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宋朝皇帝是如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2-15)270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备受争议的,它的经济繁荣是史学家有目共睹的,然而作为一个政权却选择了屈辱求和的方式,这又是让人诟病的。在宋朝时可以说是文士的巅峰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文人治理国家有了强烈的支持和能够得以一展身手的平台。

相比于前面朝代里面文人向来被轻视的地位,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时代。宋朝统治者在吸收了历朝历代灭亡的教训以后,针对于他们所出现的乱局,采取了相对平和的政策,更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成为了宋朝政治生态圈之一大特色。但这样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间。

一、宋朝统治者为稳固初生政权,任用文士治理国家

(1)宋太祖为政权稳定,立誓不杀言者、士大夫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而后在经历了东征西讨以后赵匡胤顺利建立了宋王朝。

在建立自己的王朝,以后重视总结前朝灭亡的经验和教训,是每一代统治者都必然要进行的一件事情。

在宋朝以前深受方阵割据的影响,当时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而由于政局动荡的原因是掌握兵权的人往往能够威胁到中央的同志,以此产生政权更迭频繁的问题。众泰组也是通过掌握兵权,最终才得以建立宋朝。

宋朝皇帝是如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

于是有过深刻经验的他对于武将是极为防范的。这也导致了后来的杯酒释兵权事件发生,等即便是这样,对于朝廷内的武将宋太祖,赵匡胤内心依旧是防范有加的。

为此,为了刚刚建立的宋朝政权能够稳定发展,他决心扶持,除却武将势力以外的文官团体。通过扶持另一势力已形成这两个势力之间的平衡,最终集权于皇帝。

在赵匡胤在位期间,他大力扶植文官团体,限制武将兵权。更有甚者,因为一些神秘的传说,使得宋太祖留下了三条家法,其中之一便是不得杀害士大夫。

从这一方面足以看出宋太祖对于文臣的重视,亲身经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的赵匡胤,深刻知道武将并非治理国家的中坚力量。对于地方的治理,更多的需要有着真才实学的文臣才是更好的选择。

于是在颁布了不杀士大夫的命令以后,他也广开言路,听取文臣的建议,积极为构建一个合理的政治框架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宋朝的发展过程当中,一个最为明显的特色就是精致的制衡原则,通过扶持一政治力量,团体之间的制衡以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这就推动了宋朝文官体系的发展,重文轻武政策的出现,也成为宋朝成为文士巅峰时代的一个重要原因。

宋朝皇帝是如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

(2)文官体系的发展,宋朝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太祖对于文人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非常之高的,除了不轻易伤害上书言事的士大夫,他还积极鼓励自己的一些心腹将领要努力读书。

逐渐宋太祖对于文臣的重视,他认为在五代时候的经验让他得以了解,即便是这样的发展,让宋朝并不足以稳固。他需要更多的文人来帮助他治理这一个经历过战火摧残的国土。从宋朝统治者开始,逐渐确立了重文轻武的政策。而在之后,宋朝的皇帝真正将士人读书落到了实处。

在宋太祖以后,宋太宗又对读书采取一系列切实的行动。他建造了多项像藏书阁,同时又主持了文化典籍的修订工作。

而在之后,他对于文化知识典籍的发展更加重视。因为他认为只有基础知识的传授的到位,才能培养出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在他的手里边,文官制度在宋朝才得以形成。

宋太宗极为重视选拔人才,对于有能力的官员并不需要从低开始做起,一旦发现有能力,便任用于高位进入国家权力中枢,这就使得了文人治国的实际性有了大大增加。

随着这样的发展,宋朝的文官体系开始逐渐完善起来,而随着势力的扩大,一些有着家国情怀的士大夫便逐渐觉醒,成为了拱卫皇权的重要力量。

他们认深刻坚持儒家的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理念,认为虽然是一介文官之身,但依旧要胸怀天下,对于天下事进行深刻了解。这就推动了文人参与天下治理热情的提高。宋朝文人治国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进行支撑,而这一时候,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为推行文人政治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二、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文官政治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宋朝时是一个商品经济发展极为繁荣的时候,在这一时代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国家税收的进步。在宋太祖期间,为了安抚手里的将军士兵,鼓励他们积极发展商业,追求财富。

而在之后,宋朝由于经济重心南移的转移带来的巨大优势,农业发展有了深刻进步。这就为生产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条件,此时的宋朝商业繁荣,为国家各项政策建设提供了税收的基础,而文化作为宋朝文人治国的一大支撑,便是这些文官的工资有了稳定的来源。

所以宋朝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推动了商业的繁荣,这正是出于推行文官政治的考虑,因为在宋朝时,因为采取这一措施,导致了冗官问题,增加了财政压力。

这就迫切要求宋朝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进行,经过商品经济的发展,宋朝为推行文官政治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然而,即便有着物质基础,却缺乏人才,这就使得宋朝时期重视科举制度的完善,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了一些有着真才实学的文人来治理这个国家。

三、宋朝科举制度的完善,读书做官的时代真正到来了

(1)科举考试制度的完善,提高了选才的质量

宋朝的统治者极为忠实,科举他们先后对于科举制度进行了完善,例如在宋朝时建立的糊名制度。这就使得了宋朝时候的科举制度,有了更大的公平性。而在之后的宋太宗宋真宗两个朝代里,继续扩大了录取的名额。

这就迅速扶持了一个人数众多的士大夫群体,他们凭借着自己各自的能力担任 *** 管理部门的主要成员。随着越来越多的士大夫加入到了官场,他们成为社会治理的又一重要因素。

在宋朝统治者的重视之下,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得以完善了,而人才质量凭借着优势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保证。

科举制度完善的时代背景之下,越来越多能够通过做官人进入仕途,做官的人迫切需要发出自己声音,开始推动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现象出现。

(2)科举做官人数的增加,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开始成型

宋朝时通过科举选拔人数已经有了巨大的上升,在每一年的科举考试中,有着大量的人才进入了官场。他们被分配到了各级 *** 部门、参与国家治理。

随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进入到了官场,他们成为一个政治团体。在室内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参与政治的需求日益强烈,为此他们需要对于自己所处的地位发生。在这一形势情况下,士大夫们便通过了群体的形式参与到了政治当中。

当然,这在宋朝的时候也是皇帝所允许的行为。通过这些事,士大夫参与到了社会治理方面,使得皇帝与士大夫群体共治天下开始成型。如果说是随着士大夫群体势力的壮大,开始想要参与到政治当中来,而王安石的变法则真真正正推动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成为了一项事实。

四、王安石变法,宋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达到巅峰

宋神宗时期,得到皇帝支持的王安石开始了变法。在这一期间,越来越多的文人参与到了这一次的改革当中,而且在这一时候与士大夫治天下,真正成为了一件实事。

王安石变法带来了宋朝士大夫群体逐渐在政治中发挥主体意识的觉醒。在王安石的变法过程当中,士大夫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了和谐的共事关系。

当然,这并不指地位上的平等,而指的是在于对国家治理的决策方面有着建议的权利。这也就推动了士大夫更加积极地参与了政治治理,宋朝时,那些文人士大夫势力的壮大通过了王安石变法以后,逐渐将这一个主体需求主成为了现实的发展。也因此,宋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成功达到了巅峰。

结语:

宋朝即便是一个令人诟病的时代,但是相对于其他朝代来说,宋朝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正常的皇帝能够实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足以体现了在这个时代里文人治国的重要性。

正是因为和平时代的需要,推动了宋朝士大夫势力的发展,最终才能成功实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和谐局面,这也证实了政治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平衡各方力量,才能实现决策的合理性,最终推动政权的健康发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2/236751.html

“宋朝皇帝是如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 的相关文章

朱棣那么能打仗,为什么会被济南城的一幅画吓到?

朱棣那么能打仗,为什么会被济南城的一幅画吓到?

众所周知为了争取那至高无上的位置,皇室子弟自相残杀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其中明朝的朱棣军事能力非常强,可是他为什么会被济南城的一幅画吓到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历史上建文帝上位之后,迫不及待的就对自己的叔叔伯伯们动手了,进行了一系列的削藩行动,面对这种艰难的状况,朱棣决定不再忍耐,...

曹操的儿子一共有二十五个 争夺王位的人为何只有曹丕和曹植

曹操的儿子一共有二十五个 争夺王位的人为何只有曹丕和曹植

还不知道:曹操有25个儿子,为何争夺王位的只有曹植和曹丕,其他人在干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曹操去世后,儿子曹丕继承了他的王位,成为了魏王。之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给自己,建立曹魏。东汉灭亡,三国时代正式开始。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一...

顾谭:三国时期东吴太常,特别受太子孙登看重

顾谭:三国时期东吴太常,特别受太子孙登看重

顾谭(205年—246年),字子默,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东吴太常,顾邵之子,丞相顾雍之孙。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顾谭少年时和诸葛恪、张休、陈表同为太子孙登的学友。而顾雍因为高见卓识,特别受太子看重。位在太尉范慎、谢景、羊衟之上,从中庶子转任辅正都尉。赤乌年间,他...

被围困麦城突围时,关羽留下了周仓是因为什么?

被围困麦城突围时,关羽留下了周仓是因为什么?

关羽,东汉末年名将,,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关羽败走麦城时,孤立无援,刘封和孟达见死不救,糜芳和傅士仁投降,关羽走投无路,没有办法,只得突围,企图回到成都,再卷土重来。在麦城突围时,关羽为何留下一直跟随自己的周仓?用意何在?按理说,关羽应该带着周仓一起突围,为何不...

汉高祖和汉武帝相比 两人谁才算是千古一帝

汉高祖和汉武帝相比 两人谁才算是千古一帝

对刘邦和汉武帝刘彻对比,谁做的事情更能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其实大多数人都还是认为刘邦是“千古一帝”的,但事实上,汉武帝做的事情,的确要比刘邦多很多。刘邦乃是汉武帝刘彻的曾祖父,两人看起来隔着的时代久远,但是辈份差得并不多。关于汉武帝,人生就没...

安禄山一人之力就毁掉了半个盛唐 安禄山晚年为何死在儿子手里

安禄山一人之力就毁掉了半个盛唐 安禄山晚年为何死在儿子手里

对唐朝的风云将领安禄山,为何晚年死在了自己儿子手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唐朝的风云将领,安禄山是不得不提的一位。出身西域的安禄山长得人高马大,很能打仗,且一人精通六国语言,不要说放在那个时候,就算是放在今天那也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才。让人唏嘘的是,这样一个几乎靠一...

明初的靖难功臣顾成一生做了哪些贡献?结局如何?

明初的靖难功臣顾成一生做了哪些贡献?结局如何?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明初的靖难功臣顾成的故事。顾成是明朝初期的一个名将,出生在江都,也就是现在的江苏扬州,他在很早的时候就跟着朱元璋一起打拼天下了,在其麾下担任了帐前亲兵,执掌伞盖,后来逐渐累功至坚城卫指挥佥事。在攻打镇江...

康熙时期的死鹰事件是什么 这件事情是怎么回事

康熙时期的死鹰事件是什么 这件事情是怎么回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时期的毙鹰事件是怎么回事?为何历史上的毙鹰事件扑朔迷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八阿哥胤禩给康熙进献了一只海东青,结果康熙看到的却是一只死鹰,于是康熙勃然大怒,认为这是胤禩对自己的诅咒,并当众说出了要与胤禩断绝父子关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