存在?

而孙权称藩动机不纯,害怕我们打他。所以我们打刘备,孙权肯定会按兵不动。

到时候,就会变成魏国单挑蜀汉,让东吴坐收渔翁之利的局面。

但反过来,如果我们打孙权,刘备因为和孙权有仇,他肯定乐见其成,正好会出兵,与我们一起胖揍孙权,瓜分东吴地盘。

这样一来,孙权和东吴就完了。而没了孙权的掣肘,刘备的灭亡也是指日可待!

吴悉国应之,而遣使称藩。朝臣皆贺,独晔曰:“吴绝在江、汉之表,无内臣之心久矣。陛下虽齐德有虞,然丑虏之性,未有所感。因难求臣,必难信也。彼必外迫内困,然后发此使耳。可因其穷,袭而取之。夫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不可不察也。”——《三国志·刘晔传》

夷陵之战结束后 曹魏为什么不攻打蜀汉而是东吴

应该说刘晔的建议还是更有操作性的。

因为他指出了关键点,即孙刘的不同之处。

虽然当时也存在这种可能性——那就是刘备和孙权听说魏国出兵,两边都不打了,共同对付曹丕。就像215年,听闻曹操拿下汉中,孙刘瞬间和解那样。

趁夷陵之战伐吴,也非板上钉钉的机遇。

但不管怎么说,以当时情况而言,不动刀兵则罢。要动刀兵,伐吴明显比伐蜀要更有操作性。

然而,刘晔说完后,曹丕还是不听。

于是一时之间,讨论陷入僵局。

这时候,王朗充当和事佬,提出折中意见。

王朗说刘备已经出兵了,而孙权此时还没有起兵,对我们肯定还有所防备。并且南方这时候是雨季,不利于我们的大军行动。所以我们还是要攻蜀,只是现在还不行,仍需等待,伺机而动。

“今权之师未动,则助吴之军无为先征。且雨水方盛,非行军动众之时。”帝纳其计——《三国志·王朗传》

相比刘晔,王朗建议更适合曹丕胃口。

最终曹丕采纳了王朗的建议,修改了自己原持有的联吴伐蜀之计,采取坐观成败策略。不对孙权用兵。

为了鼓励孙权,曹丕更拜孙权为吴王,此举相当于承认其割据的合法性。

刘晔对此坚决反对,但曹丕不听。

通过以上史料记载,我们不难看出:

一、朝议时,魏与吴更亲近一些。大部分魏臣都认为应该帮孙权,对蜀汉用兵。

虽说益州易守难攻,魏军的主力也一直在东面防备孙权,部署在西线对付刘备的兵力确实不多。

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说魏国自始至终就没有打刘备的企图。

毕竟史料当中已经清清楚楚写了“孤何不且受吴降,而袭蜀之后乎?”

并且西线兵力不足,可以从东线调嘛。只要想打,就不算什么难事。

二、刘晔的想法更实际一些。其他人都过于理想了。尤其是王朗,说什么雨水方盛,这完全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为曹丕拒绝伐吴建议找借口。如果这也能成立,刘备就不该出兵。合着刘备大军就不受长江中下游的雨季影响了?

王朗那帮人之所以会如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吃准了曹丕的心中所想。

主动迎合曹丕。

那曹丕在想什么呢?

根据后来曹丕的一番操作来看。曹丕当时看重的,是所谓的大国风度,是他接受孙权称藩以后,对后来者的示范效应。

他作为篡汉者,心里还是犯虚,不自信。联合东吴对付刘备,附和他巩固统治的需求。

毕竟刘备当时已经称帝,“无可救药”。

而孙权名义上还是汉臣。还可以争取。

至于趁虚而入,先打谁的问题。曹丕一点都不在乎。魏强而吴蜀弱,吴蜀绑在一块也比魏国弱小。曹丕觉得以自己的实力,打谁都是泰山压顶!

他压根不在乎能不能抓住时机灭蜀或灭吴。

这点从他后来对孙权用兵,可以明显看出。

夷陵之战结束后 曹魏为什么不攻打蜀汉而是东吴

而正是因此,所以曹丕最后采纳了王司徒的建议。坐山观虎斗,既不调兵遣将灭吴,也不调兵遣将吞蜀。

反正就是什么都不干。

后来发生的事,我们都了解。

夷陵之战后,孙权果如刘晔所言,对曹丕开始怠慢。到了后来,更是翻脸不认人,有不承认曹丕是自己宗主的意思。

曹丕大怒,派人到东吴问责,孙权先是派人赔礼认错,拖延时间。待拖了两个月后,又继续不鸟曹丕。

被孙权一番戏耍,曹丕真的怒了,欲亲自讨伐东吴。刘晔见曹丕被愤怒冲昏头脑,立即劝曹丕不要出兵。他的理由是“彼新得志,上下齐心,而阻带江湖,必难仓卒。”

当初东吴人心惶惶,你不打。现在人家东吴士气正盛,你再去打,能有什么好果子?

但曹丕不听,指挥二十万大军,兵分三路讨伐孙权。结果败兴而归。

夷陵之战结束后 曹魏为什么不攻打蜀汉而是东吴

两年后,曹丕在没有机遇情况下,再次不顾劝诫,二度兴兵伐吴。结果又是铩羽而归。

不久后,曹丕病死。曹叡继位。

曹叡采纳群臣建议,对外防御,对内恢复生产秩序,发展经济。从而奠定了后来司马氏一统全国的实力基础。

对吴蜀防御,休养生息策略,其实贾诩早年也对曹丕提过。

帝问诩曰: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对曰: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文帝不纳。后兴江陵之役,士卒多死。——《三国志·贾诩传》

曹丕问贾诩,我想一统天下,你觉得吴国和蜀国,我应该先征讨哪个?

贾诩答道,哪个都别打。你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实力上来了再动武。

曹丕不听,结果无功而返。

夷陵之战结束后 曹魏为什么不攻打蜀汉而是东吴

总的来说。

刘备惨败,益州空虚,所以就要打刘备,这是正常人的理解。

但是在曹丕看来,无所谓刘备怎么样,也无所谓孙权怎么样。

孙权请藩,朕同意了。那就该伐蜀。

孙权竟然敢戏耍朕,是可忍孰不可忍!朕非得教训这老小子!

蜀,不伐了。朕要伐吴。

打仗还看时机?笑话。我泱泱大国,带甲之兵几十万。朕想打谁,还看机遇?

朕不需要!干就是了。

这便是火烧连营,刘备惨败,魏国为什么不趁势进攻,而是进攻孙权的原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10/217287.html

“夷陵之战结束后 曹魏为什么不攻打蜀汉而是东吴” 的相关文章

唐介是什么人?他与唐仁宗之间有何故事?

唐介是什么人?他与唐仁宗之间有何故事?

唐介,历史上胆子最大不怕杀头的御史,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北宋仁宗年间,因为比较特殊且良好的政治氛围,加上宋仁宗这位有史以来最仁厚皇帝的宽容,名臣辈出,数不胜数。每一位名臣都能写出一大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出来,大多在史书上都被写成了如圣人般的闪耀(熬到王安石变...

永淳公主是什么人?她与驸马陈钊之间有何故事?

永淳公主是什么人?她与驸马陈钊之间有何故事?

永淳公主是明睿宗的小女儿,明世宗的同母妹妹。母为慈孝献皇后。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这件事记在《万历野获编》中,说的是永淳公主选驸马的事。朱元璋在建国后,曾立下一条规定,但凡公主择选的驸马,必须出自低级官吏或寻常百姓家。永淳公主到了挑驸马时,自然也不能破例。说...

汉武帝后宫有多少位皇后 她们的结局是什么

汉武帝后宫有多少位皇后 她们的结局是什么

对汉武帝刘彻一生有多少位皇后?都是怎样的结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太子拒婚陈阿娇,真傻。如果我儿子娶了她,皇帝的位子就轮到我儿子坐了。”王娡想着,马上动身去找馆陶公主,为四岁的儿子刘彻求娶她的女儿陈阿娇。馆陶公主正在生气呢,她前几天不顾脸面,去找弟弟汉景帝刘启的宠...

乾隆对权力如此痴迷 乾隆为何还早早退位给嘉庆

乾隆对权力如此痴迷 乾隆为何还早早退位给嘉庆

乾隆爱权如命,却为何早早让位给嘉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乾隆帝是清朝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皇帝。首先,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皇帝,把大清王朝带上了巅峰。同时,乾隆对于权利过度痴迷,做了那么多年的统治者,甚至不愿意离开政治舞台。后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便...

后世是如何评价羊续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羊续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羊续(142~189年),字兴祖,泰山郡平阳人。东汉大臣、清官,太常卿羊儒的儿子。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泰山羊氏,凭借门荫入仕,起家郎中,迁大将军(窦武)府掾,因事免职;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囚禁十余年。中平元年(184年),出任太尉(杨赐)府掾,出任庐江太...

三国时期黄忠的实力怎么样?他与关羽的关系如何?

三国时期黄忠的实力怎么样?他与关羽的关系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黄忠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在益州之战与汉中之战中表现英勇,尤其是在定军山之战中异常骁勇,力斩夏侯渊而一战成名。既然黄忠立下如此大功,那为何关羽还看不起他,反对他封侯呢一,跟随刘表黄忠早年追随荆州牧刘表,担任中郎将,同刘表侄儿刘磐共同驻守长沙郡攸县,...

汉末时期袁绍敢和董卓公开叫板,他哪里来的底气?

汉末时期袁绍敢和董卓公开叫板,他哪里来的底气?

董卓是东汉末年军阀、权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率军进入京师,掌握了大权,董卓想废掉皇帝,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董卓召集群臣商议,众人敢怒不敢言,这时,袁绍站出来强烈反对,董卓大怒,说,你认为我的宝剑不锋利吗?袁绍一听,立即也拔出宝剑说,你的剑锋利,我的剑难道就不...

三国时期刘备的身份是什么 刘备是冒用汉室后裔的身份吗

三国时期刘备的身份是什么 刘备是冒用汉室后裔的身份吗

对三国时期,刘备有可能冒用汉室后裔的身份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刘备,很多人都会提起一句刘皇叔。而之所以称刘备是刘皇叔,主要是因为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投靠曹操后,被曹操带到了许都,见到了汉室最后的帝王汉献帝,而汉献帝听闻刘备是汉室后裔后十分高兴,于是让人查了...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