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发生蝗灾时,灾民为何要去吃土都不吃蝗虫?

历史文化6年前 (2019-01-22)130

古代发生蝗灾,灾民为何宁可饿死也不吃蝗虫?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绝大部分的人都以从事农业为生。

农业生产风险很大,有许多不可控因素,其中更大的不可控因素就是天之阴晴了。

靠天吃饭,四时序则可以大丰收,若是四时颠倒,农民们可能就要颗粒无收了。

古代的老百姓大多没有积蓄和余量,若是闹粮荒,会有很多人没饭吃,就算朝廷开仓赈灾,也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庞大的灾民群体,仓库中积攒的粮食有时起不到太大作用。

山穷水复,走到了绝境的灾民也只能吃些以前不吃的东西填肚子。

比较有名的,就是吃树皮、树叶和吃观音土。

并不是每种树的树皮、树叶都能吃,能吃的树,大多会被扒个精光,很多树林都会成一片光溜溜的景象。

可是树皮的营养价值较低,吃再多也不足以维持生存,且树的皮被扒下来后,树就会失去保护而很快枯死。

古代发生蝗灾时,灾民为何要去吃土都不吃蝗虫?

用有限的树皮,去来填补无数人空空如也的肚子,如何才能够呢?

等树皮吃光后,就会有人开始吃观音土。

观音土是一种粘土矿物,富含多种矿物质,少量食用不会致死,但是食用过多,由于观音土不能被肠胃消化,且会堆积在肠道,会让人腹部肿胀,最后被活活撑死。

观音土的食用 *** 是:将观音土筛得干净、细腻,然后用水捏成窝窝头的形状,加入一些野菜和油盐酱醋等调味料,然后放入锅中蒸“熟”,即可取出食用。

据说观音土虽然能致死,其食用的口感和味道还是挺不错的,比树叶和树皮好吃多了。

所以,古代闹粮荒,不吃观音土就会被饿死,吃观音土就会被撑死。

现代人想不通的是,既然横竖都是死,灾民为何不捕捉蝗虫充饥呢?

以前没饭吃的时候,只有穷人家才吃野菜,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富人家又开始花重金购买野菜食用。

以前没饭吃的时候,论谁都不会去吃蝗虫,现在呢,蝗虫已经成了一道美味且稍微有点昂贵的“野味”。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云、贵和天津的人喜欢吃蝗虫,他们也舍得花钱买这种野味。

古代发生蝗灾时,灾民为何要去吃土都不吃蝗虫?

据说烧烤摊上一串烤好了的蝗虫串,能买到50元的价钱。而“散装”蝗虫的价格,也达到了10~25元一斤!

既然有人吃,说明蝗虫是可以食用且口感和味道应该还算是不错的,那么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怎么从没在老人嘴里和影视、小说中听说过灾民靠吃蝗虫果腹的呢?

且蝗虫吃进去的都是健康的绿色食品,其本身又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良食材!

主要原因有三点:

其一、蝗灾一般是伴随着旱灾一同到来的,因为干旱的时候土壤缺水,而缺水的气候适合蝗虫的大规模繁殖。

干旱到来,地里的作物本来就不多,很多人已经因为吃不饱没有力气了。而蝗虫毕竟是体型小且会飞的动物,难以捕捉。

捕捉足够一家人吃饱的蝗虫,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面对强烈的饥饿感,捕捉蝗虫带来的收益,远远不如收集树皮和观音土来得快、来得实在!

而且发生蝗灾时,蝗虫都是大规模聚集在一起行动的,例如最近的东非蝗灾,蝗虫群的数目达到了惊人的3600亿只,它们一天就能吃掉数千人的口粮。

而一个农村,有多少农田呢?这些农田,够蝗虫吃多久呢?

旱灾来临时,田里的作物本来就长不大,蝗虫群飞来后,可能几个小时之内,就能将田野里的所有作物一扫而空,然后它们就会飞走,不留下一片云彩。蝗虫只停留这么久,若是你想捕捉蝗虫,又能捕捉多少呢?

古代发生蝗灾时,灾民为何要去吃土都不吃蝗虫?

其二、蝗虫实在不够吃。

发生旱灾时,农作物本来就没多少产量,这点产量根本就不够人类吃的。然后它们被蝗虫吃得一干二净,经过蝗虫的消化后剩余的能量,又要用于维系蝗虫自身的生存。

如果通过吃蝗虫饱腹,就等于是让农作物的能量经过蝗虫的消耗,再到人体,据计算,这样的话会浪费掉80%的能量。

农作物的产量本来就不够人类吃了,现在已经被浪费了80%,就算你把所有吃农作物的蝗虫都抓来炸了,也只能得到不到20%的能量。

再加上蝗虫本身就体型较小,不大量食用很难产生饱腹感,所以说不如树叶、树皮和观音土来得实在。

蝗灾时,农作物都被蝗虫吃完,灾民们不得不吃树皮和观音土解饥。不须多想的是,他们已经宁愿吃这些东西了,如果能捉到蝗虫是绝对不会放过的,绝对要将其做成一道美味的。但这种美味能提供的能量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绝对不可能成为蝗灾时灾民们解决饥饿问题的主要办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1/232607.html

“古代发生蝗灾时,灾民为何要去吃土都不吃蝗虫?”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穆修相关的轶事典故?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穆修相关的轶事典故?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穆修(公元979~公元1032),字伯长,北宋文学家,山东郓州人, 后居蔡州。他在柳开之后继续倡导韩、柳古文,曾亲自校正、刻印韩愈和柳宗元文集。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中,赐进士出身。初任泰州司理参军,以负才寡合,被诬贬池州。后为颍州、蔡州文学参军,徙居蔡...

历史上真实的殷开山是什么人?一生有何作为?

历史上真实的殷开山是什么人?一生有何作为?

殷开山,唐代将领,出身陈郡殷氏,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殷开山在唐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立下大功,为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也是最早逝世的功臣。殷开山还在《西游记》中出现,是唐僧的外祖父,率军剿灭刘洪,帮外孙报了仇。那《西游记》中的殷开山与历史上的殷开山有多大差异一,...

夏侯湛:西晋文学家,善于制作新词,又容貌美丽

夏侯湛:西晋文学家,善于制作新词,又容貌美丽

夏侯湛(243年-291年),字孝若,谯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西晋文学家。东汉征西将军夏侯渊曾孙,曹魏兖州刺史夏侯威之孙,淮南太守夏侯庄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夏侯湛少为太尉掾。晋武帝泰始年间,举贤良,对策中第。后为中书侍郎、南阳相,不久升任太子仆,但他还未就职,...

历史上吴三桂反清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历史上吴三桂反清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历史上,总是会有许多的真相是被埋没了的,人们往往只能够看到其表面上的事情,因此遭受蒙蔽不清楚其内部却包裹着的真相。就例如吴三桂的反清复明大计,看似是他再一次造反,但其实他根本就不想造反,而...

萧子范:南齐豫章文献王萧嶷第六子,他有哪些文学成就?

萧子范:南齐豫章文献王萧嶷第六子,他有哪些文学成就?

萧子范(486年-550年),字景则,南北朝时期梁朝辞赋家,南齐高帝萧道成之孙,南齐豫章文献王萧嶷第六子。子范与其八弟萧子显、九弟萧子云三兄弟,并称“三萧”。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萧子范于永明十年(492年)获封祁阳县侯,拜太子洗马。南梁天监初年降为祁阳...

萧子云:豫章王萧嶷第九子,他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萧子云:豫章王萧嶷第九子,他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萧子云(487年-549年),字景乔,南朝齐宗室,南朝梁史学家、书法家、文学家,“三萧”之一,齐高帝萧道成之孙,豫章王萧嶷第九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勤奋学习,文采过人,善于草隶。建武四年(497),受封新浦县侯。梁武帝即位后,历任秘书郎,后迁太子舍人、司徒左...

高孝珩:北齐文襄帝高次子,涉猎经史,爱好文学

高孝珩:北齐文襄帝高次子,涉猎经史,爱好文学

高孝珩,北齐宗室大臣,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次子,母为王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涉猎经史,爱好文学。北齐建立后,封为广宁王,历任司州牧、尚书令、司空,迁司徒、录尚书事,拜大将军、大司马等职务。幼主高恒即位后,拜太宰,出任沧州刺史。率军抵抗北周军队,兵败为宇文宪所俘...

历史上真实的张春华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真实的张春华是个什么样的人?

张春华,河内平皋人,曹魏粟邑令张汪之女,晋宣帝司马懿之妻,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司马懿是晋朝的奠基人,隐忍了一辈子,躲过了曹操的屠刀,和诸葛亮斗智斗勇,在战场上毫发无损。最终,司马懿熬死了曹魏几代帝王,靠发动“高平陵之变”,扳倒了大将军曹爽,篡夺了曹魏大权,笑到了最后。然后,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