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许国:春秋爵位更低的诸侯国,军事能力如何?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2-27)150

牧野之战后周武王灭商立周,然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我们现在已经很难得知整个周期分封了多少诸侯国,但可以肯定的是,其数量是极大的,总数至少在一百五十个以上。这些诸侯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大变动,经由春秋时期的争霸到战国时期的称雄,绝大多数的诸侯国被兼并、灭国,到了战国时期不过才十几个诸侯国,后期更是秦灭六国,实现大一统。

而许国正是这绝大多数诸侯国中的一个,还是爵位更低等的一个诸侯国,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国:有些诸侯国,光是活下去,就花光了全部的力气。

许国:春秋爵位最低的诸侯国,军事能力如何?

许国是已知的周朝诸侯国中唯一可以确定的男爵诸侯国,当时的诸侯国分为五个档次,即公爵国、侯爵国、伯爵国、子爵国和男爵国。而许国就是这更低等的男爵国,在诸侯国中地位更低,封地的自然也是最小的。关于西周时期的封地规定,《孟子·万章下》有记载:

“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封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几四等。”

也就是说除去周天子拥有方千里的土地之外,诸侯国们的封地都是方不过百里。公侯之国方百里,子男之国方五十里。许国正是方五十里,一度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疆域更大的诸侯国的楚国在开始分封的时候也不过是方五十里,和许国一样,“封以子男之田”,当然,后期这两个诸侯国之间的差距那就大了去了。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地域和文化。楚国是在丹阳建都,周围都是百越之地,楚国要想生存就必须从他们嘴里抢肉吃,于是筚路蓝缕,开疆扩土,又因为身处蛮夷之地,民风剽悍,通过学习中原文化迅速扩张和发展,所以楚国最终崛起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而许国则没有楚国这样的机会。

许国:春秋爵位最低的诸侯国,军事能力如何?

许国处在今河南、安徽一带,在当时就是中原的中心地带,周围密密麻麻都是诸侯国。许国是姜姓,之一代国君是许文叔,早在周文王时期就已经担任要职,并且参与了后期的灭商之战,所以才有了封国,至于许文叔是谁的后代,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一说许文叔是姜太公的儿子,另一说许文叔是四岳伯夷之后,即太岳之后,也就是说许国是太岳之后,或者干脆和姜姓齐国是亲戚。

无论如何,许文叔是因功封国,曾为一方诸侯,只是处于诸侯的更底层,许文叔在许建都,最开始的发展倒也是顺风顺水,毕竟地处中原,各方面的资源都还是比较好的,虽然封地是少了点,但不妨碍许国的百姓安居乐业。

只是这种状态最终还是在许庄公时期被打破,周平王东迁之后,周天子开始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身份和影响力,而诸侯们开始各自为自己的诸侯国着想。尤其是郑国的崛起让周天子的影响力下降的厉害。

说起来,郑国原先的封地是在京畿之内,并没有独立的自己的封地,为了从周王室中脱离出来,郑国经过三代国君的努力,终于拼得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并继续兼并小的诸侯国的土地,而与郑国为邻的许国就成了郑国眼中的一块肥肉。

公元前712年,郑庄公联合鲁隐公和齐僖公攻打许国,理由是许国不按时向周天子缴纳贡品,三国联军只三天就占领了许国,而许庄公逃到了卫国。当时齐僖公要将许国送给鲁隐公,但是鲁隐公并没有接受,于是许国的命运交给了郑庄公,郑庄公一看也不好直接将许国土地占为己有。只是将许国的土地控制起来,并让许庄公的弟弟许叔住在许都以东的城邑。

郑庄公去世之后,郑国陷入内乱,许叔趁机在公元前697年复国,许叔即后来的许穆公。许穆公这个人可能很多人不认识,但是说到他的夫人,相信不少人都是认识的,即许穆夫人,许穆夫人是历史上之一位爱国女诗人。

《诗经》中的《载驰》就是许穆夫人所作,当时北戎进攻卫国,卫懿公被杀,卫国差点灭国,身为卫国人的许穆夫人请求许穆公出兵救卫,但是许穆公认为许国尚且自顾不暇,没有余力管卫国的事情,许穆夫人只好自己赶回了卫国,经过多番努力终于复国。

许穆夫人的爱国情怀值得后人学习,说远了,接着说许国。许国复国之后处境依旧不妙,虽然郑国没落了,在晋楚争霸中变成了一棵墙头草,朝晋暮楚。但郑国依旧将许国视为一块肥肉,时不时兵临城下,夺点土地。

在这样的境况下,许国只能在艰难中求生存,为了不被郑国所灭,许穆公和许僖公数次参加齐桓公召开的盟会,成为齐桓公称霸的支持者。而许国也在这样的局势中得以继续生存。

但在许僖公时期,许国还是被楚成王两次打败,而许僖公“肉袒谢罪”了两次,自此许国成为楚国的小弟。因为处于郑国和楚国之间,因此经常两边挨打,所以我们会看到在公元前六世纪,许国曾数次迁都,大部分时候的迁都是为了躲避郑国的进攻,有时候又是因为楚国的要求,总之,许国人就是这么一次次迁徙,在夹缝中求生存。

但是自身不强大,再怎么迁都也解决不了问题,公元前504年,许国再次被郑国所灭。再之后,楚国曾为许国复国,但不过才过了二十来年,楚国又将许国灭了。许国到了这个时候似乎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但神奇的是,后来许国竟还有几个国君。

许国似乎又复国了一次,当然, 许国经过一次次的战争,一次次的迁徙以及一次次的复国,国力早已大不如前,本就是小国的许国就更加渺小了,所以最后一段时间的许国已经算不是一个诸侯国了。到了公元前375年,楚国再次灭许,这一次,许国是彻底消失了。

许国虽然在诸侯国中地位更低,但好歹也存在了近七百年的时间,它的前半生还算是比较平静,在西周时期并没有经历什么大风大浪,但当历史走进春秋战国时期,许国迎来了它的后半生,这个时候它的命运是多舛的,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却最终还是成为砧板上的一块肉,任人宰割。牧野之战后周武王灭商立周,然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我们现在已经很难得知整个周期分封了多少诸侯国,但可以肯定的是,其数量是极大的,总数至少在一百五十个以上。这些诸侯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大变动,经由春秋时期的争霸到战国时期的称雄,绝大多数的诸侯国被兼并、灭国,到了战国时期不过才十几个诸侯国,后期更是秦灭六国,实现大一统。

而许国正是这绝大多数诸侯国中的一个,还是爵位更低等的一个诸侯国,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国:有些诸侯国,光是活下去,就花光了全部的力气。

许国是已知的周朝诸侯国中唯一可以确定的男爵诸侯国,当时的诸侯国分为五个档次,即公爵国、侯爵国、伯爵国、子爵国和男爵国。而许国就是这更低等的男爵国,在诸侯国中地位更低,封地的自然也是最小的。关于西周时期的封地规定,《孟子·万章下》有记载:

“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封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几四等。”

也就是说除去周天子拥有方千里的土地之外,诸侯国们的封地都是方不过百里。公侯之国方百里,子男之国方五十里。许国正是方五十里,一度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疆域更大的诸侯国的楚国在开始分封的时候也不过是方五十里,和许国一样,“封以子男之田”,当然,后期这两个诸侯国之间的差距那就大了去了。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地域和文化。楚国是在丹阳建都,周围都是百越之地,楚国要想生存就必须从他们嘴里抢肉吃,于是筚路蓝缕,开疆扩土,又因为身处蛮夷之地,民风剽悍,通过学习中原文化迅速扩张和发展,所以楚国最终崛起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而许国则没有楚国这样的机会。

许国处在今河南、安徽一带,在当时就是中原的中心地带,周围密密麻麻都是诸侯国。许国是姜姓,之一代国君是许文叔,早在周文王时期就已经担任要职,并且参与了后期的灭商之战,所以才有了封国,至于许文叔是谁的后代,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一说许文叔是姜太公的儿子,另一说许文叔是四岳伯夷之后,即太岳之后,也就是说许国是太岳之后,或者干脆和姜姓齐国是亲戚。

无论如何,许文叔是因功封国,曾为一方诸侯,只是处于诸侯的更底层,许文叔在许建都,最开始的发展倒也是顺风顺水,毕竟地处中原,各方面的资源都还是比较好的,虽然封地是少了点,但不妨碍许国的百姓安居乐业。

只是这种状态最终还是在许庄公时期被打破,周平王东迁之后,周天子开始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身份和影响力,而诸侯们开始各自为自己的诸侯国着想。尤其是郑国的崛起让周天子的影响力下降的厉害。

说起来,郑国原先的封地是在京畿之内,并没有独立的自己的封地,为了从周王室中脱离出来,郑国经过三代国君的努力,终于拼得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并继续兼并小的诸侯国的土地,而与郑国为邻的许国就成了郑国眼中的一块肥肉。

公元前712年,郑庄公联合鲁隐公和齐僖公攻打许国,理由是许国不按时向周天子缴纳贡品,三国联军只三天就占领了许国,而许庄公逃到了卫国。当时齐僖公要将许国送给鲁隐公,但是鲁隐公并没有接受,于是许国的命运交给了郑庄公,郑庄公一看也不好直接将许国土地占为己有。只是将许国的土地控制起来,并让许庄公的弟弟许叔住在许都以东的城邑。

郑庄公去世之后,郑国陷入内乱,许叔趁机在公元前697年复国,许叔即后来的许穆公。许穆公这个人可能很多人不认识,但是说到他的夫人,相信不少人都是认识的,即许穆夫人,许穆夫人是历史上之一位爱国女诗人。

《诗经》中的《载驰》就是许穆夫人所作,当时北戎进攻卫国,卫懿公被杀,卫国差点灭国,身为卫国人的许穆夫人请求许穆公出兵救卫,但是许穆公认为许国尚且自顾不暇,没有余力管卫国的事情,许穆夫人只好自己赶回了卫国,经过多番努力终于复国。

许穆夫人的爱国情怀值得后人学习,说远了,接着说许国。许国复国之后处境依旧不妙,虽然郑国没落了,在晋楚争霸中变成了一棵墙头草,朝晋暮楚。但郑国依旧将许国视为一块肥肉,时不时兵临城下,夺点土地。

在这样的境况下,许国只能在艰难中求生存,为了不被郑国所灭,许穆公和许僖公数次参加齐桓公召开的盟会,成为齐桓公称霸的支持者。而许国也在这样的局势中得以继续生存。

但在许僖公时期,许国还是被楚成王两次打败,而许僖公“肉袒谢罪”了两次,自此许国成为楚国的小弟。因为处于郑国和楚国之间,因此经常两边挨打,所以我们会看到在公元前六世纪,许国曾数次迁都,大部分时候的迁都是为了躲避郑国的进攻,有时候又是因为楚国的要求,总之,许国人就是这么一次次迁徙,在夹缝中求生存。

但是自身不强大,再怎么迁都也解决不了问题,公元前504年,许国再次被郑国所灭。再之后,楚国曾为许国复国,但不过才过了二十来年,楚国又将许国灭了。许国到了这个时候似乎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但神奇的是,后来许国竟还有几个国君。

许国似乎又复国了一次,当然, 许国经过一次次的战争,一次次的迁徙以及一次次的复国,国力早已大不如前,本就是小国的许国就更加渺小了,所以最后一段时间的许国已经算不是一个诸侯国了。到了公元前375年,楚国再次灭许,这一次,许国是彻底消失了。

许国虽然在诸侯国中地位更低,但好歹也存在了近七百年的时间,它的前半生还算是比较平静,在西周时期并没有经历什么大风大浪,但当历史走进春秋战国时期,许国迎来了它的后半生,这个时候它的命运是多舛的,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却最终还是成为砧板上的一块肉,任人宰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2/238783.html

“许国:春秋爵位更低的诸侯国,军事能力如何?” 的相关文章

司马懿前期表现的忠心耿耿,他是什么时候有了谋逆之心的?

司马懿前期表现的忠心耿耿,他是什么时候有了谋逆之心的?

我们站在上帝视角,都知道司马懿的衷心都是装出来的,但是司马懿前期表现的那么忠心耿耿,他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谋逆之心的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司马懿忠心曹氏三代,是因为这三老大底下,他政变不了,忍辱负重,小心翼翼,才是活下去的资本,隐忍是司马懿一生的主题,不到万不得已,不铤而走险。曹叡以...

汉献帝退位后什么事情都没有 刘备为什么还要汉献帝发丧

汉献帝退位后什么事情都没有 刘备为什么还要汉献帝发丧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献帝退位后,一直安然无恙,可刘备为何要为他发丧?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期,汉献帝刘协做了一辈子的傀儡,最终退位,将皇位让给了曹丕,后来,刘协被封为山阳公。身为亡国之君一般下场都比较凄惨,但刘协却是其中的一个特例,能够得以善终。在公元234年...

奇氏是什么人?她逼迫元顺帝禅位的原因是什么?

奇氏是什么人?她逼迫元顺帝禅位的原因是什么?

奇皇后,一个注定成为皇帝的女人,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我们知道,古代每个嫔妃都让皇帝在位上。因为只有皇帝在位上,她们才有好日子过,生活才有保障。但是古代有个嫔妃,非常奇怪,她竟然数次试图逼迫皇帝退位。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嫔妃叫奇氏,出身于高丽贵族。她的父亲奇...

朱棣登基之后为何会封赏李景隆?原因是什么?

朱棣登基之后为何会封赏李景隆?原因是什么?

李景隆的父亲是李文忠,明朝的开国功臣。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李景隆可以称得上是朱允炆最信任的大将。靖难之役发生后,朱允炆用老将耿炳文担任主帅,率军攻打朱棣。但是耿炳文能力实在太差,仗打得相当糟糕。朱允炆不得不把李景隆提拔起来,让他替代耿炳文成为三军主帅。李景隆是李文...

黄承彦作为诸葛亮的岳父 他为什么要帮助陆逊走出八卦阵

黄承彦作为诸葛亮的岳父 他为什么要帮助陆逊走出八卦阵

诸葛亮的岳父,为何要帮陆逊走出石阵?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夷陵之战,刘备被火烧连营七百里,伤亡十之八九。若非赵云前来救助,后果不堪设想。刘备即刻往白帝城,然而陆逊依然穷追不舍,这一切早在诸葛亮的预测之中。于是便在鱼腹浦摆下...

秦惠文王要杀商鞅的时候 商鞅就没有想过要造反吗

秦惠文王要杀商鞅的时候 商鞅就没有想过要造反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惠文王车裂商鞅之时,商鞅就没想过主动起兵造反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商鞅制定的法律,就是为了维护国君(当时还没有皇帝)的最高权利。要维护国君的最高权利,一个内容就是杜绝“造反”事件的发生。商鞅制定法律的时候,穷尽心血,把一切能想到的漏洞都堵上了...

施琅是什么人?他最后是什么下场?

施琅是什么人?他最后是什么下场?

施琅,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明末清初的时候,施琅在反清和降清之间反复不断。最后因为收复台湾有功,而被封为靖海侯。那么,施琅为什么会反复不断呢?他那样做,清朝稳定局势以后,是怎么对待他的后人的呢?客观来说,施琅的反复无常,实际上很多都...

周景:东汉时期名臣,曾与杨秉一同奏免贪吏五十余人

周景:东汉时期名臣,曾与杨秉一同奏免贪吏五十余人

周景(?—168年),字仲飨,东汉名臣,山阳太守周荣之孙,尚书郎周兴之子,东汉末年名将周瑜之从祖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初为大将军梁冀掾属,迁豫州刺史,转河内太守。梁冀被诛后,以梁冀故吏连坐,遭到免官禁锢。后以贤名,征召入朝,迁将作大匠、尚书令、司空,累官太尉,曾与杨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