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河之战结果如何?对宋朝的打击有多大?
高粱河之战输就输在宋太宗没能憋住最后的一口气,从之一天傍晚宋军遭遇埋伏开始,宋军在夜战中四面受敌形势危急,但是这支宋军可是经过柴荣赵匡胤二十五年不断锤炼精选的百战精兵,虽然处劣势但是建制不乱队伍不散。只要支撑到天亮,宋军就可以扳回劣势一举击溃辽军,只可惜黎明时刻耶律休哥疯了一样的突袭宋太宗中军大营,居然就把宋皇的皇罗伞砍倒了。
宋太宗也跑了,宋军群龙无首所以败了,但这次宋军只是小败,死在战场上的辽军只比宋军多不比宋军少。真正改变宋朝国运走向的是宋太宗在盛夏时节中了两箭,从此余生都处在死亡的边缘,心理已经无法保持理性判断急功近利,导致之后的几次大败,特别是后来的太平兴国北伐,光曹斌部阵亡就超过五万,物资损失更是海量,从此宋朝失去了主动进攻辽国收复燕云的能力。
此时宋军可是开国的军队,战力相当彪悍,辽军此时状态也并不比宋军好(辽国北部还有个一心想向北发展的王氏高丽)所以辽的注意力并非一直盯着宋,如果此时先把耶律沙等残余的辽军先肃清,辽国骑兵援军即便从北方赶来。突然想到了岭北之战,如果把赵光义换成王保保,宋军以逸待劳等待辽国疲惫赶来的骑兵,结局可想而知,所以即便宋军出兵时机不对但并非不能战,一味攻城搞得将领和士兵都厌战不想战。一句话:统帅无能,累死三军。
赵光义即位之初大肆铲除异己,弄的人人自危,还要防将领造反,将领的作用可以忽略,哪怕是兵败也要按照赵光义的部署作战,和赵匡胤形成反差,赵匡胤基本上把用兵的权限都委托给了主帅,赵光义第二次伐辽,曹斌只是赵光义的 *** 人,东路军完全可以避免大败的,战场形势变了。辽军早已识破宋军部署,曹斌本人的意志只服从于赵光义,非曹斌无能,开国的百战之兵奈何在赵光义的操作下就是败败败,其实有很多击败辽的机会,所以百家讲坛介绍这一段历史时,除了耶律大石西征看的让人热血沸腾,其他的基本上看的就是窝心。
宋朝有句俗语叫“金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好好分析一下,其实这反应了另外一面,即 *** (再宽泛一点,即中原人)已很难组织出满万的上下一心,上下同欲的军队和组织。后来岳飞做成了这件事,杀的金人望风披靡,心惊胆战,但这个触犯了朝廷的更大底线,所以坚决扼杀。
朝廷(不论南北宋)当然能组织几万乃至十几万的大军,但无论从人员构成(老弱病残,地痞流氓为主,多为吃皇粮而已),组织体系(人员冗杂,互为掣肘,以文制武),还是军队士气(不知为何而战,胜了也不能裂土封爵,往往招致杀身之祸,败了也不过是互相推诿,纳贡求和而已),都不足以和蛮族的部落兵抗衡,往往是未战先溃,兵败如山倒。后来的曾国藩也很有意思,组织湘军,成不世之功,为朝廷续命后做的之一件事就是解散湘军,要求解甲归田。
高粱河之战宋军的失误:不该在师老兵疲之际出兵,大军不该屯住在坚城之下,给了辽国的生力军喘息的时机(孙子兵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最下攻城):应该以一部兵力牵制住幽州守军,主力应该北上,把耶律斜轸、耶律休哥、耶律沙的大军击败,再回师攻打幽州,幽州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