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多尔衮率兵攻入大明京师后,做了哪些事?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1-18)220

多尔衮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下旬,闯军占领京师的消息传至盛京,多尔衮立刻召集满汉大臣商讨对策,以英亲王阿济格为首的八旗保守派和以范文程为代表的汉大臣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阿济格一派认为八旗军数次入关都未能攻克大明京师,而闯军却能在几日内将其占领,可见闯军战力之强悍,所以应该避其锋芒、按兵不动,坐观闯军和残明势力两败俱伤;

范文程则向多尔衮建议,应该乘闯军立足未稳之机尽快发兵,将闯军主力围歼于京师一带。

对于各持己见的两派,多尔衮一点都没放在心上,他的目光始终都盯着沉默不语的洪承畴,他知道洪承畴曾同闯军交战多年,所以在是否出兵这个问题上,洪承畴的表态至关重要。

洪承畴之所以不表态,是因为他明白自己人微言轻(此时的洪承畴是镶黄旗的包衣奴才,并没有获得官职),直到他发觉多尔衮一直盯着自己,才站起来发言:“闯军虽然人数众多,但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根本不足以同八旗劲旅争锋,此时正是入关围歼闯军主力的有利时机。”

很明显,多尔衮被洪承畴的言论打动了,于是他立即下令:“集结八旗主力,沿昔日入关路线进军,包围京师,歼灭闯军主力。”

崇祯十七年四月初,多尔衮率领八旗主力誓师出征。四月初四,多尔衮收到了吴三桂的支援请求。四月二十一日,吴三桂正式答应剃发降清。四月二十二日,闯军与吴三桂军在一片石展开激战。四月二十五日,多尔衮率领的八旗军突袭闯军侧翼,闯军大败,退回京师。

多尔衮率兵攻入大明京师后,做了哪些事?

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举行了登基大典。次日,李自成率领残余闯军退出京师,返回西安。

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二,多尔衮率领八旗军进入大明京师。

根据《清世祖实录》中的记载,多尔衮占领京师后不久,就接受了祖可法、张存仁关于“京师为天下之根本”的建议,决定将都城从盛京(沈阳)迁往京师,但是,多尔衮此举再度遭到了英亲王阿济格的反对。

阿济格对多尔衮说:“初得辽东,不行杀戮,故清人被辽民所杀。 今宜乘此兵威,大肆屠戮,留置诸王以镇燕都,而大兵或还守沈阳,或者退保山海,可无后患(《清史稿》)。”

如果多尔衮听从了阿济格所言,那么终清一代也只能成为辽东地区的割据政权。但是很可惜,志在天下的多尔衮不仅没有听从阿济格所言,反而还当即斥责了他:“先皇帝(皇太极)尝言:‘若得北都,当即徙都,以图进取。’况今人心未定,不可弃而东还。”

由此可见,多尔衮早就认可了皇太极“迁都(大明)京师,进取天下”的战略。如今既已占据京师,他定然不会轻易放弃。并且,在请求顺治皇帝迁都的奏疏中,多尔衮也明确说明要遵循皇太极的既定战略执行。

荷天眷及皇上洪福,已克燕京。 臣再三思,惟燕势踞形胜,乃自古兴王之地,有明建都之所。 今既蒙天畀,皇上迁都于此以定天下 ,则宅中图治 ,宇内朝宗 ,无不通达,可以慰天下仰望之心,可以赐四方和恒之福,伏祈皇上熟虑俯纳焉。

收到多尔衮的奏疏后,孝庄皇太后当即带领顺治皇帝启程前往京师。与此同时,为了打消北方官、商、士、民等阶层对清朝入关的抵触心理,多尔衮特意向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发布了一篇檄文:

流贼攻陷北京,明主身亡,大清皇帝义切同仇,用伸吊伐,予用息马燕京,抚兹黎庶,深痛尔明朝嫡胤无遗,势孤难立,用彰我大清宅此北土,厉兵秣马,必歼丑类 ,以靖万邦 ,非有富天下之心,实有救中国(指大明)之计。咨尔河北、河南、江淮之间诸勋旧大臣、节钺将吏及布衣豪杰之怀忠慕义者,或世受国恩,或新膺异眷,或自矢从王,皆怀故国之悲,孰无雪耻之愿?予皆不吝封赏,特与旌扬。其有不忘明室,辅立贤藩,勠力同心共保江左者,理亦宜然,予不汝禁。但当通和讲好,不负我朝,永怀继绝之恩,以敦睦邻之谊。

这篇檄文写得很有意思,值得我们认真分析一下:

1、开篇之一句先用“流贼攻陷京师,明主身亡”指出了流贼是导致崇祯皇帝死难的元凶,为的是将北方各阶层的抵触心理转移到流贼身上。接着又用大义凛然的口吻说出“大清皇帝义切同仇”,给自己找到了出兵的正当理由。然后又以“明朝嫡胤无遗”为借口,解释了自己为何会不请自来。最后,用“非有富天下之心,实有救中国(指大明)之计”作为之一句的结尾,表明自己出兵的目的不是为了取天下,而是为了替明主(崇祯皇帝)复仇、剿灭流贼;

2、第二句用“咨尔……怀忠慕义者”开头,用“孰无雪耻之愿”结尾,意在给有心投降的 *** 之徒们找块大大的“遮羞布”,其潜台词是:“愿意降清之人不是在贪图高官厚禄,而是为了替崇祯皇帝报仇,所以这些人都是‘怀忠慕义者’。而那些不愿降清之人,既无忠义之心,又无替崇祯皇帝报仇之志,真是一群 *** 之徒”;

3、最后两句传达的实际上是一个意思——我大清入关就是为了剿灭流贼、替崇祯皇帝报仇,一旦“大仇”得报,大清立即返回关外。至于你们是想扶保新君,还是想拥立贤德的(大明)藩王,我统统都不干涉,只要以后你们不辜负大清的恩情、与大清睦邻友好就行了。

多尔衮率兵攻入大明京师后,做了哪些事?

仅从表面上看,这篇檄文是不是很感人,从关外出兵前来剿灭流贼、替崇祯皇帝报仇,竟然只是为了睦邻友好。说句实话,之一次读这篇檄文,我差点被感动的留下了眼泪,可是当我又细读了一遍之后,才发现其中潜藏着两个真实意图。

1、称崇祯皇帝为“明主”,称顺治皇帝为“大清皇帝”。这实际上是在暗示大明国祚已终,大清才是正统,所以,只要你认可了这篇檄文,就意味着你已经承认了大清的正统地位;

2、予皆不吝封赏,特与旌扬。这句话是说:“要想为崇祯报仇的忠义之士,大清都会给予封赏。”真是笑话,人家为报君父之仇去剿灭流贼,哪里落到你大清给封赏?况且,一旦接受了大清的封赏,就意味着承认自己是大清之臣。所以,这句话的真实目的就是——要想为崇祯报仇,你必须得真心实意的投降。

通过对这篇檄文的认真分析,我们不得不承认多尔衮确实是清朝统治阶层中一位相当杰出的政治家。而明朝的那些那些文武大臣们,在明白了多尔衮已经给自己找好了“遮羞布”后,纷纷前来归顺大清。

之一个归顺大清的是天启年间的内阁大学士、著名阉党成员冯铨,多尔衮为了起到“千金买马骨”的效果,就立即任命他为内院大学士、参与机务。冯铨之后,谢启光、李若琳、刘余右、党崇雅、金之俊等明朝大臣纷纷归顺。

面对越来越多的归顺官吏,大学士范文程上疏:“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 *** 心得矣。”

在我个人看来,有了范文程的这封奏疏,天下之归属就已经确定。于古代王朝而言,士人阶层才是统治根基之所在,士人阶层的背后是谋略权术、战略规划、兵马钱粮,所以士心得、 *** 心得,民心得、则天下得。

多尔衮在看到范文程的奏疏后,立即以此为指导施行了四条政策:

1、宣布开科取士。根据《皇朝经世文编》中的记载,此次开科取士共录取了1100名进士;

2、大力宣扬满汉一体;

3、颁布了“武剃文不剃,兵剃民不剃”的剃发政策;

4、承认士人阶层在明朝时期享有的特权,并向他们返还被流贼掠去的家产。

这些政策施行后,虽然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归顺,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心向大明。恰在此时,南明弘光政权送来了神助攻。

弘光政权建立后不久,马士英、阮大铖等人就在朝堂上掀起了“顺案”,借此来打击那些从北方前来投效的官吏。紧接着,东林党人又开始大力宣扬弘光皇帝的荒淫无道。

多尔衮率兵攻入大明京师后,做了哪些事?

这种情况下,北方的士人阶层就只能选择顺清,而南方的士人阶层也彻底丧失了对弘光政权的希望。所以,当清兵到来时,弘光政权在史可法败亡后就崩溃了。

不管现在的我们如何评价清朝,至少就当时来说,多尔衮在占据京师后的所作所为确实比南明弘光政权高明了不少。并且,多尔衮犯了剃发易服、圈地、投充等几个致命错误后,南明也未借机做出任何有效应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清朝夺取天下。

其实说起来,南明的境遇要比东晋和南宋好得多,之所以南明根东晋和南宋同人不同命,主要是因为南明及时送来的“神助攻 ”和多尔衮占据京师后的大部分所作所为都比较正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11/221426.html

“多尔衮率兵攻入大明京师后,做了哪些事?”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曹彰的实力怎么样?与徐晃相比如何?

历史上曹彰的实力怎么样?与徐晃相比如何?

曹彰,字子文。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将领 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彰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的第二个儿子,是曹丕的弟弟,是曹植的哥哥,曹彰勇猛善战,武艺高强,好为将,因为他的胡子是黄色的,被曹操称为黄须儿。曹彰在战场上表现勇猛,汉中之战时,刘备和曹操交战,...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一定要杀李善长?他在害怕什么?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一定要杀李善长?他在害怕什么?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说朱元璋蓄意置李善长于死地,这话一点也没有冤枉朱元璋。我们来看看,朱元璋究竟有多么的蓄意。其一、李善长已经退休了,完全没有掌握权力了。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功臣?因为这些功臣们或者掌控着朝廷的话语权,或者掌控着兵权。这些人的权力太大,朱元璋害怕...

马超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马超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之子。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建安十六年(211年...

刘繇:东汉末年宗室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刘繇:东汉末年宗室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刘繇(156年~197年),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东汉末年宗室大臣,汉末群雄之一,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繇最初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任下邑县长时,因拒郡守请托而弃官。后被征辟为司空掾属,除授侍御史,因战乱而不到任,避居淮浦。兴平元年(19...

刘邦称帝后父亲要行跪拜之礼 刘邦是怎么避免这个尴尬的

刘邦称帝后父亲要行跪拜之礼 刘邦是怎么避免这个尴尬的

对刘邦称帝,父亲行跪拜之礼时是怎样避免场面尴尬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的父亲叫刘煓,育有四子一女,年轻时候的刘邦就是当中最没出息的一个。36岁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亭长。可就是这个最没出息的老三却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在成为皇帝之后也十分尊敬自己的父亲,...

孙权不知道杀关羽带来的后果吗 孙权为什么还要那么做

孙权不知道杀关羽带来的后果吗 孙权为什么还要那么做

对孙权为什么会杀关羽难道他不知道这件事情带来的后果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孙权作为当时诸侯中最年轻的一个十八岁就统领了江东,谋略才智非常人能比,连曹操都赞称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的能力自然是出类拔萃,但是也做过错误的决定!襄樊战役...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明王朝建立的时候,藩王制度在历史上已经多次被证明是一个腐朽落后的制度,是对国家非常有害的。汉朝初年,由于迫不得已的原因,建立了藩王制度。但最后为了消除这个藩王制度所带来的恶劣后果,汉朝可以说费尽周折。先是...

崇祯继位后还有一个21岁的皇嫂 崇祯是怎么处置的

崇祯继位后还有一个21岁的皇嫂 崇祯是怎么处置的

还不知道:崇祯继承哥哥皇位后,是如何处理21岁的皇嫂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1627年8月,大明朝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年轻的明熹宗朱由校不治而亡,将天下托付给了他的弟弟,比他更加年轻的信王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崇祯皇帝接手的大明朝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