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台案是什么?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1-06)200

刘台案可以说是张居正改革初期遇到最棘手的一个难题,起因是巡按御史刘台违制奏捷,而张居正出于保护刘台和自己改革的目的就想大事化小,可刘台居然直接上疏弹劾张居正。如果不是张居正背后有皇帝、太后和冯保的支持,他的改革很可能因此次事件而被葬送。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万历三年(1575年)冬,内喀尔喀五部首领妙花联合鞑靼黑石炭、暖兔、以儿邓、拱兔等部两万多骑兵,攻破平虏堡南下寇犯辽东。

辽东明军在巡抚张学颜和总兵李成梁的指挥下于沈阳城外列阵迎敌,妙花与鞑靼各部头领见此急忙率军退往沈阳城外西北方向的高墩。

此时的辽东明军在李成梁的精心 *** 下和张居正改革的支撑下战斗力获得了极大提高,他们以火器打头阵,然后用精锐骑兵发起冲击,只一个回合便将两万敌军击溃。接着李成梁亲自率军追至河沟,再度歼敌上千。这是自张居正改革以来明军战果最辉煌的一次大捷。

然而谁能想到,这场大捷差点葬送了张居正改革。

刘台案是什么?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战后,报捷的奏疏很快就从辽东送到了内阁首辅张居正手中,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喜悦。随着改革的深入,他开始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这场及时的大捷对他来说无异于是雪中送炭。

如果说人生是一枚硬币,喜悦和愤怒就是它的两面,当张居正翻开奏疏时,愤怒瞬间取代了喜悦,奏疏的开头赫然写着“辽东巡按御史刘台”几个大字。

他能不愤怒吗?明代制度凡遇大捷应由巡抚都御使具疏奏捷、由巡按御史记功,可这个刘台竟敢公然违制奏捷,这不是明摆着要跟巡抚张学颜闹摩擦。一旦他们二人之间的摩擦导致辽东明军惨败,改革就会遇到更大的阻力。

其实,张居正对刘台还是很够意思的,由于他是刘台的座师(刘台考中进士时的主考官),并且还十分看好刘台,所以就把刘台派到辽东跟着张学颜和李成梁捞些军功以便日后提拔。可这个刘台却很不够意思,仗着跟张居正的关系处处跟张学颜作对,就算张学颜是被高拱提拔的,你刘台也得明白自己被派到辽东的用意不是。这下倒好,直接弄出了违制奏捷的事情,不是成心给那些政敌制造攻击张居正的口实吗?

直到此时,张居正对刘台依然很够意思,按照明代的法律刘台此举应受到降谪的处罚,张居正却出于保护刘台和改革的目的仅仅只是想对其斥责一番了事。

可刘台这个白眼狼在得知此事后居然对张居正恩将仇报,直接上疏弹劾张居正,刘台案案发。

高皇帝鉴前代之失,不设丞相,事归部院,势不相摄,而职易称。乃大学士张居正偃然以相自处,自高拱被逐,擅威福者三四年矣。

祖宗朝,诏令不便,部臣犹訾阁拟之不审。由是畏居正者甚于畏陛下,感居正者甚于感陛下。威福自己,目无朝廷。祖宗之法若是乎?

祖宗朝,一切政事,台省奏陈,部院题覆,抚按奉行,未闻阁臣有举劾也。居正创为是说,欲胁制科臣,拱手听令。祖宗之法若是乎?

这是从刘台弹劾张居正的奏疏中节选出来的几段,其用意是想向时人传递这两条信息:

1、张居正借改革之名行恢复丞相之实,这是对太祖成法的公然破坏;

2、张居正欺负皇帝年幼,擅权专政,俨然视自己为天下的主宰。

可以好不夸张地说,刘台的这道奏疏直接将张居正逼入了一种相当危险的境地:破坏太祖成法就是对明太祖朱元璋的不敬,如果这种情况下皇帝还不处理张居正,那就是不孝;擅权专政就是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如果这种情况下皇帝还不处理张居正,那就是庸懦。

更加严重的是,门生反水弹劾座师这种事在整个明代历史中都是相当罕见的,所以说刘台此举是想通过自己来制造出蝴蝶效应——张居正的所作所为连他的门生都看不下去了,那些反对张居正改革的势力还不赶紧群起而攻之。如果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皇帝为了证明自己的孝和不庸懦,必然下重手处理张居正。一旦如此,张居正改革也就被葬送了。

对于这些,张居正自然十分清楚,于是在朝堂上他坚决的“因辞政,伏地泣不肯起”,皇帝抚慰半天他都不肯起来,最后没有办法“降御座手掖之,慰留再三”之后,张居正才勉强答应继续担任内阁首辅。

张居正虽然答应继续担任首辅,但却避居家中不肯处理政务。万历皇帝朱翊钧没有办法,只得派人去请,并令锦衣卫将刘台逮入诏狱。这样,张居正才又开始正常办公。

皇帝朱翊钧为了给张居正出气,不仅将刘台廷杖一百,还直接将其削职为民。但是张居正还没有消气,恰巧此时跟刘台不和的辽东巡抚张学颜被提拔为户部尚书,他又告发了刘台还有其它的不法之事,张居正乘机指使门下御史弹劾刘台,刘台被判谪戍广西浔州。刘台的父亲刘震龙和弟弟刘国也收到了牵连。刘台到达戍所后不久,就暴毙而亡。

以上就是刘台案的来龙去脉。谁能想到,一场大捷差点葬送了张居正改革。幸亏当时是张居正改革的初期,大明上下出于挽救统治危机的需要都一致支持张居正,并且刘台违制在先的情况下还要反咬张居正一口的行为也为人不齿,所以才没有对张居正改革造成更多不利的影响。

但是,在思索刘台案的细节时,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惑着我:被张居正看好的刘台肯定不是个愚笨之人,他自然能明白张居正派他去辽东当巡按的用意,并且身为御史,刘台肯定也熟知大明的各种规章制度,所以刘台不可能不知道违制奏捷给自己和张居正带来的危害,既然如此刘台为何要犯下“违制奏捷”这种低级错误?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据此做出一个大胆的推测——刘台被反对张居正改革的那些势力给策反了,他们想借助刘台试探朝中中立大臣的态度,一旦这些大臣上疏弹劾张居正,他们就将跟着群起而攻之,这样他们就能废掉张居正改革。如果朝中大臣对此毫无反应,他们就默认张居正处置刘台,平息事态,然后再寻找机会。而他们要打动刘台也不难,张居正倒台后,刘台就是大义灭亲揭露张居正真面目的大英雄,那样刘台的官位就能获得飞速提升。或许,刘台在具疏奏捷的同时就已经准备好了弹劾张居正的奏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1/219231.html

“刘台案是什么?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的相关文章

宣太后给义渠王生下两个孩子 这两小孩最后是什么结局

宣太后给义渠王生下两个孩子 这两小孩最后是什么结局

对秦国宣太后委身于义渠王,并为他生下二子,这两个孩子有何结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306年,义渠王前来咸阳参加秦国新任国君嬴稷的登基大典,义渠王的到来着实令宣太后母子捏了一把汗,原因无他,义渠王的目的太明显,就是为了打听秦国虚实,以此权衡是率领义渠独立,还是...

明光宗朱常洛在位时间只有一个月,是为什么?

明光宗朱常洛在位时间只有一个月,是为什么?

明光宗朱常洛,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明朝第十四位皇帝。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统治时间有276年的大明王朝,自明太祖朱元璋创立以来,到崇祯皇帝朱由检无奈自缢于煤山终结,前后共历16帝。这16位朱家天子中,数万历皇帝的长子,也就是仅当了";一月天子"...

雍正当初盛宠李卫十三年之久 乾隆为何不喜欢这个臣子

雍正当初盛宠李卫十三年之久 乾隆为何不喜欢这个臣子

对李卫身在庙堂,两全江湖,雍正宠他13年,乾隆为何不喜欢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卫在历史上,尤其是在雍正朝的时候是名满天下,他身在庙堂,两全江湖被雍正宠了十三年,但是乾隆不是很喜欢他,本文小编给大家谈论下清朝名臣李卫,从这位封疆大吏上,读出不一样的历史。一:英雄...

孙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邻(~249年),字公达,吴郡富春人,孙坚长兄孙羌之孙,豫章太守、都亭侯孙贲长子,孙策和孙权的堂侄,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贲去世,孙邻继承其爵位。孙邻九岁时,代理豫章太守,进封都乡侯。后升任夏口、沔中督,威远将...

历史上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李善长?

历史上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李善长?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李善长就是朱元璋故意要杀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李善长当时已经77岁了,而且已经辞职退休回家了。这样一来,他在朝廷中不可能再有发言权。没有发言权,自然不会影响到朱元璋的统治,朱元璋根本没有必要除掉他。其二,李善长退休以后,就一心一意地栽花养草,不问...

徐妙云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徐妙云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仁孝文徐皇后,朱棣的原配妻子,明朝开国大将魏国公徐达的长女,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将门才女,一代贤后。这是后人对于仁孝皇后徐氏的评价。在很多影视剧里,徐达的长女都被称为“徐妙云”,不过在正史里并没有明确记载她的闺名,只称之为“徐氏”。这里姑且称徐氏为徐妙云。1407年8月6日,46岁的徐妙云行将离开...

龙且之死让项羽感到恐惧 龙且对项羽到底有多重要

龙且之死让项羽感到恐惧 龙且对项羽到底有多重要

对为什么龙且的死,会让项羽第一次感到失败的恐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及“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相信稍微有点儿历史知识的朋友都会对其竖起大拇哥,称赞他是一位真汉子,一位真英雄,天不怕地不怕,宁愿拔剑自刎也不愿意灰头土脸地渡过乌江见江东父老。殊不知,就是这...

赵达:三国时期东吴术士,研究九宫一算术数

赵达:三国时期东吴术士,研究九宫一算术数

赵达,洛阳人,三国时期东吴方士,中国民间奉祀的神灵,属于六十甲子神之一。与刘惇、吴范、严武、曹不兴、皇象、宋寿和郑妪合称东吴“八绝”。其妹妹为孙权之妾。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达从小他就跟随汉朝侍中单甫求学。他认为东南方向有帝王的征候,可以躲避灾难,因此离开家乡南渡长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