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宋仁宗一生无子,他最后把皇位传给了谁?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2-01)380

宋仁宗是自汉文帝之后,又一个公认的仁君。《宋史》中对他的评价也是颇高。只是让人遗憾的是,明君宋仁宗一生无子(三个儿子先后夭折),最终不得已立堂侄赵曙为皇太子(后来的宋英宗)。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子嗣不旺的宋仁宗

宋真宗、宋仁宗两代人的子嗣都不旺,到了宋仁宗更是绝嗣。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绝对是一件事关统治安稳的事情。庆历三年(1043年),仁宗的第三子赵曦死后,此后所生的都是女儿。于是群臣上书,建议宋仁宗在宗室之中选择一位为嗣子,作为未来的天子培养。

这一提议被宋仁宗果断拒绝,此时的宋仁宗还抱有幻想,期待着后妃能给自己生出儿子。只是在此之后,宋仁宗所生的都是女儿。因此,在宋仁宗后期,他的继承人问题成为重要之事。而要往前数,仁宗父亲宋真宗,子嗣也是艰难。

宋真宗有六个儿子,可惜大多都是早夭,最后只剩下最小的儿子赵祯。在宋真宗重病期间,有一件谋反案涉及到宋仁宗,宋真宗本想查个水落石出,但却被大臣的一句话惊醒:“陛下你有几个儿子?”宋真宗只有这一颗独苗,总不能皇位不传儿子却传给其他人吧?因此宋仁宗这次算是有惊无险。

其实,在宋仁宗出生之前,因为宋真宗的儿子都早夭,宋真宗已经把弟弟元份的儿子允让接入宫中,作为太子培养。等到后来仁宗出生后,才又把允让送回王府。

濮安懿王允让字益之,商王元份子也。天资浑厚,外庄内宽,喜愠不见于色。始为右千牛卫将军。周王佑(真宗次子,九岁夭折)薨,真宗以绿车旄节迎养于禁中。仁宗生,用萧韶部乐送还邸。

等到了宋仁宗,比父亲宋真宗更悲催,仁宗的三个儿子都早夭,这就给皇室和大臣们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允让的第十三个儿子赵宗实,四岁时曾被宋仁宗养在宫中,后来仁宗有了儿子又把赵宗实送回王府。父子两代人都作为皇位“储备人才”,最终又都被送回,也称得上悲催了。但这一次,事情出现了转机。

宋英宗登基之路的一波三折

宋仁宗自己有了儿子,自然把养在宫中的赵宗实给送出宫去。只是宋仁宗的儿子没有皇帝命,三个儿子先后夭折,皇储之位便空悬下来。文彦博、富弼、包拯等历史上的名人,都不断请求宋仁宗建嗣,却无一例外地被宋仁宗拒绝。这位好脾气的仁宗皇帝,在接班人这个问题上,有着自己的倔强。

宋仁宗一生无子,他最后把皇位传给了谁?

直到嘉祐六年(1061年),已经五十二岁的宋仁宗,终于断绝了希望,同意建嗣。在嘉祐七年,赵宗实被立为皇子,是为后来的宋英宗。

七年八月,许罢宗正,复为岳州团练使。戊寅,立为皇子。

嘉祐八年(1063年),宋仁宗暴卒,被改名赵曙的宋英宗登基为帝,仁宗的皇后曹氏被尊为皇太后。曹皇后是北宋开国功臣曹彬的孙女,身份显赫。而且,在她前面,有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垂帘听政的例子,因此,曹皇后也想有样学样。

只是宋仁宗即位时只有13岁,而此时的宋英宗却已经32岁,自然无法容忍曹氏的专权。在宋英宗登基的初期,英宗和皇太后之间的关系一度十分紧张,甚至到了曹太后想要废掉宋英宗的地步。

而宋英宗的身体也不好,即位几天后便生病。等到要给宋仁宗大殓时,宋英宗竟然不能成礼。百官无法,只得请曹太后暂时一同处理事务。而且,宋英宗在生病期间,无论是言语还是行动上,都多有忤触曹太后的地方。再加上宦官从中挑拨,使得曹太后生出了废掉英宗,另立新帝的想法。

帝(英宗)疾甚,举措或改常度,遇宦官尤少恩。左右多不悦者,乃共为谗间,两宫遂成隙。

曹太后废立之意非常明显,还询问汉废帝刘贺的事情,暗中送礼物给宰相韩琦,暗示宰相效仿当年霍光废立之事。只是韩琦并没有攀附曹太后,而是秉公处理,居中协调。以英宗生病为由,言行难免昏乱,以此来安慰曹太后。

陛下今日,皆太后力,恩不可不报,然既非天属之亲,愿加意承奉,便自无事。

韩琦回头又来劝解宋英宗,使得英宗醒悟过来,缓和了和太后的关系。自此,皇帝和太后的关系得到缓解,一场可能引起巨大风暴的危机化解于无形。

等到治平元年(1064年),宋英宗身体痊愈,韩琦趁机向太后辞行,要到地方上去任职。韩琦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担心再次出现真宗皇后刘娥专权的现象,借此机会让曹太后还政给宋英宗。曹太后当面表示愿意还政,只是当韩琦追问什么时候还政时,曹太后却顾左右而言其他。

(韩琦)厉声命依鸾司撤帘,帘即落,犹于御屏微见太后衣。

正是韩琦的当机立断,冒着得罪太后的风险,才使得曹太后还政英宗,避免了后宫干政的局面。至此,宋英宗开始了亲政,坐稳了皇位,避免政权出现大的动荡。只不过,即位后的宋英宗虽然励精图治,可惜在位仅仅四年,英宗时期非常短暂。

短暂的英宗时期

宋英宗在位只有4年,但在为政上却也有相当亮眼的表现。英宗最突出的两项政绩,便是加强了对官员的考核以及对科举制度的改革。

宋朝自宋真宗以来,便出现了积贫积弱的现象。其中,冗官的现象十分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宋英宗改革了对官员考核的“磨勘”制度以及取士的科举制。

宋仁宗一生无子,他最后把皇位传给了谁?

因为宋朝实行官称和职位分离的制度,借此避免官员专权现象,避免五代十国那样的动乱。但官称与职务分离,固然避免了专权,但也造成了冗官现象。许多官员在没有新的派遣职务时,即使赋闲在家,仍旧能够领取俸禄。

而朝廷对官员的磨勘,也十分松散。到时不论是否有政绩,一律给予升迁。长此以往,冗官自然是不可避免。宋英宗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延长了磨勘的时间,对中高级官员的定额也做了限制。磨勘时间延长,自然减缓了官员升迁的速度。对中高级官员数量做了限额,自然减少了俸禄的支出。

而且,为了从源头上堵住冗官现象,宋英宗下诏,令礼部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自此,”三年大比“的规定为后世遵行,一直到科举制度被取消。

北宋在宋太祖时期,科举的举行并没有固定的时间,有时数年不举行,有时连着好几年都举行,而每次也只录取一二十人,多的时候也不过百人。到了宋太宗时期,科举录取人数逐年增加,一次录取的人数达五百多人。有时,录取的人数都会比上一年增加。长此以往,做官的人越来越多,国家财政根本吃不消。

针对这种现象,宋英宗要求,每次录取的人数不得超过六百人。这样,就从源头上堵住了”冗官“的根源,澄清吏治的同时,也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

只不过,身体一向不好的宋英宗,在治平三年(1066年),宋英宗又病倒了,不久之后便不能说话。在这种背景下,宋英宗长子赵顼被立为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神宗。

治平四年(1067年),在位仅四年,年龄只有三十五岁的宋英宗驾崩,皇太子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而改革的重任,也落到了年仅二十岁的宋神宗的肩上。宋英宗在位虽短,但为后续”王安石变法“,埋下了伏笔,”慨然有救弊之意“,只是天不假年,英宗早逝,改革的重任只能交给后来人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2/234302.html

“宋仁宗一生无子,他最后把皇位传给了谁?” 的相关文章

司马保:西晋宗室、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司马保:西晋宗室、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司马保(296年~320年),字景度,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东武城侯司马馗曾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之孙,南阳王司马模之子,东海孝献王司马越之侄,晋朝宗室。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保有文采,喜好著述写作,初为南阳国世子。永嘉五年(311年),担任平西中郎...

明朝皇帝大多数都平庸 明朝为何还能延续三百年

明朝皇帝大多数都平庸 明朝为何还能延续三百年

还不知道:为什么明朝的皇帝大多平庸,明朝却能存在近三百年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有秦朝、汉朝、新朝、西晋、隋朝、唐朝、武周、北宋、元朝、明朝、清朝。按照时间年限来看的话,秦朝15年,西汉210年,新朝15年,东汉195年,西晋51年,隋朝37年,...

杜甫的人生经历如何?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杜甫的人生经历如何?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 录。与李白合称“李杜”。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高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两个人,一个是李白,一个是杜甫。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的诗描写了唐代的社会现实。而李白发挥了他浪漫主义的性格,他们的诗歌一直...

李成器是什么出身?他将太子之位让出是为了什么?

李成器是什么出身?他将太子之位让出是为了什么?

嫡长子继承制 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景云元年(710年)的一天,当唐睿宗李旦为了太子人选左右为难时,其嫡长子李成器主动辞让太子之位,要求立弟弟李隆基为太子。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皇子之间为了争夺皇位而骨肉相残的事例...

荀彧收到曹操的空盒为何就自杀了 如果不自杀又会怎么样

荀彧收到曹操的空盒为何就自杀了 如果不自杀又会怎么样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荀彧收到曹操的空食盒后,如果不自尽会怎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三国时期的谋士,可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卧龙”诸葛亮,但是在群雄逐鹿的三国,谋士的地位非常高,因为他们的存在决定了一个政权究竟能走多远。就拿诸葛亮来说,刘备前期取荆州,占益州,...

张彦远留下了哪些作品?记载了哪些内容?

张彦远留下了哪些作品?记载了哪些内容?

张彦远(815年~907年),字爱宾,蒲州猗氏人。唐朝大臣、画家、绘画理论家,中书令张嘉贞玄孙,殿中侍御史张文规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三代相门,博学有文辞。擅长书画,精于鉴赏,初为左补阙。大中初年(847年),迁任祠部员外郎。咸通三年(862年),任舒州刺史。...

潘濬: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刚正不阿,一心为国

潘濬: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刚正不阿,一心为国

潘濬(一作潘浚)(?-239年),字承明,武陵郡汉寿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潘濬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拜大儒宋忠为师,得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赏识。不到三十,即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因按杀贪污的沙羡长而闻名。建安十六年...

司马懿既然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司马懿为什么还要选择撤军

司马懿既然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司马懿为什么还要选择撤军

对司马懿明明识破了空城计,为何还要撤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小说《三国演义》描述司马懿是一个城府颇深的奸臣,正史《三国志》中描述司马懿是一个老谋深算,为曹魏鞠躬尽瘁的权臣。不论对司马懿的描述是好是坏,他们都表现了司马懿的不属于诸葛亮的强大智慧。《三国演义》小说中,...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