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藩镇割据让唐朝灭亡,真的跟安史之乱有关吗?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1-09)121

安史之乱使得唐朝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安史之乱在唐朝逐步走向藩镇割据的过程中,只是起到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而非决定性作用。更何况,在安史之乱后的百年时间里,唐朝中央 *** 一直牢牢掌控着政局,仅有极少部分的割据藩镇还一度被平定,而非是安史之乱后,唐朝便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而且,如果要从深层次来分析藩镇割据的产生原因,这还要从唐朝建立之初的地方行政区划等一系列制度说起,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归结于一场安史之乱。

我们都知道,在秦朝这个我国历史上之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全面推行了郡县制,而后汉初推行了郡国并行制,此后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祖孙三代削弱各地藩王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推行推恩令的同时,创造性地将天下划分为十三个州,州的长官是刺史,刺史不具备行政权,但是手握监察权,负责监管各自辖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东汉末年,州从一个监察区划逐渐成为了郡之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刺史(州牧)成为了州的行政长官。在此后的数百年时间里,州郡县三级制度被后世王朝所沿用。

藩镇割据让唐朝灭亡,真的跟安史之乱有关吗?

到了隋朝统治时期,曾经高效运转的州郡县三级制度已经名存实亡,各地行政区划混乱,州郡长官手握兵权,对中央朝廷形成了不小的威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隋朝统治者先是废除了郡这一级行政区划,而后将州改称郡,恢复了秦朝的郡县二级制度。为了削减州郡兵权,在郡之上设立统辖一方防务的都督府,长官称“总管”,由中央直接以宗室、京官担任。

唐朝建立之初,因天下尚未统一,内忧外患不断,唐高祖便给予了都督府极大地行政权力,使得其从一个“军区”演变成为了一个行政区划。到了唐太宗即位后,唐朝内忧外患逐渐解除,唐太宗将都督府大多裁撤,只留下了少数几个边境的都督府。不过,却也将都督府手中的行政权和绝大部分兵权收归了中央。而后,改郡为州,增设“道”作为一级监察区划,“道”的长官为采访使,负责监察辖区内官员,由中央官员直接出任,与汉武帝时期的刺史职权相仿。

到了唐睿宗景云年间,因边防的需要,唐睿宗在凉州、赣州、肃州、瓜州等七州之上设立河西节度使,全权主持对吐蕃战事,兼领七州行政、财政大权。

而到了唐玄宗统治时期,因为此前唐高宗、武则天等君王不断开边,唐朝治下的州已达三百多个,再加上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晋升体制,时人重京官而轻外任,地方官员大多都是无能之辈,且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力度不够,中央与地方的分离之势愈演愈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唐玄宗亲自整顿吏治,将大批京官外放,又罢免了一批无能的地方官员,将能力出众的地方官员提拔到了中央,并且将“道”的数量从十个增加到了十五个,要求此后每年各地采访使、按察使皆亲自到各州县考察地方官员,能力出众的升职,能力不行则就地罢免。

藩镇割据让唐朝灭亡,真的跟安史之乱有关吗?

同时,为了进一步地向外扩张,巩固边防,唐玄宗先后在边境重镇设立范阳、朔方、安西四镇等八大节度使与岭南五府经略使,再加上此前设立的河西节度使,到了天宝年间,“十节度使”局面形成,府兵制度被募兵制所取代,十节度使麾下集结了唐朝几乎全部的精锐,共计四十余万人马。

在节度使设立之初,他们手中虽有军政大权与财政大权,但是他们仍旧需要接受各道采访使的监管,只要有一点异常出现,采访使甚至有直接将其押往京城问罪的权力。在这一体制下,节度使与采访使职权高度分离,没有军政大权的采访使自然没有割据的力量,而有军政大权的节度使又要接受由中央官员出任的采访使监管,一举一动皆在中央朝廷的监管之下,根本没有形成割据的可能。

可是,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将采访使与节度使权力合二为一,为此后的动乱埋下了伏笔,这个人便就是安禄山。

公元744年,安禄山被唐玄宗任命为范阳节度使,而后,因深得唐玄宗信任,安禄山又兼任了平卢、河东两镇节度使与河北道采访使。就这样,安禄山得以手握河北军政大权,而又身兼采访使,使得朝廷对其的监管能力几乎为零,一来二去之下,安禄山野心极度膨胀,于公元755年发动了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在平叛的过程中,为了抵御安史叛军,唐肃宗、唐代宗父子大肆封赏节度使,等到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已经形成了三大节度使聚集区域:边疆、中原以及东南。

但是,请注意,此时的唐朝虽然藩镇林立,但是中原、东南以及除河朔三镇外的边疆节度使,悉数听命于中央朝廷,并未形成割据,而不是如有些同学所想的那样——安史之乱后,唐朝便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军阀混战之中。

藩镇割据让唐朝灭亡,真的跟安史之乱有关吗?

在这三大节度使聚集区之间,又在批次之间形成了掣肘——边疆藩镇负责抵御外敌,中原藩镇负责提防边镇叛乱,东南藩镇负责供养中央财政。

就这样,唐朝得以在安史之乱结束到唐懿宗在位期间,度过了一段大致稳定的时光,其中就算有河朔三镇复叛、奉天之难等藩镇叛乱事件的发生,但是中央朝廷始终能够之一时间镇压叛乱,甚至一度消灭了割据的河朔藩镇。

而真真正正使得各地藩镇失控的标志性事件,应当是唐朝末期的黄巢起义,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着重讲述过这一事件,在这里笔者就不过多叙述了。

综上所述,节度使的产生是唐初施行的州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运转不顺的结果,而藩镇割据的出现,则是中央朝廷将节度使与采访使权力合二为一的恶果,而非是那场安史之乱造成的恶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1/230391.html

“藩镇割据让唐朝灭亡,真的跟安史之乱有关吗?” 的相关文章

雍正为人生性多疑 雍正为何把内外政事都交给十三阿哥允祥

雍正为人生性多疑 雍正为何把内外政事都交给十三阿哥允祥

雍正为何对十三阿哥允祥如此信任,内外政事都交给他办理?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确实如此,生性多疑的雍正,却对自己这个十三弟始终信任如初。雍正在批复官员的折子时,甚至直白地说:“你有什么不方便对朕说的,可以直接找怡亲王(允祥),这并不是朕在试探你”。那么,雍正为何如此信任...

阴丽华的一生是什么样?她为何能成为皇后?

阴丽华的一生是什么样?她为何能成为皇后?

阴丽华,东汉光烈皇后,东汉第二任皇后。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句千古名言出自刘秀之口。未发迹之前的刘秀,籍籍无名。路过新野时,对貌若天仙的阴丽华心驰神往。回到长安后,见到执金吾出行的空前盛况,更是羡慕有加,于是有了那样的赞...

正史中王平在蜀汉的地位怎么样?实力如何

正史中王平在蜀汉的地位怎么样?实力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蜀汉后期,名将凋零,魏延作为汉中太守,独当一面,确实有将才,当时,魏国大将张郃,用兵巧变,让诸葛亮都很忌惮,街亭之战,张郃击败马谡,让诸葛亮损失惨重,被迫撤回汉中。此时的蜀汉,似乎只有魏延能与张郃匹敌。其实,蜀...

许慈: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从师刘熙,精通郑玄经学

许慈: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从师刘熙,精通郑玄经学

许慈,字仁笃,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从师刘熙,精通郑玄经学,钻研《周易》、《尚书》、《论语》等。建安年间,与许靖等一道来到蜀地。刘备平定蜀地,以许慈、胡潜为学士,与孟光、来敏等一起掌典文献古籍。后主刘禅时期逐渐升至大长秋,后卒于任上。其子许勋官至...

乐进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曹魏有何作为?

乐进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曹魏有何作为?

乐进,曹操麾下第一先锋:“五子良将”之一,三国中最不该被人忽略的十大将领。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乐进为人骁勇善战,经常充当大军先锋,无坚不摧,深受曹操重用与信任。那乐进是如何“奋强突固,无坚不陷”的呢,又为何不出名呢一,投靠曹操乐进早年从军,在曹操帐下效力,虽然身材矮小,但为人骁勇善战,因此很得...

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为何不杀曹操夺回大权

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为何不杀曹操夺回大权

还不知道:汉献帝为何不刺杀曹操夺回大权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他从登基第一天起,就是权臣手中的傀儡,先后多次被不同的权臣所控制,他当了31年的傀儡皇帝,然后被权臣逼迫禅让帝位,最终他安享富贵,得以善终,这位皇帝就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

刘备巅峰时期实力如何 刘备能压制其他两人吗

刘备巅峰时期实力如何 刘备能压制其他两人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巅峰时期的刘备,实力到底有多强大?能够力压曹操孙权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

诸葛亮手中为何总是拿着一把羽扇,是怎么来的?

诸葛亮手中为何总是拿着一把羽扇,是怎么来的?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不论是出入庭院还是带兵打仗,手里都会拿着一把羽扇,那么这把扇子有何讲究和来历吗?坊间关于羽扇的来历说法不一:一说是师傅水镜先生送的。师傅给了诸葛亮两样宝贝,羽扇和八卦衣。 师傅也有交代,每遇...

评论列表

胡娜
胡娜
60分钟前

阅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深深感受到唐朝历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文章详细解析了整个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背景原因和历史脉络过程分析得非常透彻深入也让人受益颇丰我认为作者很好地还原历史真相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值得一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