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在皇宫里面工作 御厨为什么不用净身
对太监和御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作为服侍宫中,专供封建帝王、后宫妃嫔役使的特殊人群,太监之所以必须经过净身处理,才能被选入宫中,乃系为了保护后宫贞节、保证皇族血统,防止太监祸乱后宫、惹是生非的必然要求。
清朝时期,鉴于前朝历代之太监干政灭国之教训,清朝统治阶层对于太监的管理和约束更为苛刻,对于太监的净身处理管控更为严格。但在清代皇宫之紫禁城中,专司掌管宫内备办饮食以及典礼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务的机构——御膳房所配给的御厨,同样入侍宫中,为何就不用经过净身处理呢?
其实,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只需要探究御厨能否进入后宫,能够和后宫妃嫔建立直接联系,进而影响皇族血统即可!
按照《清史稿·志九十三·职官三(内务府)》的记载,御膳房乃系归属于内务府管辖的职能机构,管理皇帝、后妃及宫中其他皇室成员等人员的饮食及典礼筵宴等事宜。在紫禁城中,御膳房有两处:外御膳房和大内御膳房。如下图所示,可以明确看出这两处御膳房(黑色五角星标注地)的位置,均处于后妃所在后宫之外。
众所周知,在紫禁城中,前朝和后宫的界限明确,在此界线上有着数量可观的御前侍卫、太监把守、隔绝。别说是不允许随意走动,必须在固定区域内活动的御史,即使是家世显赫、出身高贵的宫廷侍卫、朝中重臣也绝无机会进入后宫。既然,御厨无法进入后宫,无法见到后宫妃嫔,也就谈不上对皇族血统的影响,也就没有了净身处理的必要。
另外,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御膳房中虽然拥有数量极为可观的御厨,但其也只是负责膳食的 *** ;除此之外,还有数量庞大的“司膳太监”,掌管膳食从御膳房到皇帝、后宫妃嫔乃至供奉、宴席过程中的所有工作。也就是说,御厨的工作只是 *** 膳食,而膳食的传送、尝毒、随侍、坐更等具体工作则全部由太监完成。
清代宫廷宴席情形
也就是说,御厨的工作地点和工作范围仅限于御膳房这一亩三分地,擅离岗位或者随意流窜,都会受到诸如 *** 等极为严厉的惩治。
除此之外,御膳房的领导称为“管理事务大臣”,由皇帝亲自任命,并且是从皇帝极为信任之王公贝勒、朝中重臣中选择。皇帝之所以对御膳房如此重视,有着饮食安全方面的必然考虑,更有着严密管控御厨等非净身人员的必要。在严格管理和苛责惩治手段的双重管控下,御厨们想要离开御膳房做点违反乱纪的事儿,几乎不可能!
更重要的是,对于御膳房如此重要的职能机构,其内在人员设置也是分工明确、等级严密的所在。在“管理事务大臣”之下,还分为庖长、副庖长、庖人、领班拜唐阿、拜唐阿、承应长、承应人、催长、领催、三旗厨役、招募厨役、夫役等分工不同、等级不同、工作性质不同的各级职能人员设置。如此人员设置,能够绝对实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从而保证御厨们对宫中规定的严格遵守。
清代御厨剧照
所以,在工作地点、工作范围和工作性质的不同,直接决定了御厨和太监本质上的区别,也决定了御厨不需净身便可入宫服务的特点。
参考文献:《清史稿》、《内务府册》、《清代御茶膳房膳底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