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长期抵抗后金的明朝将领:赵率教最后什么结局?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28)140

赵率教(1569年-1629年),字希龙,号明善,陕西人,生于靖虏卫,明朝末年的将领。对于赵率教来说,历任总兵、左都督、平辽将军等官职。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赵率教成为武进士,任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都司,为袁崇焕爱将。宁远之战后,赵率教赴锦州经营关宁锦防线北段,并在宁锦之战中坚守锦州,击退后金的进攻。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初四日,在遵化(今属河北)与后金贝勒阿济格的大军激战,被左翼四旗及蒙古兵包围,赵率教中流矢坠马,力战殉国。赵率教阵亡之后,明思宗朱由检追赠他为太子太师。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赵率教这位长期抵抗后金的明朝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首先,根据《明史》等史料的记载,赵率教祖籍河北蓟阳,高祖父赵升迁居靖虏卫,任指挥佥事。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年),赵率教成为武进士。武进士,是中国古代在文科举之外另外一种选拔武官的考试制度,是明清时武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在此基础上,赵率教被朝廷任命为甘州都司,后因功多有委用,历任碾伯营游击、靖虏卫参将、延绥参将。后来因被人弹劾而被罢官。在努尔哈赤起兵攻打明朝辽东地区后,明朝发布诏书让被罢官而养有家丁的将领带兵到前线立功,因此赵率教率众随叔祖赵梦麟出征,得到辽东经略袁应泰的赏识,被提拔为副总兵,以此协助袁应泰镇守辽东,抵挡努尔哈赤的攻势。

明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大年,1621)三月,后金军既克沈阳,遂乘胜长驱,谋攻辽东重镇辽阳。明辽东经略袁应泰为应付这一严峻局势,选择收缩兵力,开河筑壕,沿河列火器,誓保辽阳不失。三月十九日,后金军兵临城下。不过,在这场战役中,袁应泰因为战事不利,所以佩剑自缢身亡。至于袁应泰的部下赵率教,侥幸免于死罪。

天启二年(1622年),后金大军攻打广宁,同时占据关外四十余城。巡抚王化贞放弃广宁,把关外的城镇都撤退干净了。为了能够戴罪立功,赵率教表示他愿意去收复前屯卫城,就带领三十八个家丁去了。对于赵率教来说,解救了数千百姓,并把蒙古人全部驱逐到郊外。孙承宗出关到此视察时非常高兴,把自己所乘坐的车马赠给赵率教了。

长期抵抗后金的明朝将领:赵率教最后什么结局?

在明朝与后金作战连遭败绩、边防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孙承宗代替王在晋成为蓟辽督师,修筑关宁锦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收复失地四百余里,选拔培养了如马世龙、袁崇焕等一批文武将领,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安置百姓近百万,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功勋卓著。而就赵率教这位将领,自然也获得了孙承宗的赏识和重用。

当时孙承宗把关内外划分为五个部分,让马世龙、王世钦、尤世禄守卫中、左、右部,让赵率教与副将孙谏守卫前、后部,每部兵力各一万五千人。赵率教仍驻在前屯。

天启四年(1624年)九月,孙承宗向朝廷宣扬了赵率教的功绩,朝廷就提拔赵率教当了都督佥事,加衔总兵。都督佥事,官名。元末朱元璋于大都督府置,一人,又称佥都督,从三品。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孙承宗的提拔之下,赵率教的官职得到了晋升。不过,到了天启五年(1625年)冬季,孙承宗调离,高第来接任,对各部将领有很多调换。赵率教赔着小心侍候高第,高第也很信任他。对此,在笔者看来,明朝末年,朝廷在辽东一带频频换将,自然会产生弊大于利的影响,这也是后金(清朝)能够屡屡取胜的原因之一。

天启六年(1626年)二月,蒙古因为宁远被后金军包围,乘机进攻明朝的平川、三山堡。得知这一消息后,赵率教带兵抗击,斩一百多首级,夺取马匹二百,把蒙古兵追赶到高台堡才回来。捷报送上后,天启皇帝朱由校非常高兴,立即提拔他为都督同知。据《明史·职官五》记载,明初于都城设大都督府,在大都督和左、右都督之下设同知都督,位从二品。

不久评定功绩,天启皇帝又升赵率教为右都督,世荫本卫副千户。当时满桂驻守宁远,名声也很大,跟赵率教很要好。但是,宁远之围解除后,赵率教想分享战功,满桂不答应,并且责怪他不亲自来助战,两个人从此产生了矛盾。朝廷得知这一消息后,曾下诏警告了他们。而满桂后来又跟袁崇焕不和,朝廷于是把满桂召回,让赵率教统领关内外的全部兵力,移驻宁远。在明朝末年,袁崇焕、满桂、赵率教都是抵挡后金的良将。不过,对于这几位将领来说,不仅关系难以十分和睦,最终的结果也令人唏嘘不已,比如袁崇焕是被崇祯皇帝下令斩杀,而满桂则和赵率教一样,都因为勤王而战死沙场。

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袁崇焕打算修建锦州、大凌河、中左所三城,试图逐渐收复失地。赵率教奉令移驻锦州,保卫防御工事的建设,又升官做了左都督。同年五月,后金包围了锦州,,面对后金大军,赵率教与宦官纪用,副将左辅、朱梅等环城固守,发射大炮,死伤了不少后金兵。双方相持了二十四天,后金的包围才解除。当时满桂也在宁远立了大功,因此当时称为“宁锦大捷”。宁锦之战后,赵率教也加官为太子少傅,荫封子孙为锦衣千户,世袭。由此,对于此时的赵率教,已经是位极人臣了。

最后,崇祯元年(1628年)八月,赵率教移驻永平,兼辖蓟镇八路。过了一个月,赵率教挂平辽将军的大印,又移驻到山海关大门口来。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大军在一时间无法突破山海关的背景下,选择由大安口南下,以此直接威胁明朝都城。得知这一消息,赵率教策马西行,三昼夜就进抵三屯营。不过,总兵官朱国彦不肯放他进来,赵率教只好策马而西。

同年十一月四日,在遵化和皇太极率领的后金大军交战时,赵率教被飞来的箭射中身亡,全军覆没。赵率教这位将领阵亡之后,失去救兵的遵化城陷落,士兵投降,巡抚也死于乱军之中。崇祯皇帝朱由检听说赵率教战死沙场的消息后,极为伤心,给赵率教进行了丧葬仪式,并建立祠堂来进行祭祀。此外,赵率教文武双全,忠心耿耿,在戎马倥偬之际,亦著书立言,有《复辽私议》、《平辽奏稿》、《挥尘兵法》、《投戈随笔》等著作留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2/228308.html

“长期抵抗后金的明朝将领:赵率教最后什么结局?” 的相关文章

曹操为何会选择曹丕作为继承人 曹操是怎么想的

曹操为何会选择曹丕作为继承人 曹操是怎么想的

对曹丕为何能被曹操选为接班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般而言,人们对于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的评价都是比较高的。不过事情有时也会有例外,比方说三国时期曹魏王朝的第一位皇帝—魏文帝曹丕,人们对于他的评价就不怎么高,而是普遍同情、喜欢曹丕的弟弟—曹植。人们不喜欢曹丕,是因为他...

李勣的一生有哪些贡献与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李勣的一生有哪些贡献与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李勣[jì](594年-669年12月31日 ),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

秦始皇如果让扶苏继位的话 秦朝最后还会灭亡吗

秦始皇如果让扶苏继位的话 秦朝最后还会灭亡吗

还不知道:扶苏继位究竟能不能救秦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扶苏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焦点人物。说他是焦点人物,因为扶苏与整个大秦帝国的命运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后世的很多历史评论者都认为,秦朝灭国的原因,是因为没有选择扶苏,而选择了胡亥。如果选择扶苏为继位者,秦朝断不...

曹操明明是最爱惜人才的人 曹操为什么没有去请诸葛亮出山

曹操明明是最爱惜人才的人 曹操为什么没有去请诸葛亮出山

还不知道:曹操为何不去请诸葛亮出山?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每次提起三国,就不得不让人想起诸葛亮,这个能掐会算的卧龙先生硬生生为资质平庸的刘备指明了方向,还帮他建立了蜀国,甚至在他死之后还稳住了朝堂。而让人不解的是,曹操明明最为惜才,怎么会放过这样的人才反而让刘备捡...

说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刘备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说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刘备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刘备伐吴,攻打孙权,给关羽报仇,一路浩浩荡荡,势如破竹,孙权非常害怕,求和不成,派孙桓和朱然抵抗刘备,孙桓被关兴和张苞打的大败,损兵折将,溃不成军,关兴和张苞斩将立功,刘备这时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说了一句...

卫子夫被汉武帝宠爱最后却不得善终,是因为什么?

卫子夫被汉武帝宠爱最后却不得善终,是因为什么?

卫子夫即卫皇后,汉武帝第二任皇后。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元朔元年(前128年),卫子夫被汉武帝立为皇后,达到了她人生的高光时刻。历经十年的小心翼翼与谦虚谨慎,卫子夫终于从一个低微的歌女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完成了人生最华丽的逆袭。同时卫氏家族封侯拜将,显赫一时,成为人人争相羡慕的...

汉高祖和汉武帝相比 两人谁才算是千古一帝

汉高祖和汉武帝相比 两人谁才算是千古一帝

对刘邦和汉武帝刘彻对比,谁做的事情更能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其实大多数人都还是认为刘邦是“千古一帝”的,但事实上,汉武帝做的事情,的确要比刘邦多很多。刘邦乃是汉武帝刘彻的曾祖父,两人看起来隔着的时代久远,但是辈份差得并不多。关于汉武帝,人生就没...

有哪些与王禹偁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王禹偁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敢于直谏遭贬谪。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禹偁是北宋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