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为什么会三度落榜?
你们知道金圣叹的故事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
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名采,字若采。一说原姓张。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自称泐庵法师。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
金圣叹自幼饱读诗书,十几岁时就闻名乡里,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古代不少有才之士,性格都狂傲不羁,金圣叹也不例外,他视功名如浮云,将才情和狂放都演绎到了极致。
他是清醒的酒鬼,玩世不恭的文人,爱吃狗肉的佛教徒,精通哲学的神棍,恶毒的文艺批评家,视规则如狗屎的学者,反礼教的孝子慈父。
满清入关后,以金圣叹的才华,可以轻而易举地谋取一官半职,但他誓死都不愿意入朝为官。他的原名叫张若采,经常感慨道:“金人在上,圣人焉能不叹。”故改名为金圣叹。
早年的时候,金圣叹家境优越,不愁吃不愁穿,名副其实的公子哥,他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因文章太过奇葩被取消了资格。
金圣叹的舅舅钱谦益本是礼部尚书,南明弘光时投靠了权臣马士英,清兵南下,他又变节屈膝,摇身一变为清朝的礼部侍郎。一次,钱侍郎作寿,金圣叹母命难违,前往祝寿。席间,他挥毫泼墨写了一副骇人的对联:“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把钱谦益气了个半死。
金圣叹把科举当儿戏,总是在试卷上尽情讽刺,所以曾经三度科考落榜。一次试题为“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结果,他答题时在试卷上画了一个光头和尚,一把剃刀。主考官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此亦匏瓜之意形也。”主考官哭笑不得。
金圣叹一生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焦点,他的玩世不恭、他批注的《六才子书》和他的“哭庙案”……不过,他一生最出名而为后代盛传的,还是他的玩世不恭和至死不忘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