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战国最败家的四位君主,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29)140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之后的时期。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到了春秋末期,魏赵韩三家联手消灭智氏,并在战国初期瓜分了晋国,成为魏国、韩国、赵国这三个诸侯国。与此同时,田氏代齐的发生,促使战国七雄的局面得以形成,也即秦国、齐国、韩国、魏国、赵国、楚国、燕国七雄并列。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战国七雄中,虽然是秦国成为了最后的大赢家,消灭了山东六国。但是,秦国的强大,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在秦国强大的过程中,自然也遭遇了不少强大的对手。其中,就魏国、齐国、楚国、赵国,无疑是秦国崛起道路上无法逃避的四大强国。但是,对于这四大强国来说,最终都走向了衰落,并且都被秦国所吞并。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战国时期,这四大强国的衰落,都和一位败家的君主存在直接的关系。换而言之,魏国、齐国、楚国、赵国的历史上,各自都有一位由盛转衰的君主。

魏国:魏惠王

首先,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姬姓,魏氏,名罃(yīng),又称梁惠王,《竹书纪年》作“梁/魏惠成王”。在魏惠王之前,魏文侯推动了李悝变法,这让魏国在战国七雄率先崛起。也即在战国七雄中,魏国才是之一个变法图强的诸侯国。魏文侯去世后,魏武侯南征北战,巩固了魏国的霸业,奠定了魏国在战国七雄中的领先地位。不过,魏惠王作为魏国第三位君主,却没能守住霸业。在魏惠王时期,魏国是把齐国当作主要的对手的,于是采取团结赵、韩,缓和与秦国对立的策略。但是,魏国在和齐国的交锋中,却是屡遭重创。特别是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魏国损失了大量精锐的魏武卒,这成为魏国衰落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魏惠王想要和秦国之间缓和关系。但是,秦国却趁着魏国在东线战场的失利,从而不断进攻魏国,夺取魏国的河西之地。至于韩国和赵国,也逐渐和魏国貌合神离。于是,非常明显的是,魏惠王这位君主在位时,魏国不仅实力上受到损失,更面临着备受孤立的问题。总的来说,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后,魏国亦称梁国。 但在以后的战争中,“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

战国最败家的四位君主,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楚国:楚怀王

楚怀王芈槐(约公元前355年-公元前296年),芈姓熊氏,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战国时期楚国第37位国君。公元前328年,楚威王去世,芈槐继位,史称“楚怀王”。在楚怀王之前,楚威王等君主已经将楚国推向了巅峰。换而言之,楚怀王接手的楚国,同样是战国七雄中的强国。楚怀王即位初期,破格任用屈原等人进行变法,大败魏国,消灭越国,扩充疆土,完全可以称之为一位贤明的君主。对此,纵横家苏秦曾言“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不过,如同唐朝时期的唐玄宗一样,楚怀王在位的后半部分,则是比较昏庸的。在被张仪欺骗之后,楚怀王贸然发动了丹阳、蓝田之战,结果导致楚国损失了大量的兵马和疆域。

在此之后,楚怀王又在秦国和齐国之间摇摆不定,所以又吃到了垂沙之战的败仗。连续的失败之下,楚国彻底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资格。公元前299年,楚怀王与秦昭襄王会盟于武关,秦昭襄王将其扣押,胁迫其割地。两国相交不斩来使,何况是会盟协谈的一国君主楚怀王被扣三年里,其子不思救父而自立为王,诸侯自以为无害于己而不讨伐。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客死于秦,梓棺返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史记·楚世家》)”

齐国:齐闵王

齐闵王田地(?—公元前284年),妫姓,田氏,名地,战国时期齐国第六任君主,齐宣王之子。公元前300年,正式即位,在位十七年。齐闵王刚刚即位的时候,齐国正联合韩国、魏国等诸侯国,和楚国展开了垂沙之战。垂沙之战大败楚军以后,联军乘胜攻占垂丘(今河南省沁阳县北)、宛(今河南省南阳县)、叶(今河南省叶县)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国宛、叶以北的土地为韩、魏两国夺取。在垂沙之战后,齐闵王更加膨胀,于是发动了第二次函谷关之战。在这场战役中,齐国联合韩国、魏国大败秦国。公元前286年,齐国吞并富有的宋国,而齐闵王则一度和秦昭襄王并称为东西二帝,这体现出齐国在当时战国七雄中的巅峰。

战国最败家的四位君主,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不过,在笔者看来,齐闵王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并周室,自称天子的行为和野心,无疑让齐国成为了众矢之的。公元前284年,五国伐齐之战爆发,乐毅率领大军攻占了齐国70多座城池,而齐闵王也在这场战役后丢掉了性命。对此,在笔者看来,在齐闵王之前,齐威王、齐宣王等君主辛苦多年打下的基业,就这样被齐闵王葬送了。

赵国:赵孝成王

最后,在魏国、楚国、齐国相继倒下了,赵国成为山东六国唯一的希望了。也即当时的情况,应该只有赵国能阻挡秦国一统六国了。为此,秦国和赵国之间爆发了长平之战。此战,赵孝成王由于战争接连失利,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再加上廉颇固守不战使赵国蒙羞。秦见赵国固守不战,便派人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并扬言秦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曾大败秦国)之子赵括。于是赵孝成王不听虞卿和蔺相如等的谏言,执意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秦国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统帅,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由此,对于长平之战的失利,固然赵括是要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对于赵孝成王这位君主,显然也是连连犯错。众所周知,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损失了45万精锐士卒,这意味着赵武灵王、赵惠文王等君主的努力,全都被赵孝成王浪费了。因此,就赵孝成王来说,和齐闵王、楚怀王、魏惠王一样,堪称战国最败家的四位君主,并且最终的结果都是秦国受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2/228503.html

“战国最败家的四位君主,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的相关文章

赵云是在何时追随的刘备?他为何会放弃公孙瓒?

赵云是在何时追随的刘备?他为何会放弃公孙瓒?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赵云跟随刘备,公孙瓒左右不了,因为那时候,赵云已经离开公孙瓒7年,早已不是公孙瓒的手下,与公孙瓒一毛钱关系没有。即使赵云是公孙瓒的手下,公孙瓒也管不了。再者,赵云虽然能打仗,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宫中的女人那么多 秦始皇是怎么处理她们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宫中的女人那么多 秦始皇是怎么处理她们的

对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可六国后宫中的女人该何去何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言: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巩固统治,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功绩流传千古。但有一件事情却让他很头疼,那就是六国后宫中的众多美女该如何处置呢?全部处死太过残忍,全纳入后宫...

在攻打楚国前,王翦要了什么样的奖赏?

在攻打楚国前,王翦要了什么样的奖赏?

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王翦为求自保,向秦王要田要地要房屋的事情,在后世广为流传。这事讲的是,秦王在灭赵国、残燕国、亡魏国之后,准备攻打强大的楚国。于是他问王翦怎么打?王翦说,得给60万兵力。秦王觉得兵力太多了,于是问王翦的副手李信。李信说,只需要20万兵力就...

司马德文:东晋末代皇帝,他有哪些悲惨经历?

司马德文:东晋末代皇帝,他有哪些悲惨经历?

我国是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随着朝代更迭,产生了数百位皇帝,一般来说王朝的末代皇帝,命运都很悲惨,东晋最后一位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也不例外。司马德文是晋孝武帝司马曜次子,晋安帝司马德宗同母弟。晋孝武帝驾崩后,太子司马德宗继位。司马德宗天生在智力上有缺陷,不擅长说话,甚至分不清冬夏,这样的...

明镐:北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明镐:北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明镐(hào)(989年—1048年8月9日) ,字化基,密州安丘人,北宋大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明镐登进士第,初任蕲州防御推官,历官大理寺丞、秦州节度判官、益州通判、太常博士、东京、盖州等地转运使,他治理有方,颇立政绩。任陕西转运使期间...

康熙和隆科多之间发生过什么 康熙临死前为何点名让他陪葬

康熙和隆科多之间发生过什么 康熙临死前为何点名让他陪葬

对康熙和隆科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驾崩前,为何点名要隆科多陪葬?极致的皇权之下,向来都是森森白骨做底,象征着九五至尊的宝座,曾引发过多少纷争和厮杀。帝王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手中所掌握的是绝对的权力,生杀予夺都不过是一念之间,凡事都凭天子的喜怒决断。即便是...

公元222年,三国都有哪些名人去世?

公元222年,三国都有哪些名人去世?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分裂时期,诞生了魏蜀吴三个国家。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自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开始,从黄巾起义开始崛起的三国群雄开始大批量凋零,关羽、曹操、程昱、张飞、于禁、马超、刘备等人接连去世,堪称三国之至暗的时刻。今天我们来细数一下公元2...

张孝纯是什么人?他是如何成为当朝宰相的

张孝纯是什么人?他是如何成为当朝宰相的

古代人对于仁义礼智信极为推崇,认为受人恩惠必定要予以报答。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俗话说:“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感恩之心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这也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不过,面对利益、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有些人最终选择了忘恩负义,这也使得懂得知恩图报之人变得十分珍贵。在宋朝时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