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雍正上台后进行了哪些改革?有哪些影响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1-19)360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在位仅有13年,然而他却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迅速扭转了康熙晚期积弊严重,社会发展受到阻止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康乾盛世方能进入鼎盛时期,使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达到其更高峰。这一为期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雍正帝所具有的承先启后作用,无可或缺。

雍正继位以后,便开始对国家的体制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因为他看见了康熙时期存在的很多弊病,例如国库亏空,吏治腐败等等。当时清朝的国库存银少得可怜,但是那些各省督抚们却一个个富得流油,面对这样的情况,雍正在继位时便提出三条改革思想。准备对整个大清帝国进行全面改革!

雍正元年,正值元旦节,雍正在这一天给全国的各级文武官员发布了一道上谕,这是讲述古代时候的“纯臣”的,实际上就是要:“兴利除弊,以实心,行实政”这很明显是一道为了发展国计民生进行兴利除弊的政治改革的号召。其目的,就是要求各级文武官员要开始行动起来,开始响应自己的改革号召。他的主要改革思想包括如下三点:

之一,反对因循苟且

雍正帝是一个当了四十多年阿哥的皇帝,他经历过太多的沧桑岁月,看了很多的物是人非。继位以后,他决心要为天下苍生为念,做一些有利于国家和百姓的事。雍正认为自己在继位之前,大清朝已经是“人心玩愒已久,百弊丛生”,“若不惩创,将来无所底止”。要想真正改变这一局面,只有推行新政,实行改革。

康熙时期的“仁政”其实是行不通的,因为没有有力的法律制衡,只是单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去对待国家,那么其危害性无疑是非常大的。所以,雍正的改革之一步就是从思想上着手。他极力反对遵循旧制,而是要选择好的方向进行发展。

第二,整饬吏治,以利民生

雍正元年,也即是上述所说之时间,雍正帝在给总督的上谕中说:“今之居官者,钓誉以为名,肥家以为实,而曰‘名实兼收’,不知所谓名实者果何谓也”。这也就是对这些总督们发布一个“整饬吏治”的公告,似乎就是在表明,自己就要开始整饬吏治了,你们做好准备,千万别被我抓到小辫子哦!果不其然,这阵风并非虚言,雍正二年初的时候他又说:“朕缵承丕基,时刻以吏治兵民为念”。

实际上就是想对臣工们表明自己想的目的,想要通过整顿吏治来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而最后在实际推行时,我们也看到雍正的手段之强硬。看来所言非虚,并非是做表面文章的!从这里也看出,雍正确实是一个务实的皇帝。

第三,反对朋党

其实这主要还是由雍正自身的体验而来的,因为自己本身就经历了所谓的朋党之争。最典型的就是自己在登基时和登基后所遭遇的所谓的“八爷党”。也就是雍正的弟弟八阿哥和其朋党对雍正皇权的窥视和干扰。所以雍正在继位之后,便说:“朋党最为恶习”。因为朋党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会影响皇权的实施,也许还会造成皇权的旁落。当然了,这在历朝历代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雍正也对此做出了应对办法。

朋党的危害:朋党各行其是,破坏朝政统一,损害君 *** 威。朋党之间互相攻击,任用私人,不仅失去正常的用人原则,也干扰了君主行使用人去人的权柄;朋党各抒政见,自我标榜,批评朝政,扰乱君主视听,妨碍坚持既定的政策。

以上就是雍正提出的三条改革策略,不得不说雍正本身就是一个务实的皇帝,而且我们也在他后面的执政生涯中发现,他却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改革家”。他不仅将康熙朝留下的亏空补齐了,并且还丰裕了国库。这也使得乾隆继位以后,才能更好的实行自己的政治抱负。最终开创了“乾隆盛世”。但这也是跟雍正所提出的三条改革思想分不开的!可以说,雍正的这三条改革策略,影响了大清两百多年的历史,同时也决定了清朝命运的走向!

雍正上台后进行了哪些改革?有哪些影响呢?

敢于改革,而且还办成了这件事的皇帝,千古只有雍正皇帝这一位了。我们来看看他到底做了哪些改革。

之一条改革,火耗归公。

谁也想不到,会有这么一天。火耗过去都是地方官员们中饱私囊的主要来源,不少官员之所以富得流油,其实就是得了火耗的好处。早在万历年间,火耗就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基本上全都由地方官员们来自己处置这些火耗银子,最后当然是落在他们自己的腰包里。到了满清王朝入关以后,这件事依旧无法得到改变,顺治、康熙两任皇帝都没有改变这件事。

等到雍正皇帝上台以后,一切都变了。雍正皇帝决心要彻底断了地方官员的这条生财之道。他发布命令,让各地官员,把所有火耗全部交公。这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这无非就是断了这帮人的生路,那他们哪里肯干呢?不肯干也没办法,因为雍正皇帝是真的敢杀人的一个皇帝。只要是没有按照他的命令做事的官员,那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第二条改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这又涉及到一条千古不变的潜规则,但凡读书人考取了功名,那就不需要向国家交税了。一般新 *** 都是用这种方式来笼络天下的读书人。这 *** 还真管用,读书人最吃这一套,他们一生的理想,那就是不用纳粮。只要好好读书,总有一天可以入朝为官,那就不用再交税纳粮了。所以说自古以来有这么一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朝廷的税收时常都会调整,在加重的时候,很多老百姓都活不下去。

可是读书人心里有希望啊,而且读书不错的人,都已经可以不用交税了。所以这帮人当然是有优越感的了。现在雍正皇帝下达了一个命令,不管是读书人还是种田的人,全部都要交税。没有理由让这些收入高的人,反而逃过了税收。这一条命令下来,虽然没有在实质上改变老百姓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读书人都交税的话,那么朝廷就会富有,潜移默化之中,老百姓的小日子自然是要好起来的。

可是这伤害到了一部分拥有特权之人的利益,所以这件事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尤其是在河南地区的考生 *** 事件,差点造就了雍正朝 *** 的首例。但是不管有多难,雍正皇帝都坚决要执行这项改革。不光是纳税要一样,就连服徭役也是一样的待遇。

第三条改革,摊丁入亩。

这还是涉及到了一条千古弊端的事情。在过去交税是按照人头来交,家里有几口人,那么就交多少税。按照这种交法的话,那么穷苦的百姓压根就负担不起这么多税收,而富有的人,就算生再多,也无伤大雅。这就造成了一个困局,老百姓们不敢生孩子了。而且富有的人,他们通过关系,甚至可以瞒报人口,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雍正皇帝深切地了解到这件事的弊端,所以做出了改革。他将人头税直接跟地税挂钩。也就是说从今以后,再也不按照人头来收税了,是将人头税放在地税里面去征收。过去是谁家里人多,那交税就多。可是改革以后完全不同了,是谁家的地多,交税就多。人口和田产对应上,超过田产的人口,就不用交税了。那老百姓就可以放开了生孩子了,反倒是那些有很多田产的有钱人不太好过了。这个时候富人们就开始偷偷隐藏地产,想要通过打通关系来解决这件事。

但是雍正皇帝立刻开始了对土地的重新丈量,而且是每隔几年就丈量一回。这可把那帮地主给气了个半死。其实真正生气的,是那些在地方上圈地严重的王公大臣。他们表面上一本正经,谈天说地,可是在背地里,每个人都手握大量土地,这是雍正最痛恨的地方。

第四条改革,改土归流。

土司这个词大家一定是听过的,这可不是面包中能吃的吐司,这是一种称呼。是对西南大部分地区,少数民族领袖们的一种称呼。土司是世袭制度,一般都是由家里的儿子来继承土司的位置。满清 *** 入关以后,这些土司表面上是臣服于满清王朝了,可是背地里依旧是地方上的土皇帝。他们在地方上拥有绝对的自治权,甚至连地方官都无权干涉他们的事务。这在雍正皇帝眼里,是绝不容许的。

居然有旨意跟废话没差别的地方,那就必须要改革。于是雍正皇帝打算废除土司,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因为土司的地方势力实在是太大,要想彻底消灭这些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为此雍正花费了很多钱粮兵马,这才平息了很大一部分土司的势力。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的土司都被雍正取缔,换来的是各个州府的管辖。郡县制早在秦始皇时期就已经出现,可是真正到了雍正时期,才全国开始实行郡县制,这是大家都无法相信的事情。

雍正上台后进行了哪些改革?有哪些影响呢?

雍正的改革有一个共同特点,跟有钱人斗。雍正皇帝可能上辈子是穷苦百姓中的一员,所以他恨透了那个时代的有钱人。我们看看这简短而有力道的四条改革措施,基本上全都是在跟有钱人做对。比如说火耗归公,这本身就是把地方官员手里的油水给抽走,让他们少了一大笔财政收入。比如说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事情,那是把那些有功名之人,也纳入到了交税的队伍钟来,绝不给他们搞特权。

再说摊丁入亩,那是对有钱地主们的一种绝望的打击,手里田地越多交税就越多,有钱人的确是苦不堪言。还有就是改土归流,这是断了地方土司们的生路,让崎岖难行的山路里,不再有土皇帝,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由此可见,雍正皇帝所有的措施,所针对的人,其实都是有钱人,至少是上层人士,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他就不希望得到这帮人的拥戴?

我认为,雍正皇帝这么做,说明他是一个真正看透了的人。好名声真的很重要吗?不得罪人真的可以做一个好皇帝吗?雍正似乎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国库充盈了,那才是真正实惠的地方。光靠穷苦老百姓那点钱,压根就不足以满足国库的收入,有钱人才是他所要伸手拿钱的对象。把穷苦百姓逼到了极点,那人家活不下去可能就造反了。可是从有钱人口袋里抽点钱出来,虽然当时他们比较心疼,可是事后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波澜,这才是雍正皇帝真正的想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11/221562.html

“雍正上台后进行了哪些改革?有哪些影响呢?” 的相关文章

刘邦为什么要派陈平去杀自己的妹夫?详解其原因

刘邦为什么要派陈平去杀自己的妹夫?详解其原因

众所周知樊哙是刘邦的好友和助手,也是汉朝的开国大将,并且还是吕后的娘家妹夫,那么刘邦为什么要派陈平去杀自己的妹夫?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史料中记载了刘邦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还有个姐姐,但是记载已经很模糊了,连个名字也没留下来。没有任何可靠资料,表明刘邦还有妹妹。说他的妹夫,就是指...

贺若弼:北周至隋朝时期名将,参与隋灭陈之战有功但自恃功高

贺若弼:北周至隋朝时期名将,参与隋灭陈之战有功但自恃功高

贺若弼(544年~607年),复姓贺若,字辅伯,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周隋朝时期名将,北周金州刺史贺若敦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将门,少有大志,擅长骑射,博闻强识。初仕北周,追随齐王宇文宪,封当亭县公。跟随韦孝宽平定淮南地区,封襄邑郡公。隋朝建立后,拜吴州总管,参...

崔浩:北魏杰出政治家,太武帝知道他的才能,为何还是将他罢黜?

崔浩:北魏杰出政治家,太武帝知道他的才能,为何还是将他罢黜?

崔浩(381年-450年7月5日),字伯渊,小字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人,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曹魏司空崔林七世孙、北魏司空崔宏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崔浩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智谋过人,时常自比张良。他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太...

历史上李承乾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才能被李世民废掉?

历史上李承乾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才能被李世民废掉?

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八岁被李世民立为皇太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说起唐太宗李世民,其文治武功在中国历史上,应该都是名列前茅的。其子嗣也很多,一共有14个儿子和20多个女儿。但面对如此众多的子女,李世民的教育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他的两任太子,都远不...

刘备有卧龙和凤雏辅佐 刘备为何没有能夺得天下

刘备有卧龙和凤雏辅佐 刘备为何没有能夺得天下

还不知道:刘备得卧龙凤雏为何不能一统天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中名士司马徽,曾经说过只要得到卧龙凤雏其中之一,就可以轻松平定天下。但是,刘备同时得到了卧龙凤雏,为什么最终只能偏安一隅呢?首先,三国是一个混战时期。并不是只有刘备一家独大。还有继承东汉政权的曹魏...

崇祯皇帝生前都没有修建陵墓 崇祯是怎么葬在十三陵的

崇祯皇帝生前都没有修建陵墓 崇祯是怎么葬在十三陵的

对崇祯生前并未修建陵寝,他自缢而亡后,是谁将他葬于明十三陵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末帝崇祯皇帝自缢殉国时他并没有给自己修建陵寝,但是他死后还能归葬于明十三陵中,这件事说起来还真得感谢逼得他自缢殉国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和清朝的顺治皇帝。崇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崇祯是...

蒋钦: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性情豁达,为人节约

蒋钦: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性情豁达,为人节约

蒋钦(?-220年),字公奕,九江寿春人,汉末东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随孙策平定丹阳、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平盗贼,迁西部都尉。讨会稽贼吕合、秦狼等,徙讨越中郎将。建安十三年(208年),蒋钦与贺齐并力讨平黟贼,斩首七千,其馀皆降。建安二十年(215...

在军事、教育方面,谢石有哪些成就?

在军事、教育方面,谢石有哪些成就?

谢石(327年-389年1月27日),字石奴,陈郡阳夏人。东晋时期名将,太常谢裒第五子、太保谢安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谢石出身“陈郡谢氏”,门荫入仕,起家历任秘书郎迁黄门侍郎。曾领水军在涂中抵御前秦,册封兴平县伯,升任尚书仆射。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天王苻坚南侵...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