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和隋朝都是二世而亡 两朝的国祚为什么那么短
对秦朝和隋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国祚较短且都是历经二世而亡的朝代,它们分别是秦朝和隋朝。两个朝代都是在群雄割据的背景下实现的统一。所不同的是:秦朝是在历经几百年的传承,尤其是在后面七位君主勠力经营下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而隋朝是经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之后才通过武力南下灭陈统一了中国。然而,它们国祚很短、历经二世而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呢?
先来看秦朝
始皇帝自身的原因
秦国在秦孝公时期实行了商鞅变法,这使得秦国国富兵强,也是后来秦国可以一统天下很重要的原因。然而到了秦朝之后,饱受战乱的黎民百姓都盼着止息干戈之后的休养生息,始皇帝却依然用法家思想治理国家,而且在治国理政上推行了很多苛政。政治上“废先王之道,刚戾自用,下无诤言”;经济上“苛捐杂税,穷奢极欲”;司法上“严刑酷法,虐民凌吏”;军事上“暴兵露师,以武示强”;思想上“焚百家之言,禁学愚民”。建阿房宫,修骊山墓,筑长城,等等。虽然有些工程意义非凡,但工程浩大,劳民伤财。这些苛政,使得官吏自危,百姓怨声载道。
二世胡亥的原因
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与胡亥矫诏,杀死扶苏和蒙恬,将胡亥推上了皇帝的宝座。胡亥即位之后,不但没有缓和始皇帝的苛政,反而继续实行苛政,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史记》中说道:用法益刻深。他与赵高暗谋,诛杀大臣以及诸公子,以保证其帝位稳固。他就没想到,杀掉这些人,虽然可以除去这些人给他带来的威胁,但是,与此同时也失去了这些人的帮助。从此,赵高擅权,胡亥就成了个傀儡。这就在无形中,为后来他被赵高杀死创造了便利条件,可谓咎由自取。
再来看隋朝
隋文帝时期社会矛盾的积累
隋王朝的建立是通过宫廷政变实现的,这次改朝换代仅仅是士族集团内部权力的转移,旧有的统治秩序没有被打乱,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格局并没有改变,而各级政权的官僚成员大都仍是北周旧贵族官僚。因此,隋文帝的各项措施不可能阻止社会矛盾的发展。
还有,隋文帝的个人性格及晚年的变化也加剧了矛盾的发展,史书说他“天性沉猜……逮于暮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过于杀戮”。开皇中叶以后,法制逐渐受到破坏,文帝对元老功臣猜忌诛灭,对平民百姓滥施苛法,并且刚愎自用。结果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
隋炀帝时期社会矛盾的激化
隋炀帝即位后,隋朝的国力、武功达到极盛。他修建东都、开凿运河、穷兵黩武,虽说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对民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社会矛盾迅速激化。特别是远征高丽,前后共征发兵卒、役夫四百万人之多。残暴的统治将人民推向死亡的边缘,一场全国性的起义风暴来临了。
总而言之,两个朝代都是由于社会矛盾的激化,统治者奴役百姓、大行苛政、倒行逆施,以致昏主受到壅蔽,民怨沸腾,两朝都造成全国性大规模起义,最后身死国亡。但是,在对民苛刻程度上,两朝又有所不同。秦朝的苛政相比于隋朝似乎更加深重,所以秦朝比隋朝的国祚更加地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