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都对高句丽发起进攻 之前都失败了最后为什么能成功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隋唐和高句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唐朝是中国军政文化最强大的年代之一,而提起唐朝的话必然要谈到它的前身隋朝,隋朝可说是解决了南北朝的百年纷争,让中国再次进入到大一统的局面。
不过谈到隋朝有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情,就是它在南征北战的过程当中,有一个地方始终未能打下来,并不是没有去打过,而是真的没打下来,甚至还遭遇了不少的挫折,这件事情甚至是隋朝皇帝们的耻辱。原来这个地方就是传说中的高句丽,也就是今天的朝鲜半岛,其实唐朝也打过,一开始也没打下来,朝鲜半岛屁大点地方,为啥建成了一道阻挡百万雄兵的屏障呢?
三征高句丽之隋炀帝的怒火
隋炀帝也算是特别有功绩的一个皇帝,亲手修了运河,也搞了很多的国内大工程,当然给工钱不够这也没办法,毕竟刚结束混战,隋朝可能还是更加习惯于军队的野蛮办法。
而对此时的隋而言,结束南北朝的混战局面完成一统是大功,隋炀帝除了安内之外也想开疆扩土,东边有个高句丽不大也不听话,就成为了隋朝想要开刀的对象,好家伙,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这三次去干高句丽的战争,隋炀帝杨广都在御驾亲征,想要以这种方式给军队打气,可想而知杨广对收复高句丽有多大的执念。
公元598年,高句丽忌惮统一南北的隋朝,担心它越来越强大会影响到自己的政权,所以开始联合周边的小国对隋朝的辽西发动进攻,同年隋朝也予以了反击,本来隋朝还是打算搞波大的,30万水陆部队已经在路上准备进攻了,奈何朝鲜半岛山路崎岖,水陆多弯,气候炎热还瘟疫横行,很悲剧的是,这30万部队还没开始打仗,就已经死掉了一半以上,有人认为至少死了九成,然后高句丽开心了,嘲讽无不尽极是。
这件事情一直让隋朝特别是杨广耿耿于怀,于是在公元612年,10多年后的这一天,国内的南北局势已经逐步稳定,杨广重新把目光对外,他第1次御驾亲征高句丽,希望能够洗刷以前的耻辱。
这一波进攻隋朝一共分为了中路军、左路军与右路军,还细分了十五路军队,共集结了百万之众,可想而知杨广是想一战定天下,然而这又是一次失败,据历史资料表明,漫长的持久战争打完后,隋朝军队还剩三千多人回家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次大规模的集结全国国力进攻的时候,隋朝采用征用民力的 *** ,依然比较的野蛮粗暴,再加上军事上的惨败与军队实力衰弱,民间愤恨起义之声开始起来了。
公元613年,杨广第2次御驾,亲征高句丽,讲真,这场战争很戏剧性,跟之前一样,隋朝庞大的军力很快就包围了高句丽的很多城市,包括辽东城在内,但攻城战这事实在费力,久攻不下隋军也更急了,当然高句丽也很急,担心自己会先撑不住,但在僵持住了的时候,后方传来非常危急的消息,前线在打仗,但后方杨玄感已经起兵造反,杨广紧急放弃了攻打高句丽,并且率众返回平叛,这一次的东征高句丽又以无果而终,小小一个高句丽,属实称得上跟小强一样顽强。
614年也是杨广的最后一次亲征高句丽,至于这次就更搞笑了,连续两年的战争让国内民不聊生,整体国力有所下降,而且屡战屡败,也降低了隋朝在人们心中的威望,所以这一次在发天下兵的过程当中,很多的人都没到位,征兵都已经是征不到人了,大家宁愿造反去当起义军,也不愿意跟着隋炀帝杨广继续去作死了,至此,天下已经是大乱,刚刚平定南北朝乱象局势的一统,又是摇摇欲坠了。
但更好笑的不是这个地方,而是在隋朝发兵攻打高句丽的这几年当中,虽然战术上的糟糕导致没打下高句丽,但对方国家小,持久战争已经让整个国力同样被拖垮了,所以在一支高句丽部队被消灭后,高句丽的老大直接派遣使者谈投降了,虽然这个投降并不实诚,但也算是杨广更高光的战绩了,毕竟一手好牌在他手里打的稀烂,之前打的实属拉胯。所以总结一下,隋朝去打高句丽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敌人太强大,而是杨广在瞎玩。
唐朝与高句丽
公元618年,隋朝灭亡,同年唐朝成立,然后就是大唐跟高句丽的故事了,唐朝一开始也没有去打高句丽,但大唐李世民文治武功都很虎,东突厥等多国被太宗皇帝扫平,高句丽震慑与大唐威名与其交好纳贡,高建武统治下的高句丽至少跟唐朝交好了二十多年,直到后来宫廷政变,高句丽亲唐派没了,然后局势才急剧恶化。
公元644年,唐太宗开始进攻高句丽,攻克十多个城池包括辽东,战果丰硕但未竟全功,高句丽依然龟缩一隅,直到公元660年到668年,唐高宗才完成了对高句丽的灭国之战。
那么唐朝跟隋朝的区别在哪,为啥唐朝能打赢呢?
首先,杨广自视甚高,并没有把高句丽放在眼里,对一个国家想一战而竟全功,战略思想高度不够,你可以举全国之力来打对方,这样实力对比出现了明显差距,但是你大后方不是完犊子了?要不是这样瞎搞,隋朝的后方也不会出现大量的起义与造反,隋炀帝想要开疆扩土,却不明白珍惜已经拥有的土地才是最重要的,眼巴巴只想看着对方碗里的肉比较香,实在是有点愚蠢了。
相比之下唐朝就很有秩序了,它的收复了高句丽之地,花了足足20多年的时间来消耗对方国力,最终才在668年将其收入版图,达到了一边稳固全国局势,一边以蚕食高句丽的高招,这样也是战略损失最小的打法。
同时,隋朝的攻击以国力压制为主,想要大兵压境直接怼,打不下就硬上,对比之下,唐朝使用了更多的战术,也就是我有百万军队,你只有十万,隋朝的打法是这家伙太嚣张了,直接一拥而上不考虑损失,唐朝则会把大部队放在自己应有的地方维稳,保障大后方,然后再以差不多的兵力去用战术攻击,甚至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这可能就是打江山的人跟守江山的人不同吧,毕竟杨广从小含着金汤匙长大,但是李世民却是自己把天下打下来的,杨广把士兵当成消耗品,就算二换一打赢了也开心,李世民却更懂得军心与民心稳定的重要性,也更心疼自己的战损,比如隋朝达到了目的,但士兵战损巨大,但杨广会庆功,这听起来挺离谱的,但确实富二代的脑回路跟咱不同没辙。
灭国与“灭国”
谈起隋唐消灭高句丽的这个艰难过程,我们可以再聊一聊灭国这个概念。,因为隋唐对概念的理解都是完全不同的,隋朝路子野脾气大,觉得把你军队打没了就完成了灭国,而唐朝更多的是以文化军事双面施压,达到化敌为友,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
老子最著名的思想是无为而治,是不争,有人说,唐朝实行的也是这个政策,这就让不少人觉得困惑了,为什么这么强大的唐朝会跟不争、无为这样的概念划上等号呢?
其实很多人可能误解老子了,无为而治是一种思想境界,也是汉朝奉行过的一种治国方针,但它包含了很大的弹性,并不是说,你啥都不做就行了。
然后老子的不争就更是有趣,因为老子还说过,天下莫能与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