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王阳明做过哪些贡献?为什么他的历史评价颇高?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24)180

我国古代圣贤的思想文化无比灿烂,孔子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不过明朝时期的王阳明提倡的知行合一,给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注入了新鲜血液,引发了新一轮的变革,因此王阳明有着比肩与孔子的历史地位。

明代有三位文臣由于军功被封爵,王阳明(王守仁)就是其中一位。他去世半个世纪后,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从祀于孔庙。

那么,王阳明究竟是凭什么获得如此地位可以和孔子比肩的呢?

王阳明做过哪些贡献?为什么他的历史评价颇高?

王阳明家世非常好,自身又聪慧,不过,他不同于一般读书人,只在文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他更喜欢用实践去检验,这也决定了他的格局是放眼于国家命运,而不是仅盯着科举功名,他的兴趣更多放在了军事。

关于王阳明的军功,提及最多的是平定宁王叛乱,但这其中还夹有其它故事。他也并没有因为此次军功而被及时褒奖,不过,这个事件足以看出他思想的精髓。当宁王造反一事传到京城之时,大臣们惊了,皇帝乐了。

朱厚照有军事天赋,但是,玩心更重,之前有过亲征的小胜利,这一次他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只是在这紧要关头,他却忙着和美人卿卿我我,甚至,为了寻找美人给的簪子驻兵不前。若是换了旁人,得知皇帝要争这个功,基本就是退于一边。

王阳明却是明白此事不宜耽搁,得速速解决,不然的话,小患就成大祸了。但是,他没啥兵力,咋办?王阳明用行动践行了自己的思想:利用有利于自己的因素,主动出击,创造机会。宁王造反是有备而来,某种层面说是占有军事上的主动权,这时要破解宁王的进攻,就不是正面取胜这么简单,更需要瓦解宁王叛军的军心,这样才能彻底解除隐患。

王阳明做过哪些贡献?为什么他的历史评价颇高?

王阳明知道自己手上的那些兵力,若是直接和叛军交手,无疑于以卵击石,但是,这时形势又如此急迫,那么,只有一个办法可破,制造“谣言”。这一招在史上的很多战役中都用过,极其管用。秦赵长平之战,谣言让赵王临阵换帅;燕军围困齐国城池时,齐国岌岌可危,那时就剩两城,这时传出谣言,让燕王换了大将乐毅,结果,齐国赢了。

那么,王阳明是如何制造“声势”的呢?

其实也很简单,先是各渠道散布消息,围剿宁王的兵力有十六万之多。然后,又借鉴了赤壁之战中“蒋干盗书”的套路,让宁王产生疑心,没敢轻易出兵。

这就为王阳明争取到了时间。

最终,这场持续只有35天的叛乱,能迅速被平定,关键还在于王阳明抓住了机会。这其实也是其思想的核心,善于发现机会,还要将其作用放大。

宁王等了几天,发现之前的消息不过是假的,于是,率主力倾巢而出,而王阳明带着他临时组合的部队直扑宁王的老巢,这时王阳明已经抓住了主动。

不过,他并没有直接攻城,兵书一直说攻城是下下计,当他得知南昌城外有敌军1000多人时,他又有主意了。他让部队做出誓死也要拿下南昌城的姿态,一边派精锐剿灭了这支敌军,不过留有活口,就是要让这些败兵进城“放话”:南昌城已经被包围了。

对此,守城的官兵能不心慌慌么,对方攻城势头那么猛,城外的自己人都已经领教过了,再守城还不是死路一条?于是,守城叛军选择了弃城。就这样,王阳明断了宁王后路,在士气上先折杀了宁王的气焰,直到双方最后对决时,也就是三天时间,宁王完败。

当皇帝朱厚照兴致勃勃赶到时,居然一切都结束了,心里有点恼,居然还起了心思想将叛贼给放了,再打一仗。王阳明反应很快,赶紧说自己身体有恙,不再过问此事了。

王阳明之所以跟孔、孟比肩,是王阳明反对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戒律,反对盲目地服从封建的伦理道德,而强调个人的能动性。现在最常用的王阳明的一句话就是:知行合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和行不是“指导”的关系,而是表里关系,心中有所思,便用实践去执行。

就如这次平定叛乱一事,在王阳明心中,心中只想一事,尽快灭了叛军,他所作一切都是为了执行这个想法。这在如今的商界看来,更有启发意义,用实际的行动力践行“规划”,而且,会根据局面的变化,实时的做出调整策略。事实也反复证实,只有在做事的过程中,才能找到更多机会达到目的。没有绝对的“死胡同”,多开动脑筋,就一定能将“想法”付诸于实现。

王阳明被人推崇的原因,是他之一个提出,知和行之间的辩证关系,二者和谐统一,才能真正达到身心的健康发展。他的思想更加强调道德的建设,但是,衍生来看,知行也是互为促进的,在执行某件具体事件之时,一样可以提升自我内心对自己、对世界的重新认识。也因此,阳明学后来成了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同时期传于日本,更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

世界从没停止往前走,至于古人的思想,也需用时代的眼光去看,不过,从善从来都是不过时的。甚至,站在今天新的历史方位上,传承发扬阳明心学,也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2/227637.html

“王阳明做过哪些贡献?为什么他的历史评价颇高?” 的相关文章

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韩琦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韩琦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宋人欧阳修赞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其文“词气典重”...

尉迟炽繁:北周宣帝宇文赟皇后,宣帝逝世后出家为尼

尉迟炽繁:北周宣帝宇文赟皇后,宣帝逝世后出家为尼

尉迟炽繁(北史为尉迟繁炽)(566年-595年),京兆郡长安县人,周宣帝宇文赟皇后,蜀国公尉迟迥孙女。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早年嫁给西阳郡公宇文温。得到周宣帝宇文赟垂青,召为长贵妃。大象二年,册立为天左大皇后。北周宣帝逝世后,出家为尼,法号华首。隋朝开皇十五年,逝世,时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宫中的女人那么多 秦始皇是怎么处理她们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宫中的女人那么多 秦始皇是怎么处理她们的

对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可六国后宫中的女人该何去何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言: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巩固统治,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功绩流传千古。但有一件事情却让他很头疼,那就是六国后宫中的众多美女该如何处置呢?全部处死太过残忍,全纳入后宫...

有哪些与王夫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王夫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人,明遗民,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学者王朝聘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崇祯五年(1632年),考中秀才,组织“行社”、“匡...

清朝时期的总兵是什么官职 比巡抚还要大吗

清朝时期的总兵是什么官职 比巡抚还要大吗

对清代的总兵是个什么官,比巡抚大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总兵这个官职,在很多清代的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作为地方上的高级将领,总兵身份威望极高,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同属一省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巡抚手握地方刑名、钱粮、人事,是皇帝委派到地方的封疆大吏,非心腹亲信,...

张飞和关羽相比 诸葛亮为何对两人看法不一

张飞和关羽相比 诸葛亮为何对两人看法不一

还不知道:为什么在诸葛亮看来,张飞是可用之人,但关羽却不是?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先生出山时,关张二人的言行处处展现出他们粗野的一面。就算大哥多次叮嘱“吾得军师,犹如鱼之得水也”,可这俩人根本没当回事。可想而知的是,如果没有刘备拦着,恐怕张三弟...

曹丕篡汉之后 曹植为何披麻戴孝为大汉痛哭

曹丕篡汉之后 曹植为何披麻戴孝为大汉痛哭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丕篡汉,为什么曹植却披麻戴孝痛哭大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虽然是一个民不聊生的乱世,但是乱世之中,亦有真情,在那个时代,有很多令后人感慨不已的兄弟情义。例如江东孙策,在临终之前,明明有儿子可以继位,却将江东之地,托付给了弟弟孙权,并嘱...

张煌言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多少作品?

张煌言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多少作品?

明末英雄张煌言以其坚定的抗清立场,赢得了时人和后世的赞誉,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他文武双全,既是一位著名的抗清民族荚雄,又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作为南明大将,张煌言投笔从戎、抗击清廷将近二十年,在金戈铁马、九死一生的战斗生涯中写下了大量诗文。张煌言当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