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留下一件法宝,金元两朝因它而亡?
一:北宋留下的“敛财法宝”
伦敦英格兰银行的城堡式建筑里,一直有个“别致”的景观:赫然种着一株桑树。脑补下经济史就知道:如此景观,是千年以后的英国人,特意为纪念中国北宋一桩独家贡献而设计——大宋“交子”,也就是纸币。
从以贵金属为货币,到用纸币做替代品。这个人类货币史上划时代的一大步,正是由中世纪富甲全球的北宋王朝迈开:诞生于北宋初期蜀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交子”最初由蜀地商铺联合发行,彼此之间的基础是信用体系,这就要求实物货币总量和交子总体面值,必须是1:1,绝不超发,纸面上的数字和口袋里的货币,完全一致。如此安全且快捷的新货币,迅速促进了西南大地的经济繁荣。
如此好物件,当然也叫官府看在眼里,“交子”也就辐射到了陕西、山西等地,最后更是走进皇家,入了官籍,从宋仁宗天圣二年起,成了大宋的官方货币。可在北宋官方看来,这纸币如果只图“好用”,那岂不是太屈才?于是精打细算的北宋“名相”们,很快开发出了新功能:敛财神器。
怎么敛财?“交子”的发行数量理论上该与金属货币总量一致。但如果纸面上的数字超过了实际拥有的货币呢——那就意味着可以“凭空制造”出巨额财富来!没错,从宋仁宗年间起,每年需要给官员发巨额薪水兼向辽夏支付巨额岁币的大宋,就这么办了:整个北宋中后期,大宋官方的货币准备金通常只有28%,也就是说之一次推出“交子”,大宋王朝的官方购买力就狂翻了3.5倍,这比什么征税、加税,那可强太多了!
结果,待到金人铁骑呼啸南下,把繁华汴京城翻了个底朝天后,大宋 *** 的雄厚财力,也差点把金人看傻眼:且不论金军从民间以及各地府库劫掠来的金银,单是宋徽宗的私人府库,就有“有钱九千八百七十万缗,有绢二百七十万匹,有金一百二十万两,有银二百万两,有粮九十万石”。死到临头怎么还能弄那么多钱?再一看这张薄薄的“纸片”:大宋交子。也就明白了——这玩意儿,好!
事实证明,虽然滥发交子,是宋朝的出名槽点,但比起接下来金朝干的事儿。大宋,还算“良心”的。
二:被纸币“杀死”的金元两朝
踩着大宋的半壁花花江山,同样想敛财的金朝,也推出了自家的官方纸币:交钞。
无论从管理还是流通模式,甚至票面的样式,“交钞”都简直是大宋交子的山寨版。要论区别,倒是也有——更不靠谱!
比起经济制度成熟的北宋来,迅速膨胀起来的金朝,政治经济体制都是一团糟,金融体系尤其混乱。立国的头些年里,由于连吞了宋辽两大土豪。一夜乍富的金朝聚敛了巨额的社会财富,手里的白银、铜钱花都花不完,就不知道缺钱是啥概念,也就压根没有铸币。直到挥霍几十年之后,钱花没了,再加上金国本土没什么铜矿,本国货币又大量外流,金国出现了严重的钱荒。
但手里钱荒的金王朝,当时却还心比天高,金国皇帝完颜亮做梦都想着一统天下,可兜里的钱包却很无奈。穷则思变的完颜亮,也就向北宋有样学样,放出“交钞”大招,发行纸币“贞元交钞”,果然立竿见影,迅速筹齐了南征军费,支撑了一场六十万人规模的南征。虽说这场征伐,被南宋打的灰头土脸,把完颜亮本人都搭进去了,但纸币“敛财”的甜头,可是真尝到了。
从那以后,金朝人“豪赌”纸币的瘾头,那是一代比一代大。旧版的纸币还在流通,新版的纸币就立刻朝着市面砸,从完颜亮至金末金哀宗,不到八十年的时间里,金王朝一口气发行了七种纸币。而且只发行不回收,每一种纸币都是无限期流通,等于是一茬茬从民间“割钱”。这下市面上纸币扎堆,信誉当然暴跌。到了金朝亡国前夜,几万贯金朝纸币竟只能“市易一饼耳”,几乎如同废纸。
发行货币如扔废纸的金朝,亡在了新兴的蒙古帝国手里,蒙古帝国“升级”为元王朝后,对纸币的魔力,也早深有体会。元灭南宋的战争里,通过大量发行纸币筹集军费,打赢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而且由于元朝准备金充足,发行额度合力,一直到南宋灭亡的1279年时,元朝纸币都价格稳定,市场信誉十分良好。
可待到元朝拥有了庞大版图后,这事儿就“作”了:元世祖以后的元朝历代统治者,对经济建设一窍不通,就知道纸币好用,钱不够就印纸币凑。外加从元中期起,元朝财政开支越发混乱,国家账目动不动就亏空,当然也就靠“印钱”来补。于是形形 *** 的纸币,几十年来如潮水一样涌入民间。元朝末年时的粮食价格,竟比元初时上涨了5000倍——都是纸币惹的祸。
而且拜元末坑爹的腐败所赐,元朝最后几年的纸币发行,也是空前放飞自我。就连负责纸币发行的大臣㮶思监等人,白天拍板发行国家纸币,晚上就跑到自己作坊里偷着印“毫无违和”的伪钞,大大咧咧圈国家的钱。
这真真假假的汹涌纸币,最后也变了一堆干柴,彻底点燃了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战争烈火,把曾经雄视欧亚的元王朝,活活烧回到草原去。至此,宋金元三个中国强大王朝,都被这张“薄薄的纸”,折腾的团团转。
可说到底,这事儿能怪纸币?要怪,只能怪执政者的贪婪。
三:大明王朝差一点
踩着元末废墟建国的明太祖朱元璋,本身就是乞丐出身,看够了“纸币不如废纸”的闹剧。待到他君临天下后,纸币还用不用?必须用!因为他没有办法。
初建国的大明王朝,全国打成一片废墟,北元残余势力不停侵扰,到处都需要钱。特别是元朝跑路时来个卷包会,卷走了北方大量金银。既然不能向老百姓价税,纸币仍然是更佳选择。“大明宝钞”就此横空出世。
而对于纸币这柄双刃剑,朱元璋也是谨慎的不得了。“大明宝钞”用严格的设计,更有空前严酷的法律严打伪钞。为防止通货膨胀,对“大明宝钞”的发行数量也是严控。朱元璋执政的三十年里,明王朝能以空前国家力量投入建设,兴修各地水利工程近五万处。明朝的岁粮收入到达空前的三千二百万石,耕地面积到达空前的八百万顷。如此辉煌,也有“大明宝钞”的大功。
但不懂货币经济的朱元璋,还是犯了大错:宋元的纸币发行,早期总算还有准备金。朱元璋却找错了教训:要什么准备金?就颁布严令,民间可以拿金银去跟 *** 换取宝钞,但 *** 不用金银和民众换纸币。也就是“只发行不兑换”,“霸王条款”套牢,看这纸币还敢贬?
可这“大棒政策”,又哪里打得过经济规律?于是奇怪的事情来了:随着明初经济的恢复发展,“大明宝钞”的购买力也是一路暴跌。饶是开国五十年里,明王朝经济调控加严刑峻法全用遍,但朱元璋的“祖制”不能动,纸币“贬值”的势头也就拽不住。永乐年间的“大明宝钞”面值,已经是洪武年间的三十分之一。如果不是明王朝当时吏治还算清明,生产也高度发达,纸币暴跌的大明朝,没准就是三世而亡的节奏。
虽说还算扛得住,但“大明宝钞”的信誉,到15世纪中叶就触了底。民间百姓交易基本用金银铜钱,只有交税的时候,才用这不值钱的“大明宝钞”。“简单粗暴”的苦果,还是大明王朝自己尝。
然后到了明英宗正统年间,尝够了苦果的明王朝,干脆也对“祖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连赋税都逐渐改用白银征收。到嘉靖初年时,白银正式成为大明法定货币,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火热发展起来。“大明宝钞”也就彻底销声匿迹,成了中国古代纸币最后的见证。
如果说宋金元的纸币兴衰,见证了贪婪的代价,那么大明宝钞的教训,更缩影了一个古朴的教训: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