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朱棣只是攻下了京师,就能当上皇帝?
朱棣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建文四年(1402年)初,皇帝朱允炆宫中的一名宦官历经千辛万苦逃到了燕王朱棣的大本营北平,他给朱棣带来了一条足以决定靖难之役成败的重要情报——朝廷大军云集前线,京师守备空虚。
面对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燕王朱棣却对如何吃掉馅饼犯了难:若要攻下京师,必须得拿下沿途的重镇济南、徐州、扬州等成,可是靖难之役已经打到第四个年头了,他连济南都没能拿下,更别提其它重镇了。好在谋士姚广孝一语惊醒梦中人:“既然这些重镇拿不下来,那就绕过它们直奔京师”。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朱棣率军打到了京师的金川门外,那个令他犯难的馅饼终于还是被他给吃了下去。同日,驻守金川门的主将李景隆和谷王朱穗打开城门向朱棣请降,朱棣成了靖难之役的胜利者。
正当朱棣焦急的等待着建文帝朱允炆让位或者是殉国的消息时,他却在金川门外的军营中看到了从皇宫中升起的滚滚浓烟。于是他立即率军进宫搜寻建文帝的下落,然而朱棣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片浓烟硬是给历史制造出了两个千古谜团:
1、建文帝去哪了?
2、为何朱棣攻下京师就能当皇帝?
对于之一个谜团,早已有史学大家给出了详细且精彩的考证,这里就不再班门弄斧了,所以本文只能试着去探寻第二个谜团背后的真相。
当时影响朱棣能否顺利当皇帝的主要有三方:藩王、官军、文官,这三方中的任何一方处理不好都会给朱棣带来巨大的麻烦,可是当朱棣要登基为帝的消息传来时,他们却只有两种态度——默认、支持。
接下来,真相就好探寻了,只要我们弄清楚这三方为何会持这两种态度,就能明白朱棣为何能成功当上皇帝。
先来看看藩王。藩王对于朱棣当皇帝的态度是默认,这实际上还要归功于建文帝朱允炆,他的皇宫升起滚滚浓烟的四年前,他亲手将叔叔湘王朱柏逼的阖宫自焚,从湘王宫中升起的浓烟虽然比不了他皇宫中的滚滚浓烟,但威力却着实不小,因为湘王宫中的浓烟飘到了每一个藩王的心中。
这种情况下,燕王朱棣靖难起兵的举动在他们看来不仅不是反叛,反而更像是在替他们出气,所以他们才会默认朱棣当上皇帝。至于为什么会是默认?因为他们还需要看看当上皇帝后的朱棣会不会继续推进削藩。
再来看看官军。官军在靖难之役中跟朱棣麾下的燕军死磕了四年,他们是最应该反对朱棣当皇帝的一方,可是最后他们却默认了朱棣当皇帝的事实,这实际上是朱允炆和朱棣共同努力的结果。
人们在心理上一般都会同情弱者,所以当建文帝逼迫叔叔朱柏阖宫自焚的消息传来时,他们根本不会去深思建文帝削藩的用意,他们只会觉得建文帝为了自己的皇位逼死了亲叔叔全家,尤其是他们一次次在占据绝对优势的前提下被朱棣击败,他们心中也会产生‘天命是不是真在朱棣身上’的想法。
此外还有一个情况不能忽视:建文帝在位时,他们的身份是大明官军,朱棣登基后,他们的身份还是大明官军,变的只是皇帝,不变的却是他们的身份,他们为何还要废力不讨好的去反对朱棣。所以,在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他们对朱棣当皇帝选择了默认。
最后再来看看文官。他们的心理很官军是一样的,不管是朱允炆在位,还是朱棣在位,他们都是大明的朝廷命官,并且为了自己加官进爵,他们中除了被朱棣直接点名罪无可恕的少部分人,其余大都主动归降了朱棣。
当藩王、官军和文官都不反对时,朱棣当皇帝还不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