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为什么清朝没有太监乱政的现象?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02)200

明清是君权高度高度集权的朝代,什么是君权高度集中呢,说白了就是皇帝权力比之前历朝历代的皇帝大多了。

如果说之前历朝历代即使有大权独揽随心所欲的皇帝,那么他们是依靠的个人能力,而不是制度使然。明清则是在制度上多方完善,诸如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和丞相制,分权于六部,六部再直接向皇帝负责;还有清朝时期雍正帝在雍正七年设立军机处,都是属于制度集权。

所以说在明清那种制度集权的情况下,只要皇帝不是太昏庸,依靠制度来说,都是大权在握,是为君权高度集中。

虽说封建社会是属于家天下,君权集中对于皇帝而言自然是好事。但权力的集中,不只是意味着军政庶务皆独断于一人,更是意味着皇帝需要人辅助他治理泱泱大国。

文臣武将自然是协助皇帝治理天下的必要选择之一,但自古以来,不论君权高度集中的明清,亦或其他朝代都不可能将所有信任放于文武百官身上,所以皇帝选择各种各样的群体来协助他们,比如说后宫皇后、外戚、太监、藩王等血缘近亲或者身边亲信。

但选择这些群体,给予这些人权力也是有风险的。诸如西汉的外戚王莽就篡了西汉江山,唐朝的太监在中后期更是肆意欺压皇帝,藩王掌权呢,西汉有七王之乱,西晋有八王之乱,清朝则是后宫干政,慈禧太后架空皇帝当政47年之久。

而在明清君权高度集中的朝代,明朝经常是太监乱政,祸国殃民;而清朝就没有出现过这般情况,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宋安之就来给大家说说。

说起来明朝太监乱政,清朝却没有这个现象,还跟两个朝代的藩王制度有关系。

大家想想皇帝身为更高统治者,不只是要独揽大权,更需要起用文武百官还有诸如后宫外戚等势力,来让这些人帮助他治理国家。相应的这些人也会形成各种势力各种小团体,皇帝自然需要平衡这些势力,或者说起用几方势力,来达到平衡。

可以说藩王是平衡环节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不是说非他不可,但是没有他,就不太好平衡,需要在其他方面弥补。

大家看看明朝的藩王呢,在开国初期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分封,拥有很大的权力,结果燕王朱棣造反成功以后,将藩王的权力进行 *** ,剥夺其兵权,限制其自由使之成为被圈养的高级动物。

明朝自明成祖朱棣以后的皇帝对于藩王是极度不信任,藩王越废物皇帝越放心。但皇帝没有藩王协助治理国家,其他诸如后宫和外戚呢,更是没有。

明朝的制度,其实很是完善,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在藩王制度上面犯了错误,但为了避免太监乱政,明确规定宦官只供洒扫侍奉,“不许读书识字”,“不得兼外臣文武衔”。还特意造了一面三尺高的铁碑,立于宫门口,上铸八个大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皇后一般也是选自平民之家,皇后父亲一般也就是封个没有实权的伯爵,这样一来后族没有势力,也没有扩大势力的机会,自然不会形成后宫或者外戚乱政。

可以说明太祖朱元璋是想完美的避免再现太监乱政、后宫干政、外戚擅权,而他留下藩王制度,其实是想着起到辅助皇帝治理天下的作用,并不能说是错的离谱。

揭秘:为什么清朝没有太监乱政的现象?

只不过明成祖朱棣靖难以后,干脆将这个藩王作用给 *** 了,这样一来,后宫、外戚、太监、藩王都干政不得,更是起不到辅佐作用,文臣武将就要一家独大了。

面对这种情况,明成祖朱棣以后的皇帝,为了集权,为了避免一家独大,开始了选择性无视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祖制,起用太监来制衡文臣武将。

像在太祖和成祖朝,武将拥有不错的权力,到了明仁宗继位以后,因为很多武将勋贵曾支持他的弟弟汉王朱高煦为皇储,所以不再重用武臣,军国大事的决策,武臣不得过问;还设置了守备太监和镇守太监,并且让文臣参赞军务,以分武将之权,避免武将拥兵自重。

明仁宗和儿子明宣宗在位的仁宣时期,内阁的权力进一步加大,在不违背祖制的情况下,阁臣的官阶从五品升至三品,又从三品升到三孤的从一品,还可以晋封师保,兼带尚书官衔,大大的超过六部尚书的正二品官阶。

从仁宣时期,可以看出文臣武将中武将的权力被限制,文臣以内阁为代表,开始一飞冲天。明朝皇帝当然不可能使文臣一家独大,所以继续重用太监,因此明宣宗时期,开始起用太监代行批红权,甚至还设立内书堂,选年十岁上下者二三百人,拨内书堂读书,以大学士陈山教导。

由太监组成的二十四监,不只是总揽了皇城一切事务,其中的司礼监更是权势滔天,好似帝国的影子内阁一般。

从此以后,司礼监和内阁成为辅佐皇权的两大机构,皇帝居中调节,进可大权在握,退可如嘉靖帝和万历帝那般消极怠工,不至于大权旁落。

总结来说,明太祖朱元璋的创造的理想国度,是以藩王来辅佐皇帝治天下,达到平衡效果,其中诸如后宫、太监、外戚这些势力是被限制和打压的。但明成祖朱棣靖难以后,将藩王这个重要平衡一环给取消了,到了仁宣时期,为了平衡朝局,避免文臣一家独大,于是皇帝以太监替代藩王,补上这重要的平衡一环。

虽然在那种环境之下,不男不女的太监不被社会认可,只能依靠于皇权才可以生存,所以皇帝对他们很放心。但同样的是,就是因为这些太监不男不女,所以多是心理扭曲之辈,将明帝国给搞的是乌烟瘴气,在历史上留下极其不光彩的一面。

明朝有太监乱政,那么清朝为什么没有呢?

因为清朝皇帝集权和平衡朝局的环节不需要太监,所以太监自然没有擅权的空间。

虽然清承明制,但其实清朝继承明朝制度,只是继承到形式之上,内在经过发展多是面目全非了,所以明清平衡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像清朝前期,制度就一直在变化之中。

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有着八家分权之意,是个典型式的结盟分散式的汗国政权;清太宗皇太极则是大力集权,统领了八旗中的三旗,虽建立议政王大臣会议,但扩大议政的人数,以稀释那些八旗旗主的权力;到了多尔衮成为摄政王以后,开始打压诸王,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再也起不到之前的作用,便宜了后来亲政的顺治帝。

顺治帝登基以后,因为之前多尔衮打压诸王,所以清朝的藩王们权力大为收缩,但八旗之内的大臣们开始抬头,因此顺治帝开始了集权,以其他势力来打压八旗大臣。

可以说顺治帝时期清朝是最接近太监乱政的,虽然顺治帝多方效仿明太祖朱元璋,如顺治十年六月,仿明朝二十四衙门,设内十三衙门,严为限制,令宦官不得过四品。顺治十三年六月,又仿明祖立铁牌,禁内官干政。

但十三衙门的设立,随着八旗大臣的抬头,开始成为顺治帝集权的工具,顺治帝跟明朝皇帝一般,重用太监以打压八旗大臣。

当然这段时间并没有持续太久,不久顺治帝驾崩,留下了四大辅臣辅佐年幼的康熙帝。四大辅臣代表的是八旗大臣,自然是将十三衙门撤销,还将顺治帝宠信的太监吴良辅处死。

至此顺治帝想用太监集权的想法彻底破产,同时清朝对于宦官的依赖并明朝那般,仿明制建立起的十三衙门,其职责由内务府代替。

到了康熙帝亲政以后,这位皇帝继续进行集权,随着清朝开国诸王的权力被限制,并且以鳌拜被擒,标志着八旗大臣被打压。康熙帝的集权就方便很多了,他开始以皇子集权,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的六个儿子被授予爵位和八旗领民,掌握了一部分八旗权力。

这些皇子也就是日后的藩王,在政治拥有很大的权力,但并没有多少兵权。还不外封,只是留在京城,既威胁不了皇帝,更方便皇帝监视,还可以使辅佐皇帝,成为平衡朝廷势力的一环。

至此可以看出,清朝在顺治时期,其实是有着太监乱政的可能,因为顺治帝需要以太监集权,需要以太监成为平衡朝局的一环,但顺治帝并没有来得及彻底实施,就驾崩了。康熙帝后来的选择是以藩王制来集权打压八旗,来平衡朝局,也就是与明朝正好相反。

明朝刚开始想以藩王集权和平衡朝局,后来藩王制被宦官制顶替,所以酿成了明朝太监乱政。清朝则是刚开始想以宦官来集权来平衡朝局,后来却是被藩王制顶替;而且改进版的藩王制度,藩王只拥有政治权力,并没有兵权,皇帝也好控制,光是清朝改进的这一点,就很是成功,清朝自然没有出现过太监乱政的现象了。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清朝属于少数民族大一统政权,内部的满汉之争,其实更有利于皇帝居中调节和平衡朝局,对于使用太监等来集权,倒不是那么迫切的需要。

所以说历朝历代藩王、太监、后宫、外戚,都是皇帝平衡朝局,进行集权的几个选择。运用好了,自然是万事大吉,皇帝居中大权独揽;运用不好了,就是西汉亡于外戚,唐朝皇帝被奴才欺压的情况了;

这把双刃剑,还真是不好把握。明清不一样的太监状况,更是凸显出运用的好了和运用得不好了的巨大差别。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2/223721.html

“揭秘:为什么清朝没有太监乱政的现象?” 的相关文章

赵光义登基之后为何要拉拢读书人?他做了哪些事情?

赵光义登基之后为何要拉拢读书人?他做了哪些事情?

赵光义,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997年在位。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宋初,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猝死,皇弟、晋王赵光义登基,是为宋太宗。出于政治原因,赵光义一改过去在先皇帝死后第二年才更改国号的常规,于开宝九年十一月即改国号为太平兴国元年。除此外,赵光义对弟弟...

历史上丁夫人与曹操的关系为何会破裂?发生了什么

历史上丁夫人与曹操的关系为何会破裂?发生了什么

丁夫人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曹操的结发妻子,是曹操心中的挚爱。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曹操的原配夫人是丁夫人。由于她的养子曹昂的死,丁夫人和曹操决裂,后来甚至和曹操离婚。要知道,曹操当时是汉朝的丞相,而且掌控着整个朝廷,实际上也就是掌控着整个天下。退一步说...

历史上刘备与孙夫人之间的感情怎么样?

历史上刘备与孙夫人之间的感情怎么样?

刘备在拿下益州之后,在法正的劝说下,娶了寡妇吴夫人为妻,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说起来,孙尚香可是孙权嫡亲的妹妹,皇亲贵族。但是刘备却对她一点儿也没兴趣,反而迎娶了一个寡妇吴氏。这是怎么回事呢?(孙尚香剧照)孙尚香从小就很得父亲孙坚和孙权的宠爱,在父兄的影响下,舞枪弄...

戚夫人厕神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她的一生有何经历

戚夫人厕神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她的一生有何经历

戚夫人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卑微的后妃之一。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戚姬:两千年前被做“人彘”,两千年后依然是让人心疼的大汉女子。发生在戚夫人身上的遭遇,堪称“奇”。众所周知,戚夫人替子争夺太子之位失败后,在没有刘邦的庇护下,吕后对其制造了“人彘”事件,被吕后被关进厕所。所以...

来敏: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来敏: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来敏(165年—261年),字敬达,义阳新野人,东汉太中大夫来歙之后,司空来艳之子,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逢董卓之乱,来敏跟随姐夫黄琬到荆州避难,黄琬是刘璋祖母的侄子,来敏又与姐姐来氏入蜀,被刘璋引为宾客。来敏喜欢读书,尤其喜欢《左氏春秋》。刘...

胤祥死后他的子女后代都是什么结局?

胤祥死后他的子女后代都是什么结局?

胤祥,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康熙帝第十三子,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在康熙的诸多皇子中,十三阿哥胤祥绝对是个很出彩的人。他不光能文善诗,书画俱佳,还“精于骑射,发必命中”。因此他的年少时便深得康熙宠爱,经常在康熙出巡时随驾左右。在康熙的诸皇子中,胤祥和...

姜宝谊:隋末唐初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姜宝谊:隋末唐初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姜宝谊(?~620年),字号不详,秦州上邽人。隋末唐初将领,蜀汉名将姜维后人,北周秦州刺史姜世远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天水姜氏。起家左翊卫府果毅都尉,迁鹰扬郎将,跟随唐国公李渊镇压农民起义。晋阳起兵后,授任左统军郎,封永安县公。屡立战功,拜右武卫大将军...

孙权本来没有必要杀到关羽 孙权最后为什么还是下手了

孙权本来没有必要杀到关羽 孙权最后为什么还是下手了

还不知道:孙权本来是没有必要杀掉关羽的,为何最后杀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奇袭荆州是三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转折点,奇袭荆州已经算是第三次攻占荆州了,这里没有用偷袭,而是用了奇袭,所以可以看出其实战况十分不好,因为如果光看这件事情的表面的话,孙权进攻偷袭荆州是没...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