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儒家为何主张刑不上大夫?为什么要区别对待呢?

历史文化6年前 (2018-12-23)200

我国古代大部分朝代都是尊崇儒家思想的,这也就让恪守儒家思想的士大夫成为了受人尊敬人,甚至士大夫犯了过错都能够免于严酷的刑罚。

“刑不上大夫”是儒家一个很经典的主张。这个主张被作为儒家思想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顽固保守的一个明证,曾经遭到过非常激烈的批判。直到今天,依然有许多人认为法家 “一断于法”的思想是讲究平等的,是进步的,而“刑不上大夫”意味着法律面前人与人不平等,所以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

从通常的角度来看,“刑不上大夫”的确意味着大夫与庶人间的某种区别待遇,这也是这个主张被看作是儒家特权思想的重要原因。

儒家为何主张刑不上大夫?为什么要区别对待呢?

但是历史情况是复杂的,对某一种思想和主张的评价需要考虑具体的历史环境,同时需要不同的观察角度。从“刑不上大夫”提出的时代和它所起过的历史作用来看,这个主张还是有相当程度的进步性的,对文明与宽容的司法实践以及政治生态起过良性作用。

在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之前,我们先说说近年来一些学者突然提出的一种新解释。这些学者将“刑不上大夫”的“上”解释为“在……之上”,这样“刑不上大夫”就变成了“刑罚不在有大夫身份的人之上”,也就是说,大夫不能特殊,不能享有特权,刑也要加于他们的身上。于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了,儒家的这个主张与法家的“一断于法”接近了。于是乎好像在这一点上为儒家的主张平了反。但是这种观点,其实只是一种想当然,找不到任何历史上的实际佐证。

“刑不上大夫”的“上”字就是“加于”或“施于”的意思,对这个字的意思人们并没有误解。人们之所以认为“刑不上大夫”意味着法律面前不平等,是因为不自觉地偷换了一个概念,将“刑”字理解为现代的法律制裁,而且并不认为这种理解有何不妥。由此,大多数人认为,“刑不上大夫”就是大夫不受法律制裁,所以这也就意味着法律面前不是人人平等,意味着大夫享有超越于法律的特权。

但是,“刑”等于法律制裁这种理解恰恰是有问题的。即使在今天,刑罚也并不等于法律制裁,何况是在“刑不上大夫”这个主张提出的年代。在儒家提出这个主张的时代,“刑”是有特指的,它至少包括三层含义:

之一层含义,就是所谓肉刑。那个时代的肉刑共有五种:墨、劓、剕、宫、大辟。墨刑就是在人的额头上刻字涂墨,劓刑是割掉人的鼻子,剕刑是砍掉人的脚,宫刑是毁掉人的生殖器,大辟则是死刑。这五种刑罚都是以残害人的肉体为特征的,其中劓、剕、宫三种肉刑,受刑人一经施刑,终生残废。

儒家为何主张刑不上大夫?为什么要区别对待呢?

第二层含义,笞刑等体罚刑。汉文帝时代进行刑法改革,肉刑变为笞刑,这在理论上绝对是一个进步,比常常造成受刑人终生残废的肉刑要人道,但仍然是体罚之刑。笞刑在操作上受施刑者主观影响大,如果打得轻,受刑人痊愈后可以康复,但是如果打得重,也会致人死亡。这也就是史书上说的:“外有轻刑之名,内实伤人。”

第三层含义,受刑还意味着遭到刑吏狱卒的种种人身羞辱,让人彻底失去尊严。

综合上面这三种情况,从司法角度来看,“刑”意味着苛酷和野蛮。我们可以举出一个历史上的具体实例来说明这一点。汉朝的开国功臣周勃曾被汉文帝投入监狱,出狱后,他说了一句话:“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可见,在监狱里,他有过极其痛苦的经历。周勃的遭遇得到了广泛的同情。汉代著名的政论家贾谊曾经针对此事上书汉文帝,对“刑不上大夫”作了精彩的论述。

其实,贾谊并不是完全从司法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他还从政治生态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由于“大夫”本身即是政治人物,所以“刑不上大夫”这个主张对降低政治斗争的残酷程度,从而改善政治生态具有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在现代社会,除死刑外,不仅肉刑、笞刑等体罚刑已经取消,对罪犯的人身羞辱也被法律所禁止。新加坡保留“鞭刑”这一体罚刑,就经常受到国际人权组织的批评。由此可见,今天,不仅“刑不上大夫”,而且“刑不上庶人”。

据《论语》记载,曾子的一个学生被任命为法官,上任前他向曾子求教,曾子说了这样一段话:“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意思是说,老百姓经常犯法,那是统治者“失道”造成的,法官审案得到了犯罪的实情,一定要抱着同情的心态而不是沾沾自喜。所以曾子主张轻刑。荀子虽然主张重刑,但他同时也说:“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荀子·正论》)他还说:“赏不欲僭,刑不欲滥。赏僭则利及小人,刑滥则害及君子。若不幸而过,宁僭勿滥。与其害善,不若利淫。”(《荀子·致士》)也就是说,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宁可让有罪的人侥幸逃过刑罚,也不能让好人受到损害。儒家轻刑与慎刑的观点对古代中国司法的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法家的“一断于法”表面上看起来是平等的,但在实质上,不过是一份平等的残酷,如果上层人物都可以残酷对待,那么下层人物的命运就更不必说了。在文革中,对儒家“刑不上大夫”这个主张的批判最激烈,可见,文革是主张“刑上大夫”的。可是,当开国元勋都受到造反派们拳打脚踢的体罚时,普通人又如何能够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呢?所以,“刑上大夫”的时代不可能是好时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2/227381.html

“儒家为何主张刑不上大夫?为什么要区别对待呢?” 的相关文章

关羽和张飞死后都能封神 赵云为什么不可以

关羽和张飞死后都能封神 赵云为什么不可以

关羽、张飞能死后封神,为何赵云不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演义》的故事许多读者都不陌生,不仅被视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更是在经历了多次修订后被一次次的拍摄成影视作品放到荧幕上进行宣传,甚至在各省市的语文、历史教材中,这段故事也被反复提起。其...

三国时期魏延的兵器是什么?是枪还是刀

三国时期魏延的兵器是什么?是枪还是刀

既然是武将,统兵上阵,上战场杀敌,就得有兵器,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延是三国蜀汉名将,是蜀汉后期的武将一哥,提起三国,魏延也是一位不得不提的名将,史书记载,魏延勇猛过人,而在演义中,魏延不仅武艺高强,还颇有谋略。既然是武将,统兵上阵,上战场杀敌,就得有兵器,众...

古代太监娶妻后能生孩子吗 对食又是怎么回事

古代太监娶妻后能生孩子吗 对食又是怎么回事

对古代太监娶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太监能够娶妻生子吗?与之相关的“对食”又是怎么一回事?太监一词,并不是中国所专有,在国外,也曾出现过类似太监的角色。据史料记载,太监最早的历史记录源于公元前21年,那时,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出现过有关太监的相关信息记录。太监大多都是...

嫫母: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受到褒奖的丑女,她因何得到褒奖呢?

嫫母: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受到褒奖的丑女,她因何得到褒奖呢?

嫫母,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中国古代传说中黄帝的次妃,貌丑而贤德,相传是镜子发明者,是中国文学史上受褒扬的第一个丑女。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5000年前,黄帝为了制止部落“抢婚”事件,专门挑选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但面貌丑陋的丑女(封号嫫母)作为自己的第四妻室。...

历史上宇文化及是什么身份?他与杨广的死有何关系?

历史上宇文化及是什么身份?他与杨广的死有何关系?

宇文化及(?—公元619年), 隋末叛军首领。 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隋朝的灭亡,最根本还是因为宇文化及最终杀了隋炀帝。但是为什么宇文化及不取代杨广成为新的皇帝呢?、一方面,他顶不住世家怒火的。俗话说,百年王朝,千年世家这句话不是开玩笑。杨广上任之后,想要收回皇权。于是将九品中正制改为...

刘邦最终能建立汉朝,他的真实实力怎么样?

刘邦最终能建立汉朝,他的真实实力怎么样?

秦末农民起义,刘邦推翻秦后被封为汉王。楚汉争霸,刘邦战胜项羽并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刘邦从沛县起兵反秦,被萧何、曹参、樊哙等人拥立,自称沛公,后投奔楚项梁,以“先入定关中者为王”之约,破武关,秦王子婴降。秦朝灭亡后,项羽分封入关诸侯有功者,封刘邦为汉王。楚汉战争中...

张昭简介: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张怀瓘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张昭简介: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张怀瓘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这一历史时期的名臣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三国时期孙吴重臣。东汉末年,张...

宋真宗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有哪些成就?

宋真宗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有哪些成就?

赵恒,即宋真宗,本名赵德昌,改名赵元休、赵元侃,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生母是元德皇后李氏,北宋第三位皇帝,在位共25年。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赵恒早年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至道元年(995年),被册立为太子。至道三年(997年),太宗崩,赵恒即位为帝。即位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