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从政变地点、历史发展、政治局势三个角度,分析玄武门之变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01)110

大家好,说起玄武门之变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即公元626年7月2日,李渊的二子秦王李世民伏兵于玄武门,击杀了前来皇宫议事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同时李世民安排的另一支军队进入皇宫控制了大内。而太子府的翊卫车骑将军冯立联合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等人反击,他们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兵马两千人反攻玄武门。随后尉迟恭拿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给玄武门下的李建成一方的士兵看,结果东宫和齐王府的士兵立刻溃散,由此李世民取得了政变的胜利。

在这场政变结束后,李世民被李渊立为太子,不久后登上皇帝之位,史称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通常被认为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储位争斗,但是过于强调个人因素。我们可以抛开个人因素从三个角度,即政变地点,历史发展、政治局势、来看待玄武门之变。就会知道李世民所做的事情实际上都有各自特殊的因素在决定,并非是李世民天赋异禀所致。

从政变地点、历史发展、政治局势三个角度,分析玄武门之变

政变地点:为什么政变会发生在玄武门

玄武门在唐朝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点,在唐代前期发生的多次政变都与玄武门有关,除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外,还有三次: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等大臣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进攻玄武门,拥戴太子李显登基,诛杀了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和张昌宗。景龙元年(707年),太子李重俊发动兵变,诛杀武三思父子,意图攻破玄武门杀死韦皇后,但是在玄武门被击败,最后被杀。唐隆元年(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发动兵变,他利用禁军“万骑”诛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也是攻破玄武门进入皇宫。如果不细读历史的话,有人肯定会认为玄武门的风水有问题。然而事情的真相和风水无关,是玄武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政变必须在玄武门发生。

中国古代喜欢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之神作为东西南北四方的代称,所以唐代宫城的北门被叫做玄武门,如上图所示,唐代的玄武门其实有两个,一个是太极宫的玄武门,一个是大明宫的玄武门。唐高宗之前的唐朝皇帝主要在太极宫处理政事,唐高宗之后的唐朝皇帝基本上都在大明宫处理政事。皇帝的活动中心自然是帝国的政治中心,所以作为政治中心的太极宫和大明宫的安全自然是重中之重。

太极宫和大明宫的外围都有城墙作为支撑,能够联通外界的就只有城门,在隋唐时期,大臣一般是通过玄武门进入皇宫和皇帝相见。以太极宫为例,太极宫南面的承天门一般是不会开启的,只有接见万国使者、每月朔望听政以及游猎时候才会开启。所以玄武门的之一个重要作用显示出来了:朝廷或者其他人觐见皇帝,一般只会通过玄武门。

太极宫的东面和西面分别是东宫和掖庭宫,南面是皇城,只有北面的玄武门所在的区域属于平野,易于发埋伏军队发动进攻。大明宫的东西两侧是城墙,南面直面长安,也只有北面易于进攻。所以玄武门有着第二个重要作用:玄武门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它是政变的必争之地。

玄武门作为紧要的城门,唐代皇帝为了守护它,一般都会设置亲信率领的禁军在此驻扎,这支军队就是北门禁军。同时唐朝也设置了严格的进出城门的制度,《新唐书》记载:宫殿门、城门,给交鱼符、巡鱼符。左厢、右厢开门符、闭门符。不按照制度办理的士兵会被惩罚甚至处死。但进出城门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禁军手中。所以玄武门也有第三个重要作用:玄武门驻扎的禁军如果被收买,可以轻易攻入皇宫。

从政变地点、历史发展、政治局势三个角度,分析玄武门之变

回到唐初的玄武门之变上,我们可以用这三个因素很清楚的看到李世民为什么要在玄武门发动政变:

作为军事家的李世民,肯定对于玄武门的地理环境十分敏感,很容易在这里埋下伏兵。李建成和李元吉觐见李渊必须经过玄武门,可以设下埋伏等待李建成到来,然后击杀。北门禁军的敬君弘和常何被李世民收买,玄武门的门禁早就在李世民的掌握之中。所以玄武门之变发生在玄武门是历史的必然,李世民选择玄武门作为政变地点也是玄武门的重要位置的决定的。

历史发展:自两晋南北朝以来皇子掌兵和太子监国的矛盾

唐朝前期的政治制度延续自隋朝,隋朝的制度设计延续自南北朝,而南北朝时期的一项政治传统被保留了下来传承到了隋唐时期,那就是皇子掌兵。皇子掌兵虽然在中国历史上随处可见,但是把皇子掌兵制度化的时期还是南北朝。

追溯南北朝时期皇子掌兵的源头应该是曹操。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乱世之中大部分人是朝秦暮楚、反复无常的,所以曹操对于手下将领根本不信任。在前期曹操作战时经常是自己统兵,在后期则是交给了自己信任的亲属曹氏和夏侯氏,目的是为了防止军权旁落,威胁曹氏一族的统治。这就是皇子掌兵的雏形——宗室掌兵。

此后继承曹魏制度的晋朝司马家族把宗室掌兵发挥到了极致,晋武帝司马炎大肆分封自己的儿子和亲属为王,并且给予节制一方的权利,最后酿成了八王之乱,宗室和皇子杀作一团导致西晋灭亡。西晋的灭亡告诉人们,宗族子弟即使血缘相近,但为了权力可以自相残杀。

从政变地点、历史发展、政治局势三个角度,分析玄武门之变

但是为什么宗室掌兵还是延续下去呢?

在西晋之后几百年的乱世里,作为君主最信任的还是血缘亲族,对于异姓将领多持猜疑的态度,君主们害怕臣子会重演司马氏谋朝篡位的案例,所以多以宗室掌兵或者出镇地方,以此保证军权把握在皇家手里。提高宗室成员的地位,以宗室掌握军权,在军队令行禁止的情况下,很容易树立宗室的权威,这样有助于维护国家在皇族的统治之下。宗室掌兵后,皇帝既是帝国的君主,又是家族的首领,这样国家既处于皇帝的控制下,又是家长的控制下,有利于巩固皇权的地位。虽然宗室之间会相互残杀,但是这只是副作用,宗室掌兵在整体上还是维护了封建帝制家天下的制度。

宗室掌兵此后逐渐变成了皇子掌兵,进而发展成皇子掌兵对外征战而太子留守国都的模式,这是因为皇帝连宗室也不信任了,只信任自己的儿子。但是皇子掌兵就有一个副作用,那就是皇子相争。对外征战的皇子手握兵权对太子的威胁极大,翻阅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就会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

汉赵时期,太子刘和在父亲刘渊身边,皇子刘聪负责征战四方,刘渊去世后,刘聪就杀了刘和,夺了皇位。后赵时期,石勒的侄子石虎长期在外征战,手握军权,在石勒去世后杀了石弘,登基称帝。此后的北魏和南朝开始实行皇子或者宗亲出镇地方,但是皇子或者宗亲挂帅出征也是常态。北周时期的宇文护杀死孝闵帝宇文觉和武成帝宇文毓,这也可以看作是皇子掌兵之后对于太子产生威胁的一种畸形模式。皇子作为统帅在对外征战的过程中,势必会创建自己的幕府,同时招揽幕僚和亲信,加之地方上的士族和军事武装力量支持统兵的皇子,这使得掌兵的皇子拥有挑战中央的权力,为了夺取更高统治权,兄弟相残自然会屡次发生。

两晋南北朝时期皇子掌兵的政治传统延续至隋朝。到了隋王朝,杨坚由于是谋朝篡位,北周的地方将领曾经发动反叛。杨坚为了维护统治,又大肆发扬皇子掌兵和出镇地方的传统,开皇元年(581年),杨广出任并州总管、杨秀为益州总管,杨俊为秦州总管。此后又是杨广挂帅出征南陈一统天下。

所以在唐朝初年也保留了这种政治格局,李渊坐守中央,李建成作为太子留守长安,李世民作为次子担任唐朝的统帅四处作战,击垮唐朝的敌人薛举、王世充、窦建德等人,最终一统天下。从历史发展来看,这不过是魏晋南北朝时代乃至隋朝时期皇子掌兵的延续,所以李世民才能开府征辟幕僚,在征战的时候招揽亲信武将,形成了唐朝初年势力庞大的秦王府。而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夺位称帝,不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子夺权的复现而已。

从政变地点、历史发展、政治局势三个角度,分析玄武门之变

政治局势:功臣集团和皇帝的矛盾

我们从政治局势来看玄武门之变,就需要弄清楚一个问题——玄武门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受到演义和电视剧的影响,会误认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目的是杀死李建成为首的 *** ,解决 *** 对于自己的威胁。

但从事实上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针对的是唐高祖李渊,并非太子李建成。在唐初政局的后期,实际上是唐高祖有意扶持李建成和李元吉组成的 *** ,针对以李世民为首的秦王府诸多官僚和武将。

据《旧唐书 杜如梅传》记载在武德初年,李渊就有意识的调走李世民身边的人以求削弱李世民的势力。此外在李世民打败王世充、窦建德之后,李渊就不再安排李世民领兵出征,以此削弱李世民的兵权。在玄武门之变爆发前传来突厥南侵的消息,李渊把李世民手下的将领例如尉迟恭、秦叔宝、程知节调往李元吉手下,试图挖空秦王府。至于说唐高祖李渊为什么要削弱李世民的势力,就在于李世民和他的党羽已经威胁到了李渊的统治。

围绕在李世民身边的人有一个共性,他们大部分是唐朝的开国武将。比如尉迟恭,侯君集、张公瑾等人,这些人一直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征讨四方,击败隋朝末年的诸多割据势力,但是他们没有多少封赏。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分封太原起义功臣,武德三年(620年)李渊分封开国功臣,这些功臣很多都是李渊的亲信和隋朝投降的大臣,比如裴寂,陈叔达,萧瑀、窦抗等人。

作为唐朝更大的功臣李世民地位还是秦王,而且还受到打压,这无疑会加剧李世民和他的亲信抢班夺权的做法。其实在此之前,李世民已经有了夺嫡的想法,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李世民更好的选择是学习杨广。杨广和李世民类似,杨广有平定陈朝功劳,同时有着自己的势力,而且杨广兵不血刃得清除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杨勇,顺利夺下皇位。自然值得李世民模仿。

但是在当时李世民却不能成功效法杨广。一方面是因为太子李建成不会做第二个杨勇,他对于李世民非常警惕。另一方面李渊认为隋朝的灭亡就在于隋文帝废长立幼,他也不会认同李世民和平夺嫡的行为。所以李世民只能选择发动政变,最为关键的是李世民的部下诸如尉迟恭等人早就已经蠢蠢欲动,不断在李世民面前鼓动他夺嫡。

从政变地点、历史发展、政治局势三个角度,分析玄武门之变

所以玄武门之变的爆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为功臣们和李渊有着巨大的矛盾,他们的矛头直指李渊,在他们看来,只有李世民登基称帝,他们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是迫使李渊承认李世民为皇帝的手段。所以玄武门之变爆发后,李渊下令军国大事交由太子李世民处置,两个月后李渊退位。而在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重新封赏功臣,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功臣都有奖赏。

唐初的武将功臣集团对于唐高祖李渊封赏不满,自然要发动反抗浪潮,只不过在唐朝初年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皇子李世民是唐初功臣集团的代表和领袖,而李世民本人还是更大的功臣,朝廷对于流血牺牲的前方将士没有做出足够的报答,自然会由功臣集团的领袖李世民对李渊发动政治攻势,只不过李世民是皇子,就变成了皇室的内部流血政变,否则就变成了改朝换代。

结语

如果从以上三个角度观察玄武门之变,我们就会发现历史的奇妙之处。李世民的政变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皇子掌兵夺权的传统,也是唐朝初年功臣集团和李渊发生矛盾的产物,甚至政变的地点玄武门都是历史环境的选择。但是李世民作为一个天赋异禀的领袖,他能够指挥自己的部众和手下快速击败李建成和李元吉,控制李渊,这完全是个人能力的问题。

历史是时代发展和个人能力相互结合推进的,李世民在面对历史发展的洪流面前,只能顺应时代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而其中不可逆的因素自然就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正如李世民跳不出皇子夺权和功臣夺权的怪圈,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性在作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2/223669.html

“从政变地点、历史发展、政治局势三个角度,分析玄武门之变” 的相关文章

陈襄:北宋官员、理学家,其人公正廉明,识人善荐

陈襄:北宋官员、理学家,其人公正廉明,识人善荐

陈襄(1017~1080),北宋理学家、“海滨四先生”之首,仁宗、神宗时期名臣。字述古,因居古灵,故号古灵先生,与郑穆、陈烈、周希孟并称“古灵四先生”,侯官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进士及第,历官枢密院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提举进奏院,后又兼侍读,提举司天监,兼...

张辽在曹魏中排名多少 有谁能够打败他

张辽在曹魏中排名多少 有谁能够打败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辽的武艺,在曹魏能排第几,曹营中有人能打败他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张辽当排第四,在典韦、许褚、曹仁之下。张辽勇猛无比,单刀赴会劝降昌豨,在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驱逐辽东大将柳毅。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 冲击东吴十万...

早年间曹操能吸引众多人才,靠的是什么?

早年间曹操能吸引众多人才,靠的是什么?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马援是东汉著名的伏波将军,也是说出“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的老将军。他本是割据势力隗嚣的大将,后来先后见了公孙述和刘秀,马援说出了上面那一段话。马援所处的时代,正是王莽代汉之后,...

司马炎最后继位给司马衷与贾南风有何关系?

司马炎最后继位给司马衷与贾南风有何关系?

司马炎,晋朝开国皇帝,谥号武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晋武帝司马炎并非昏君,他儿子众多,为何非得立一个智力堪忧的儿子当继承人呢,主要是封建帝制不容随便推翻,加之他为了稳定自己的长久统治,所以才把司马衷推上王座。一、关于“嫡长子继承制”众所周知,古代帝王传...

两次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两次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在古代皇帝贵为九五之尊,总揽大权,是站在权力顶峰的存在。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清朝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很有作为,削三藩,平定噶尔丹,废止“圈田令”、创立“多伦会盟”等。但康熙皇帝在位最大的败笔就是他两度废立太子,造成了储位之争,使王朝出现内耗。康熙皇帝废立太子的事,是历史上的老话...

三国时期马超与颜良二人的实力怎么样?

三国时期马超与颜良二人的实力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超和颜良都是汉末三国猛将,当然,张郃和徐晃作为曹魏五子良将,自然也不差,但是,在演义中,马超二十合击败了张郃,颜良二十合击败了徐晃。马超和颜良,同样都是二十合打败对手,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究竟谁更厉害呢?先看马超二十合打败张...

士壹:三国时期官员,因士徽叛乱牵连而被免为庶人

士壹:三国时期官员,因士徽叛乱牵连而被免为庶人

士壹,苍梧广信人,士燮之弟,汉末至三国时期人物。曾因恭送刺史丁宫而后被宫召入朝廷,因董卓之乱,士壹逃回故里,领合浦太守。后随兄降吴,最终因其侄士徽叛乱牵连而被免为庶人,数年后因犯法而被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士壹是士燮的弟弟,起初为郡督邮。刺史...

谢夫人: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她为何失志早卒?

谢夫人: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她为何失志早卒?

谢夫人,会稽山阴人,东汉尚书郎谢煚之女,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又称谢妃。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夫人以天姿国色闻名于江东 ,深受孙权宠爱,史载“爱幸有宠”。后来孙权为了巩固江东政权 ,又纳徐氏,欲让谢夫人屈居其下。谢夫人不同意,失志早卒。其弟为三国著名史学家、武...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