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 最后为什么还是输了
对六国攻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要想了解六国为什么合纵攻打一个秦国,最后却输了,那就首先必须要了解六国为什么要合纵攻秦。在战国时期,六国合纵攻打秦国的次数比较多,反而是合起来攻打其他的国家相对比较少。这又是为什么呢?
下面是小编的观点。
秦国商鞅变法
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在列国当中是一个比较弱小的国家,随时都有可能会被其他的国家消灭,根本就没有实力对其他的国家造成威胁,更别说是统一天下了。
当时秦国的国君秦孝公也认识到秦国的状况,认为只有实行变法才可以使秦国强大起来。其实变法在当时的其他国家当中,基本上也有实行过,而且也收到了一些效果,使一些国家从此强大起来。例如魏国、齐国和楚国基本上也是在实行变法之后强大起来的。
但是秦孝公得到商鞅之后,与其他国家实行的变法具有根本的区别,那就是因为商鞅变法实行得比较彻底,是从体制上根本地改变了秦国的旧面貌。
秦国实行商鞅变法之后,有一段时间了,终于找到了机会,可以向魏国发动战争,说白了其实就是向魏国报仇,其实之前秦国基本上就是被魏国按着打的,现在也正好来试一下变法的成果。据《史记》记载:
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总之,这一次秦国与魏国之间的战争是以秦国的大胜而告终,一经商鞅展示秦国变法的成果,使其他国家都大为震惊。更为重要的是,秦国的变法已经革除旧制,已经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如果秦国其他国家发动兼并战争,将其他国家的土地也纳入秦国法制管辖的范围,那么这是其他国家的贵族们都非常不愿意看到的。
因为之前其他国家实行的变法都没有彻底地触动旧贵族的利益,所以就算这些国家强大起来,发动的兼并战争所获得的土地对于旧贵族来说,都没有太大的改变。而秦国所到之处就像要进行土地革命一样,已经深深地触动了列国旧贵族的利益,这也使得列国贵族对秦国是无法容忍的。
以至于后来秦孝公去世之后,秦国的旧贵族要出来复辟,要将商鞅置之死地而后快。
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
商鞅也尝试过要逃离秦国,魏国根本就不待见,反而将商鞅捉了,还送还秦国。如果是对于一般的谋士,魏国还是会接纳的,就像张仪后来离开了秦国,魏国还是接纳了张仪,之所以不接纳商鞅,就是因为商鞅实行变法触动的是贵族们的利益,所以魏国根本就不看好商鞅。
魏国还将商鞅交还给秦国,最主要也是因为魏国的贵族们知道秦国的旧贵族是不会放过商鞅的,但他们天真地以为秦国在处决商鞅之后就会恢复旧制,而秦惠王还是继续保留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因为这使得秦国变得强大起来。
既然秦国不会恢复旧制,而秦国的活动扩张又会损害六国贵族的利益,所以贵族们对于合纵攻秦的目标都是比较一致的。
六国贵族的势力比较大
战国时期的王权并没有像后来封建时代的王权那么大,而在一个国家当中,贵族的权力也比较大,因为各国军队的士兵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于奴隶,而这些奴隶的主人就是贵族。国君要想动用这些奴隶,也必须要讨好这些贵族,否则他们不提供奴隶了又怎么让人去打仗。
既然贵族们也拥有比较大的权力,那么他们就有可能会左右国君发动的战争。例如战国时期的四大君主之一的孟尝君田文,有一次他被秦昭襄王骗到了秦国做丞相,幸好他的手下有一些能人异士(也就是狗盗和鸡鸣),使他可以逃离秦国。
孟尝君逃离秦国之后,到底干什么呢?那当然是复仇了,但是他一个贵族又怎么可能有实力与一个国家抗衡呢?还别说,孟尝君还真的有能力与秦国抗衡,他拉起了韩国与魏国的军队一起攻秦,而且又不像是玩玩就算了这样子,直接打进了秦国的函谷关,这也是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之一次被别人打进函谷关。
后来孟尝君也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最终决定停止攻秦。
因令韩、魏贺秦,使三国无攻,而不借兵食于西周矣。
这只不过是一个个例,贵族们有很大的权利决定自己到底是不是可以去攻打另外一个国家。这样一来,各国的国君就无法贯彻他们的意志,就算他们有决心想要消灭秦国,只要这些贵族们为了自己的私利,国君也无法真正达到合纵攻秦的目的。
所以从一开始,这些国君们就很难将自己国家的实力握成一个拳头,就更别说在合纵的过程中,要将六个国家的实力握成一个拳头。
这样看来六国的合纵攻秦的确来势汹汹,但实际上他们仍然是一盘散沙,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六国的贵族们在玩的一场游戏,他们的利益非常难以协调的时候,又怎么可能会对秦国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呢?
结束语
说到底,六国的合纵攻秦就是贵族的利益之争,本身就是一盘散沙,所以不管他们的名号叫喊都有多大,根本就不可能对秦国造成实质性的伤害,所以最终输掉战争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