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的后妃制度是怎样的?皇帝为什么要定期选秀?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3-02)150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后妃制度,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皇帝有很多妃嫔,最为人熟悉的就是那句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皇帝选这么多配偶,一是因为古代的医疗卫生条件差,幼儿夭折率高,皇帝为了保证后继有人,只有多生子女才能保证子嗣延续。要想多生子就得先多配偶。这是一个现实的考虑。另外,后妃多也是皇帝权威的体现。皇帝拥有这么多后妃是从奴隶社会时期延续下来的习俗,表明上下有别。只有皇帝才能拥有这么多后妃,以突出皇帝的权威和实力。皇帝的婚姻还有政治因素在里面。皇帝为什么要定期选秀呢?除了喜欢新鲜感,更多的因素是政治需要。尤其是当皇帝年纪比较大的时候还在选秀,那就完全是政治需要了。这其实是联络各个政治势力的手段,让各大家族跟皇室联系的一个渠道。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皇帝是获益的,各个家族也是得利的,真正被牺牲掉的只是那些小姑娘,尤其是参加老年皇帝选秀的小姑娘。

清朝的后妃制度是怎样的?皇帝为什么要定期选秀?

先讲清朝的选秀女。一般是八旗子弟的女儿才能参加选秀。外官文官同知以上,武官总兵以上的女儿才能够参加选秀。同知是正五品,比如慈禧的父亲惠征是安徽的一个道台,官职是正四品。所以,慈禧不能嫁人,要先参加选秀。选秀对于年龄是有要求的∶十四岁到十六岁。特殊情况,可以放宽到十七岁,但是超过十七岁是肯定不能参加选秀的。选秀每三年一次,如果有未婚女子,超过十七岁,又错过了选秀女,那是不是就可以自行婚配了呢?凡是符合选秀条件的人如果没有参加选秀,原则上是不能嫁人的。想嫁人,必须经过皇帝同意。这个倒不用一个人一个人地去请示,以旗为单位,一批一批地奏报皇帝就行了。

一开始这个制度实行得还挺好的,但是清朝中期以后,这个制度就很难执行了。因为人口增长得太快了,每一次参加选秀的秀女太多了。于是,选秀的标准也就水涨船高,主要是对秀女父亲的官职要求越来越高。光绪皇帝选皇后的时候,候选人基本上都是巡抚或侍郎的女儿。到了晚清,很少再有道台、知府的女儿参选秀女了。

选秀女和选宫女更大的区别是,秀女不一定入宫。因为选秀女,不是单纯给皇帝选后妃,其实是给所有的近支宗室皇子、皇孙选秀——当然主要是给皇帝,但候选人当选秀女后,也可能分配给近支宗室为妻。宫女是全部留在后宫的。清朝选宫女,之一年纪要求是十三岁。第二必须是上三旗的女儿。上三旗是正黄旗、正白旗和镶黄旗。只有上三旗身家清白的女儿才能入选宫女。宫女中除了极少数被皇上看中、升为妃嫔了,或者太后和皇后特别喜欢她,离不开她了,否则二十五岁必须出宫。宫女表面上看起来光鲜靓丽,其实日子很不好过。她们并没有专门的住宿宫殿,只能四处打地铺,而且吃的是御膳房的剩菜剩饭,经常挨打挨骂。只有四季衣服,宫女们是不缺的。但那也是为了让宫女们穿戴整齐,面子上能好看一点。

清朝的后妃制度是怎样的?皇帝为什么要定期选秀?

后妃和清朝官员一样,是分等级的。清朝后妃尊卑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之分,皇后、皇贵妃只有一位,贵妃两位,妃四位,嫔六位,贵人及以下没有定数。后妃晋升级别,是很困难的。只有皇帝登基的时候没有结婚,这批秀女才有机会直接当皇后、当妃,起码也能当个嫔。万一这个皇帝年纪很大了,后宫齐全,那所有的秀女选进以后基本上是从答应开始做起,很少能封为常在,能一举封为贵人的就更少了。

后宫只有十二座宫殿安排妃嫔,里面安排皇贵妃、贵妃、妃、太妃,连嫔都不一定有自己独立的宫殿。低级的妃嫔跟宫女没有什么区别,就睡在地板上。十四五岁离开父母,睡在宫殿的地板上,整天只能吃御膳房端来的大锅饭,有时候还可能是剩菜剩饭,生活要多悲惨就有多悲惨。晚清官员何刚德回忆在宫中看到廊下排列着许多饽饽,宫女就以此为生。不得意的宫女就自制荷包,托太监销售。四两银子一个荷包,不便宜,但因为用料好,做工细,勉强能销售出去贴补宫中用度。后妃进入皇宫以后,原则上来说永生永世都不能踏出紫禁城一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红楼梦》,为什么元妃省亲花费了那么多笔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是一个天大的恩典。原则上来说,只要进入皇宫,即使当了皇后、当了太后,除了死之外,是不能踏出皇宫一步的。

后妃生下孩子以后,是享受不到天伦之乐的。首先,嫔妃生下的所有孩子,在理论上都是皇后的孩子。孩子要由宫廷统一养育。而为了防止皇子、皇孙和后妃发生不可描述的关系,皇子和后妃相见有着严格的规定。一旦皇子和后妃单独相见,就要受到严惩。皇帝死了,成了太妃,也不能经常见到儿子。原则上来说,低级的后妃在皇帝死的时候没有殉葬就就已经算是开恩了。余生不是在佛堂里度过,就是在深宫中度过。一些级别比较高的太妃、太嫔,可以住在宫殿里,但是也要给新皇帝的后妃腾地方,搬去别的宫殿,好多人住在一起。当然,如果她运气足够好,年纪足够老,成了太太妃,而儿子也成了皇叔,在外面称王称霸,又愿意奉养老母亲,这个时候就需要她的儿子向现在的皇帝提出申请,这样才有可能把她接到外面来。所以,大家不要以为,进宫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很多秀女入宫后,一辈子连皇帝的面都没见过。所以,《红楼梦》里面元妃省亲,她为什么和奶奶、母亲抱头痛哭?因为宫廷生活的确不是一般女子能够忍受得了的。选秀是要女儿把一生都奉献给家族。家族确实从入宫女儿身上获得了好处,但是也把她的一辈子都搭进去了。

皇帝选后宫的本意,是希望后妃能给自己提供一个安宁的后盾。皇帝住的叫乾清宫,皇后住的叫坤宁宫,从名字上可以看出,他希望后宫安宁,能给自己提供一个安宁的后方。皇帝不希望后妃走到前朝来,不希望后妃干政。后妃一旦干政,就对皇权构成了威胁。所以这是皇帝尽力防范的一件事。实际上,皇帝是无法杜绝后妃的政治影响的,后宫干政一直存在。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垂帘听政。

后宫有什么渠道可以干政呢?主要有三个。之一个渠道,皇后是国母,她的一举一动本身就带有政治含义。后妃也一样,她们的存在本身就带有政治色彩。况且,皇帝有时候还要后妃去扮演一些政治角色。第二个渠道是后妃能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对皇帝产生影响,比如,有个大臣对皇帝的宠妃家很好,这种好会传达给宠妃,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皇帝对这个大臣的评价。后妃干政的第三种情况发生在皇帝驾崩以后。如果新的皇帝太小,中国古代往往采取由太后辅政的形式,从皇权上来说,这种形式是对皇权的至高无上的践踏。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历朝历代以孝道治天下。小皇帝是不是应该听他母亲的?况且,太后是老皇帝的妻子,本来就是国母,本来就具有政治合法性。所以,每当需要太后走到前台,由她来辅政或者听政,官僚集团和读书人勉强也能接受得了。

清朝的后妃制度是怎样的?皇帝为什么要定期选秀?

后宫干政最热闹的形式,就是垂帘。垂帘垂的其实不是帘子,而是一块纱,在清朝的时候是垂一块黄幔,一种透视效果很好的纱,黄色代表皇家。那道帘子更深的含义是,强调后妃只能在幕后,不能名正言顺地行使皇权。

后妃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踏出后宫一步,所以即使太后垂帘,也只能在后宫的养心殿听政。有些书上说,戊戌政变的前夜,荣禄连夜向慈禧太后告密。但是从政治制度上来说,荣禄不可能向慈禧太后告密,因为他根本没法在深夜见到慈禧,慈禧不可能于深夜在后宫召见大臣。荣禄深夜向慈禧告密,从宫廷制度上来讲是不可能实现的。

另外,听政意思是后妃只有听的权力,只有向皇帝提意见的权力,所有命令在名义上都只能由皇帝来发,还得以圣旨的形式发下去。比如在《走向共和》中,有一幕是光绪皇帝坐在前面,慈禧坐在帘子后面和大臣对话。保守大臣刚毅,说了很多话,慈禧跟他吵了起来。吵到最后,光绪听不下去了,很生气地站起来拍桌子。这一下,所有的大臣马上跪倒,连慈禧也闭嘴了。因为名义上,光绪永远是一把手。如果光绪生气了砸东西了,哪怕他是个傀儡,大臣们也要静下来。慈禧下的命令,光绪只要不同意盖玉玺,这个命令就不能生效。垂帘的本意是一种辅助措施、一种权宜之计。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后宫对皇权的影响和干涉都是间接的。名义上,永远都是小皇帝在做决策。

垂帘是有时间限制的。皇帝亲政的日子,就是垂帘结束的日子。如果皇帝明确表达了我要亲政,太后就得撤帘,因为她的权力是依附于皇权的。

也就是说,整个后宫,最后受益的只有一人,而且还存在未知因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3/239381.html

“清朝的后妃制度是怎样的?皇帝为什么要定期选秀?” 的相关文章

汉武帝后宫有多少位皇后 她们的结局是什么

汉武帝后宫有多少位皇后 她们的结局是什么

对汉武帝刘彻一生有多少位皇后?都是怎样的结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太子拒婚陈阿娇,真傻。如果我儿子娶了她,皇帝的位子就轮到我儿子坐了。”王娡想着,马上动身去找馆陶公主,为四岁的儿子刘彻求娶她的女儿陈阿娇。馆陶公主正在生气呢,她前几天不顾脸面,去找弟弟汉景帝刘启的宠...

李世民的儿子有十四个 李世民为何会传位给李治

李世民的儿子有十四个 李世民为何会传位给李治

对李世民有14个儿子,却为何要选最平庸的李治当皇帝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立太子多是立长立嫡。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不是长子,虽然是长孙皇后的孩子,但是大皇子李承乾四皇子李泰同样也是长孙皇后的孩子,不论是立嫡还是立长,李承乾和李泰应该是更好的选择,为何偏...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时为何会下雨 诸葛亮是真的失算了吗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时为何会下雨 诸葛亮是真的失算了吗

还不知道:上方谷火烧司马懿,为啥会突然下雨?真是诸葛亮失算了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帮助刘备建立起了西蜀的基业,在刘备死后,又忠心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虽然刘禅始终都是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从来没有过二心。诸葛亮多次北伐,其中好几次都取得...

有哪些与顾荣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何成就?

有哪些与顾荣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何成就?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人,西晋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领袖。孙吴丞相顾雍之孙、孙吴宜都太守顾穆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顾荣弱冠时仕于孙吴,与纪瞻、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吴国灭亡后,与陆机、陆云一同入洛阳,号称“洛阳三俊...

历史上的诸葛亮很厉害吗 和演义中的一样吗

历史上的诸葛亮很厉害吗 和演义中的一样吗

对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有演义史里演绎的那么厉害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诸葛亮真有那么厉害!在中国广大民众的认识里,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谋略的代名词。而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也紧紧抓住了这一点,把诸葛亮的智才写得天花乱坠。罗贯中这么做,其实是不大好的。诚...

司马允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斗不过司马伦?

司马允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斗不过司马伦?

司马允,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子,西晋宗室、诸侯王。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西晋时期,曾出现过一次遍布全国的,由西晋皇族为主角,互相征战不休,互相争夺权力的一场大动乱,史称“八王之乱”。皇族争权历来有之,哪个朝代都不可避免,只不过看规模大小而已,是否在国家承受的范围之内。“八王之乱”的起因和...

有哪些与毕沅相关的轶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有哪些与毕沅相关的轶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毕沅(1730年9月29日—1797年8月24日) ,字纕蘅,小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南镇洋县人,清代著名学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师从沈德潜,喜欢金石地理之学。考中举人,授内阁中书,迁军机章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司马师和司马昭作为两兄弟 两人为何没有因为权力反目成仇

司马师和司马昭作为两兄弟 两人为何没有因为权力反目成仇

还不知道: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什么在权力面前没有反目成仇?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家取代魏的进程是在高平陵政变,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给予曹魏政权最致命的一击,然后违背了当初不杀曹爽的诺言,把曹爽以及那些与曹爽为伍的人全部铲除,其实目的就是为了确定司马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