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早年的经历是怎样的?他篡汉后为何导致了天下大乱?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莽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春秋时期霸主之首的齐桓公田午,怎么也想不到他的子孙王莽会建立一个新的朝代,企图将周朝的旧繁荣重新展现。齐桓公的后人,为了避秦始皇的屠杀,将田姓改为王姓,通过姓氏来告诉世人他们的祖先曾是一代王者。到了汉朝,王家人通过努力重新让自己回到了朝堂之上,王莽也因此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王莽是一个对自己狠,对别人也特别狠的人;也正是如此他才能坚守十几年的清苦日子,也正是如此他才会容不得别人犯一点的错误,就连他的儿子都因此被逼死了。对待自己和别人都狠的王莽,没有一点点的共情能力,也缺乏是非观念,觉得自己如此别人也当如此。
这也是王莽篡汉之后,为何会导致天下混乱的重要原因,至于为何有这样的结论,就要从王莽的早年经历讲起。
王莽为何会养成那样的性格?
出身高贵的王莽,并没有一个富足的童年,相反他的早年过的十分的艰辛。王曼早年依靠卖油饼和甜馍为生。等到王家依靠王政君发迹,王家成了炙手可热的朝中新贵,王曼也没有享受到家人带来的好处,依旧清贫的生活着,因为生活的重负,王曼也过早的离开,只留下一家人去依靠王家人的接济来生活。
从小缺乏父亲教导的王莽,只能自己试探着寻找成长的窍门。当他按照陈参学所教的《论语》中的思想核心作为自己的处事风格时,王莽之一次体验到了好处,他的言行举止受到了世人的夸赞,这一次的名声让王莽更加的肯定了自己的行为,也为后来的王莽的行为埋下了伏笔。
一个人有德行是一件好事,但是太有德行就会是非不分,也会丧失其基本的感情,他将德行当做了一把戒尺,打伤了自己,也将别人伤的彻彻底底。王莽面对突如其来的名声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归咎于自己的德行,从此“德行”这一把无形的枷锁,就开始成了王莽“狠毒”的原因,束缚了他的一生。
王莽很快将用德行这把无形的刀逼死了自己的儿子,因为王获害死了一个仆人,就将儿子那样羞辱,也直接的导致儿子的惨死。王莽还没来得及伤心,就被外面好评如潮的名声淹没,从此他更加的肯定了自己的行为,甚至德行高过了一切,不然他在民间的呼声怎么会那样高?
一个人长期以德行来规范自己,时间久了他也彻底的迷失在了所谓的德行之中,不辨真伪。甚至当王莽有了野心之后,他依旧没有办法看清自己,依旧觉得自己是一个真正的纯良之人。这样的人难道不可怕吗?因为所谓的标准的蒙蔽,他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没有能够评判事物的正确标准,他甚至会觉得自己的所思所想就是正确世界观,尤其是他拥有了一定的权利之后,他就拥有了要求所有人与他一样的能力。
这样颇具有野心,却又不能认识自己的王莽难道不可怕吗?
王莽彻底的迷失
但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被假象迷了双眼,而有人却早已看透了事实的本相。王莽的嫂子因为看不透,就施重压将自己的独子给逼死了。而王莽的长子王宇,却发现了王莽藏在德行之下的,没有办法平息的野心。
王宇伙同自己的老师以及大舅哥吕宽,策划了逼死当时名动朝野的“狗血门事件”,当时的王宇利用父亲的迷信,让吕宽将狗血泼在了王莽的府邸门口。在王莽那可怕的标准之下,王宇等人的行为,无疑是对父亲、对长辈、对权臣的一种大不敬;涉及此案的一众人等,就这样丢了性命。
王莽虽然被困在“德行”的囚牢之中,但他的野心一刻都没有停止过滋长,只是王莽不知,他从书中找出了一条条的规则,完美的将自己的野心掩藏。就连他的女儿孝平皇后王嬿都知道,父亲的行为是为世人所不齿,偏偏王莽还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觉得让自己的女儿按照“旧制”改嫁是为了她好。“何面目以见汉家!”是王嬿在自焚时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她觉得自己的父亲的行为让她没有资格去面见汉朝的先祖了。
王莽就这样,用着自己所谓的道德观,完美掩饰了自己的行为,就连“禅让制”这样的荒唐理由都找出来了。
一个太过有“道德”的人是可怕的,他不止对别人狠,对自己也十分的狠;尤其是这样的人拥有野心之后,他的欲望因为很少满足过,他也不知道什么是满足,所以他也很难知足。王莽就是这样的人,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