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调兵都是几十万的 清朝调兵为什么最多只有几万人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14)280

你真的了解清朝调兵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看明朝打仗,不管仗打得好不好,气势都是很足的。

永乐8年,明成祖亲征蒙古,兵力达50万。

土木堡之变时,明英宗一把梭哈把20万大军报销了。

即使到了明末,萨尔浒、松锦之战,大明也能拿出10余万大军来。仗确实打得垃圾,但排场还是很大的,看得出是个大国在打仗。

清朝打仗就有点“小家碧玉”了。

明朝调兵都是几十万的 清朝调兵为什么最多只有几万人

康熙征噶尔丹,乌兰布通之战10万,昭莫多之战9万,算大清更大规模的用兵了。

到清朝后期,更是急死人。

京城被洋人两次攻下,饶是如此,整个过程中,堂堂大清没有组织过十万以上的会战。

第二次 *** 战争,决定性的八里桥之战。大清僧王、胜保调了3万军队,败后,咸丰爷就只好逃出北京了。

甲午战争时,面对“蕞尔小国”日本,大清一败再败,但除了海城之战(日军分兵山东战场,海城兵力薄弱)兵力数倍于敌外,清军几乎没有在任何一场战役中处于兵力绝对优势。

明朝调兵都是几十万的 清朝调兵为什么最多只有几万人

外战如此,内战也差不多。太平天国时期,北伐军都打到京畿附近,大清卯足了劲,也就凑了僧王、胜保4、5万人前去镇压。而在天京附近,大清汇集精兵强将,搞出江南江北大营,兵力也不过4、5万人。

平定太平天国,几乎完全依赖湘军这种非经制兵。

大清怎么没人打仗呢?

军队规模差距大

明朝的军队规模是庞大的。

朱元璋在定天下卫所的额度时,天下兵达到了191万。

到永乐、宣德年间,兵力更是膨胀到了310余万。

清朝的人口比明朝多得多,按理说,军队规模应该更多才对。

但是,大清统治者对 *** 保持着很强的警惕。

明朝调兵都是几十万的 清朝调兵为什么最多只有几万人

他们必须保证满蒙八旗的力量居于优势地位,即保持“内重外轻”,才可能保持统治。

由于满蒙汉八旗一共不过20万人,因此,他们对其他部队是既用又防。

绿营的规模被严格控制,最多时也不过60万。

而且,这60万绿营被“划整为散”,分散部署于各营、汛,到战时,再从各处抽调兵力汇集,而且,“兵皆土著”,要调兵,流程极其复杂,效率低下。

因此,大清的军队规模小,而且,由于分散部署、调兵流程繁琐,临战事时,实际能集结的更少。

清初国防形势不错

用兵需求,也决定着用兵规模。

明朝调兵都是几十万的 清朝调兵为什么最多只有几万人

大明立国时,北元占据着内外蒙古,南到长城,东到女真,西到哈密,北到叶尼塞河,实力雄厚,并声称自己依然是中原的统治者。

此后,瓦剌更曾俘虏明朝皇帝,威逼北京,对大明的统治造成极大威胁。

明末,女真又在东北兴起。

因此,明朝的国防形势一直严峻,用兵需求极大。

相比之下,大清入关前,已经基本整合了满蒙,更大限度消解了北方草原民族的威胁。

准噶尔只在贫瘠的漠北活动,总人口不过数十万,很难威胁大清。

因此,清初,兵力比明朝少得多,但基本够用了。

那么,晚清,国防形势严峻,为何大清仍然兵力不多呢?

大明与晚清:战争样式变化

明代与清初的战争,仍然是古代战争。

无论是明成祖征蒙古,还是康熙征噶尔丹,其作战样式与两千年前汉武帝伐匈奴没有本质区别,集结大军,开赴战场,寻找对手,一战而胜。

到晚清时,情况变了。

由于与对手有代差,仗在哪里打,怎么打,全部是对手说了算。

大清的军队规模虽不如大明,但总兵力远多于同时期任何对手。

不过,在实际作战中,大清往往处于绝对被动,根本无法发挥兵力优势。

明朝调兵都是几十万的 清朝调兵为什么最多只有几万人

*** 战争时,数万英军,通过海军机动,来去自如,大清虽在总体上拥有绝对兵力优势,但却不知在何处设防,如何设防,每战兵力都不占优势。

第二次 *** 战争时,大清在京畿有十余万大军,但处处设防,英法联军大沽口登陆,直下京师,大清仓促间先后只有不到5万人参与了实际作战。

甲午战争时,北洋水师战败,制海权为日本掌握。大清集结十余万大军于山海关一带,调兵遣将反击海城,但日军却转兵山东,攻取威海卫,迫使大清屈服。

如果说清初“不需要”大军,那么,晚清即便有大军也“打不着”对手。

因此,李鸿章等精英认识到:国防的重点在洋务,在海防。

明朝调兵都是几十万的 清朝调兵为什么最多只有几万人

晚清将主要资源投入到军队近代化上,购置新式装备、打造海军、培养新式军官、训练新式军队,无力进行大规模扩军。

统计口径基本一致

最后,提一嘴:明清都是距离今天比较近的朝代,留下的相关资料都是比较齐全的。

明、清用兵,多少兵马,各处调集多少兵马、物资,都是有详细数额的。

而且,明清的调兵,调兵,都是指调集的兵户。其中,作战部队、后勤部队都统一涵盖在内。

所以,在用兵数字上,明、清的统计口径基本一致。

因此,对于明清战役规模的巨大差距,不应随意以统计口径或“不可信”来解释。

作为一个古代王朝,清是比较成熟的。

因此,他能以比前朝少得多的军队,维系其统治两百余年。

不过,当历史的车轮进入近代后,不敢动员民众的朝廷,终究是要被历史所淘汰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12/225928.html

“明朝调兵都是几十万的 清朝调兵为什么最多只有几万人” 的相关文章

汉武帝那么爱陈皇后 汉武帝为何还要废她

汉武帝那么爱陈皇后 汉武帝为何还要废她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竟然废了心爱的陈皇后,为何还是废了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都是形容一对从小一起长大的情侣。如果真的能够发生这种事情,可以说对于两家人来说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毕竟在传统的观念中都是很希...

有哪些与崔林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崔林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崔林(?-244年),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中尉崔琰从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清河崔氏。在曹操平定冀州时被授为坞县县长,迁冀州别驾、丞相掾属。曹操成为魏王后,担任魏国御史中丞。魏文帝即位后,历任尚书、幽州刺史、河间太守、鸿胪卿。...

曹操五子良将手下有多少人 他们是怎么排序的

曹操五子良将手下有多少人 他们是怎么排序的

对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他们手中各有多少兵力,按照多少如何排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志卷十七》中为曹魏的五员名将合传,他们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在对五人的评价中说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后人由此将这五人称为曹操的“五子良将...

屈突通是什么人?他选择归顺唐朝的原因是什么

屈突通是什么人?他选择归顺唐朝的原因是什么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屈突通(557~628年),复姓屈突,北周到唐朝时期名将,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的儿子。屈突通出生于长安刚毅武略,善于骑射。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谚有曰: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民谚内容形容的就...

三国时期周瑜是什么出身?他选择跟随孙策的原因是什么?

三国时期周瑜是什么出身?他选择跟随孙策的原因是什么?

周瑜是东吴名将,在年少时与孙策交好。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准备脱离袁术自行创业的孙策,写了一封信给好友周瑜,召其相助,周瑜慨然率部来投。从此,周瑜成为孙策身边不可或缺的心腹将领,帮助孙策平定江东,在孙策死后,又辅佐孙权,为东吴鼎足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孙权称...

历史上于谦的一生事什么样?他为何始终都不被重用?

历史上于谦的一生事什么样?他为何始终都不被重用?

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于谦,于明永乐19年(公元1421年)考取进士,走入仕途。后跟随明宣宗朱瞻基平叛朱高煦有功,而被委任巡按江西,后被擢升为兵部侍郎。于谦的清廉,当时上至朝廷,下至黎民都广为流传。正统年初(明英宗初期),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内...

明朝末年,投降李自成与清朝的第一个明朝总兵是谁?

明朝末年,投降李自成与清朝的第一个明朝总兵是谁?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末清初,明朝军队、清朝(后金)军队、农民起义军三方大混战。战争期间,三方互相之间的招降纳叛一直都没有停过。至明末,总兵已经成为明朝镇守地方的最高级别武将,也是明军跟农民起义军、清军...

历史上杨贵妃与安禄山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上杨贵妃与安禄山之间有何故事?

杨贵妃,唐玄宗的宠妃,四大美女之一。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稗官野史都喜欢报道名人的绯闻轶事,一如今日之“狗仔队”。在大唐天宝盛世,最有名的女人非杨贵妃莫属,最有名的男人之一,当属节制三镇、拥兵15万的安禄山了。于是,关于杨贵妃与安禄山的绯闻也就不胫而走。连《资治通鉴》这样严肃的史书也说,安禄山经常...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