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调兵都是几十万的 清朝调兵为什么最多只有几万人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14)150

你真的了解清朝调兵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看明朝打仗,不管仗打得好不好,气势都是很足的。

永乐8年,明成祖亲征蒙古,兵力达50万。

土木堡之变时,明英宗一把梭哈把20万大军报销了。

即使到了明末,萨尔浒、松锦之战,大明也能拿出10余万大军来。仗确实打得垃圾,但排场还是很大的,看得出是个大国在打仗。

清朝打仗就有点“小家碧玉”了。

明朝调兵都是几十万的 清朝调兵为什么最多只有几万人

康熙征噶尔丹,乌兰布通之战10万,昭莫多之战9万,算大清更大规模的用兵了。

到清朝后期,更是急死人。

京城被洋人两次攻下,饶是如此,整个过程中,堂堂大清没有组织过十万以上的会战。

第二次 *** 战争,决定性的八里桥之战。大清僧王、胜保调了3万军队,败后,咸丰爷就只好逃出北京了。

甲午战争时,面对“蕞尔小国”日本,大清一败再败,但除了海城之战(日军分兵山东战场,海城兵力薄弱)兵力数倍于敌外,清军几乎没有在任何一场战役中处于兵力绝对优势。

明朝调兵都是几十万的 清朝调兵为什么最多只有几万人

外战如此,内战也差不多。太平天国时期,北伐军都打到京畿附近,大清卯足了劲,也就凑了僧王、胜保4、5万人前去镇压。而在天京附近,大清汇集精兵强将,搞出江南江北大营,兵力也不过4、5万人。

平定太平天国,几乎完全依赖湘军这种非经制兵。

大清怎么没人打仗呢?

军队规模差距大

明朝的军队规模是庞大的。

朱元璋在定天下卫所的额度时,天下兵达到了191万。

到永乐、宣德年间,兵力更是膨胀到了310余万。

清朝的人口比明朝多得多,按理说,军队规模应该更多才对。

但是,大清统治者对 *** 保持着很强的警惕。

明朝调兵都是几十万的 清朝调兵为什么最多只有几万人

他们必须保证满蒙八旗的力量居于优势地位,即保持“内重外轻”,才可能保持统治。

由于满蒙汉八旗一共不过20万人,因此,他们对其他部队是既用又防。

绿营的规模被严格控制,最多时也不过60万。

而且,这60万绿营被“划整为散”,分散部署于各营、汛,到战时,再从各处抽调兵力汇集,而且,“兵皆土著”,要调兵,流程极其复杂,效率低下。

因此,大清的军队规模小,而且,由于分散部署、调兵流程繁琐,临战事时,实际能集结的更少。

清初国防形势不错

用兵需求,也决定着用兵规模。

明朝调兵都是几十万的 清朝调兵为什么最多只有几万人

大明立国时,北元占据着内外蒙古,南到长城,东到女真,西到哈密,北到叶尼塞河,实力雄厚,并声称自己依然是中原的统治者。

此后,瓦剌更曾俘虏明朝皇帝,威逼北京,对大明的统治造成极大威胁。

明末,女真又在东北兴起。

因此,明朝的国防形势一直严峻,用兵需求极大。

相比之下,大清入关前,已经基本整合了满蒙,更大限度消解了北方草原民族的威胁。

准噶尔只在贫瘠的漠北活动,总人口不过数十万,很难威胁大清。

因此,清初,兵力比明朝少得多,但基本够用了。

那么,晚清,国防形势严峻,为何大清仍然兵力不多呢?

大明与晚清:战争样式变化

明代与清初的战争,仍然是古代战争。

无论是明成祖征蒙古,还是康熙征噶尔丹,其作战样式与两千年前汉武帝伐匈奴没有本质区别,集结大军,开赴战场,寻找对手,一战而胜。

到晚清时,情况变了。

由于与对手有代差,仗在哪里打,怎么打,全部是对手说了算。

大清的军队规模虽不如大明,但总兵力远多于同时期任何对手。

不过,在实际作战中,大清往往处于绝对被动,根本无法发挥兵力优势。

明朝调兵都是几十万的 清朝调兵为什么最多只有几万人

*** 战争时,数万英军,通过海军机动,来去自如,大清虽在总体上拥有绝对兵力优势,但却不知在何处设防,如何设防,每战兵力都不占优势。

第二次 *** 战争时,大清在京畿有十余万大军,但处处设防,英法联军大沽口登陆,直下京师,大清仓促间先后只有不到5万人参与了实际作战。

甲午战争时,北洋水师战败,制海权为日本掌握。大清集结十余万大军于山海关一带,调兵遣将反击海城,但日军却转兵山东,攻取威海卫,迫使大清屈服。

如果说清初“不需要”大军,那么,晚清即便有大军也“打不着”对手。

因此,李鸿章等精英认识到:国防的重点在洋务,在海防。

明朝调兵都是几十万的 清朝调兵为什么最多只有几万人

晚清将主要资源投入到军队近代化上,购置新式装备、打造海军、培养新式军官、训练新式军队,无力进行大规模扩军。

统计口径基本一致

最后,提一嘴:明清都是距离今天比较近的朝代,留下的相关资料都是比较齐全的。

明、清用兵,多少兵马,各处调集多少兵马、物资,都是有详细数额的。

而且,明清的调兵,调兵,都是指调集的兵户。其中,作战部队、后勤部队都统一涵盖在内。

所以,在用兵数字上,明、清的统计口径基本一致。

因此,对于明清战役规模的巨大差距,不应随意以统计口径或“不可信”来解释。

作为一个古代王朝,清是比较成熟的。

因此,他能以比前朝少得多的军队,维系其统治两百余年。

不过,当历史的车轮进入近代后,不敢动员民众的朝廷,终究是要被历史所淘汰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2/225928.html

“明朝调兵都是几十万的 清朝调兵为什么最多只有几万人” 的相关文章

北宋的灭亡与宋高宗有何关系?真相是什么?

北宋的灭亡与宋高宗有何关系?真相是什么?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现在一般都以“靖康之变”(公元1127年1月至3月)发生之时,当成北宋灭亡的日期,但实际上从国土的沦陷范围来说,“靖康之变”后,北宋并没有亡。从历史记载看,金军带着宋徽宗、宋钦宗从开封...

文钦: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与诸葛诞有矛盾

文钦: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与诸葛诞有矛盾

文钦(?~258年),字仲若,沛国谯郡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曹操部将文稷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魏明帝太和年间文钦任牙门将、五营校督,后拜庐江太守、冠军将军,嘉平元年(249年),曹爽及其同党在高平陵之变中被杀,文钦心中不安,执政的司马氏集团为了安抚文钦...

历史上朱棣为什么没有传位给朱高煦?

历史上朱棣为什么没有传位给朱高煦?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根据历史记载,朱棣是一度想传位给次子朱高煦的。说他想传位给朱高煦,是有根据的。在“靖难之役”中,他亲口给朱高煦这样说过。而且为了让朱高煦相信,朱棣还说,当时作为“世子”的朱高炽常常生病,活不了...

有哪些与羊祜相关的轶事典故?羊祜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有哪些与羊祜相关的轶事典故?羊祜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羊祜(221年-278年12月27日),字叔子,兖州泰山郡南城县人。西晋时期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文学家,曹魏上党太守羊衜之子,汉末才女蔡文姬的外甥。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主要影响羊祜自西晋泰始五年(269年)起,以都督荆州诸军事总镇襄阳(今湖北襄樊),致力灭吴...

历史上许褚的儿子是怎么死的?钟会为何要杀他?

历史上许褚的儿子是怎么死的?钟会为何要杀他?

许褚是东汉末年曹操部下猛将,勇力绝人。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许褚是草操的大将,虽然很少独立统领作战,但是,许褚多次在战场上救了曹操,比如,渭水之战,马超杀的曹操狼狈逃跑,在船上,许褚一只手撑着马鞍着为曹操挡箭,一只手摇橹,可以说,如果没有许褚,曹操早就死了好几回了。然而,许褚立了...

凌统: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在军中亲贤礼士,轻财重义

凌统: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在军中亲贤礼士,轻财重义

凌统(189年-217年或237年),字公绩,吴郡馀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凌统少有名盛,为人有国士之风,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在从征黄祖时,他作为先锋,阵斩张硕。在逍遥津之战,他拼死保护孙权逃生,自己则是最后一个逃生的将领。官至偏将军。凌...

在答谢宴上,庞统安排魏延刺杀刘璋的原因是什么

在答谢宴上,庞统安排魏延刺杀刘璋的原因是什么

实际上早在隆中对时期,诸葛亮和刘备就已经把眼光瞄向了益州。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刘备接受刘璋邀请,率兵入川帮助刘璋抵御张鲁,庞统听取刘璋谋士法正和张松的建议,让刘备立即动手,杀掉刘璋,一举可以拿下益州。为此,庞统在刘备设宴答谢刘璋的时候,安排魏延在酒席上舞剑...

王旦:北宋初年名臣,为相十二年,深为真宗信赖

王旦:北宋初年名臣,为相十二年,深为真宗信赖

王旦(957年-1017年10月2日),字子明。大名府莘县人,北宋初年名臣,兵部侍郎王祜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王旦登进士第,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澶渊之战时,权任东京留守事。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并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