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钢筋和混凝土 古人是如何将长城砌起来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长城,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延绵万里的古长城,在历朝历代的不断修建和保护之下,留存至今,如今已经成为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但是关于如何建造长城,并且把它建造得如此牢固,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心中的不解之处。在没有钢筋和混凝土的古代中国,古人们动用了自己的智慧,使得物尽所能,把身边能够用到的建筑材料都融入其中来发挥一定的作用。
虽然当时没有水泥,但却有和水泥作用相似的物品让长城得以牢固,在风雨之下才不会出现倒塌的现象。当然,再好的建筑材料也是有一定的寿命的,就算是现在,长城也还在不断地定期维护之中。说到这里,就要介绍一下水泥的源头。早在十八世纪,正发生着大革命的英国,已经产生了省去很多建筑人力和物力的水泥。直到十九世纪末,水泥才被引进到了中国。因为是洋人产的东西,所以老百姓们就把水泥称之为“洋灰”而在古代时,石灰和水泥功能最为类似。
在秦汉时期,他们修建长城时使用砂砾和石灰相混合形成石灰浆,用来黏合土砖。所以那时的长城表面看起来是土黄色,而且坚固性不强,容易被摧毁。到了汉武帝时期,花了很大的功夫来继续修建,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没过多久就被损坏。
后来人们在石灰中加入适量的黏土,这才让石灰浆更加坚固。为修建长城省下了不少功夫。至少长城在短时间内不需要再翻工,敌军来袭时,能够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再往后,有一种比混有黏土的石灰浆更好的材料,就是从沿海地区传来的蜃灰。这种灰虽然用起来和石灰类似,但是要比石灰的功能更强一些。而蜃灰也是古代最接近水泥的材料了。在用蜃灰来修建长城时,就不需要再加入过多的砂砾和黏土,就能够起到和之前的石灰浆一样的作用,可以省下不少的建筑材料。
到了明清时期,开始出现了大量的砖头石子。而砖石之间的黏合,则使用的是加入糯米水的石灰浆。把糯米煮熟后剩下的汤水,混在加有砂砾、黏土的石灰浆中。借助淀粉的黏性,来提高石灰浆的强度。这也是修建长城所用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