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代官僚体制中 清朝为何会出现重文轻武的情况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1-15)220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文武官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文抑武或重文轻武是宋朝建立后的国策,由于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权建立了宋朝,且当时五代时期下属推翻上司夺权称帝的现象相当普遍,所以对武将非常不放心,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用丰厚的待遇以解除他们对中央皇权的潜在威胁。

清代官僚体制中 清朝为何会出现重文轻武的情况

但是,这种重文轻武的情况,在清代的官僚体制中也表现的较为明显。它的特点就是:清朝文官手中的实权远远大于武将。

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结果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探究清朝文武官员权力对比。

满人入关后,将军事的编制按照民族划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属满族子弟兵的八旗;

二是由 *** 组成的绿营。

关于八旗的记载各类史料中不胜枚举,想必诸位对于八旗比较熟悉,因篇幅有限我们着重介绍知名度较低的绿营。

清代官僚体制中 清朝为何会出现重文轻武的情况

吴三桂投降满清后,清朝统治者不费吹灰之力收编了大部分明朝军队,并对其进行整顿重编。一些汉族士兵精锐被编入“汉八旗”,其余汉族士兵则被编入绿营。绿营虽然战斗力不及八旗,但是绿营在兵力上有着绝对优势,所以绿营与八旗一样,都是清朝军事力量的重要补充。

那么,“绿营”这个名字是从何而来呢?

原来,清朝统治者在组建绿营时,为了加以区分,将绿营的营旗设计为绿色,所以,这支由 *** 组成的军队又被称作“绿营”。从绿营的结构来看,其中的更高组织是以督标、抚标、提标、镇标、军标、河标、漕标为主的“标”,在“标”的下面为“营”、“汛”。而各地绿营的独立组织为“提标”与“镇标”。

众所周知,清朝的地方长官是督抚,其实“督”与“抚”是两种不同的官职,提督、总督为从一品,提督为武职、总督为尚书加衔的文职,巡抚则是比“督”低一级的文职。当然,由于,总督通常由中央官员兼任,所以,也出现了正一品总督的情况。

从官职上来看,除了在地方挂职的总督,提督是地方行政机构的“一把手”。不过,通常提督在处理政务时要听从总督和巡抚的指示,所以手中的实权非常有限。我们经常能在清朝的官职中听到“节制”二字,例如:受本省总督、巡抚节制,说的就是提督听命于地方文官的情况。

在提督之下,更高的地方武职是各镇总兵,我们熟悉的吴三桂在降清之前曾担任过这一职务。通常来说,每个总兵分管一“标”,每个“标”及所属的“营”、“协”亦受总兵管辖。如果,将提督比作司令,那么,总兵的职务就相当于军长。

因地域不同,总兵通常分为水路和陆路两种,每个总兵的麾下又有若干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外委。副将的官职比总兵低一级,通常为武职从二品。副将只是一个较为笼统的称呼,副将又可分为军标中军、督标中军、提标中军、河标中军、漕标中军,根据职能的不同,副将需要统理的军务不同。

例如,河标中军负责的是为河道总督稽核工汛,漕标中军则负责为漕运总督护卫漕船。绿营将领自副将以上,均有自己专属的衙门。

既然要研究清朝时期文武官员的权力问题,我们不妨选择一个较有说服力的时间点。以康熙时期全国各地的绿营将领数量来看,当时清朝副将以下的正三品参将约有一百八十人,从三品游击则有三百七十人,正四品都司约五百人,正五品守备约九百人。由于,武职官员分管的工作自上而下逐级细化,所以,清朝的武将体系有树状分布的特点。

从人数来看,绿营的武职官员队伍还是十分庞大的。

清代官僚体制中 清朝为何会出现重文轻武的情况

各地绿营的编制与现在的司令部相仿,但是,绿营的职能却不仅限于出征。缉拿罪犯、守备城池、弹压叛乱、平息暴动、查禁民间非法组织,这些都是绿营的工作。

地方 *** 的运转离不开以武力作为后盾的绿营,例如:在输送饷银、粮草时,绿营官兵会充当护卫。倘若,转运的粮饷数目庞大,在粮饷押运的过程中沿途各省督抚还会派出都司以上的武职官员率官兵协助。从粮饷的分起护送、逐程交接,绿营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可谓戒备森严。

不但,各省的粮草运送需要绿营官兵出力,州县起解的粮饷若数目庞大,也需要由绿营派兵押送。催护漕粮北运,京铜北解,督抚需要亲自指派绿营将领押送。例如,在解运二十万斤的京铜时,除了从民间征调的脚夫外,还要配备一名绿营将领以及十二名绿营官兵。

不同于现代社会,清朝的司法机构没有押解罪犯的权力,押解罪犯是绿营官兵的差事。不论是还未进入审理过程的嫌疑人,还是已经审理完毕等候处置的罪犯,其押解的过程全部由地方绿营负责。除了上述工作外,绿营还会参与一些重要的守护任务,例如:守备粮库、钱库、监狱,护送官方公文,护卫衙门官府,负责城内防务及城门开闭。

虽说,绿营官兵要负责的工作很多,但毕竟,绿营的本质是军事机构,所以,绿营在完成公共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练兵。从职业特色上来看,绿营又分为操兵、差兵、河兵、塘兵等几种不同的名目,朝廷几乎将当时大部分公共权力全部托付给绿营。所以,绿营官兵除了要完成士兵的本质工作外,还兼怀警察、衙役、民夫等繁杂的性质。

清代官僚体制中 清朝为何会出现重文轻武的情况

因为,绿营的责任重大,所以,就清代的官僚体系来看,武职的品级并不低,与文职不相上下。有些大省提督的品级完全可以与监理数省军政大权的总督相提并论,毕竟,大部分清朝总督都是挂职的京官,从事实际工作的还是各省提督。当然,由于清朝的官僚体系比较复杂,所以,拿总督和提督作为文武官权力大小的参考对象似乎不具说服力。

这里,我们不妨来看看武职中级别更低的把总。

把总虽然是绿营中最下级的军官,但是,从品级来看把总与正七品县令相当。由此可见,清朝武职的品级不低,至少从地位来看丝毫不逊于文官。

清代官僚体制中 清朝为何会出现重文轻武的情况

那么,为何清朝官僚制度中有“重文轻武”的特点呢?

要知道,品级不代表权力,二者是并不对等的。在清代的官职等级序列中,品级和权力是完全脱节而出的。在政治角度来看,统治者无法容忍武职拥兵自重,出于政治需要清廷必须对武官的权力加以限制。自宋代以来,元明清三朝均沿用了文人掌兵的制度,以文官的权力制衡手握军权的武将,借此达到防止武将拥兵自重的目的。

正二品巡抚虽比提督低了一级,但是,除在地方挂职的总督之外,所有地方官员都由巡抚节制,连提督这种名义上的地方一把手也要听从巡抚的吩咐。那么,提督手中的权力究竟有多大呢?清代史料中有“提督虽一品,其权不及州县”的记载,可见清朝提督的行政权力十分有限,甚至有被架空之嫌。身为一省更高级领导人,提督的权力有时都不及州县上的文官。

除了手中的实权有限外,武职官员的政治前途也十分堪忧。

武官是去是留,是升是降,完全由文职大员说了算。虽说总兵以上的提督有“封疆大吏”之名,而且提督无不是皇帝钦点特简的,但是,提督在任上工作时却要看手下巡抚的脸色做事。一任提督能否在地方做出政绩,并不完全取决于他们的工作能力,巡抚的生花妙笔占了大量比重。每年武官的政绩考核工作、军功战功的保举惩戒,均由巡抚向中央专章上报。

提督的荣辱完全掌握在巡抚的手中,若提督得罪了手下的巡抚,巡抚只需在年终奏报时大笔一挥,提督一年的努力付诸东流,甚至,还会招致牢狱之灾。

清代官僚体制中 清朝为何会出现重文轻武的情况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清朝的前中期相对和平,国力相对强盛,国际地位较高,没有那么多侵略者想要瓜分清朝。由此,清朝前中期的武将鲜有用武之地。所以,在清朝皇帝的眼中,武职官员的实用性仅限于他们从事的公共工作,他们的地位远不及文官。

也因为,清朝武将并未在军事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显赫的战绩,所以,能够名垂千古的清朝名将寥寥无几,他们大多隐没在历史长河中,被世人淡忘。

清朝“重文轻武”现象最严重的时候是康雍乾三朝,由于,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清朝国力强盛,除了平乱之外并没有发生大规模对外战争。既然朝廷对武将的需求有限,那么,清朝武职的地位难免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慢慢下降。

其实,这种情况即使是现代世界,那个国家到了稳定时期之后,不都是所谓的重文轻武,当然,不是说不重视军事发展,而是政治上文官集团掌握国家,民生上倡议文教升学考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国家的体制越健全,也必然越需要文化力量治理。

清代官僚体制中 清朝为何会出现重文轻武的情况

正所谓乱世出英才,我们之所以无法在史书中看到太多的清朝名将,并非清朝武将能力不足,而是清朝武将根本没有发展空间罢了。

在种种因素的交织下,清朝的文官和武将之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武官在文官面前说话细声细语、循规蹈矩,根本不敢得罪文官。相反的,文官在武将面前往往趾高气昂、腰杆硬气。二者在官僚体系中与其职业特色错位颠倒,恰恰成了一种讽刺。

参考资料:

【《清史稿》、《历史上的重文轻武》、《康乾盛世的文官集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1/231400.html

“清代官僚体制中 清朝为何会出现重文轻武的情况” 的相关文章

千金公主作为武则天的长辈 她为什么自降身份拜武则天做母亲

千金公主作为武则天的长辈 她为什么自降身份拜武则天做母亲

还不知道:千金公主是李渊的女儿,为何自降辈分,拜武则天为母亲?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朝前期发生了一件非常奇葩的事情,身为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千金公主居然拜武则天为母亲!众所周知,李渊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父亲,唐高宗李治的祖父,也就是说,千金公主是唐高宗李治的姑母,自然...

蜀汉后期实力并不强悍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蜀汉后期实力并不强悍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对蜀汉后期并不强悍,为何诸葛亮坚持北伐?他真正目的是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导语:可以说三国时期对蜀汉贡献最大的人就是诸葛亮,他年轻的时候本不想出山,刘备在徐庶以及司马徽的推荐下,不辞劳苦多次跑到他的茅庐里面问候。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和治国理念所打动,为刘备制定了战...

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乾隆为何要重用他

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乾隆为何要重用他

对乾隆为什么会重用贪官和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今天终于知道为什么乾隆会重用贪官和珅了。其实乾隆知道和珅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但对于他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何呢?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制衡”。历史上的乾隆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自封自己为“十全老人”,单从字面意义上看...

刘楚玉是什么出身?历史上有哪些关于她的故事

刘楚玉是什么出身?历史上有哪些关于她的故事

南朝宋,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是正统王朝,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公元420年,承袭东晋,时间来到刘裕建立的南朝宋。南朝宋(420—479年)在南朝4个政权中,是疆域最大、实力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60年。短短60年,换了8位皇帝,而且,其中有6位...

孝庄太后都已经死了37年之久 康熙为何迟迟没有下葬

孝庄太后都已经死了37年之久 康熙为何迟迟没有下葬

你真的了解孝庄太后停灵37年,康熙为何迟迟不将祖母下葬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清朝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个小小的典故。在满清入关之后,多尔衮曾上深山向一位神秘道人咨询大清国运。老道答曰:“得之于摄政王,失之于摄政王;得之于孤儿寡母,失之于孤儿寡母。”皇太极听得是一头雾水,自然听不懂老道...

秦宗权是什么人?黄巢死后他是什么结局?

秦宗权是什么人?黄巢死后他是什么结局?

秦宗权,唐末蔡州节度使,被称为乱世魔王。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光启元年(885年),黄巢败亡后不到一年,其旧部秦宗权就在蔡州称帝,公然对抗大唐。秦宗权论实力与谋略远不如黄巢,而黄巢都被唐军打得兵败自杀。为何秦宗权能在黄巢死后迅速席卷整个中原,打得唐军畏惧,还公然称帝呢一,占据蔡州...

孟光:三国时期蜀汉大司农,个性耿直,心直口快

孟光:三国时期蜀汉大司农,个性耿直,心直口快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是东汉太尉孟郁的族人,三国蜀汉大司农。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灵帝时为讲部吏。后因董卓之乱而逃入蜀,刘焉父子待其以宾客之礼。孟光博览群书,无所不读,尤其喜欢读三史,精通汉家旧典。喜欢春秋公羊传却嘲讽左氏春秋,来敏因此常常和孟光发生争论。刘备定益州...

徐琨:东汉末年孙坚帐下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徐琨:东汉末年孙坚帐下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徐琨(kūn)(生卒年不详),吴郡富春人,东汉末年将领,孙坚甥。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仕州郡,随孙坚征伐有功,拜偏将军。坚殁,随孙策战伐,孙策上表徐琨领丹阳太守,恰逢吴景从广陵归吴,吴景更得人心,因此孙策任命吴景为丹阳太守,任徐琨为督军中郎将。从督军中郎将破庐...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