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三大突袭成功的闪电战,过程是怎样的?
用兵讲究“兵贵神速”,这在三国时期不乏成功的先例。不管是千里奔袭,还是一大早晨突然来到敌人面前,都是让敌方出乎意料,使敌人在惊慌失措中达到战役的预想效果。而被袭击一方,无论是措手不及,还是惊慌失措,都会在主将心理上和士气上受到严重打击,从而导致战事的被动甚至失败。这种战法,关键在于一个“快”字,这样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从而获取战役的胜利。有时候,这种战法可能仅仅实施于一个大的战役的局部,但它的影响和作用却可能决定着整个战役的胜负。且看三国三大突袭成功的闪电战。
司马懿千里奔袭擒孟达
要说突袭成功的战例,三国时期当首推司马懿突袭上庸。所以,尽管这次战役发生较晚,也不得不放在前面来说。
孟达原本是刘备属下,因为与主将刘封不和,就率领所部投降了魏国。魏文帝曹丕见了孟达比较喜欢,就封了孟达一个建武将军、平阳亭侯。还把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并成一个新城郡,让孟达担任新城郡太守。
曹丕死后,和孟达关系密切的桓阶和夏侯尚也都已去世,孟达在朝中没有了依靠,心内开始惴惴不安,就暗中写信给诸葛亮,表达了有意回归蜀汉的意愿。诸葛亮想引诱孟达以为外援,就回信安慰他,说他投降曹魏都是刘封不能容人的原因,于是两人互通音信多次。孟达和魏兴太守申仪有矛盾,申仪就将孟达想回归蜀汉的计划透漏给了司马懿。司马懿一边写信安抚孟达,一边秘密调遣军队进行讨伐。
孟达认为,司马懿率领军队来讨伐,至少需要三十日才能到达,可是司马懿八天内行军一千二百里,在孟达来不及部署的时候就来到了上庸。诸葛亮认为孟达投诚之心并不坚决,也没有发兵相策应。上庸在被司马懿围困了十六天之后,孟达部将开城投降,孟达因此被杀。
司马懿八天内行军一千二百里,每天行军一百五十里,这在古代的军事行动当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要知道,司马懿是要前去攻城,并不是打一下就可以解决战斗的。即便是先把城围起来,这种无后勤作战,士兵至少也要带着十几天的粮食吧!这种重负之下的连续强行军,真不是一般部队都能做到的。或者说,司马懿用的都是骑兵,可是,单纯的骑兵又怎能攻城?即便是围而不打,仅仅是列阵相对峙,骑兵也没有优势。更何况,即便是骑兵,也要带着粮草、营帐等大宗辎重,因为这不是三天五日的事情。也难怪孟达估计需要三十日时间。孟达是懂军事之人,司马懿只用了不到孟达估计的三分之一时间,又怎能不说是奇迹!由此可以设想,诸葛亮没有发兵的另一个原因,是不是也因为事发突然,来不及做出部署?
曹操突袭乌巢粮仓转变战局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数月之久,由于曹操兵力上处于劣势,一时无计可施。尤其是,曹操的粮食已经难以为继了。为此,曹操甚至产生了回兵许县的想法,只是由于荀彧的劝谏才坚持了下来。恰在此时,袁绍的谋士许攸来投奔曹操,并献上一计说,袁绍的粮草都囤积在乌巢,没有重兵把守。如果以一支快速部队袭击,突然而至,烧毁他的粮仓,用不了几天,袁绍就会失败。曹操采用了许攸的建议,亲率五千骑兵突袭乌巢。曹操用的是袁绍军队的旗帜,人噤声,马缚口,每个人都拿着引火之物,趁夜出发,路上碰到有人询问,就回答说:“袁公害怕曹操抄后路,派兵前来加强防备。”就这样,曹操在黎明时分到达乌巢。紧接着,曹操对守卫乌巢粮仓的袁军发起了攻击。
乌巢守军大将是淳于琼,他见曹操的军队少,就来到营门外列阵迎敌。曹操加紧攻击,淳于琼退回到营寨之内,曹操就继续攻击。袁绍得到消息,派出部队救援。曹操手下的人告诉曹操,说敌人的骑兵已经很近了,请您下令分兵抵抗吧!曹操大声说:“等敌人到了身后再报告!”在曹操的率领下,士兵们个个奋力死战,终于打败了淳于琼。经此一战,袁绍军心涣散,再加上张郃等人投降,再战,袁绍军队崩溃,只得退走,渡过黄河回到冀州去了。
突袭乌巢是官渡之战的转折点,本来弱势一方的是曹操,而粮食的匮乏,更是曹操的致命之处。但袁绍的要害之处同样也是粮食。袁绍虽然粮食供应比曹操要充足一些,但他同样需要不断地运输补充,一旦粮仓被烧,袁绍的窘迫更会立刻凸显。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曹操接受了许攸的建议,立即突袭乌巢粮仓。
此战的特点在于一个“快”字。乌巢离袁绍大营四十里,算不上太远,但曹操要绕过袁绍大营,走的是夜路,路上还要骗过袁绍的游动部队,可想这四十里路该有多难。就是在这样的难度之下,曹操还是在黎明前突然来到了乌巢。正因为这个突然性,才引起了乌巢“营中惊乱”。另外,曹操决定后不顾左右有所怀疑,马上实施,丝毫没有犹豫。同时,作为一军主帅亲自前往,也是少有的,可见,曹操知道这一战的重要性。如果说,官渡之战决定了曹、袁两家谁是诸侯老大,那么,奇袭乌巢则是决定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归属。
曹操轻骑突袭刘备得荆州
曹操伐刘表,正赶上刘表死了,他的儿子刘琮投降了曹操。这时候,刘琮住在襄阳,刘备驻扎在樊城。刘备不知道刘琮已经投降,突然间得知,曹操已经到达宛城,只好带着民众仓促间南撤。经过襄阳的时候,刘琮的属下又有很多人跟随了刘备,等到达当阳,民众已经达到了十多万。刘备的目的地是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到了这儿,刘备可以据城而守,和曹操周旋。或者说,只有到了江陵,刘备才算是有了立足之地。但由于带着的人太多,行军速度实在是太慢了,每天只能是行走十几里。诸葛亮为此忧心忡忡,对刘备说:“应该快速行军保有江陵,现在虽然是拥有很多人,但能打仗的人少,假如曹操突然来到,我们怎样抵挡?”
三国三次最为成功的突袭闪电战
用兵讲究“兵贵神速”,这在三国时期不乏成功的先例。不管是千里奔袭,还是一大早晨突然来到敌人面前,都是让敌方出乎意料,使敌人在惊慌失措中达到战役的预想效果。而被袭击一方,无论是措手不及,还是惊慌失措,都会在主将心理上和士气上受到严重打击,从而导致战事的被动甚至失败。这种战法,关键在于一个“快”字,这样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从而获取战役的胜利。有时候,这种战法可能仅仅实施于一个大的战役的局部,但它的影响和作用却可能决定着整个战役的胜负。且看三国三大突袭成功的闪电战。
司马懿千里奔袭擒孟达
要说突袭成功的战例,三国时期当首推司马懿突袭上庸。所以,尽管这次战役发生较晚,也不得不放在前面来说。
孟达原本是刘备属下,因为与主将刘封不和,就率领所部投降了魏国。魏文帝曹丕见了孟达比较喜欢,就封了孟达一个建武将军、平阳亭侯。还把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并成一个新城郡,让孟达担任新城郡太守。
曹丕死后,和孟达关系密切的桓阶和夏侯尚也都已去世,孟达在朝中没有了依靠,心内开始惴惴不安,就暗中写信给诸葛亮,表达了有意回归蜀汉的意愿。诸葛亮想引诱孟达以为外援,就回信安慰他,说他投降曹魏都是刘封不能容人的原因,于是两人互通音信多次。孟达和魏兴太守申仪有矛盾,申仪就将孟达想回归蜀汉的计划透漏给了司马懿。司马懿一边写信安抚孟达,一边秘密调遣军队进行讨伐。
孟达认为,司马懿率领军队来讨伐,至少需要三十日才能到达,可是司马懿八天内行军一千二百里,在孟达来不及部署的时候就来到了上庸。诸葛亮认为孟达投诚之心并不坚决,也没有发兵相策应。上庸在被司马懿围困了十六天之后,孟达部将开城投降,孟达因此被杀。
司马懿八天内行军一千二百里,每天行军一百五十里,这在古代的军事行动当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要知道,司马懿是要前去攻城,并不是打一下就可以解决战斗的。即便是先把城围起来,这种无后勤作战,士兵至少也要带着十几天的粮食吧!这种重负之下的连续强行军,真不是一般部队都能做到的。或者说,司马懿用的都是骑兵,可是,单纯的骑兵又怎能攻城?即便是围而不打,仅仅是列阵相对峙,骑兵也没有优势。更何况,即便是骑兵,也要带着粮草、营帐等大宗辎重,因为这不是三天五日的事情。也难怪孟达估计需要三十日时间。孟达是懂军事之人,司马懿只用了不到孟达估计的三分之一时间,又怎能不说是奇迹!由此可以设想,诸葛亮没有发兵的另一个原因,是不是也因为事发突然,来不及做出部署?
曹操突袭乌巢粮仓转变战局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数月之久,由于曹操兵力上处于劣势,一时无计可施。尤其是,曹操的粮食已经难以为继了。为此,曹操甚至产生了回兵许县的想法,只是由于荀彧的劝谏才坚持了下来。恰在此时,袁绍的谋士许攸来投奔曹操,并献上一计说,袁绍的粮草都囤积在乌巢,没有重兵把守。如果以一支快速部队袭击,突然而至,烧毁他的粮仓,用不了几天,袁绍就会失败。曹操采用了许攸的建议,亲率五千骑兵突袭乌巢。曹操用的是袁绍军队的旗帜,人噤声,马缚口,每个人都拿着引火之物,趁夜出发,路上碰到有人询问,就回答说:“袁公害怕曹操抄后路,派兵前来加强防备。”就这样,曹操在黎明时分到达乌巢。紧接着,曹操对守卫乌巢粮仓的袁军发起了攻击。
乌巢守军大将是淳于琼,他见曹操的军队少,就来到营门外列阵迎敌。曹操加紧攻击,淳于琼退回到营寨之内,曹操就继续攻击。袁绍得到消息,派出部队救援。曹操手下的人告诉曹操,说敌人的骑兵已经很近了,请您下令分兵抵抗吧!曹操大声说:“等敌人到了身后再报告!”在曹操的率领下,士兵们个个奋力死战,终于打败了淳于琼。经此一战,袁绍军心涣散,再加上张郃等人投降,再战,袁绍军队崩溃,只得退走,渡过黄河回到冀州去了。
突袭乌巢是官渡之战的转折点,本来弱势一方的是曹操,而粮食的匮乏,更是曹操的致命之处。但袁绍的要害之处同样也是粮食。袁绍虽然粮食供应比曹操要充足一些,但他同样需要不断地运输补充,一旦粮仓被烧,袁绍的窘迫更会立刻凸显。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曹操接受了许攸的建议,立即突袭乌巢粮仓。
此战的特点在于一个“快”字。乌巢离袁绍大营四十里,算不上太远,但曹操要绕过袁绍大营,走的是夜路,路上还要骗过袁绍的游动部队,可想这四十里路该有多难。就是在这样的难度之下,曹操还是在黎明前突然来到了乌巢。正因为这个突然性,才引起了乌巢“营中惊乱”。另外,曹操决定后不顾左右有所怀疑,马上实施,丝毫没有犹豫。同时,作为一军主帅亲自前往,也是少有的,可见,曹操知道这一战的重要性。如果说,官渡之战决定了曹、袁两家谁是诸侯老大,那么,奇袭乌巢则是决定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归属。
曹操轻骑突袭刘备得荆州
曹操伐刘表,正赶上刘表死了,他的儿子刘琮投降了曹操。这时候,刘琮住在襄阳,刘备驻扎在樊城。刘备不知道刘琮已经投降,突然间得知,曹操已经到达宛城,只好带着民众仓促间南撤。经过襄阳的时候,刘琮的属下又有很多人跟随了刘备,等到达当阳,民众已经达到了十多万。刘备的目的地是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到了这儿,刘备可以据城而守,和曹操周旋。或者说,只有到了江陵,刘备才算是有了立足之地。但由于带着的人太多,行军速度实在是太慢了,每天只能是行走十几里。诸葛亮为此忧心忡忡,对刘备说:“应该快速行军保有江陵,现在虽然是拥有很多人,但能打仗的人少,假如曹操突然来到,我们怎样抵挡?”
正所谓是英雄相见略同,曹操也知道这一点。在他看来,江陵城军事物资充足,如果让刘备占领,对于他占领整个荆州地区将非常不利。于是,曹操命令军队放弃辎重,率领轻骑兵赶到襄阳。到达襄阳后,曹操听说刘备已经过去了,就率领五千精锐骑兵急急追赶,一天一夜行军三百里,终于在当阳赶上了刘备。刘备大败,只好抄近路跑往汉津,幸好碰上关羽的船队,这才渡过沔水。又遇上刘琦的部队,一起到达夏口(今湖北武汉)。
曹操一天一夜行军三百里到达当阳,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切断了刘备前去江陵城的行军路线,打乱了刘备的军事目的;二是俘获了刘备大量的人马和辎重,获取了刘备带走的民众。假如不是这般闪电似的快速出击,让刘备占有江陵,曹操在荆州的形势将是很不利。虽然后来由于赤壁之战曹操仍然没有占有整个荆州,但曹操还是得到了樊城和襄阳,这让他在整个鼎足而立之时也始终处于一种有利的地步。假如刘备能够进入江陵,后果会是什么样的呢?刘备将不需要依附孙权,自己就会获得荆州的江南四郡,再加上江陵和夏口,刘备自己将足以和曹操抗衡。而仅仅有襄樊两城的曹操将很难在荆州立足,因为刘备走的时候是带着民众走的,当时的樊城几乎就是空城。再加上刘备在这一带的仁政基础,刘备想恢复可能性会很大。尤其是,这时候的刘备,要比两人“煮酒论英雄”时还要强大,他除了拥有关羽、张飞这两个“熊虎之将”(周瑜语),还有一个谋略家诸葛亮!后来尽管因为需要抗曹两家联合,但由此也产生了分歧,建安二十年的争夺长沙等江南三郡,二十四年的偷袭关羽,都是源于两家对荆州归属权之争。由此可见曹操这一仗奇袭闪电战意义该有多么重大。
以上三次战役,规模都不是很大,尤其是后两次,但其意义却非比寻常。它们除了对国家利益或者战役胜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之外,还很好地演绎了兵贵神速的“贵”在何处!也难怪古今的军事家都要把速度作为军事各个环节的重要法宝来看待。
乱了刘备的军事目的;二是俘获了刘备大量的人马和辎重,获取了刘备带走的民众。假如不是这般闪电似的快速出击,让刘备占有江陵,曹操在荆州的形势将是很不利。虽然后来由于赤壁之战曹操仍然没有占有整个荆州,但曹操还是得到了樊城和襄阳,这让他在整个鼎足而立之时也始终处于一种有利的地步。假如刘备能够进入江陵,后果会是什么样的呢?刘备将不需要依附孙权,自己就会获得荆州的江南四郡,再加上江陵和夏口,刘备自己将足以和曹操抗衡。而仅仅有襄樊两城的曹操将很难在荆州立足,因为刘备走的时候是带着民众走的,当时的樊城几乎就是空城。再加上刘备在这一带的仁政基础,刘备想恢复可能性会很大。尤其是,这时候的刘备,要比两人“煮酒论英雄”时还要强大,他除了拥有关羽、张飞这两个“熊虎之将”(周瑜语),还有一个谋略家诸葛亮!后来尽管因为需要抗曹两家联合,但由此也产生了分歧,建安二十年的争夺长沙等江南三郡,二十四年的偷袭关羽,都是源于两家对荆州归属权之争。由此可见曹操这一仗奇袭闪电战意义该有多么重大。
以上三次战役,规模都不是很大,尤其是后两次,但其意义却非比寻常。它们除了对国家利益或者战役胜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之外,还很好地演绎了兵贵神速的“贵”在何处!也难怪古今的军事家都要把速度作为军事各个环节的重要法宝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