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长平之战爆发的背景是怎样的?赵括为什么会失败?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3-08)100

赵括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说起长平之战,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一场规模非常大的战役,其战斗的地点在如今我国的山西省境内的高平市。秦国个赵国双方所出动的病例加起来高达100多万人,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更大的战役之一。说起赵括总要加上一个纸上谈兵的括号,笔者认为,年轻的赵括不失为一名军事人才,失败却也是各方面情况交错所致,全部栽在赵括纸上谈兵未免有失偏颇。

长平之战爆发的背景是怎样的?赵括为什么会失败?

赵括的保荐人

赵括的是如何有了军事人才的名望?这当然和他的保荐人有关—乐毅!对!就是那个战国年代与管仲齐名的名将,燕、赵五国合纵伐齐,小赵括便在自己父亲赵奢帐下锻炼,当攻城一个多月毫无进展时, 赵括自告奋勇:“我有一法,不费兵卒,拿下此城”。赵奢极为惊讶向儿子讨教,赵括认为城中里无粮草、外无救兵,粮食消耗殆尽,只需每日定时往城中投放几包粮食,不攻自破!赵奢说这不是疯了吗?齐国人吃饱了打我们怎么办?赵括胸有成竹,赵奢在没有其他方案的情况下接受了儿子的建议,果然不出几天,城里饿疯了的百姓和军人到点等着城外扔进来的粮食,并且开始哄抢,城内部队渐渐失控,发展到最后百姓和低级军兵直接杀掉了守城将领投降,赵奢则凭此功被赵王封为马服君,赵括的表现得到了当时威名远播的乐毅的赞赏,可见赵括早年是有才能和成功经验,在乐毅的保荐下,赵王当然不会有异议。

战争的背景

秦国商鞅变法以来,国力已发展成七国之中的大哥大,有了征服天下的雄心,秦昭襄王启用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开始攻击七国中最弱小的韩国,处于韩、赵、秦三国夹缝中地势险要的上党地区自然成为秦国攻击的目标,韩国认怂下令上党地区守将投降,守将却以绝不降秦的气节,转而投降军事实力很强的赵国,这对于赵国来讲却成了一个大大的难题,接受投降意味着把秦国得罪到底;不接受则失去一个不费一兵一卒获取战略要地的机会。在这场辩论中,年轻的赵孝成王逐渐倒向主战派,国内之一名将老将军廉颇率大军开往上党地区受降。

长平之战爆发的背景是怎样的?赵括为什么会失败?

赵国换帅原因

廉颇之所以能百战不殆,因为他有一个更大的特点—擅长防守!由于廉颇赶到时秦军已攻下上党城锐不可当,廉颇睿智的选择固守长平,任你秦军百般叫阵,老头子就是乌龟阵,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反正我补给线比你短,而且我防守耗费的人力成本更小,耗到你自然撤军,不战而胜。廉颇的战术果然奇效,秦军攻城不下只能给领导打报告请示该怎么办,秦昭襄王又得拜托范雎,范丞相办法是诱导赵国换人,廉颇老奸巨滑不好对付,想办法利用舆论换一个年轻人来,我们就有取胜的把握,换谁?既年轻还得有名望,最重要的是这个人没有指挥大部队作战的经验,赵括确实很符合。

在秦国奸细的煽动下,赵孝成王考虑到赵国虽然军事强大但国力不如秦国,耗下去补给损失也很大,战争旷日持久大臣、百姓都颇有微词,加上邯郸城内舆论一边倒的支持换帅,大家都希望他早点结束战争,这时候的赵括众望所归,虽然赵括母亲遵照夫君赵奢临终嘱托出面阻拦,诉说赵括没有大战经验,希望大王收回成命,但赵王还是决定由年轻的赵括前往前线顶替老将廉颇!

赵括的战术

赵国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赵括能有出奇制胜的战术,赵括作为军校毕业的优等生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大胆的做出了两个决定:一是撤换了一大批中层、基层干部,给了年轻人更多的上升空间,激起他们的斗志,当众开会打气,士气得到了极大提升;二是随后主动出击秦军,久攻不下的秦军也多疲惫,遇上了士气正盛下山猛虎般的赵军只得节节败退,在赵括杀得兴起时,得知了一个坏消息,秦国也换人了。

长平之战爆发的背景是怎样的?赵括为什么会失败?

之一杀神登场

白起的到来,让赵括压力山大,山东六国谁人不知道武安君的威名?战国之一名将的头衔肯定不是空架子,刚毕业就当上总帅赵括之一战就遇上这样的对手,运气真是太差了!可白起一点没小看赵括,试探性的进攻打下来,赵括想要诈败合围重创秦军,可白起每次都不渡河追赶,几次下来赵军锐气也有所减弱,年轻气盛的赵括可是全赵国人民的希望,迫于这种压力,只得寻求决战的机会。

决战的过程

当时秦军在东、赵军在西,赵军依丹水扎营;秦军依沁水扎营,南北两边则是宽阔的山脉,决战就在中间的宽阔区域展开,赵括的战术是让一支部队奇袭绕到秦军背后进行突袭,秦军必然阵脚大乱,与赵军的正面部队合力歼灭秦军,但白起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战斗经验着实丰富,已经暗中派人提防,当赵括率领主力追赶佯装战败的秦军至秦水边,发现奇袭部队已经被秦军解决掉了,这时秦军突然猛扑赵军,惊慌失措的赵括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只能且战且退,希望退回长平城内再做打算。付出惨重代价的赵军跑到丹水,发现已经被秦军抄了后路,丹水已被掘开无法渡河,彻底陷入秦军的包围之中。

长平之战爆发的背景是怎样的?赵括为什么会失败?

最后的奇谋

在几乎绝望的包围圈中,赵括依然鼓舞着士气,思索出突围的良策—诈降!这种 *** 可以有效分散敌人的注意力,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大大增加反败为胜的概率。在百战名将、社会大哥白起的面前,毕业生小赵又一次被看穿,白起发现投降的赵军部队并不散乱且听从号令,便马上叫停了受降仪式,传令让秦军提高戒备,并要求赵军按每队100人前进,一队一队的来降,这就等于赵括的计谋再次失败,赵括只能拼死突围一战,激战过程中赵括被射杀,赵军部队也树倒猢狲散真的投降了。白起考虑到这20万的俘虏粮食耗费等问题,决定就地将赵军俘虏全部坑杀,战争到此结束。

从此,赵国军事上再无力量与秦抗衡,这场战役也奠定了秦国扫平天下的基础,纵观这场大战,赵孝成王的激进的选择接收上党地区,又激进的选择年轻的赵括换下老将廉颇是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赵括在战术选择和运用上并无太多失误,是一名优秀的军事人才,但问题出现在这个人才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就被推上了几十万大军统帅的位置,决策太过草率,况且还遇到了当时之一名将白起,失败已是注定。不过白起归秦后盛赞了赵括,因为这场强强对话中赵括的兵力只有白起的一半儿,如果对等的话,白起认为自己也未必有取胜的把握,毕竟冷兵器的战争人数太重要了,这也进一步证明了赵括并非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赵国上下包括保荐人乐毅不该为战败承担一定责任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3/240281.html

“长平之战爆发的背景是怎样的?赵括为什么会失败?” 的相关文章

苏湛: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少年得志,眼光长远

苏湛: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少年得志,眼光长远

苏湛,字景隽,京兆武功人,北魏官吏。出身武功苏氏,曹魏侍中苏则的后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湛与哥哥苏亮从小出名,后跟随齐王萧宝寅,任西征行台郎中。萧宝寅叛乱时,力劝不成功,要求告老还乡。北魏孝庄帝即位,征召入朝,任散骑都尉、尚书郎、中书侍郎。孝武帝出帝之初,...

庞统: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深得刘备器重

庞统: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深得刘备器重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庞统初任郡功曹,后跟随周瑜,被周瑜任以大事 ,周瑜逝世于巴丘,庞统为其吊丧至东吴,与陆绩、顾劭、全琮等人结交而还。南郡借给刘备后,从事署理...

陈宫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陈宫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陈宫是东汉末年的名士,曾在曹操与吕布手下效力,先后助二人各自夺取兖州。但由于吕布不听陈宫的建议,导致二人最终为曹操所擒。曹操曾力劝陈宫投降,要留他一命,但陈宫不为所动,执意赴死。为何陈宫宁死不降呢一,投靠曹操陈宫为人刚...

顾荣:西晋末年大臣、名士,拥立司马氏政权南渡

顾荣:西晋末年大臣、名士,拥立司马氏政权南渡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人,西晋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领袖。孙吴丞相顾雍之孙、孙吴宜都太守顾穆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顾荣弱冠时仕于孙吴,与纪瞻、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吴国灭亡后,与陆机、陆云一同入洛阳,号称“洛阳三俊...

有哪些与李贽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李贽?

有哪些与李贽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李贽?

李贽(1527年~1602年),汉族(一说回族 ),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

袁绍到底是什么样的 袁绍和演义写的一样吗

袁绍到底是什么样的 袁绍和演义写的一样吗

对袁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真的像三国演义里说的那么不堪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现在提及三国里的袁绍都必须说:“外宽内忌,性迟多疑,好谋无断,刚愎自用 ”但实际上袁绍真不是这样的人,袁绍极度被低估了。实际上,袁绍这人非常不安分,野心极大极有手腕,一个庶出的世家子弟做到...

魏延子午谷奇谋获胜成果那么大 诸葛亮为何没有采纳建议

魏延子午谷奇谋获胜成果那么大 诸葛亮为何没有采纳建议

对魏延子午谷奇谋如果成功,蜀国必然大获全胜,诸葛亮为何没有采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子午谷奇谋一直都是关注三国历史的焦点之一,裴松在给《三国志》做引注中是这样说的,魏延与诸葛亮建议,“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

孙权登基后为什么要逼死陆逊 孙权为何容不下陆逊

孙权登基后为什么要逼死陆逊 孙权为何容不下陆逊

还不知道:孙权登基后,为什么要逼死陆逊?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自哥哥孙策手中接过江东基业之后,奋斗数年,与曹操刘备斗智斗法,虽然最后成功建立了吴国,但个中辛酸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明白。由于早年间经历的苦难,孙权年老之后开始多疑多思,陆逊之死就跟他有很大的关系,可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