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朝野的杨素为什么没有选择篡位呢?
杨素是隋朝权臣,他能力卓著,为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杨广当了皇帝以后,他又在朝中唯我独尊,一手遮天。那时候的杨素,已经完全具备了夺位的条件。而为什么杨素又没能进行夺位呢?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既特别又为人忽视的一个朝代,结束大分裂,开启大一统,隋朝的地位本可比肩秦朝,但也许是没有出现能比肩秦始皇的人物吧,隋朝的光芒一向都被后来的大唐掩盖掉了。
但是隋朝处于历史巨变的时代,可从来不缺一等一的历史明星,抛开坐在皇位上的皇帝们不讲,如果说独孤皇后是深度影响隋朝历史走向的后台人物,那么本文要讲的杨素就是将这种影响具体落地实施的执行人。
杨素是个枭雄式的人物,如果生在三国,他就是曹操那样的人。他虽然出生名门,但幼时也曾经困顿失意,并非一帆风顺,不过他从小就一表人才,文武兼修,志向远大,绝非池中之物。比杨素小三十多岁的同时代名人,唐朝宰相魏征曾评价他「兼文武之资,包英奇之略,志怀远大,以功名自许」,可谓一语中的。
既然是枭雄人格,从小胸怀大志肯定是必须的,但同时能文武兼备又一表人才,则是很难的的。北周当时的权臣宇文护很看重他的才能,拉拢他在其派系中做事,这段经历让杨素接受到了高级政治权谋的洗礼。
魏征在称赞杨素的同时,又评价他「以智诈自立,不由仁义之道,阿谀时主,高下其心」。杨素的「智诈」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显露出来。在他28岁那年,接连发生两件大事,先是父亲在对外征战中被俘而亡,后是宇文护的官僚集团被朝廷查办,杨素失去了靠山,还要被株连丢官。
这时,杨素的反应令人惊叹,他以朝廷没有追封死在外国的父亲为理由,多次直接向皇帝上表陈情,皇帝当然不理,一怒之下还要将他杀头,杨素面无惧色,在朝堂上大声说:「看来我侍奉的是一个无道昏君,死就死了吧!」
没想到,这股英悍之气居然把皇帝打动了,皇帝免了他的死罪,追封了他父亲,还给他升了官,做到了车骑大将军,待遇副国级——这番戏剧化的奇遇,足以表现杨素的「智诈」和胆略,当然也不要忘记这个皇帝也是北周的一代明君,著名的周武帝宇文邕。
杨素从此得到了周武帝的喜爱,他开始展示他武的一面,率军出战,屡立战功,加官进爵,自然不在话下。这种「征战-升官」模式持续了八年,皇帝换了两任,杨素羽翼渐丰,而执掌当朝大权正是后来的隋文帝杨坚,彼时是一国宰相,而小皇帝乃是他的外孙,全天下都知道杨坚称帝是迟早的事情了,杨素自然也提迁投靠到杨坚门下,杨坚胸怀天下,非常看重文武全才的杨素,马上重用。
杨素马上使出为杨坚卖命的劲头来,他干的之一件事就是举兵攻打反对杨坚的地方势力,一举平定中原,保着杨坚顺利称帝,那一年杨素37岁,被授予隋朝更高军衔「上柱国」,表彰他的军事功勋。
也许是年轻得势,杨素有些得意忘形,很快就因言犯上,这次坏事在他凶悍的老婆,夫妻俩吵架时杨素说了句「我要是成了皇帝,你肯定不能当皇后」,没想到老婆居然去告了御状,隋文帝可没有周武帝那么胸襟博大,杨素因此被免了官——没杀头已经是恩赐。
这一次,杨素不能再用「智诈」的手段,但他摸到了杨坚的最迫切需求——统一天下,当时和隋朝并立的更大的政权是南陈王朝,免官后的杨素频频向杨坚献上平陈大计,他的谋略深得上意,很快就被起用来主持平陈的军事工作。
杨素从41岁起,历经七年,再次回复「征战-升官」的循环,这段时间是他军事能力最辉煌的时期,平陈、平叛、击退突厥,杨素以高超的治军手段和战绩表现赢得了常胜将军的美名,官爵越来越高,终于坐到了右丞相的位子,地位仅次于隋朝之一名相高颎。
杨素在位极人臣之后,有些隐藏的人性渐渐暴露出来,当然他的政治手段和权谋算计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一方面他在朝臣中聚拢自己的党羽势力,一方面靠拢皇帝身边的红人——独孤皇后和杨广。
他似乎能洞悉权力场里这些关键人物的欲望,然后加以利用,如此则几乎无往而不利,杨素成功博取了独孤皇后的好感,而且成功的取得了杨广的信任,他的权力计算是——利用皇后的影响,在现任皇帝面前掩盖他作威作福的实况,同时提前投资下一任皇帝。
晚年的隋文帝逐渐昏晕而猜疑,在一帮奸佞之徒的运作下,二十年的太子被废,城府极深的杨广成了储君,第二年,受人尊敬的高颎被罢相,杨素被推上左丞相的位子,这使得他的弄权更加肆无忌惮,虽然隋文帝又一度削了杨素的权,但这已经无法阻挡杨素,他57岁了,日渐狡猾老辣,日渐胆大妄为。
四年后,隋炀帝杨广的登基,是个非常丑陋的过程,大权臣杨素为虎作伥,他至少做了假传圣旨、军事政变两个板上钉钉的坏事,以及派人弑君的一个疑似罪行,他追随效劳20年的杨坚,对他宠遇无比的隋文帝,稀里糊涂的就这样死在了他的阴谋阵里。
助力杨广登上皇位,杨素居功至伟,杨广也投桃报李,让杨素真正拥有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无上殊荣,对已入暮年的杨素来说,也只能给他殊荣了。隋炀帝是何等人物,他岂不知杨素的真实为人?他其能安心这样一个大权臣居于自己卧榻之侧?
两年后,62岁的杨素走完自己的传奇一生,一般说是病死,也有野史说是被毒死,不管如何,他生前受宠,死后哀荣,才能和阴谋一样高深,战功和权位一样巍峨。近代曾国藩评价他:「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并深自引以为戒。
十分戏剧化的是,在杨素死后,他的历史传奇仍在继续,通过他的子孙,以另一种形式,一种充满血腥和残忍的悲剧形式上演:公元613年,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起兵造反,杨素长子杨玄感反叛兵败,自杀,一子战死,其余四子被斩首,另一子被车裂。
杨素一生南征北战,立下无数军功,也最终使得他获得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那么,既然杨素既然已经权倾朝野,为什么他不选择更进一步,夺权上位呢?
首先,杨素如果选择夺位,在当时的社会压力是相对没有那么大的。众所周知,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大多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社会并没有太多地受到汉族传统文化与制度的约束,哪怕北魏孝文帝实行了汉化改革,但因为孝文帝在位时间并没有太长,实际对于整个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起到的作用相对来说还是有限。
这就导致在整个北朝权臣夺位的事情并不罕见,比如北魏在当时的权臣高欢和宇文泰的作用下,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两人分别拥立了自己支持的傀儡皇帝,而两人的儿子一辈更是直接废掉了东西魏的傀儡皇帝,分别建立了北周和北齐。更不用说后来还有连续处死三位皇帝的权臣宇文护的出现。而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在成为皇帝之前,也是北周朝廷的权臣,他靠着外戚的身份夺得了北周大权,最后夺权上位,建立了隋朝。
所以,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权臣夺权乃至夺位算不上罕见的事情,而这些权臣夺位的事迹,杨素不只听说过,甚至还亲身经历过。可以说,有这些人的事迹作为榜样,杨素若是想夺位,他会受到的来自舆论和秩序的阻力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其次,杨素文武双全,本身的能力够强。杨素是古代的官员中少有的那种文武双全的全才。在军事方面,平齐的战役中,多次获胜,爵位一路从清河县子爵升到了成安县公爵;平定尉迟迥叛乱,担任大将军,击败宇文胄,攻破虎牢。灭陈之战,多次兵出奇招,势如破竹,使得陈国人看到他乘着战舰时的风貌,畏惧地感叹道:清河公即江神也。几战下来,使得陈国巴陵以东无人敢守,还有刺史和亲王主动请降。
这还只是隋朝统一全国之前杨素所获得的战功,统一全国后,杨素还多次平定江南地区不断涌现的叛乱,使得江南彻底安定;之后突厥入侵,杨素变之前的守阵为攻,与突厥骑兵正面对抗,大破突厥,重伤突厥可汗,突厥嚎哭而逃;平定汉王杨谅叛乱,一直打到汉王退守孤城,最后在大军围攻下,汉王主动投降。
而在作为文臣的权谋,他也不弱于人。与当时还是太子的杨广共同谋划,陷害被杨广所忌惮的蜀王杨秀,使得蜀王最后直接被废黜;而在隋文帝病重之时,杨广和杨素讨论关于隋文帝后事的书信被隋文帝所知,而文帝所宠的陈贵人又报告杨广无礼,在文帝大怒想要召见废太子杨勇之时,杨广向杨素求助,杨素当机立断,让东宫的士兵围住皇帝所在寝宫,禁止人员出入,一直到文帝驾崩,杨广顺利地继承了皇位。可以说,杨广能坐上皇位,很大程度上是杨素把他扶上去的。
其三,杨素当时在朝中的权势达到了权倾朝野的地步。他的弟弟以及各类族内亲戚,都位列尚书列卿。他的几个儿子,并没有什么汗马功劳,却位列柱国、刺史。家里的仆从有几千人,姬妾都穿得雍容华贵,人数也达到了千人,住宅的豪奢程度堪比宫廷。与其相关的亲戚,以及之前的老部下,都受到了他的照顾。攀附杨素的,虽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依然能够得以升迁。朝堂上除了少数官员,几乎没有不畏惧攀附他的人。而那些反对他的官员都被他暗中进行中伤。
而为什么杨素又没能进行夺位呢?
首先,杨素毕竟是历经三朝的老臣了,年龄已经无法撑住他夺权的野心了。在古代,夺权上位除了能力、权势、社会压力以外,还需要有合适的时机,而时机的出现是可遇不可求的,而更好的方式就是等,等到会对自己夺权造成威胁的人全死光了,就是机会出现的时候。像司马懿熬死曹睿和曹真,司马家才得以坐大;武则天就是因为活到了八十以上的高龄,才能在高宗驾崩以后,废了自己的儿子登基。
而杨素在一生几乎都没有遇到过这种机会,在西魏时期他还太小,北周时期他的权势和地位根本就和夺权搭不上边,隋朝建立后虽然他能够权倾朝野,但隋文帝可不是省油的灯,能够结束中国几百年分裂局面的人,其可怕程度不是杨素所能及的。好不容易等到隋文帝病危驾崩,仅凭隋炀帝可能真的无法制衡杨素,但杨素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在隋炀帝登基第二年就因病去世了。
其次,杨广也并没有对杨素做到彻底的信任,他对杨素也一直抱着猜忌和提防的态度。前文笔者也提到过杨素权倾朝野时风光无限,但如此高调的行为免不了受到掌权者的猜忌。早在文帝在位时,就已经通过表面上体恤杨素让其无需管理细小的事务,让他只需要每三五天前往朝中讨论大事,实际上削弱权势的方式,其来剥夺其权柄了。
而在杨广登基后,也是对外展现他对杨素的殊遇,对内则不断地怀疑猜忌。杨素病后,虽然杨广多次派医生给杨素,还赐药给他,但却经常询问杨素的病情,生怕杨素不死。甚至还有说法认为,杨广派医生给杨素问诊,名为看病实为下毒。可见杨广对杨素猜忌之深,已到了恨其不死的地步。
其三,杨素在位时,多次损害百姓的利益,在民间名声并不好。在古代,想要上位,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天下归心。当全天下都认同你的作用,甚至盼着你上位时,若是夺位,那就是众望所归。像在篡位改朝前的王莽,以及建立蜀汉前的刘备,都是在当时深得民心之人。
而杨素此人,并没有把民众的想法放在心上。杨素曾经监督营造仁寿宫,大兴土木,移山填谷,而且役使工人时严苛而急迫,导致工人大量死亡。而且杨素贪财,喜欢置办产业,在长安和洛阳,他都有华丽的住宅,而且时不时就推倒重建,营造与修缮就没停过。在很多经济繁华的都会,杨素的产业成百上千。当时的人都很鄙夷杨素这些行为。所以,对于杨素,当时的人更多是厌恶而不是推崇。
所以,杨素即使权倾朝野,能力出众,还有着适合夺位的社会环境,但他因为年岁已高,又饱受猜忌,还为人民所厌恶,这让他终究没有更近一步。
杨素,字弘道,弘农华阴人,北周、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诗人。杨素一生历经西魏、北周、隋三朝,一生征战无数,为北周灭齐、隋朝灭陈都作出过极大的贡献,在隋朝建立后,还多次平定外来入侵和内部叛乱,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击败东西突厥、平定汉王杨谅的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