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实力在长平之战后被削弱,为何其他国家没有乘机进攻?
对秦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战国时期,由于长平大战,赵国兵马虽然全被歼灭,然而秦军也是伤亡20多万人,双方合计伤亡大概有60多万人。这场战争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最长、更大、最悲惨的战争。正如古人所说的东周500年战争,只有晋阳和长平两次战役最为壮烈。长平战役后,赵国势力停滞不前,失去了与秦争霸天下的力量,然而,秦国也付出了惨烈的代价。那么问题来了,在此基础上,秦国势力被削弱,但战国七雄中其余五国为什么没有抓住机会采取行动,进攻秦国呢?
首先,长平战争结束后,由于损失了45万精兵,赵不能主动进攻秦国。至于其他五个国家,它们也没采取什么行动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方面,战国七大英雄之一的韩国,早在长平战争前就受到秦国的严重破坏。而在长平战争中,韩国实际上受到了赵秦争斗的波及,不仅失去了士兵,而且失去了大片领土。因此虽然秦国在长平战役中受了重创,但韩国仍然没有力量与胆量去挑衅秦国。 其次,魏、楚两国也受到秦国的严重破坏。长平战争前,魏伊阙战役、华阳战役中输给秦国,在接连损失了10万余名精将之后,还失去了了河东和河西的地域。相应地,就楚国而言,在秦将白起的恐怖屠戮之下,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鄢郢战役,白起率领的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夺取了楚国的大片领土。可以看到秦国并没有贸然发动长平战争,而是在削弱了周边的韩、魏、楚之后,才决定与赵国决战。
另一方面,对于燕国、齐国来说,由于秦昭襄王的外交战略,他们是不会参与其余几国的联合攻势秦国的,反而会与其他国相互攻击。根据战国政策、左传记载,范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术,主张韩、魏应是秦国吞并的主要目标,同时与齐国、燕国保持良好关系。在此基础上,秦王采取范雎建议,因此当秦与赵征战的前后这些时间,齐国根本不会去帮赵国,而燕国则是乘机占赵国便宜。
最后,当赵国在长平战役中被打败时,燕国引诱赵国北部的一些将领贵族加入燕国,后又派足兵力侵扰攻打赵过。当然,在廉颇等人的抵抗下,赵击退了燕的进攻,然而这个时候的赵国着实处于疲于保命的状态。因此,很明显,秦国暂时停止了统一天下的步伐,开始了休养生息,而其余六国不仅没有联合起来攻击秦国,反而陷入了相互攻击的局面。从情况上看,是由于他们的利益不同,六国之间缺乏长远的视野,只为自己眼前的利益你争我夺。
这么一分析,长平之战看似秦国是在大战后受到重创,像一只受伤的老虎随时等待一种豺狼的联合捕杀,然而秦国却是一直既凶猛又又智商的老虎,他已经预料到了长平之战之各国大概的动向。也正是这样,秦国才敢于赵国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