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战争场面这么混乱,会不会误伤友军呢?

历史文化6年前 (2019-03-30)140

对于生活在封建王朝中的老百姓来说,战争是很难避免的。有时,为了捍卫国家的尊严,为了争夺被掳走的寸土,为了满足某上位者的私欲,战争便会悄然而至。

一般来说,像日本战国时代那种千人对垒的场面,在我国的战争史中只能算作“小意思”。我国历朝历代,都爆发过动辄数十万人火拼的大型战争,可以说,这种画面绝非好莱坞特效所能展现的。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更大最彻底的包围歼灭战,此次战争双方投入兵力过百万。

肥水之战,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之一。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的东晋发动了侵略,在淝水展开了决定性的一战,最终东晋以仅仅八万人大胜前秦八十余万人。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之战,可以说是古代投入人数更大的战争,没有之一,不算高句丽一方,仅大隋一方三次投入到总兵力就超过了两百万,民夫运输后勤等人数更是兵力的两倍左右,部队长度可绵延近千里,仅之一次征战隋朝就损失军队超过三十四万。

鄱阳湖之战,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更大规模的水战,也是中世纪世界规模更大水战。其中,朱元璋投入兵力二十万,陈友谅投入兵力六十五万,最终以朱元璋大获全胜而告终。同时,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继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后的又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

战争,无疑是吞噬性命的绞肉机,不论胜败,每一场战争都会收割数以百计、千计、万计人命。越是大型战争,参战的士兵越要面临这样的现实问题:在胳膊腿乱飞的战场上,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在与敌人斗得正酣的过程中,若失手错杀了友军该如何是好?该如何规避这种战场上的乌龙事件呢?

古代战争场面这么混乱,会不会误伤友军呢?

对于现代战争而言,这根本不算大问题。

毕竟,每个国家的现代化军队都有其独特的军装,且每个兵种之间的军装都有区别。士兵来到战场后,单凭装束就能判断出敌我,基本不会出现误判的状况。况且,热武器已经发展了两个世纪,现代战争极少会出现近距离作战的情况,往往在瞬息之间,精准的制导、狙击、轰炸就能摧毁首要目标,提前结束战斗。

不过,对于古人而言,错杀友军的顾虑还是有的。毕竟,一些实行“府兵制”的朝代,步兵的盔甲需自行配备,这样就容易与敌军混淆。此外,古代战争是以冷兵器为主导的,所以,近距离作战的情况居多,在血肉横飞的情况下如何分辨敌我,着实是个大问题。

细究起来,古人能辨别友军的方式无非三种:

首先是辨别军旗。

在炎黄战蚩尤的神话中,就已经出现了旌旗这种象征着军队意志的标识。旌旗代表着一个军队的灵魂,倘若灵魂有失,整个部队都会变成行尸走肉。在古代战争中,克敌制胜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擒贼擒王”,其次,便是夺取对方的旌旗。

古代战场上通常有专门负责持军旗的兵种,他们无需冲锋,只需守护好手中的旗杆即可。当然,若军旗倒下或被敌人夺走,这名扛旗的士兵将遭到军法严惩。在混乱的战场上,若想要分清敌我,紧随军旗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凭借敌我军旗所处的位置,即可获悉己方、敌方的进攻方向。当然,军旗所提供的只是一个大体的位置,并不能详细地标示出敌我的身份,所以,这种方式仅用于初步判断。

其次是分辨方言。

在古代,除了首都的官话之外,其余各地的语系皆属方言。如果是两个不同地域的军队之间开战,那么,士兵便可通过友军的方言辨明身份。不过这种辨别的 *** 未必靠谱,倘若敌人刚好是个“方言通”,靠一口流利的家乡话进行蛊惑和偷袭,那可大为不妙。

况且,在厮杀的过程中,每个士兵都专注于袭击与反袭击,若将精力分散在听说方言上,难免会因分神而受伤。

最后是辨识军装。

相对而言,这种 *** 无疑是最靠谱的。一般来说,不同的军队所配备的军装制式是不一样的。在西安俑坑出土的兵马俑身上,我们就能看见颇具关中特色的盔甲。不过,在古代盔甲可是一种稀罕物,不是每个士兵都有资格配备盔甲的。大多数士兵都穿着轻便的布衣,在厮杀过后浑身血迹,难免与敌人混淆。

归根结底,上述 *** 只能让古代士兵进行基本的辨认,但却无法保证战场上出现误杀的情况。

古代战争场面这么混乱,会不会误伤友军呢?

那么,一旦战场上出现了误杀事件,军队又该如何处理当事人呢?

在打扫战场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背后中箭或挨刀的尸体,军官会先排除该士兵逃脱战场的嫌疑。毕竟,若因逃离战场挨了冷箭冷刀,此士兵便会被定性为“逃兵”,即便没有死在战场上,也会死于军法处决。

在排除了逃离战场的嫌疑后,军官便会着手调查士兵的死因,通常来说若非遭遇包围和埋伏,士兵的致命伤是绝不会出现在背后的,所以,必然出现了友军误杀或仇杀的现象。对此,每个军队的指挥官都会对凶手严惩不贷。

当然,若是正面失手误杀了友军,这种情况多半不会受到严惩,毕竟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冷兵器时代的作战又有极高的误杀率,这种情况实难避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3/244236.html

“古代战争场面这么混乱,会不会误伤友军呢?” 的相关文章

陈尧咨:北宋官员、书法家,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陈尧咨:北宋官员、书法家,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陈尧咨(970—1034),字嘉谟,谥号康肃,阆州阆中人,北宋官员、书法家,陈省华第三子,陈尧叟、陈尧佐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真宗咸平三年进士第一,状元。历官右正言、知制诰、起居舍人、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陕西缘边安抚使、以尚书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翰林学士、武信军节...

古代将军镇守边关又手握重兵 古人为何就是不敢造反

古代将军镇守边关又手握重兵 古人为何就是不敢造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将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镇守边关的将军,明明手握重兵,为什么就是没人敢造反?中国历朝历代的边疆都有着很大的困扰,很多少数民族与外来蛮族会时常骚扰边关,皇帝就会派出很厉害的武将去镇守边关。而在边关天高皇帝远,手握重兵再加上没有皇帝的管束,将...

王粲:东汉末年官员、文学家,深受曹操父子信赖

王粲:东汉末年官员、文学家,深受曹操父子信赖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粲自少即有才名,为学者蔡邕所赏识。司徒想征辟他为黄门侍郎,王粲因为长安局势混乱,没有赴任,选择南下依附荆州牧刘表,但未受到刘...

古代将军镇守边关 皇帝为什么不担心将军手握大军造反

古代将军镇守边关 皇帝为什么不担心将军手握大军造反

还不知道:古代将军带领大军驻守边关,皇帝为何不怕他们造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将军带领大军驻守边关,手里面掌握了大量的军队。如果人品高尚还可以,可是一旦有了别的心思。皇帝高坐在京城,就不怕他的将军造他的反,自己做皇帝吗。在古代,边关经常的会发生战争,边关将士又...

古代太上皇退休后生活如何 古人的余生是怎么度过的

古代太上皇退休后生活如何 古人的余生是怎么度过的

对古代的“太上皇”们,退位后过着怎样的生活?是怎样度过余生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太上皇不多,准确地说,有记录的不多。至于为什么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一下,因为自古以来,无情最是帝王家,一个帝王怎么可以允许拥有太上皇的存在。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的皇帝,非得等自己...

古代土匪对八百里加急下手了 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

古代土匪对八百里加急下手了 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

对古代土匪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土匪打劫了“八百里加急”会怎样?古代没有电话电报,报警系统只有两种,一种是烽火台,一种是八百里加急快报。但实际所谓的“八百里加急”在古代很难实现,其意是指一天一夜要快马加鞭奔跑八百里,这样的速度不只是累死马,人也会累死的。在清代,...

在古代探花与状元是什么样的?有何区别

在古代探花与状元是什么样的?有何区别

在众多的学子当中,前三甲又被称之为状元、榜眼、探花,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科举制度较之今日,已经废除了有100多年了,而在古代,科举制度对于古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寒门学子想要一夜之间飞上枝头,就必须通过科举考试去完成人生的逆转,这也是为何我们会看到范...

在古代乳母都是什么样的人?有何好处

在古代乳母都是什么样的人?有何好处

所谓乳母就是雇佣其他的妇女来哺乳婴儿,并且还会要照料婴儿等等。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乳母又叫奶妈,是古代达官显贵乃至天子在生了孩子后,雇佣奶水多的女人位自己的孩子哺乳。因为古代没有奶粉,如果是穷苦人家孩子母亲没有奶水,只能用小米粥最表层的最薄的液体液体代替,而显贵就...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