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贞观与吴兆骞、纳兰性德的关系有多好?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顾贞观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01
看到顾贞观这个名字,之一反应就是大唐盛世。顾贞观虽名为贞观,却并非唐朝人,他生于明末1637年的无锡,成长于清初。
顾贞观的曾祖是东林党派领袖,明朝灭亡前祖父、父亲皆为高官,母亲也出生书香门第。顺理成章的,顾贞观和兄弟姐妹们都擅长诗词文赋,一家人素有才名。
顾贞观“幼禀异资,读书目数行下”,是家中天赋更好的人,少年时期的他除了读书还喜欢外出交游。
那时江浙一带有个叫“慎交社”的文社很有名气,社里的人都是名士名流。年纪轻轻的顾贞观以才华打动他们加入了文社,成为社中年龄最小的人,“飞觞赋诗,才华横溢”是成员们对他共同的评价。
“慎交社”的话事人是吴兆骞兄弟,吴兆骞年长顾贞观五岁,博闻强识,早已名声在外,他与顾贞观惺惺相惜结为知交。然而1657年,吴兆骞蒙冤被流放宁古塔。
1654年,顾贞观起了自己建社的念头,在他的号召下家乡附近的一批文人很快集结在一起,成立了“云门社”,结识了汪琬、汤斌等文学大家。
吟诗作赋,指点江山,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是他人生最初的底色,此后的岁月里,他对待朋友始终如同少年一般热忱,始终存有赤子之心。
02
顾贞观早期的诗词风格轻快秀丽,《一剪梅》:
自拨香弦按紫檀。曲向谁弹,泪向谁弹。蜀茶花底小红栏。去为谁难,住为谁难。不施梅额坠双鬟。春也阑珊,人也阑珊。相思空觅驻颜丹。伊也摧残,侬也摧残。
但顾贞观的诗完整存世的不多,“落叶满天声似雨,关卿何事不成眠”这两句尤为动人,可惜全诗已不可考。1661年,他离开家乡来到京城,正因这两句诗得到当朝尚书和大学士的青眼,得以在1664年入仕,任中书舍人。
1666年顾贞观考中举人,升为国史院典籍,期间他修订了祖父的年谱,又为父亲编纂了诗集,尽了为孙为子的孝道。不难想到,顾贞观有闲暇做这些是因为他官职低微,没有实权,这与他最初进京时的设想难免有出入。
作为汉臣,顾贞观主动投向清廷是需要巨大勇气的,他这么做无非是为了有机会一展宏图。但从少年天才到皇帝南巡时随侍一旁的无名小官,他迟迟等不来往上走的机会,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汉臣的身份是入仕的阻碍。
顾贞观的心理落差很大,整日蹉跎光阴,既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也不能营救好友。《河传﹒送友人南还》:
憔悴,经岁,封侯何益。漫教夫婿道,归需及,落花前。果然,得人心可怜。眉间一粟黄纹小,欢应到,胜接回鸾告。说相思,知未知,迟迟,索他归梦诗。
1671年顾贞观遭人陷害,清廷对汉臣的压制令他心灰意冷,他不愿意被卷到政治旋涡中,于是决定辞官归故里。
03
辞了官的顾贞观一身轻松,他自在地游历了几年,在1676年时受大学士纳兰明珠的邀请进京,成为其子纳兰性德的老师。这一对师生很快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晨夕唱和,契若胶漆”。
尽管有了新的朋友,顾贞观一直没有忘记旧时好友。他写了著名的《金缕曲》送给吴兆骞: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纳兰家在朝廷炙手可热的勋贵之家,纳兰性德读了此诗方知道老师多年来一直想把好友从宁古塔那等苦寒之地救出来,他被二人的友情感动,答应帮助顾贞观营救旧友。
1681年,吴兆骞终于重获自由,阔别多年再相见,顾贞观高兴地留下了泪水。但同年顾贞观的母亲去世了,他不得不告别重逢不久的好友回家丁忧。
多年来顾贞观的经济状况不佳,是纳兰性德在背后默默支持他,就连这次回家奔丧也受了性德的帮助。
04
1684年吴兆骞病逝,一年后刚过而立之年的纳兰性德也病逝了。亲人朋友接二连三地离去对顾贞观形成了至深的打击,孤身一人时他总是忍不住地回忆起故人们。《菩萨蛮·山城夜半催金柝》 :
山城夜半催金柝,酒醒孤馆灯花落。窗白一声鸡,枕函闻马嘶。门前乌桕树,霜月迷行处。遥忆独眠人,早寒惊梦频。
此后顾贞观再未入京,他隐约地发觉人生如露亦如电,大梦一场终成空,何必执着呢?晚年的他放弃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回到家乡在曾祖父的祠堂旁住了下来。
他过回了年轻时的生活,写诗写词,著书著录,杖策远游,游历四方。他的作品里华丽的部分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平淡朴实的句子,一如他的生活状态。
1714年,顾贞观去世。他留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文集,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词家三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