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有四征将军,为何唯独没有征东将军?
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大致为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偏将军。也即在魏蜀吴三国中,大将军(大司马)是武将的更高官职了,至于偏将军,则可以称之为武将的入门官职。当然,在二者之间,还存在较多的官职。
比如“四征将军”,就是指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征南将军。对此,《宋书·百官志上》中记载:“四征,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黄初中,位次三公。汉旧诸征与偏裨杂号同。”在汉末三国时期,四征将军已经是地位较高的武将官职。那么,问题来了,蜀汉“四征将军”,为何唯独没有征东将军?也即蜀汉为何要空缺征东将军这一官职呢?
一
首先,对于蜀汉的“四征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征南将军都有人担任过。其中,魏延、宗预、张翼等人曾担任征西将军一职;公元219年,时任曹魏上庸太守的申耽率领全郡投降,将妻儿以及宗族都迁往成都为质,刘备于是任命申耽为征北将军;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备病逝永安宫。后主刘禅继位,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迁为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也即赵云曾担任征南将军一职。
可是,在蜀汉历史上,却唯独没有人担任征东将军,或者可以说蜀汉就没有设立征东将军一职。所以,问题来了,既然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征南将军都设立了,为何要空缺征东将军一职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显然和东吴存在直接的关系。征东将军,顾名思义,目标就是征讨东边方向的敌人,而就蜀汉来说,东边就是东吴。
二
在三国时期,虽然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意味着蜀汉和东吴的决裂。但是,在夷陵之战后,蜀汉元气大伤,东吴又遭到了曹魏的进攻。于是,诸葛亮派人出使东吴,恢复了蜀吴联盟。在此基础上,如果设立征东将军这一官职,无疑会让东吴一方想多,乃至于产生误会,这自然不利于蜀汉和东吴联手抗衡强大的曹魏。
并且,在公元221年蜀汉建立后,关羽已经阵亡,马超担任骠骑将军,张飞为车骑将军,黄忠已经去世,赵云则反对刘备讨伐东吴。于是,在蜀汉和东吴决裂的时候,并没有合适的人选来担任征东将军这一官职。等到夷陵之战后,蜀吴联盟又恢复了,所以蜀汉一直没有设立征东将军这一官职。不过,虽然蜀汉没有武将担任征东将军,但是,镇东将军一职却是没有空缺的。
三
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备病逝永安宫。后主刘禅继位,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迁为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也即在公元233年时,赵云成为蜀汉镇东将军。当然,相对于征东将军,镇东将军偏向于防守,也即镇守东边的意思。从蜀汉的角度来看,虽然不能进攻东吴,但是,必要的防御还是有的。为此,除了镇东将军,蜀汉还设立了永安都督。
公元222年,刘备率军伐吴失败,被吴国大将陆逊击败,溃退永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此背景下,刘备修建永安宫,常驻于此,直到过世。李严与诸葛亮受刘备托孤重任,鉴于永安重要的战略地位,设立都督,李严担任之一任永安都督。在蜀汉的四大都督中,永安都督直面东吴,承担着镇守蜀汉东大门的重任。在李严之后,陈到、宗预、阎宇、罗宪等人先后镇守永安。
四
最后,相对于蜀汉没有设立征东将军,东吴一方在四征将军的设立上,也是比较谨慎的。就蜀汉来说,征东将军意味着征讨东吴。而就东吴来说,征西将军则意味着征讨西边的蜀汉。在三国时期,马茂最初为曹魏官吏,后来投吴,任命征西将军、九江太守、外部督,封侯,领千兵。虽然马茂为东吴征西将军,但是,他的手下只有千余兵马,因此其显然没有征讨蜀汉的意思。
赤乌八年(245年),征西将军马茂与朱贞、虞钦等密谋,欲乘孙权入苑中射猎时击之,结果被孙权诛杀。在马茂之后,东吴直到公元264年,也即蜀汉灭亡之后才有武将担任征西将军一职。总的来说,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设立是非常有讲究的。对于蜀汉和东吴来说,在恢复联盟之后,在武将官职设立上无疑需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