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朵颜三卫有何作为?他的结局如何
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朵颜三卫。
朵颜三卫,主要指东部蒙古,因明朝于此册封朵颜卫、福余卫、泰宁卫,其中尤以朵颜卫更大,故被称为朵颜三卫,又因朵颜卫主要由兀良哈部组成,因此也称兀良哈三卫。朵颜三卫在大草原上可以说是个较为奇葩的存在,因屡受鞑靼蒙古、瓦剌蒙古的侵袭而与明廷交好,却又因各种原因而屡屡南下犯边。终明一朝,朵颜三卫始终保持着这种时叛时附的态势。
朵颜三卫主要指东部蒙古,靖难之后曾与明廷有过蜜月期
元亡,漠北蒙古族分为三部:居于西辽河、老哈河一带者,为兀良哈部;居于鄂嫩河、克鲁伦河一带及贝加尔湖以南地区者,为鞑靼部;居于科布多河、额尔齐斯河流域及准噶尔盆地者,为瓦剌部。因地理位置居东,因此一般也称东部蒙古,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曾生存着兀良哈部、翁牛特部、乌齐叶特部和札剌亦儿部等蒙古部落。
明朝洪武年间,为了彻底消除北方残余的北元势力,朱元璋曾发动了多次北伐。洪武二十年(1387年),冯胜、傅友德和蓝玉等率领二十万大军绕道庆州,包围了纳哈楚军队驻地,并迫使其投降。这使得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各部失去了屏障,其驻地直接暴露在了大明的打击范围之内。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蒙古大汗脱古思帖木儿又在捕鱼儿海大败,这不仅使他失去了对蒙古诸部的影响和统治,更使得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诸部处于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这些部落在没有实力与大明对抗的情况下,只能选择臣服。次年,兀良哈部的原元辽王、惠宁王、朵颜元帅府相继请求内附,明太祖遂于其地设置泰宁、朵颜、福余三卫指挥使司,隶属于大宁都司,并册封儿子朱权为宁王,统领诸卫。
然而,朵颜三卫不久后再度反叛,重新归附北元新汗。于是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明朝又派遣傅友德、郭英率军讨伐辽王阿扎失里于挑儿河一带,朵颜三卫与明朝的关系就此再度中断。直到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朱棣在获取了宁王朱权支持之后,部分朵颜三卫随大宁军队一同被收编,并在之后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朱棣在南京称帝之后,感念于朵颜三卫立下的战功,曾多次派人去招抚朵颜三卫,并“命脱儿火察(即脱鲁忽察儿)为左军都督佥事,哈儿(兀)歹为都指挥同知,掌朵颜卫事;安出及土不申俱为都指挥佥事,掌福余卫事;忽剌班胡为都指挥佥事,掌泰宁卫事;余及所举未至者总三百五十七人,各授指挥、千、百户等官,赐诰印冠带及白金、钞币、袭衣”。
因此,在永乐初年,朵颜三卫倒也与明朝度过了一段蜜月期。不过,当时的朵颜三卫中以以泰宁卫最强大,其次福余卫,朵颜卫最弱,但朱棣的册封却以朵颜卫为首,这其中的用意可想而知,而朵颜卫在明朝的支持下则迅速崛起,逐渐吞并其他两卫,故而将这三位合称“朵颜三卫”,又因朵颜卫主要以兀良哈部为主,因此也称“兀良哈三卫”。
因南下争夺大宁牧区,朵颜三卫开始时常南下侵扰
永乐年间,随着朱棣于辽东设立奴儿干都司和迁都北平,为了确保辽东和京师的安全,明成祖视朵颜三卫为外藩,“居则侦探,警则捍卫,发给牛具、种、布帛、酒食良厚”。而且一旦朵颜三卫地区遭遇灾荒,明成祖往往命官署视马匹优劣,倍价易米。
然而,随着蒙古鞑靼部的迅速崛起,朵颜三卫时常受其侵扰,慑其兵威,朵颜三卫遂秘密依附鞑靼,并开始不断借卖马入明边境侦探虚实。虽然朱棣曾下诏责问,但朵颜三卫部分部落却和鞑靼太师阿鲁台结为儿女亲家,开始明目张胆的反叛明朝。
从永乐八年(1410年)开始,朱棣先后五次亲征漠北,其中之一次出征时便发现有部分兀良哈人加入鞑靼军,因而曾于次年遣使谴责,但却收效甚微,眼见兀良哈三卫不知悔改,永乐二十年(1422年)七月,明成祖再度北伐回军途中,率军深入屈裂儿河流域,对不断支持阿鲁台的兀良哈三卫发动进攻,于屈烈河大败兀良哈部军,兀良哈遭此重创,部众纷纷降明。
到了仁宣年间,鉴于永乐年间连年出兵导致国力损耗,仁、宣二宗开始着手明朝的内治,明朝对蒙古开始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主要通过外交和经济手段维系着与蒙古各部的朝贡关系,而蒙古方面瓦剌虽然已经崛起,但却忙着征服草原,因此双方总算相安无事。然而,明宣宗年间的这种战略收缩,尤其是内迁奴儿干,却为之后的“土木堡之变”和河套之患埋下了伏笔。
为了获得大宁地区的驻牧权,早在永乐年间朵颜三卫便已经经常与鞑靼部联合犯边,鞑靼和瓦剌争夺草原事败后,鞑靼太师阿鲁台逃入兀良哈部,在他的挑唆之下,朵颜三卫开始屡屡于永平、山海关之间大肆掳掠。而随着明朝的战略收缩,朵颜三卫从宣德五年(1430年)开始正式南迁,最终于正统初年驻牧于明蓟辽边外的潇河、老哈河一带,并活跃于整个漠南地区。
因此,从正统年间开始,朵颜三卫便屡屡犯明辽东、大同、延安境,甚至和瓦剌部联合南下侵犯,但却多次被明朝边将击败,例如独石口守将杨洪生擒兀良哈首领朵栾帖木儿,又如正统九年(1444年)明英宗征调大军追剿扰边的兀良哈三卫兵,捕获扰边者甚众,夺回被其掳掠的人畜。
正统之后朵颜三卫时叛时附,后金崛起后终被吞并
其实在正统初年,面对北方蒙古的屡屡南下,明朝实际上还具备一定的打击能力,甚至是出塞追剿的能力,然而自“土木堡之变”后,随着武将、功勋集团出现断层,以及文官集团的崛起,明朝的对外策略愈加保守,最终从战略防御开始转入被动防御,而朵颜三卫与明朝的关系也就此日益紧张。
当时,瓦剌崛起于蒙古草原,朵颜三卫不得不依附于瓦剌也先,但却被也先所利用,在朵颜三卫被明军击败的同时,瓦剌又从背后接连进攻,朵颜三卫一度陷入极为困难的境地。无力反抗瓦剌侵扰的他们,只能被迫臣服;虽依旧每年向明廷朝贡,以此换取明帝的赏赐;却又因时常遭到明朝边将剿杀,而时刻寻机报复。
瓦剌为了彻底征服蒙古大草原,对朵颜三卫逼迫日急,三卫不堪忍受瓦剌肆虐,遂向明朝秘密提供瓦剌请阿伯,并请求屯驻于靠近明朝边境处,但在被明代宗拒绝后便又投向了已经衰弱的鞑靼部,与其首领孛来暗中交往,双方关系日益密切。直到北京保卫战之后,随着也先的去世,瓦剌部迅速分崩离析,鞑靼部重新崛起,朵颜三卫的日子才算好过了一些。
从成化年间开始,朵颜三卫开始依附于鞑靼部多次入关劫掠,虽数遭明守将击之,仍侵扰不已。然而,南下侵扰的同时,却又往往因天灾饥困,请求明廷恢复马市,以易粮食等物品。明朝虽始终未与朵颜三卫中断联系,却也常常因其南下侵扰而以中断交易为惩戒。双方在这种打打停停的过程中,关系开始日益疏远。
明朝中晚期,朵颜卫分布广阔,东自大碱场,北至西拉木伦河,西迄延庆州四海冶南达,宽城;福余、泰宁两卫的居地东达辽河中下游,最南端可至海城一带,东北一部分到松花江流域,西南至小兴州与朵颜卫一些部落参错居住。
达延汗统一蒙古之后,建左右两翼六个万户,兀良哈部与察哈尔部、喀尔喀部隶属于左翼蒙古。而随着后金的崛起,在皇太极向东部蒙古的不断渗透之中,三卫先后服属于清朝,而当皇太极最终击败库图克图汗,其子额哲奉传国玉玺出降,蒙古汗位至此彻底断绝,曾经令全世界震颤的蒙古帝国彻底灭亡,之后的蒙古各部开始隶属于清朝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