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曹操救下的一个奴隶,最后和司马懿同归于尽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王凌,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会对一个忠臣留下深刻印象:司徒王允。《后汉书》记载,王允是太原祁县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饱读书史,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声名鹊起,“州郡为冠盖”,被世人赞誉为“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王允年少有志,立志要干一番事业,报效国家。
十九岁时,王允踏上仕途,担任州县小吏。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中,王允表现出色,在当地组织乡勇民团,“讨击黄巾别帅,大破之”,得到朝廷嘉奖,晋升为豫州刺史,此后一步步晋升为太仆、尚书令、司徒,功勋卓著,威望极高。
公元189年,西凉军阀董卓带领大军入京,任意废立皇帝,屠戮大臣,在民间大肆烧杀劫掠,史称“董卓之乱”。面对权势熏天的董卓,忠心耿耿的王允毫不畏惧,义愤填膺。他费尽心血,联系一批忠于朝廷的武将,并成功地说降董卓的心腹干将吕布,最终成功地铲除董卓,为恢复汉室立下大功。但不久后董卓旧部李傕郭汜再度兴兵作乱,王允不幸被他们杀害,家族成员也受到搜捕诛杀,“宗族十余人皆见诛害”。
王允的哥哥也在这次屠戮中遇难,但他哥哥有个儿子名叫王凌,在一片混乱中侥幸脱身,“逾城得脱,亡命归乡里”,从此隐居到乡下,耕读度日。王凌学问很好,几年后他获得朝廷举孝廉资格,被任命为发干县的县令。但王凌性情耿直,不徇私情,得罪了上司,遭到陷害,不仅丢官罢职,还沦为官府的奴隶,每天端着一把大扫帚“当道扫除”,狼狈不堪。
《魏略》记载,有一年,曹操带兵路过此地,看见了正在扫地的王凌。曹操慧眼识人,看出王凌不是一般人,于是询问他的身世。当地官吏告诉曹操,说他是司徒王允的侄子。曹操亲身经历了铲除董卓的整个经过,对王允十分佩服,眼见他的家族后人沦为奴隶,大为不忍,当即大手一挥赦免了他,并“选为骁骑主簿”,把他救出苦海。
有了曹操的提携关照,王凌此后的仕途升迁一帆风顺,先后担任丞相掾属、中山太守、散骑常侍、兖州刺史等职务。曹丕登基后,魏国老将凋零,王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多次独当一面带兵出征,击退吴国进攻,被曹丕封为南乡侯,食邑千三百五十户,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位高权重。
正始十年(249年),魏国权臣司马懿羽翼丰满,野心不可遏制,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魏亲王曹爽,软禁少帝曹芳,一举篡夺曹魏大权。王凌深受曹操知遇之恩,对司马懿的犯上作乱之举非常愤怒。他表面上不露声色,暗中串联各方忠于曹魏的势力,准备效仿他的叔叔王允,一举铲除权臣司马懿,光复曹魏江山。
嘉平三年(251年)正月,吴国兴兵犯境。王凌大喜过望,抓住时机,要求出兵抵御,并向司马懿索要调兵的兵符。谁知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嗅到了危险的气息,没有批准他的请求。王凌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私下串联兖州刺史等人,邀约他们联合起兵反击司马懿。谁知兖州刺史等人却下了软蛋,不仅没敢出兵,反而向司马懿告了密。
司马懿勃然大怒,亲自带领大军南下,把王凌任职的寿春城团团围住。王凌此时手下兵微将寡,众叛亲离,陷入绝境。为了不让战火殃及百姓,他孤身一人来到司马懿军中自投罗网,被司马懿五花大绑押往洛阳。当年六月的一天夜里,性格刚烈的王凌不甘心就这样败给司马懿,在项城自尽而亡。
王凌之死,还产生了一个意外效果。《晋书》记载,司马懿毕竟良心未泯,夜深人静时,他常常会想起王凌的凛凛英风,让他不寒而栗,还一直在梦中梦到王凌,“梦王凌为祟,甚恶之。秋八月戊寅,崩于京师,时年七十三”。就这样,王凌用自己的性命跟司马懿同归于尽,为魏国除去一个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