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韩信为何选择帮刘邦,而不是自立为王三分天下?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15)190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前206年,项羽和刘邦订立中分天下的“和约”,以鸿沟为界,东归西楚霸王,西归汉王刘邦。楚汉战争的爆发,是因为张良、陈平认为“汉有天下大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疲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刘邦“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于是一个月后刘邦趁项羽遵守约定向东撤退的时候撕毁条约,反咬一口。项羽本就不是吃素的,你来我往的碰撞中,双方竟也打了个平局,楚汉战争闹成一个僵持局面,难分伯仲。

当人们一致认为天下不归楚必归汉或者不归汉必归楚的时候,另一个强者悄然崛起了,这个强者就是齐王韩信,楚汉相争的终结者。为何韩信最后会横插一脚帮助刘邦而不是鼎足而居三分天下?以下一勺一一分析。

韩信为何选择帮刘邦,而不是自立为王三分天下?

韩信本是刘邦帐下的神将,换句话说就是一枚棋子。一路向北拿下赵国的时候,不费吹灰之力又攻下了齐国七十二城,被封为齐王。

韩信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不过齐国这块根基和齐王这个头衔,来得太不厚道,甚至有辱他“战神”的名号。

韩信生擒赵王歇拿下赵国之后,并没有急于求成进军弱燕、强齐之地,毕竟劳师远征,兵疲师老,而是原地休息,养精蓄锐,扩军备战。另一边的刘邦正和项羽僵持着希望韩信这支部队铲除北方之后打破僵局,根本没时间等韩信厉兵秣马。于是带了夏侯婴一人假扮汉使,趁韩信熟睡状态夺了他的兵权调兵遣将攻打齐国。

韩信理亏,只能去攻齐。

之所以韩信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齐国七十二城,是因为高阳酒徒郦食其的存在。郦食其曾经帮助过刘邦灭秦,在韩信之前,这个一介书生,就凭着那三寸不烂之舌,单骑出使齐国,游说齐王田广归顺汉王并获得成功。

这并不是韩信和郦食其两人谋划好的,可以说这是歪打误撞纯属一种巧合。韩信虽负盛名,但并不认识郦食其。韩信大军兵临城下之时,齐国压根没有任何防备,三下五除二就凉了。拿下齐国后,韩信并没有趁势南下合围项羽,而是“勒索”刘邦要了个齐王的头衔。

说是勒索,一点也不为过。刘邦在荥阳被项羽围困,韩信不出兵解围就算了,还想着 *** 齐国。勃然大怒的刘邦还是听从张良建议,封韩信为齐王。

届时,楚王项羽,汉王刘邦,齐王韩信,楚汉争霸形成了三方实力最雄厚的势力三分天下。

韩信为何选择帮刘邦,而不是自立为王三分天下?

后来居上的齐王韩信可有三足鼎立的实力?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得天独厚,完全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项羽和刘邦的楚汉相争,僵持已有三年之久,无论是项楚还是刘汉,都是“锐气挫于险塞,粮食竭于内府”,损兵折将,稍有不慎,一步走错全盘皆输。虽然双方谁也不敢先动,但是依旧是剑拔弩张。此为天时。

韩信攻下的赵国有五十二城,齐国有七十二城,而且赵国和齐国都属于黄河流域,资源的富庶不可言喻。西面有太行山为屏障,南面有黄河为天堑,进可攻城掠地,退可保甲安民。此为地利。

韩信本身就是军事才能卓著的将领,领兵打仗天下无敌。背水一战攻下赵国后,又收服了一位天才军事家李左车,麾下的张耳也算得上一将才,而且还有纵横家蒯通等人相助。此外,从“天下苦秦久矣”到楚汉相争,连绵不断的硝烟令天下民不聊生,百姓早就渴望统一得以休养生息。此为人和。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韩信最后并没有保持中立,而是选择助刘邦一臂之力。难道只是因为韩信当年臣服项羽的时候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计不从,而背楚归汉后,得授上将军,领兵数十万马,言听计从吗?

如果只是知恩图报,或许没这么简单。

韩信为何选择帮刘邦,而不是自立为王三分天下?

“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韩信岂能不知自己的威望已经名震天下,如果归楚则楚人不信,若归汉则 *** 恐慌,只有守中立,才能免去兔死狗烹的结局。

起初韩信也是这么做的,他既没有背负刘汉帮助项羽,也没有出兵解刘邦之危。

直到刘邦许下诺言:击败项羽之后,陈县以东归韩信!

而在刘邦许下诺言之时,项羽为何没有动作呢?答案是,项羽不是刘邦,他代表的是个人英雄主义,按照郦食其的说法”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虽然有点刻薄,但是项羽一生打了七十余仗,他已经累了,只求一个精彩而痛快的谢幕!

从“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可以看出韩信是心存善良与知恩图报的。横插一脚帮助刘邦而非三足鼎立,在他善良且知恩图报的前提下,虽带有一丝的侥幸心理,但根本的缘由,正如项羽那般,韩信是一个帅才,而不是一个帝才,他没有做帝王的想法,只想演绎一段不平凡的精彩人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12/225961.html

“韩信为何选择帮刘邦,而不是自立为王三分天下?” 的相关文章

司马繇:西晋宗室大臣,专权擅势,招致执政官司马亮猜忌

司马繇:西晋宗室大臣,专权擅势,招致执政官司马亮猜忌

司马繇(?~304年9月18日),字思玄,河内郡温县人。西晋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的孙子,琅琊武王司马伷第三子,晋元帝司马睿叔父,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外孙。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个性刚毅,博学至孝。初封东安郡公,授散骑常侍。参与诛杀权臣杨骏,屯兵云龙门有功,...

曹操在抓到吕布之后 曹操为什么还是将人杀了

曹操在抓到吕布之后 曹操为什么还是将人杀了

对曹操执意杀吕布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吕布,是三国时期最有名的将领之一,但一山更有一山高,失了徐州以后,他被曹操杀掉了,曹操杀吕布,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单纯是因为被坑怕了吗?被坑怕了,肯定是原因之一,张飞骂卢布是“三姓家奴”,可完全没有冤枉他,这个人...

朱棣登基称帝后,为什么始终没有子女出生?

朱棣登基称帝后,为什么始终没有子女出生?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世界性大帝、谋权篡位、五征蒙古、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的促成者、下令修撰世界性名著……提到这些标签,各位...

九子夺嫡最后是雍正上位 雍正皇位真的来路不正吗

九子夺嫡最后是雍正上位 雍正皇位真的来路不正吗

还不知道:清朝的九子夺嫡,雍正的皇位来路不正?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的九子夺嫡,雍正的皇位来路不正?康熙更看重皇十四子?历史大剧";雍正王朝";应该不少人都看过,而雍正作为皇帝非常的成功,在他年轻的时候经历过激烈的夺嫡斗争,最终击败其他皇子登上...

马超: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马超: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之子。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建安十六年(211年...

诸葛亮死后谁成为了他的接班人?为什么是蒋琬?

诸葛亮死后谁成为了他的接班人?为什么是蒋琬?

蒋琬 字公琰,三国时期蜀汉宰相。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诸葛亮为完成先帝遗诏,先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而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 。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便任命蒋琬为尚书...

贺齐:三国时期东吴名将,讨平叛乱,屡抗曹魏

贺齐:三国时期东吴名将,讨平叛乱,屡抗曹魏

贺齐(?-227年),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年轻时任会稽郡吏。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孙策巡视会稽,经考察推举贺齐为孝廉,任永宁长,后任南部都尉、平东校尉。建安十三年(208年),贺齐任威武中郎将,受孙权派遣,讨伐丹阳郡...

袁绍作为刘备昔日的敌人 袁绍为什么还要接纳刘备

袁绍作为刘备昔日的敌人 袁绍为什么还要接纳刘备

对刘备投奔袁绍时局势已大不如前,昔日的敌人袁超为何接纳了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袁绍、刘备二人之间的冲突,主要集中于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前后。彼时的刘备作为公孙瓒麾下的一员将领,在河北战场打出了不错的战绩,想必也给袁绍集团带去了一些困扰。《三国志·先主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