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允炆推行削藩时,为何不像汉武帝那样实行推恩令?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0-31)270

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他即位后,力行削藩政策,这一行为导致了靖难之役。他为什么不向汉武帝学习,推行推恩令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朱允炆不用推恩令削藩,主要是因为明朝的藩王,压根就没有封国。

而且,朱允炆刚即位时手里掌控的力量,极为强大,完全可以让他直接来硬的,根本用不着他玩推恩。这种手段。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历史上一直有得国最正之说。因为朱元璋出身更低,早年做过和尚要过饭,完全是凭借自己的本事,打下了整个天下。所以相比历史上其他很多朝代,明朝的历史包袱是最轻的。

明朝开国以后,朱元璋除了要考虑很多国家大事需要考虑之外,还有一个问题也必须要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就是明朝以后的宗室政策。

古代天子家事既是国事。宗室政策的制定,将直接关系到以后很多年,这一点朱元璋还是明白的。不过至少在明朝刚建立的那十几年里,老朱还不用因为这个问题太发愁。因为老朱是白手起家,没有任何亲戚需要他分封。需要封王的,除了两个侄子和义子之外,都是自己的儿子。既然都是自己家的人,老朱自然也不用太早就思考这些事情了。

朱允炆推行削藩时,为何不像汉武帝那样实行推恩令?

但是,到了洪武二十五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事,将这个问题直接推到了老朱面前。

太子朱标死了。

死在老朱之前。

对于朱标这个嫡长子,老朱是极为满意的,满意到之前从来没有任何后手。所以朱标一死,老朱儿子虽然多,但是却暂时没有能够替代朱标的人。

好在朱元璋活得还比较长,这时候再培养一位储君,倒也不是太难的问题。不过,朱元璋大概实在是太爱自己的这个大儿子,在经过一番考虑后,朱元璋竟然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

跳过儿子这一辈,直接立朱标的儿子做储君。

所以最终,朱元璋选中了朱允炆。

但选择朱允炆做储君的话,又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朱允炆年龄实在太小,老朱选中他的时候,朱允炆才只有15岁。至于资历,更是浅薄如纸。

年龄小,没资历,如何能坐得稳皇位?如何能够镇得住那些骄兵悍将,守住大明江山?

面对这个问题,朱元璋很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杀人、封王。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以大将蓝玉谋反为借口,发动蓝玉案。此案牵连超过一万五千人,朱元璋借此案对军方大下杀手,几乎将洪武年间所有开国武将,以及所有擅长进攻的将军,全部处死。老朱用自己的血腥手腕,让朱允炆无需再面对骄兵悍将的威胁。

然后,老朱又将自己的所有儿子,全部派到边疆上,去给孙子站岗放哨。在把儿子们派到边疆封王之前,老朱不是没想过未来地方藩王权力过大,从而威胁中央的可能。所以,老朱创造性地制定了一套和之前所有王朝,都截然不同的分封政策。

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

简单来说,以前的很多王朝进行分封,都需要分出一块地方,交由藩王进行管理。这块地方,就是藩王的封国,封国内的军事、财政、政务管理等一切,都是由藩王自治的。藩王的封国,在整个大一统王朝当中,相对独立。

但是明朝的这套制度则截然不同,藩王确实封出去了,但是没有封国,没有自己的实际控制地盘。而且,朱元璋基本剥夺了藩王对地方财政的插手权力,藩王没有对地方百姓征税的权力,想要钱只能向中央要。另外,所有藩王所辖军队,只有自己的王府卫兵,规模在五千到三万之间。所有宗室,不得参与劳动,不得进入政治系统内管理国家。

朱允炆推行削藩时,为何不像汉武帝那样实行推恩令?

最后,朱元璋又给朱允炆留下了过百万的常备军队,随时可以供他调遣,形成了强干弱枝的局面。

做完了这一切之后,老朱才放心的撒手人寰,将大明的至高皇位,交给了朱允炆。

客观来说,老朱设计的这套藩王政策,近乎完美。

在老朱设计的这套制度下,藩王只能控制最多三万的常备军队。相比朱允炆控制的百万大军,实在微不足道。就算数位藩王联手谋反,所控制的军队在朱允炆面前,依然无需畏惧。朱允炆刚登基那会儿,明朝所有藩王手中的军队,全都加起来,都不到四十万。和朱允炆控制的精锐明军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而且,藩王没有财权,如果敢谋反,中央之一时间断掉财政支持。藩王手底下的军队,就会彻底没了军饷,没了补给。没有钱,还想造反?做梦吧!除了财权之外,藩王还不能染指地方政务,没有实际封国地盘。这种情况下,藩王还想造反,那无异于是在作死。

但是。

之所以说是近乎完美,肯定还是有其不足之处的。

从后来的历史发展当中,我们看到,这套制度,至少有两个缺点。

首先,是所谓的食禄而不治事。朱元璋禁止包括藩王在内的所有宗室,参与国家政务体系,甚至不允许他们劳动,完全就靠国家花钱养着。老朱这样做,一是怕未来自己的子孙后代,劳动的本事不行,再像自己当年那样去要饭,所以给子孙后代一个保障。二是怕这些宗室参与实际事务以后,分掉皇帝手里的权力。

这个法子,在明朝最初的一百年里,一点问题都没有。老朱儿子虽多,但以一个国家的力量,去养几十个王爷的衣食无忧,还是很轻松的。

但到了明朝晚期的时候,等到明朝宗室人数,已经达到几十万人的时候,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到了明朝末期,国家财政本就已经捉襟见肘,又需要花大量的财政,去养活这些不能参与劳动的朱家宗室成员。这就导致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完全被钱这个字给拖垮了,想打仗想赈灾,但就是没有银子。

因为银子都拿去养那些宗室了。

明之亡,实亡于缺钱,这话其实一点都没错。

当然,这个弊病,还要很多年以后才能体现出来。老朱设计的这套制度,第二个缺点,就在于人。

如果在位的皇帝,实在没什么本事。就算坐拥百万大军,都打不过人家拥兵两三万的藩王呢?这种可能,好像怎么看都微乎其微。手握百万大军,背靠强盛的国家机器,打不过一个拥兵两三万、同时还没有财政支持的地方藩王,那不如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朱允炆推行削藩时,为何不像汉武帝那样实行推恩令?

但正是这种微乎其微的可能,在朱元璋死后,成了现实。

朱允炆登基后,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这些藩王。在这个问题上,朱允炆和朱元璋真的谈不上谁对谁错,只能说是立场问题。对于朱元璋来说,边疆站岗的都是自己的儿子,借他们八个胆子也不敢造反。但对于朱允炆来说,站岗的都是自己的叔叔,那是有可能和自己竞争皇位的!

削藩,势在必行。

问题是,该怎么削?

历史上最有名同时也是最有效的削藩手段,就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推恩令。所谓推恩令,就是指藩王死后,长子继承王位,分到老爹原本封国更大的一部分。其他的儿子,爵位降一等,同时也有分老爹地盘的资格。这样的话,用不了几代人,原本强大的诸侯王国,就被自己的子孙给分没了。

但是,这个法子,朱允炆用不了!

因为明朝藩王,压根就没有封国!

非但没有封国,甚至连财权、治政权都没有。明朝的藩王,除了王位之外,就只有手里那两三万的王府亲卫。军队是不可能用推恩令去分割的,因为如果军队规模过小,在边境上各自为政的话。那藩王就再没有守卫边境的能力了,北方的敌人,顷刻之间就能打过来。

除此之外,汉武帝那会儿,汉朝各王国的实力还比较强,如果汉武帝来硬的,极有可能造成藩王们的联手反叛。一旦出现那个局面,汉武帝能不能打得过这些藩王,都是个问题。就算打得赢,汉朝也必然元气大伤。但朱允炆这会儿就不同了,所有藩王掌握的军队,加起来都远比及朱允炆掌握的力量,就算来硬的也没有任何问题。

当实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计谋和手腕就成了多余的东西。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朱允炆登基后,便开始采取‘硬削藩’的政策。不过,要硬削藩的话,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先削谁,后削谁?当时朱允炆身边的大臣们,也提出了两种意见。一种是先收拾个头大的,先把藩王当中实力最强的燕王、秦王等藩王收拾掉。解决了这几个手握重兵的王爷,其他的也就无所谓了。另一种则是先收拾有过错的王爷,这样在道义上能够占据一定优势。而且就算那些藩王发动叛乱,以当时朱允炆手里的力量,也完全不用害怕,直接打就是了。

朱允炆是个相对老实而且厚道的人,所以更加重视道义,于是就选了第二个方案。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第二个方案实施后,虽然朱允炆先后收拾了几个藩王,但却彻底激化了朝廷和藩王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在削湘王朱柏的时候,朱柏因为害怕,直接自焚而死。

朱允炆推行削藩时,为何不像汉武帝那样实行推恩令?

这下子,朱允炆不光没有在道义上占据什么上风,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道义,而且打草惊蛇,让几个势力更大的藩王,有了戒备之心。

既然你都已经准备来硬的了,那我就拼死一搏吧!

建文元年七月,朱棣在北京以‘为国靖难’之名,正式起兵,史称靖难之役。朱棣起兵之后,迅速干掉了北京地区所有朱允炆委派的官员,瞬间掌握了北京地区的治政权和财权。

当然,如果只是占据北京一地,想要打败坐拥全国的朱允炆,似乎仍是天方夜谭。但这个时候,老朱留下的另一个后招,开始发挥负面作用了。

当初老朱为了朱允炆不必面对那些骄兵悍将,所以几乎把明军当中,所有擅长进攻的将军,全部屠杀殆尽。这就导致靖难之役爆发后,朱允炆几乎无人可用。朱允炆本身不懂军事,更不懂如何任用军事人才。所以最后,朱允炆就任命了李景隆作为明军的统帅。

李景隆这个人,是当初开国六公爵之一的李文忠的儿子。虽然是名将之后,但李景隆的本事是真的不咋地,而且和朱棣私交过密。在和朱棣交战的过程中,屡战屡败。后来当朱棣打到南京城下的时候,负责守城的李景隆,更是直接开城投降,直接把朱允炆给卖了!

坐拥整个大明的朱允炆,之所以会败给朱棣,更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不会用人。

公元1402年,攻入南京城的朱棣,在南京皇宫中登基,史称明成祖。

纵观这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朱允炆之所以不用推恩令,是因为推恩令根本不适用于当时明朝的局面,而且是一点用都没有。朱允炆会败,纯粹是因为他不会用人,和用不用推恩令没什么关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0/218240.html

“朱允炆推行削藩时,为何不像汉武帝那样实行推恩令?”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朱厚照到底有多会玩?

历史上的朱厚照到底有多会玩?

朱厚照,明朝第十位皇帝,年号正德。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大明正德皇帝,也就是明武宗朱厚照,是大明第十个皇帝,原本聪慧过人,却因自小被刘瑾等太监上贡的玩具诱惑,便长期沉溺于玩游戏之中不能自拔,当上皇帝后更是玩兴大发,竟在南下巡游玩乐途中,因溺水而致肺炎,为此惶恐惊悸,不久驾崩,卒年31...

什么是密折奏事制度?雍正为何要采用这种制度?

什么是密折奏事制度?雍正为何要采用这种制度?

胤禛,清朝第五位君主,康熙帝第四子,年号雍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在雍正办公的地方,有一个小房间,里面的柜子里,有一个个上了锁的小盒子,这些小盒子中,装有官员们给雍正上的密折。雍正会用对应的钥匙分别打开小盒子,然后...

满宠:曹魏时期酷吏、将领,有勇有谋,屡有功劳

满宠:曹魏时期酷吏、将领,有勇有谋,屡有功劳

满宠(?—242年),字伯宁,山阳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酷吏、将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满宠曾担任督邮,后来又代理高平县令,曾将犯人拷打致死,于是辞官归家。初平三年(192年),被曹操招募,后来任许县县令,掌管司法,以执法严格著称;转任...

韩令坤是什么人?历史上有哪些关于他的故事?

韩令坤是什么人?历史上有哪些关于他的故事?

韩令坤,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将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显德二年(955年),韩令坤参与后周伐南唐之战,获得歌伎杨氏,对她十分宠爱。不久韩令坤俘获唐将陆孟俊,准备将其送给皇帝。杨氏因为全家遭陆孟俊杀害,恳请夫君韩令坤替自己报仇。然后韩令坤杀了陆孟俊,替杨氏报了血海深仇。那韩令坤是...

刘备身份为什么遭受到怀疑 汉室宗亲为何只有他成就大业

刘备身份为什么遭受到怀疑 汉室宗亲为何只有他成就大业

为何刘备的出身至今遭到怀疑?汉室宗亲数十万,唯独他成就了大业,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很多人只知道刘备是汉室宗亲,其实刘备所在的楼桑村全村村民,基本都是汉室宗亲!不光楼桑村,在东汉末年,类似楼桑村这种以刘姓子孙为主体的村子里的村民,基本也都是汉室宗...

义纵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有何本事能被重用?

义纵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有何本事能被重用?

汉武帝期间是苛吏的黄金期间,汉武帝手上的苛吏大多也是能吏,各有各的本领。义纵,河东郡人。西汉中期的著名“酷吏”。义纵在年少时曾伙同他人抢劫为盗,是一个标准的流氓混混,他的姐姐义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女医生,被誉为巾帼医家第一人。义姁因为医术高超被召入宫给王太后看病,她也得到了王太后的宠爱与赏识...

曹睿作为曹魏第二个皇帝 曹睿为什么会断子绝孙

曹睿作为曹魏第二个皇帝 曹睿为什么会断子绝孙

对曹睿究竟为何会断子绝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睿字仲元,既魏明帝,是魏文帝曹丕与文昭甄皇后的长子,曹魏第二位皇帝,黄初三年,曹睿被封为平原侯。226年,文帝病重,立曹睿为太子,并立司马懿、曹真、曹休、陈群为辅政大臣,曹睿在位期间,攘外安内,发展生产,颇有建树。但...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还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有什么用意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还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有什么用意

对诸葛亮死后,为何要在口中含七粒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我们大家非常喜欢的人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小时候每次看到诸葛亮身死的场景,都会不由自主地流泪,不想诸葛亮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离开人世。不过在悲伤之余,又非常好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