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灭亡的最后时刻,刘禅的儿子竟然殉国!
道理很简单,好比正反两面,相得益彰。同理,有站出来殉国的,自然就有躲里面献国的,历来都是如此,总要有人这么做,不是吗?无疑,刘禅的儿子选择了前者,挺身而出,高风亮节。反观刘禅一声不响,来了一出乐不思蜀的好戏,流传千古,遭人指点。两相对比之下,更显危难时刻所需要的精神,亦或者责任、担当,却是一目了然,显而易见了。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或许,当权者有自己的考量,所幸就投了魏国吧!起码还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这不,刘禅投降过去,下马便获得了“安乐公”的爵位,快活乐逍遥。诚然与之前相比,地位是下降了不止一等,更不能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了,但避免了“身死国灭”的前者,也算抢先了一步,遥遥领先众人矣!难怪乎,司马昭问刘禅曰“过的可好”。刘禅答曰:“甚好,乐不思蜀也”。讲完,堂下群臣相顾一眼,纷纷大笑之。很快,灭亡蜀汉政权的宴会,在欢乐和谐的气氛当中落幕了,也引起了人间的一致赞扬声。据后来刘禅回忆说,他还是有点不舍得太早结束了,毕竟那些人太热情了,让自己倍感荣幸,喜不自已。
当然,刘禅的儿子那是杠杠滴!没话说,大义凛然,无愧于先帝之孙,比起他爸岂止强了上万倍?想必刘备老爷子泉下有知,也会有些许的安慰吧!倒不至于再被那阿斗给气死,死上加死了。想当年,刘备披荆斩棘,以有蜀汉基业,与那“篡汉自立”的曹操,可是势不两立,不共戴天。奈何,天命在曹氏,终究便宜了曹操后人。说来,刘备更恨曹操了,说不得两个在底下打了不止一仗,不知胜负如何?恐怕不得而知了,毕竟阴阳相隔,不能妄加揣测,细思极恐啊!
综上,之所以“刘禅献国,儿子殉国”,无外乎双方的价值选择不同,如刘禅善于保全自己,而他的儿子却是咽不下这口气,遂出现了蜀汉灭亡时刻的奇葩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