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何会把慈禧太后称为老佛爷呢?她信佛吗?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1-10)130

我们在看还珠格格的时候,可能会被误导,觉得老佛爷就是皇太后的代称,其实历史上使用老佛爷这一称号的人并不多,从后金到晚清,老佛爷这个词几乎代指的就是慈禧。

为何会把慈禧太后称为老佛爷呢?她信佛吗?

慈禧太后,因实际执掌清朝政权47年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特别是加上“老佛爷”的称号,更使其增加了几分威严和神秘。所以,慈禧太后为什么被称为“老佛爷”、 什么时候开始称她“老佛爷”、是谁更先称她“老佛爷”,以及这背后的政治原因等问题,一直是人们议论的话题。但清宫档案证实,过去各种说法均是误说、传说或戏说,与历史的真实相差甚远。

种种说法

自清末到现在,对慈禧太后被称为“老佛爷”的原因,说法有多种。

1、拜佛坐禅说。《清朝野史大观》载:“孝钦后政暇,曾作观音妆,以内监李莲英为善财,李姊为龙女,用西法照一极大相,悬于寝殿。宫中均呼以老佛爷。”也就是说,因慈禧太后曾经扮观音照过一张很大的相片,悬挂在寝宫之中,从而宫中上下才皆称呼她为“老佛爷”。此说后来曾被清史研究者作为正说经常引用。

2、有人加号说。也叫做李莲英首称“老佛爷”说,这也是民间流传比较广的说法。其说又有两个版本:一说是因为有一年北京大旱,慈禧太后与朝廷官员向如来佛祈雨,只三天雨就来了,李莲英便趁机恭维她好像佛爷一样灵,此后,“老佛爷”这个称号便不胫而走,传遍宫廷内外。另一说是光绪初年,慈禧太后想二度垂帘听政,但又担心自己威望不能服众,李莲英看在心里,便令人在万寿寺大雄宝殿后面按照她的模样塑造了一尊佛像。佛像建好后,慈禧太后来到万寿寺,李莲英带头喊了一句“老佛爷到!”其他人员也当即伏地高呼“恭迎老佛爷!”自此,不仅“老佛爷”的称呼从万寿寺传遍京城,慈禧太后再度垂帘听政也心安理得了。

3、沿蒙古习俗说。清末民初文人王无生在《述庵秘史》中说:“宫中称老佛爷,沿蒙古俗也。”

4、自加徽号说。蔡东藩在《慈禧太后演义》中说,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自加徽号,令承值人员等称他作老佛爷,或称他作老祖宗”。

5、帝后徽号说。王浩元在《清宫秘史》中说,“老佛爷三字,乃是满人尊称帝后的徽号”。

以上几种说法,不管是被加称号说还是自加称号说,其共同点是,都认为慈禧太后称“老佛爷”的时间在光绪年间,最早在光绪初年二次垂帘听政前,最晚在光绪三十年(1904)左右她照扮观音像之后,或“折中的一种说法,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即光绪二十年) 前后”。不同点则有二:在原因上,一种认为是因慈禧太后信佛或因垂帘听政引起,一种认为是满蒙习俗所致;在首倡者是谁上,一种认为是李莲英,一种认为就是慈禧太后自己。

升平署档案中的记载

清宫档案中有不少称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记载,如“老佛爷进药底簿”“老佛爷漱口方”“老佛爷戏曲档”等等。而最早记载她为“老佛爷”的档案,是在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升平署档案”中。

升平署,是清朝管理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成立于康熙年间,初名南府,署址位于南长街南口路西,道光七年(1827),改称升平署,1924年溥仪出宫,升平署随之解散。

当时该署档案流入社会,被学者朱希祖发现后购得,共1803件册,后来,朱先生将这些档案全部转给北平图书馆。2011年,国家图书馆将这些档案汇编出版(见图1),其中包括:恩赏日记档;旨意档;恩赏档;差事档;知会档;日记档;花名档;散角档;分钱档;白米档;库银档;银钱档;颜料纸张档等。这些档案,详细记录了清代宫廷中帝后们关于戏曲的谕旨;宫中每次排戏、演戏、安排角色的情况;清朝帝后给演戏人员的赏赐情况;升平署人员的招纳裁减、升奖惩处、当值请假情况;各项钱粮花费情况等等。

为何会把慈禧太后称为老佛爷呢?她信佛吗?

图1:《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

在升平署档案中,对慈禧太后“老佛爷”称谓的记载,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和变化。

之一个时间点在同治二年(1863)三月,首次出现了“佛爷”的称呼。内容是“恩赏日记档”中,在记载同治帝当天的活动和行程时写道,皇帝在各处拈香行礼毕,“还养心殿,给二位佛爷行礼”。这里的二位佛爷,是指东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出现“佛爷”称呼的同时,又首次出现了单独称“慈安皇太后佛爷”的记载,“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四,奴才安福谨奏,正月初一元旦节令,佛爷在慈宁宫升座受贺,奴才安福带领中和乐伺候中和韶乐。谨此奏闻”。后注:“慈安皇太后佛爷赏安福银四两。”

同治四年的档案,不仅大量出现了称呼慈安、慈禧两太后为佛爷的记载,而且开始出现了“东佛爷”“西佛爷”的称谓。档案中写道:“申初二刻十二分戏毕,东佛爷赏李(三德)燕窝鸭子一品,饽饽二碟,西佛爷赏总管、首领果桌八品……”有意思的是,在这里,“东、西”两个字还分别都用小字标注在佛爷字上做了标注。说明这时称东佛爷、西佛爷还不习惯。

该年年底的记载中,则同时出现了“两宫佛爷”和没加注的“东佛爷”“西佛爷”称谓,标示着这一称谓的成熟。“十二月二十九日,巳正二刻五分,两宫佛爷同皇上至漱芳斋、百子门,中和乐请,台上迎请开戏:如愿迎新、小妹子……总管、首领、官职太监等给两宫佛爷、皇上辞岁。东佛爷赏总管、首领、官职太监之人十五名,每名荷包一对,五钱重银锞子一个,卷子一条;西佛爷赏总管、首领、官职太监之人十五名,每名荷包一对,五钱重银锞子一个。”

此后一直到同治十二年上半年,升平署档案中,遇有两太后的记载,除少数时候称“皇太后”外,基本都是合称“两宫佛爷”,或分称“东佛爷”“西佛爷”(见图2)。

图2:升平署档案中的“东佛爷”和“西佛爷”

第二个时间点在同治十二年下半年,出现了“老佛爷”的称呼:“九月初一日,奴才韩跪奏,为求恩事。现今升平署人不敷当差,奴才叩恳老佛爷天恩,赏给本署太监学习差事,谨此奏请。”第二次是在同治十三年,明确称呼“东老佛爷”。该年的“旨意档”记载:“十月二十八日,掌案传旨:内学首领白兴泰、边得奎,宁寿宫伺候切末戏……东老佛爷有信,中和乐迎请……”

第三个时间点是光绪三年,档案中不仅出现了慈安、慈禧两太后并尊“二位老佛爷”的记载,而且以该年为分水岭,之前的档案中,只要是两人同时出现,所有记载都是东佛爷在前,西佛爷在后,而从光绪三年末开始,大多数都变成了西佛爷在前,东佛爷在后。

如,光绪三年恩赏日记档记:“十二月初十日,奴才边得奎、内学首领王进喜、陆得喜、张得安、何庆喜、孔得喜恭进老佛爷苏酱、酱油、苏鱼、糖蒜,西佛爷赏总管银四两,首领五名每名银三两,太监银二两;东佛爷赏总管银四两,首领五名每名银三两,太监银二两。”

光绪五年恩赏日记档记:“八月初四日,奴才边得奎、内学首领何庆喜、王进喜、张得安、陆得喜、孔得福恭进老佛爷苏酱、酱油,西佛爷赏边得奎银四两,内学首领张得安、陆得喜、王进喜、何庆喜、孔得福五名每名银三两;东佛爷赏挑酱银二两”。

光绪六年恩赏日记档记:“十二月初六,奴才边得奎、内学首领何庆喜、张得安、陆得喜、孔得福恭进老佛爷苏酱、酱油、苏鱼、糖蒜,西佛爷赏边得奎银四两,挑钱四吊;奴才边得奎、内学首领何庆喜、张得安、陆得喜、孔得福恭进老佛爷苏酱、酱油、苏鱼、糖蒜,东佛爷赏总管边德奎银四两,首领五名银十五两。”

光绪七年三月慈安太后去世,此后对慈禧太后的记载,基本全称为“老佛爷”。

称呼变化背后的政治原因和深意

在慈安、慈禧两太后被称“佛爷”“老佛爷”的三个时间节点上,对应的是发生在清朝宫廷中的三个重要历史事件,而慈禧太后在这三个事件中的博弈过程,正是其政治地位逐步上升和变化的过程。

之一阶段:两宫开始垂帘听政,被称“佛爷”。

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十六日,咸丰帝在热河驾崩的前一天,诏立他唯一的儿子载淳为太子,随后即位,由于载淳年方六岁,不能执政,咸丰帝同时任命肃顺等八大臣“赞襄一切政务”。在辅政体制基本确立后,为防止大权旁落,咸丰帝又将两枚随身私章“御赏”“同道堂”分别授给了皇后钮钴禄氏和儿子载淳,规定以后下达诏谕,必须有这两枚印章作为信符才能生效。但载淳太小,“同道堂”章实际上由其生母慈禧太后保管和代用。有了这两枚印章,两太后就有了参政的权利。起初八大臣势力强大,两太后并未能取得实权,经过十月六日的“北京政变”,终于在咸丰十一年十一月一日实现了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在垂帘听政之始,两位太后虽然得到了政治权力,但权威还不够,所以没有被称“佛爷”的记载。其后,清廷连续采取的一系列举措,震动朝野,也使两太后威严大振。

一是整肃军政。同治初年,清朝面临严峻的政治局面。外部英法联军造成的创伤还未完全抚平,国内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各地官吏拥兵自重,畏缩不前,甚至假冒战功,欺蒙朝廷。两太后掌权后,为明纪立威,首先下令斩了在对太平天国作战中临阵脱逃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和居功自傲、镇压 *** 起义不力的兵部侍郎胜保。这一举措引起朝野巨大震动,使军政为之一肃。二是,依靠恭亲王奕调整了军机处、内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等中枢机构领导班子,放手使用一批新人,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紧张关系。三是,重用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章等汉族大臣,对太平天国等进行强力镇压,稳定了清朝摇摇欲坠的政权。四是,对西方列强采取妥协合作政策,使中外关系紧张局面出现缓解,给清朝社会发展带来了短暂契机。同治元年洋务运动开始,虽然这时中兴局面还没形成,但已经有了良好开端。

政治上的良好开局,使两太后逐渐站稳了脚跟,树立起威信,于是,宫中一些人开始给她们送上了更尊崇的称谓——“佛爷”。

第二阶段:同治帝亲政,两太后归政,其称谓由“佛爷”升格为“老佛爷”。

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同治帝大婚,标志着他已经长大成人,可以独挑政治的大梁了。次年正月二十六日(1873年2月23日),举行亲政大典,撤帘归政。

两太后垂帘听政十一年,历尽政治斗争的风风雨雨。这期间,清 *** 彻底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运动,支持洋务派兴起了洋务运动,使全国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好局面。这时的两宫太后,较当初刚听政时已经大不相同,资历、政绩都有了,威信也更高了。按照清宫惯例,撤帘归政后,她们就要搬出早应离开的东西六宫,到专门供去世老皇帝后妃们居住的慈宁宫,去过颐养天年的老人生活了,所以,对她们的称谓也自然而然上升为“老佛爷”。

第三阶段:光绪帝继位,两宫再度垂帘听政,慈禧太后政治地位公开超过慈安太后。

同治十三年,同治帝去世,两太后选立年仅四岁的光绪帝继位,再度垂帘听政。同治时期,虽然慈禧太后是皇帝生母,但同治帝亲近的人却是慈安太后,加上奕的支持,虽然政事多由慈禧太后拿主意,但是政治地位上慈安太后还是高于慈禧太后。到光绪时期,随着奕的权力被削弱,慈禧太后羽翼丰满,其权势和政治地位已经超过慈安太后。所以档案中的记载逐渐变成西佛爷慈禧太后在前,东佛爷慈安太后在后。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去世,慈禧太后大权独揽,“老佛爷”也成了她的专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忘记了慈安太后也曾被称过“佛爷”和“老佛爷”的历史,特别是清末慈禧太后又照了一些佛装照片,所以才以为“老佛爷”的称呼一直都是慈禧太后专享。

结论

归纳档案记载,首先证明的是,过去慈禧太后称“老佛爷”的各种说法都是不准确的。

一是时间不准,慈禧太后称“老佛爷”的时间,既不是开始于光绪初年二度垂帘听政时,也不是开始于光绪二十年她六十大寿时,更不是开始于光绪三十年左右她照扮观音像之时。而是早在同治二年两太后垂帘听政不久即被称为“佛爷”,同治十二年撤帘归政不久就升格为“老佛爷”。

二是被称为“佛爷”和“老佛爷”的人不仅有慈禧太后,还有慈安太后。并且不论称“佛爷”还是称“老佛爷”,都是慈安太后在先,慈禧太后在后。

三是最早称慈禧太后老佛爷的人应该不是李莲英。按照同治二年升平署档案中出现佛爷记载时间推算,那个时候,李莲英还没到慈禧太后身边,当时她的贴身侍卫太监是安德海,同治八年安德海死后,李莲英才逐渐得宠。

在升平署档案中之一次在奏折中称“佛爷”的是升平署总管太监安福。太监在宫中是身份地位极低下的人,但他们又是离皇帝最近的一群人。身份地位的低下,政治环境的优越,两者形成强烈反差,在高高在上的皇帝及其家人面前,他们不得不学会察言观色,阿谀迎奉。面对威信越来越高的两宫太后,既不能叫她们皇帝,也不能用对皇帝的尊称叫她们“万岁爷”,“太后”又只是行政上通用的官称,所以,一群机灵又卑微的人率先对慈安慈禧两位太后使用了一个既神圣又亲切的称呼——“佛爷”。

“佛爷”称谓之所以会最早出现在升平署太监口中,还有一个特殊原因,就是两宫太后都喜欢看戏,升平署不少太监颇受偏爱和恩宠。两太后对他们赏赐出手阔绰,而其中个别人物甚至敢在慈禧太后面前挑赏、拒赏。另外,当时宫里还常演一出名叫“佛爷”的戏,所以,这个称谓能首先从清宫升平署太监口中叫出,决不是无缘无故的。

档案中记载称慈安慈禧两太后“佛爷”“老佛爷”的三个时间点,正是同治朝和光绪初年三个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期。这个过程,恰恰是慈禧太后从登上政治舞台,到威信不断提高、地位不断巩固的历史过程,这也正是她被称作“老佛爷”的政治原因和深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1/220007.html

“为何会把慈禧太后称为老佛爷呢?她信佛吗?” 的相关文章

都说清承明制 清朝皇帝为何不像明朝皇帝一样个性十足

都说清承明制 清朝皇帝为何不像明朝皇帝一样个性十足

还不知道:清承明制,为何明朝皇帝多是个性十足,清朝皇帝多是自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清是我封建王朝史上的最后两个王朝,是封建王朝中央集权及君主专制的集大成者。明朝,由明太祖朱元璋所建立,后因宦官当道朝臣腐败而轰然倒塌,自之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朝,清入关后几乎全程...

诸葛亮活着是蜀汉如果统一了天下 诸葛亮最后会被杀吗

诸葛亮活着是蜀汉如果统一了天下 诸葛亮最后会被杀吗

还不知道:若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蜀汉能够统一,他会因为忌惮而被杀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纵观古今历朝开国功臣,很多都不得善终,毕竟身为能伴随开国君王打江山的臣子,大多都有不俗的能耐,而这些人一旦独立出去,很有可能坐镇一方,威胁到帝国的安危。比如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在...

康熙和乾隆在历史上都很有名气 雍正为何不如两人

康熙和乾隆在历史上都很有名气 雍正为何不如两人

雍正的名气为何不如康熙乾隆?分析发现有三个原因很重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盛世,从康熙中期以后一直到乾隆晚年,这个盛世持续的时间长达百余年之久。也正因为如此,康熙和乾隆的名字在历史上就比较响亮,而处在当中的雍正却显...

甘罗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甘罗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甘罗出场的时候,是秦王嬴政三年,当时的丞相是吕不韦,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甘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甘罗12岁当宰相(上卿)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成为年少有为最经典的典故。也成为很多家长用来教育自己孩子,激励自己孩子要努力学习,出名要趁早,少年有为的一个鲜活的教材。不过,可能很...

被围困麦城突围时,关羽留下了周仓是因为什么?

被围困麦城突围时,关羽留下了周仓是因为什么?

关羽,东汉末年名将,,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关羽败走麦城时,孤立无援,刘封和孟达见死不救,糜芳和傅士仁投降,关羽走投无路,没有办法,只得突围,企图回到成都,再卷土重来。在麦城突围时,关羽为何留下一直跟随自己的周仓?用意何在?按理说,关羽应该带着周仓一起突围,为何不...

李世民和朱棣都造反上位 两人荣誉为何完全不同

李世民和朱棣都造反上位 两人荣誉为何完全不同

还不知道:都是造反登上的皇位,为什么李世民被视为明君,朱棣却毁誉参半?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李世民压根不叫篡位,只不过是争抢大小王而已。除此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很多史学家都会忽略,最重要的一点导致朱棣和李世民两个人的口碑名声不一样,两个人在...

襄樊战役中庞德最后被周仓擒住,是因为什么?

襄樊战役中庞德最后被周仓擒住,是因为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庞德是曹操手下猛将,庞德最开始跟随马超的父亲马腾,然后追随马超,马超投降刘备之后,庞德投降了曹操。庞德勇猛强悍,曾车轮大战曹操手下张郃、夏侯渊、徐晃、许褚等四员猛将,武力了得。然而,襄樊战役中,庞德和于禁救援曹仁,因汉水暴涨,被关羽击败,庞德被关...

孙权都已经称臣了 孙权为何不愿意和曹操交好

孙权都已经称臣了 孙权为何不愿意和曹操交好

还不知道:孙权向两位君王称臣,为何不愿与曹操交好?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没有向曹操称过臣,他只向汉献帝称臣,此后汉献帝禅让大位给曹丕,孙权又向曹丕称臣,那么他为什么不向曹操称臣呢?因为没有理由嘛!曹操顶天了就是一个魏王和大汉丞相,在魏国他是国王,在汉朝他是丞相...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