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侍卫的佩刀都是反着佩戴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吗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0-29)170

还不了解:清代侍卫佩刀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侍卫的佩刀为什么都是反着佩带?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腰刀,是一种被佩戴在腰间的单面长刀,刚开始也被称作短兵器。一把普通的腰刀平均长为三尺,刀身比较狭窄,刀柄也比其他的刀要短上一些。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之中,也有非常多的国家拥有佩戴腰刀的历史。例如历史上的奥斯曼帝国就佩戴一种腰刀叫做亚塔安腰刀。以及在土耳其的民间传说中也频繁地出现过关于腰刀的记载。

清朝侍卫的佩刀都是反着佩戴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吗

而在清代,官员和侍卫也需要佩戴腰刀。但是从一些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清代侍卫的腰刀佩戴 *** 与其他时期的有明显的不同,是反向佩戴的。反着佩戴腰刀又是什么新的习俗,表达了什么样的不同意思呢?这个我们就要从清代佩戴腰刀的历史开始讲起了。

清代佩戴腰刀的转变

从清代现存的各种绘画作品当中,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清代的军人和官员,特别是来自满族的士兵,都是需要按照规定佩戴腰刀的。而且在刚刚开始正式要求佩戴腰刀时,大家还是正着佩戴腰刀的。所谓的正向佩戴,也就是刀尖向后,刀柄向前。

根据道光年间一个叫奕赓的侍卫写的一本《侍卫琐言》中的记载,我们可以得知,在康熙、雍正和乾隆前期的时代之下,侍卫和官员的腰刀都还是正着佩戴的。但是到了乾隆统治的后期,佩刀开始变成了反着佩戴的。

在那个时期的文人口中这样佩戴的腰刀也有了一个特别的叫法,叫作“太平腰刀”。而且这样特别的佩戴 *** ,在那个时候也别有讲究。

反带腰刀的原因

根据书中的记载,清代的官员、侍卫反戴腰刀的情况基本上是在乾隆执政的晚期才大规模出现的。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情况呢?

据说在当年,清代在乾陵执政之下彰显出一派和平发展的繁荣景象,基本上没有战争的出现。在如此太平且不需要作战的环境之下,腰刀在士兵和官员的手中也没有派上什么用场。

清朝侍卫的佩刀都是反着佩戴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吗

所以那个时期的腰刀,更多起到的的是一个配饰的作用。乾隆时期的反戴腰刀也是成为了一种和平礼仪的象征,反戴腰刀在那个时期更是被称作“太平腰刀”,彰显了友好的礼节和和平发展的愿望。

另外在这之前,正戴腰刀的方式有时候就会影响到满族人在马背上拿出兵器的速度,而且在战争之中也会因为不方便而延误了作战的时机,甚至如果有的时候一不注意,还有可能失手割伤他们心爱的战马,从而导致战争的不利。

清朝侍卫的佩刀都是反着佩戴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吗

所以反戴腰刀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他们的作战,也能在和平时期彰显谦逊的礼节。这样一举两得,更是使得腰刀反戴成为了乾隆统治后期的一种普遍现象。

因为佩刀 *** 的改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大家也开始纷纷研究起来腰刀佩戴的历史。腰刀究竟是有什么样的来历,让清代的官员和士兵都必须要按照惯例来佩戴呢?

腰刀的历史

在一开始,腰刀还是保安族的文化特色。而且在保安族人民的平时生活之中,腰刀也是他们每天都要随身携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物品。

腰刀在保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具有非常多的用途。不仅仅可以用来防身,还可以用来当作割羊肉的工具,也是非常的方便与称手。

腰刀这个词最早出现在《魏书·傅竖眼传》之中,原本就是指代配在腰间的刀。进入明朝之后,腰刀这个词语才渐渐开始指代短柄的佩刀。甚至在小说《水浒传》之中,梁山的各位好汉也随身佩戴腰刀。

而且在明朝 *** 还为了一统腰刀的配置形式,专门赶制出20多把精致的腰刀。并且把这一批精致的腰刀作为官方的一统样本,送到全国各地的巡抚和按察镇守官手中,要求他们一统打造大军所佩戴的官方腰刀。

另一方面,清代的统治者本身就是满族人。他们一直过着在马背上打猎的生活,在马上不能携带太多的兵器,所以在腰刀传入他们的地方之后,没过几年腰刀就成为了他们出门必不可少的物品。所以佩戴腰刀的也就渐渐成为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

清朝侍卫的佩刀都是反着佩戴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吗

结语:

关于清代腰刀与其他年代的腰刀的佩戴方式的不同的,其实也是出于不同的目标,也是为了满足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之下的需要。

从刚开始的正戴腰刀,是为了作战时打击对手和在平日方便生活的需要。再到乾隆后期的反戴腰刀,是为了彰显和平时期的礼节与友好往来的心愿。都是通过对腰刀的不同的使用方式来满足不同的需求。也可以说是非常的人性化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10/217932.html

“清朝侍卫的佩刀都是反着佩戴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吗”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曹操受到过几次偷袭?分别是在何时?

历史上曹操受到过几次偷袭?分别是在何时?

曹操,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纷割据一方,互相攻打,连年征战。曹操远征时,经常后方空虚,如国有人偷袭,后果不堪设想,但是,曹操两次都化险为夷。可以说,曹操非常幸运。这两次惊险的事件,正史中均有记载。...

深受皇帝宠信,韩安国最后为何又会郁郁而终?

深受皇帝宠信,韩安国最后为何又会郁郁而终?

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皇帝成为了至高统治者,古代封建时期均为人治,皇上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韩长孺本名韩安国,长孺乃是他的字,他祖籍梁国成安县,后徙睢阳。他在西汉可是一位大人物,早年在邹县田先生之处学习《韩非子》和杂家的学说,后侍奉梁孝王刘武,担任中大夫之职,是刘武在七国之乱...

同样都是秦国的功臣 三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同样都是秦国的功臣 三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都是秦国功臣,商鞅遭车裂,白起被赐死,张仪为何能全身而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商鞅、白起、张仪三个人对于秦国而言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但是三人命运各不相同,只有张仪能够全身而退这是有原因的。变法者必不善其身商鞅是变法者,变法就涉及利益重新分配,得罪...

诸葛亮跟随刘备打天下 诸葛亮后面有没有后悔

诸葛亮跟随刘备打天下 诸葛亮后面有没有后悔

对为什么说诸葛亮跟着刘备,既不应该后悔,但又应该后悔?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位居丞相,封武乡侯,留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美名,诸葛亮还真的不能后悔。虽说蜀汉最终是偏安一隅,但丞相终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权人物。再加上蜀汉的军权都在诸葛亮手中,又兼任益州牧掌管...

项羽死后刘邦为什么会大哭 刘邦此举有什么用意

项羽死后刘邦为什么会大哭 刘邦此举有什么用意

还不知道:项羽自刎后,刘邦却为他大哭不已,到底是惜英雄,还是收买人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202年,项羽在乌江遭围堵,遇到旧时吕马童,说道:“我听说刘邦重金悬赏我的脑袋,你是故友,我便送你了!”说罢,自刎而死。但奇怪的是,一心希望项羽死的刘邦,却哭了起来。...

明成祖朱棣心中的继承人是谁?为何选择朱高炽?

明成祖朱棣心中的继承人是谁?为何选择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史》中对朱高炽的作为圈点到位,可谓高度盛赞,朱高炽的庙号为“仁”,而“仁”这个字却很特殊,更不是随便获封的。在我国历史上,能称“仁宗”的皇帝屈指可数,要得到这个称号,首先他在位期间...

长平之战结束后 廉颇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长平之战结束后 廉颇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还不知道:长平之战后,廉颇去了哪里?最终是什么结局?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进行了长平之战。此战,秦国方面虽然战线更长,但国力远强于赵,赵孝成王怕再拖下去对赵国更加不利,于是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并派出纸上谈兵的赵括。来到战场后,赵括选择...

夷陵之战蜀汉和东吴交手 双方都出动了哪些人

夷陵之战蜀汉和东吴交手 双方都出动了哪些人

对夷陵之战蜀吴双方都出动了哪些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先看看抵抗入侵的东吴阵容由江东四英杰中仅存的陆逊统兵十二虎臣仅剩的5人中徐胜 潘章 韩当三人参战还有少年名将朱然以及宗氏名将孙桓统兵文官诸葛瑾 骆统 步骘等而演义中带病上阵被沙摩柯杀死的甘宁则在此战之前便已去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