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天京事变时清朝在做什么 清军为何不趁机攻打过来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3-26)180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天京事变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851年1月11日,38岁生日这天,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振臂一呼,建立太平天国,掀起史上规模更大,影响最深远之农民革命运动。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而后分封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2年10月,大军围攻长沙,11月攻克岳州。1853年1月,大军攻占武昌,3月大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作为太平天国首都,正式与大清隔江对峙。1853年5月,林凤祥、李开芳统帅2万精锐,横扫中原,不久便抵达天津城下。同年6月,胡以晃、赖汉英西征,夺取长江中游广大地区,为天京建立起战略屏障。1856年4月,太平军在各条战线均大获全胜,军力达到极盛时期,并具备了再次北上中原,直捣黄龙之势。

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太平天国内部权力斗争达到白热化阶段,并酿成持续3个月之久,死伤2万余人的“天京事变”。李秀成在《自述书》中提到:“北翼两王不服,君臣不别,东欲专尊,後北与翼计杀东王。翼与北王密议,杀东一人,杀其兄弟三人,原清辅而已,除此以外,俱不得多杀。後北王杀东王之後,尽将东王统下亲戚属员文武大小男妇尽行杀尽,是以翼王畏之。後翼王在湖北洪山,知到京城害杀许多之人,在湖北洪山营中,同曾锦谦、张遂谋狼狈赶回京都,计及免杀之事。不意北王顿起他心,又要将翼王所杀。”“北王在朝,不分清白,乱杀文武大小男女,势逼太甚,各众内外,并合朝同心将北王杀之,人心可定。後将北王首级解至宁国,翼王亲看视是不差”可谓是精彩至极。

天京事变时清朝在做什么 清军为何不趁机攻打过来

1856年9月,韦昌辉接到洪秀全“诛杨密诏”后,率领3000北殿将士从江西前线赶回天京勤王,半路带上燕王秦日纲。在陈承瑢配合下,勤王军顺利入城,而后杀向东王府,手起刀落解决了杨秀清,完成靖难使命。但是,事变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刚开始,后则一发不可收拾,越闹越大。杨秀清死后,洪秀全出于种种考虑并未即使公布诏书,指责杨秀清罪行,承认事变合法性,这让韦昌辉非常被动,北王只好铤而走险,扩大事态,矫诏诛杀东殿几千人马。11月,石达开从前线赶回“劝阻”,不站在盟友立场发言,公然袒护东王余党,完全抛弃韦昌辉,北王“顿起杀心”,石达开连夜出逃。此后,韦昌辉杀石达开全家,然后围攻天王府;石达开则号召天下兵马讨伐北王,天京事变达到更 *** 。12月,韦昌辉战败,首级送往石达开军营,天京事变方才结束。

从9月韦昌辉率兵勤王到12月韦昌辉被诛杀,天京事变持续3个月,东、北、翼、燕等首义诸王自相残杀,2万余精锐死于非命,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有意思的是,这3个月时间里,清军近在咫尺却袖手旁观,没有直接进攻天京灭了太平天国,这是为何呢?要知道,清军长江水师就驻扎在观音桥,城内之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江南清军不下10万,其中还有“满万不可战”之八旗,以及后起之秀湘军。那么,清军为何袖手旁观呢?

其一、清军想坐收渔翁之利,先让太平天国诸王自相残杀,而后招降或消灭

天京事变时清朝在做什么 清军为何不趁机攻打过来

孙子兵法有云:“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以最小代价夺取胜利,才是战争的更高境界;“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之战争模式,不能算是胜利,而是下下策,不到万不得已不可为之。天京事变时,东殿、北殿、翼殿、燕殿等实力派自相残杀,几万精锐杀得不亦乐乎,致使秦淮河畔横尸遍野,江水为之染红。此时,清朝希望事变能够继续扩大化,更好是太平天国内部全面火并,硝烟四起,好让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待诸王杀得精疲力竭时,再对其进行招抚或者一网打尽,成为摘桃人。若是清军趁机进攻,大敌当前,诸王再次团结合作,一致对外,岂不是亏了。当时,清军诱降韦昌辉、韦俊,以及后来诱降石达开,均是出于此种考虑。

其二、八旗、绿营两支军队人数虽多,但战斗力不行,不敢主动进攻天京

事实证明,清廷招降政策并未有效,韦昌辉即使处境被动,成为太平天国军民之公愤,可就是不愿投降,气节可见一斑。那么,清朝此时可否出兵天京,一举擒拿诸贼呢?答案是否定的。八旗、绿营作为朝廷两支正规军,屯驻天京附近估计有十万左右,人数确实不少,可战斗力堪忧,此时已经是“老爷兵”、“双枪兵”。他们一手拿着鸟枪,一手拿着烟枪( *** ),杀敌不足,扰民有余,欺负一下老百姓还行,攻击天京,消灭太平天国,未免太高看他们了。若是真敢打,区区2万太平军,岂能从金田杀到南京。前不久,“江北大营”、“江南大营”刚被太平军摧毁,八旗、绿营已成惊弓之鸟,远远躲在丹阳、金坛,哪有这能力,这勇气攻击天京,没被太平军打就是万幸了。

其三、湘军元气大伤,且被分割包围在武昌、南昌两处,打天京力不从心

天京事变时清朝在做什么 清军为何不趁机攻打过来

八旗、绿营本身战斗力堪忧,前不见又被打残,如今既没实力,也没勇气进攻天京,只能干巴巴瞪着眼,无可奈何。那么,江南地区就没一支可以抗衡太平军之武装力量吗?答案是有,但这支武装元气大伤,仅能自保而已,攻灭天京力不从心。湘军,一支区别之八旗、绿营正规军,极具私人色彩之武装力量,是太平军之劲敌,在湘潭之战中还全歼太平军西征主力2万余人,后在田家镇1万击败10万,打得秦日纲落荒而逃,战斗力不容小觑。可惜,朝廷并未授予曾国藩督抚实权,其湘军发展大受限制,后在樟树镇被石达开打残,全军龟缩南昌;韦俊则在武昌牵制湘军另一部,还击毙二号人物罗泽南。此时,湘军元气大伤,还被分割包围在南昌、武昌两处孤立据点,能自保就不错,谈何攻灭天京呢。

其四、英法屡屡寻衅,第二次 *** 战争爆发,北方八旗布防京畿,无法南调

天京事变爆发时,南方八旗、绿营以及新崛起之湘军,均不可能攻打天京,只能干瞪眼。那么,清朝可否从北方调兵遣将,又是否能拼凑出一支有战斗力之部队呢?答案是,可以拼凑,但不能用来镇压太平天国,因为这支部队有更重要之任务,即是防守京畿腹地,阻止英法联军。当时,清朝还有一支强悍劲旅,即是僧格林沁麾下东三省、蒙古马队,他们曾全歼北伐军,活捉林凤祥、李开芳;后在八里桥之战中虽惨败,但其敢于冲锋陷阵、悍不畏死之勇气着实可嘉。所以,如果这支军队能够南调,太平天国之命运也许就定格在1856年底了。但是,同年10月,也就是韦昌辉开始滥杀无辜之时,英法挑起第二次 *** 战争,清朝只能将北方八旗布防京畿,维护身家性命要紧。

天京事变时清朝在做什么 清军为何不趁机攻打过来

综上所述,天京事变爆发时,驻扎江南之八旗、绿营、湘军,要么战斗不行,要么就是元气大伤,无力直接攻打天京,只能隔岸观火,袖手旁观;僧格林沁麾下之蒙古、东三省马队虽骁勇无敌,但必须防范英法联军,无法南调。所以,持续3个月之久的天京事变,诸王自相残杀,清军只能袖手旁观,当观众而已。不过话说回来,太平天国恰恰在这关键点爆发内讧,没能抓住灭亡清朝之机会,实乃可惜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3/243512.html

“天京事变时清朝在做什么 清军为何不趁机攻打过来” 的相关文章

管仲春秋第一相的称呼是怎么来的?一生有何作为

管仲春秋第一相的称呼是怎么来的?一生有何作为

提起管仲这个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在齐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管仲通过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及用人上一系列措施,使得齐国走上春秋“五霸之首”。“华夏第一相”并非浪得虚名管仲号称华夏第一相。此人乃春秋时期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是春秋...

历史上真正的刘备是个什么人 和演义区别有多大

历史上真正的刘备是个什么人 和演义区别有多大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正史中,刘备是怎样的一个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曹操在三国历史中的注脚,那么他的老对手也就是一生之敌的刘备,形象则会显得没有那么出彩,当然这中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源于刘备这个角色本身的多面性。实事求是地讲,在正史中...

历史上曹叡是真的不知道司马懿有异心吗?

历史上曹叡是真的不知道司马懿有异心吗?

曹睿,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长子,母文昭皇后甄氏。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懿作为曹魏重臣,辅佐曹魏四代君主,功勋赫赫,但是,司马懿又有异志,而且老谋深算,阴险狡诈,最终,发动“高平陵政变”,篡夺了曹魏大权,成为奸臣。那么,问题是,曹操都看出来司马...

吕后为什么要处死韩信 韩信为什么落到被竹竿捅死的下场

吕后为什么要处死韩信 韩信为什么落到被竹竿捅死的下场

还不知道:一代大将韩信为何落了个被宫女用竹竿捅死的下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被宫女用竹竿戳死主要是因为刘邦曾为他许下“三不杀”和“五不死”的诺言,这种死法看似残忍但也是对韩信的尊重。兵仙韩信的大名我想诸位读者都不陌生,作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的能力毋庸置疑。当...

推恩令相当于变相削藩 诸侯王为什么不反抗汉武帝

推恩令相当于变相削藩 诸侯王为什么不反抗汉武帝

对明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变相削藩,诸侯王们为什么无人反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的“推恩令”是我国古代最强的阳谋之一,尽管诸侯王都知道“推恩令”的危害,但是却都无法抗拒“推恩令”的实行。因为“推恩令”在损害诸侯王嫡长子利益的同时,也让诸侯王的其他儿子获得了好处...

董袭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董袭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与孙权爆发濡须口之战。江东十二虎臣之一的董袭负责守卫濡须口,阻挡曹军来犯。结果吴军在夜晚遇到风暴,战船有倾覆的危险,董袭明知乘船会沉没,但拒绝逃跑,结果落入长江淹死。为何董袭宁愿翻船被淹死,也不弃船逃命呢一,追随孙策...

有哪些与陆机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陆机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陆机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年)...

刘邦称帝后对身边名将下手 萧何为什么能安然无恙

刘邦称帝后对身边名将下手 萧何为什么能安然无恙

刘邦称帝后,将身边名将尽数消灭,为何偏偏萧何安然无恙,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喜欢研究汉朝的小伙伴们对于刘邦这个人肯定是非常的熟悉,就是刘邦打败了项羽,创立了汉朝,汉朝在刘邦的开辟下成为有一个一统的朝代,但是在刘邦称帝之后,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儿,那就是在刘邦称帝后,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