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和曹爽最后的决斗,最终结果如何?
高平陵之变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魏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等人一起前往。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曹魏都城洛阳。同时,司马懿派曹爽的亲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对他说,朝廷只是免他的官职,并以洛水为誓。同时,他还让蒋济写信给曹爽,称自己只是想将他们免官,劝告他尽早交出权力投降,可以保他们爵位富贵。
于是,在司马懿等人的劝说下,曹爽放弃抵抗,随曹芳回京。曹爽兄弟一回府,即被司马懿派兵包围。司马懿违背诺言,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飏、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自此之后,司马懿成功篡夺了曹魏大权。虽然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家族遭遇了曹魏力量的抵抗,从而爆发了淮南三叛,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司马懿家族取代了曹魏,建立了西晋王朝。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司马懿和曹爽之间的较量,很多人往往只记得了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但是,实际上,在之前的十年时间中,司马懿和曹爽已经展开了长期的明争暗斗,也即高平陵之变只是最后决战。
一
首先,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去世,齐王曹芳继位,年仅八岁。考虑到曹芳这位皇帝的年龄,魏明帝曹叡在临终之际,指定了两位托孤大臣,分别是司马懿和曹爽。作为托孤大臣,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曹芳。曹芳登基称帝之后,司马懿任侍中、持节、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从而共同执掌朝廷大权。虽然曹爽担任的大将军一职,但是,就司马懿来说,不仅可以通过录尚书事来承担类似宰相的职责,还因为执掌了3000左右的精锐兵马(很可能就是禁军),从而拥有非常重要的兵权。
对此,在笔者看来,魏明帝曹叡的设想,自然是希望司马懿和曹爽之间互相制衡,避免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不过,让魏明帝曹叡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去世之后,曹爽和司马懿之间就展开了激烈的较量,促使两人没能保持平衡的格局,更无法将主要精力放在辅佐皇帝曹芳身上了。公元239年,曹爽欲排挤司马懿,想让尚书奏事先通过自己,以便执掌大权,向天子进言,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朝臣们认为以前大司马,有好多都死在任上,不吉,于是任命司马懿为太傅,效仿西汉丞相萧何那样,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二
同时,对于曹爽来说,还让司马懿的世子司马师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为列侯,四人为骑都尉。司马懿韬光养晦,大力拒绝不让子弟为官。在古代历史上,太傅这一官职,是地位非常显赫的官职,也即只有立下赫赫战功的老臣,才能担任这一官职。不过,太傅的地位虽然非常高,却是一个虚职,也即无法像大将军、丞相等官职一样掌握实权。因此,曹爽让司马懿担任太傅,可以说是明升暗降了,从而达到了架空司马懿的效果。与此相对应的是,面对咄咄逼人的曹爽,司马懿选择了退让和隐忍。
从司马懿的角度来看,虽然自己和曹爽都是托孤大臣,但是,曹爽是曹真的儿子,也即来自于曹魏宗室,自己难以和曹爽直接正面较量。在没有获得反击机会的背景下,司马懿显然不会轻易出手。在架空司马懿之后,曹爽晋升司马懿的亲信蒋济为太尉,趁机免去蒋济原执掌禁卫大权的领军将军一职,改任命其二弟曹羲为中领军,又废除禁军五营中的中垒、中坚两营校尉,把两营兵众交由曹羲直接统领。另以曹训为武卫将军,统领禁军武卫营,曹彦为散骑常侍,曹爽兄弟于是完全掌握曹魏都城洛阳的禁军。
三
值得注意的是,曹爽表弟夏侯玄起初被任命为中护军,负责选拔诸将。而在充分执掌禁军之后,曹爽又将夏侯玄派到了雍凉一带,这促使曹爽可以染指曹魏各个都督的兵权。在兵权之外,曹爽在朝廷培养心腹力量,如任南阳的何晏、邓飏、李胜、沛国丁谧等,全被曹爽招为心腹,并担任朝中要职,丁谧、何晏、邓飏被封为尚书,且由何晏负责选拔官吏;任用李胜为河南尹、毕轨为司隶校尉,控制京城内外权柄;同时令尚书奏事时先向自己汇报,由自己权衡轻重后再询问司马懿,其后渐渐连询问司马懿对的看法都不做了。在完成以上工作之后,不管是禁军还是朝廷,在局面上都被曹爽控制了。
不过,对于司马懿来说,并非完全放弃了抵抗,而是继续保持低调,并等待曹爽犯错的机会。正始五年(244年)春,大将军曹爽欲立威望,不听太傅司马懿劝止,力主伐蜀,魏帝曹芳从之。结果,在这场战役中,曹爽为蜀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王平所败,魏军被阻于兴势,后方也军粮供应不上,牛马骡驴大量死亡,蜀涪县及费祎援军亦相继到达。曹爽见不能胜,被迫听从司马懿的劝告,于五月率大军退还。遭蜀军截击,魏军苦战,始得退回,伤亡甚众。
四
最后,虽然在征讨蜀汉这一战役上,大将军曹爽彰显出自己对曹魏大权的掌控力度,而太傅司马懿只能在一旁劝谏,也即失去了话语权。但是,因为这场战役的惨败,导致曹爽在曹魏将士中失去了威望,更让曹爽对自己领兵作战的能力有所怀疑。而这,其实都为司马懿获得高平陵之变的胜利埋伏了伏笔。正始八年(247年),曹爽听从了何晏等人之谋,把郭太后(非曹芳亲母)迁到永宁宫。由于司马懿已经被架空,很多朝廷事务司马懿都不能参与,于是称病回避曹爽,韬光养晦等待良机。曹爽于是更加肆无忌惮,纵容他的亲信党羽胡作非为,从而引起了朝廷上下的埋怨。
正始九年(248年)三月,黄门张当把内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送给曹爽,曹爽、何晏乘机与张当勾结,谋危社稷。曹爽及其同党也担心是司马懿装病。同年冬,河南尹李胜要到荆州任刺史,行前去拜望他。司马懿假装病重,李胜出来后对曹爽说:“司马懿已像尸体一样,卧床不起,只有残余之气,形神已经分离,不值得忧虑了。”以后又说:“太傅不能康复,令人忧伤。”所以曹爽等对司马懿未加戒备。至此,到高平陵之变爆发前,曹爽一方看似占尽了上风,不过,他们树敌太多,比如得罪了郭太后、曹魏老臣等,而司马懿看似奄奄一息,实际上是在缜密布局。最终,在公元249年,司马懿抓住机会发动了致命一击,一举消灭了曹爽及其党羽,从而改变了曹魏内部的势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