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什么是九品中正制?自士大夫消亡到士族门阀崛起的转变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4-08)151

你真的了解九品中正制的产生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诞生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是中国古代三大选官法之一。一直到隋唐科举制产生之前,九品中正制一直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分重要的选官制度,共计存续了四百余年之久。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简而言之便是在选择人才时,不仅要考量才能品行,还要结合出身家世来“中正”品级。所谓“中正”,就是设立各级中正官,来评定人才品级,一共分为九品。中正评定结果,呈送给朝廷,吏部再按照品级给予相应官品。后世的官员品级,正是自九品中正制而来。

九品中正制在实施过程中,太过注重家世出身,造就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魏晋时期士族门阀的崛起。而在士族门阀崛起之前,其实中国古代也出现过类似的群体——士大夫,士大夫阶层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完善于两汉时期的察举制,进而逐渐成为两汉官场不可忽视的力量。

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产生与发生,伴随着士族门阀的崛起,同时也是自士大夫在东汉末期“党锢之祸”中逐渐消亡后,士族门阀这一又能左右朝政时局势力崛起的直接体现。东汉末期的士大夫“消亡”

所谓的士大夫,其实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最通俗的解释可以理解为,自春秋战国以来,原本依托于分封和宗法制度下的贵族体制遭到破坏,更多的庶民阶层可以通过才能、战功等裂土封侯。而随着秦汉以来的选官制度完善,尤其是汉朝时期完备的察举制度出现后,底层庶民阶层便有了通过才华、孝廉等方式,进入汉朝朝堂。

什么是九品中正制?自士大夫消亡到士族门阀崛起的转变

那么,两汉朝局当中便出现了诸多出身贫寒却具备才干的官员,甚至还产生了家中世代为官的世族出现,更是有如汝南袁氏这样的数代都有位列三公高位的家族逐渐发展起来。而这些经察举等选官制度得以进入朝堂的贫寒子弟,便逐渐发展成为我们并不陌生的“士大夫”。

两汉时期的士大夫服务于皇权统治者,以经世治国为志,但发展到东汉末期时,桓灵二帝任用宦官、外戚,导致皇权不振,而依托于皇权的士大夫阶层,便有心想要重振皇权。于是,士大夫阶层如李膺、郭泰、贾彪等人,便联合外戚势力,与把持朝政的宦官集团交锋,想要清除宦官势力。

但结果以宦官集团的大获全胜告终,士大夫阶层在事后也遭到了报复,免官的免官,禁锢的禁锢,士大夫集团遭到重创。这就是东汉末期大名鼎鼎的“党锢之祸”,接连两次“党锢之祸”后,朝中具有正义之心的士大夫官员,也逐渐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开始逐渐放弃试图改变混乱朝局的努力。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当中写道:“天下有道,君子扬于王庭,以正小人之罪,而莫敢不服;天下无道,君子囊括不言,以避小人之祸,而犹或不免。党人生昏乱之世,不在其位,四海横流,而欲以口舌救之,臧否人物,激浊扬清,撩虺蛇之头,践虎狼之属,以至身被淫刑,祸及朋友,士类歼灭而国随以亡,不亦悲乎!”

具有君子之道的士大夫,职责所在便是“正小人之罪”,以振王庭。但东汉末期的士大夫,在试图挽救汉室颓势之时,却遭到当权宦官的迫害,最终“被淫刑,祸及朋友,士类歼灭”,实在是让人悲哀的事情啊。遭“党锢之祸”,经察举制等选官制度壮大的士大夫,也逐渐“消亡”于东汉末世之中。

注:士大夫有很多解释,只要是古代王朝参政做官的文人,都可以被称作士大夫。本文当中阐释士大夫“消亡”,仅限于跟之后士大夫遭戕后逐渐崛起的士族门阀对比之用,无需过度解读。士族门阀的诞生和发展

在我的理解当中,其实“士大夫”是据有一些崇高品质的,比如忠君效国等,是据有“大公无私”“为国为民”这类品格的官员。而随着士大夫在朝中受到迫害之后,原本试图挽救汉室政局的士大夫,变得心灰意冷,转而回到各自家族之中。这些士大夫的家族经历累世为官,在地方也有着家学传承、田产、部曲等优渥家世,士大夫转而开始经营家族之后,便逐渐向着“只为家族考虑”转变。

由“大公无私”到“只为家族考虑”,这是士大夫集团向着士族门阀转变的重要标志。

什么是九品中正制?自士大夫消亡到士族门阀崛起的转变

关于“世族”和“士族”,其实很多学者都有过精彩的分析。在我的理解当中,“世族”可以是士大夫的家族,因为族中世代有士大夫官员在朝,因此获得了在地方的名望,也就成为“世族”或者称“望族”;而“士族”则不仅仅是一地望族而已,是具备了自朝堂转至家族的士大夫,开始有心经营家族所产生的影响。

“世族”如果是一家,那“士族”便是具有政治等企图以及一定影响力的一族。

“士族”加以“门阀”更是阐明了这种特殊的势力,更加具有“自私”的属性。士族门阀的影响和企图产生之后,族中在朝中任官或者具有军事等方面权势人物,便不再是“士大夫”的范畴,而是更加考虑家族利益的“士族子弟”。

士族门阀,是士大夫阶层在朝中无法实现忠君效果等理想之后,转而开始经营具有影响力和企图心的家族而产生的。这些在当地有着一定影响力和部曲、田产等实力的士族门阀,在日益混乱的东汉末期乱世之中,也逐渐有了想要匡扶汉室、裂土封侯等企图心。

士族门阀在乱世中的影响

你考虑过,东汉末期乱世,割据一方的群雄,是如何起兵自立的?除了原本汉室地方州镇长官,拥有一定的地方武装之外,像曹操、刘备这些原本没有什么底蕴的豪雄,就需要依靠地方豪绅来支持自己起兵。三国乱世当中,很多都是纠结一地乡民和豪绅部曲,加入到某一豪雄势力之中,一步步成为三国豪杰的小人物。

拿曹操举例,他祖父原本就是宦官集团的一员,以此家世起兵自然会遭到天下名士的抵抗。但曹操却招揽了不少地方名士,像荀彧、荀攸、郭嘉等重要谋士,背后都是望族,可并非仅靠才能便得到曹操的重用,其实还是包含了曹操对有一定影响力和实力的各地士族门阀的看重。

什么是九品中正制?自士大夫消亡到士族门阀崛起的转变

而士族门阀在地方也有心想要趁乱世获得发展,因此士族子弟便辅佐各方雄主,参与到了三国乱世之中的争斗当中。各方豪雄想要获得地方士族门阀的助力,士族门阀又想要辅佐雄主建功立业,双方便形成了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刚刚诞生的士族门阀,在三国乱世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众多士族子弟成为了三国雄主们的座上宾,为三国霸业提供了不少助力。但等到天下局势逐渐稳定之后,这些希望获得长远发展的士族门阀势力,便想要从完成霸业的雄主手中,获得更多的优渥待遇。

于是,对士族门阀子弟出仕有着更加便利条件的选官法——九品中正制,便应运而生了。魏晋统治者对士族门阀的拉拢

曹魏时期,代汉建朝的曹魏统治者,当然也想要江山永固,那么,对于帮助自己打天下的这帮功臣,当然也要加以善待和拉拢了。于是,虽然标榜“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是对察举制度的补充、完善的中正制,逐渐成为了曹魏士族门阀势力,得以出仕入朝发展壮大的契机。

九品中正制加剧了士族门阀的壮大,除了因为品评标准中有关于家世出身的标准之外,各级中正官的设立,也是士族门阀得以壮大的重要原因。州、郡中正官,逐渐与地方大族关联密切,随后便成为了地方士族子弟出仕的保障。即便有中正官能够恪守职责,也遭到遍布朝堂的士族势力排挤。

于是,曹魏朝堂之中,逐渐被士族子弟充斥,士族出任“高品”官职,更加促进了士族门阀的壮大。等到魏明帝曹叡死后,由士族代表司马懿和宗室代表曹爽辅政,便是当时曹魏朝堂士族势力壮大的体现。甚至,等到之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士族门阀势力更是直接压制了皇权,掌控了曹魏大权。

什么是九品中正制?自士大夫消亡到士族门阀崛起的转变

等到西晋之世,司马氏对于士族门阀的态度更加拉拢,不仅继续使用九品中正制来方便士族子弟出仕,更是为了加强与士族之间的联系,利用姻亲等关系,来将士族门阀与司马氏捆绑在一起。西晋时司马氏,与各士族门阀之间姻亲繁多,成为司马氏稳固其地位的重要方式。不过,这种方式造成西晋朝堂官员昏聩,朝局混乱,最终酿成了西晋末期的乱局而覆灭。

自曹魏到西晋,其实统治者都有心拉拢日益壮大的士族门阀势力,这种统治者为了保证其地位的考量,延续到东晋之时直接造就了“门阀政治”的异常统治格局。最后

士族门阀是继士大夫集团之后,得以形成影响力影响朝局的重要势力,这是源于东汉末期士大夫遭“党锢之祸”而转向经营家族,而产生具有“自私”属性的特殊群体。士族门阀因其影响力,成为东汉末期乱世群雄重用的对象,而士族门阀也依靠辅佐雄主得到长足发展。

等到局势稳定,统治者为了拉拢士族门阀,便制定了有利于士族门阀子弟出仕的九品中正制选官法,进而让士族门阀势力得到迅速壮大,甚至成为夺取和压制皇权统治的庞大势力。

综合来看,九品中正制的产生,是士大夫消亡到士族门阀崛起的转变造成的。因为时局的变化,士大夫集团在一定程度上,向着更加顾及家族利益的士族门阀转变,进而推动了掌权者利用选官制度等方式,来拉拢崛起的士族门阀势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4/245698.html

“什么是九品中正制?自士大夫消亡到士族门阀崛起的转变”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司马昭为何要偏袒贾充?二人的关系如何?

历史上司马昭为何要偏袒贾充?二人的关系如何?

司马昭,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在曹魏都城洛阳,发生了一起宫廷政变,起兵的是曹魏皇帝曹髦,他想杀掉独揽曹魏军政大权的司马昭,试图夺回权力。曹髦的奋起一击迅速被忠于司马昭的军队击败,曹髦被杀。当时,阻止曹髦的...

年羹尧死后年妃是什么处境?对她有影响吗?

年羹尧死后年妃是什么处境?对她有影响吗?

敦肃皇贵妃 ,名字不详,又称年氏,雍正帝皇贵妃。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年世兰是《甄嬛传》中华妃的名讳,剧中她阴险毒辣,恃宠而骄,在后宫中飞扬跋扈,为了争夺雍正的宠爱,不知做了多少坏事,不过这只是戏说。真实的年氏,是怎样的呢?年氏虽出身于官宦世家,但隶属于汉军镶白旗陈继范佐领,...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曹楷是什么反应?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曹楷是什么反应?

高平陵之变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是魏国建立以后的一次重大政变。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把曹爽以及党羽一网打尽。按照史料记载,这次事件中,司马懿一共镇压了五千多人。这些人中,绝大多数是曹魏的宗室。整个曹家从此一蹶不振,皇帝曹芳也成为司马家族的傀儡...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最终能成功靠的是什么?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最终能成功靠的是什么?

曹操,东汉权臣兼曹魏奠基者。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三国魏、蜀、吴,曹操建立的曹魏政权最强大,独占北方,虎视江南,蜀汉和东吴需要联合起来,才能抗衡曹魏。现在有个普遍的观点,说三国之分及三位君王的成功是因为曹操占据天时,刘备占据人和,孙权占据地利。这种观点的出处应该是来源于诸葛亮和刘...

彭城之战刘邦被打得落花流水 韩信当时在做什么

彭城之战刘邦被打得落花流水 韩信当时在做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在彭城被打得丢盔弃甲,连儿女都要放弃,韩信在干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具体在干什么史书中并无明确记载。大概会有三种可能:1、在兵围雍王章邯并一举攻破废丘。2、在随军出征不过却没有军队指挥权。3、并未随军出征,因为忧虑所以给汉王写过信。刘邦彭...

刘邦担心吕雉会图谋不轨 刘邦为什么杀樊哙而不是吕后

刘邦担心吕雉会图谋不轨 刘邦为什么杀樊哙而不是吕后

还不知道:刘邦明明担心吕雉图谋不轨,为何在世时不杀吕雉,反而杀樊哙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雉在历史上给人的形象就是两个字:狠毒。刘邦与吕雉是多年的夫妻,虽然两人聚少离多,再加上刘邦又是皇帝,后宫妃子不止吕雉一人,但刘邦识人的眼光还是非常毒辣的,整个秦末时期,没有...

顺治钟爱董鄂妃23岁就去世了 顺治14个孩子是和谁生的

顺治钟爱董鄂妃23岁就去世了 顺治14个孩子是和谁生的

顺治只活到23岁,一生只钟爱董鄂妃,那他的14个孩子是和谁生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作为大清入关以来的首位皇帝,爱新觉罗·福临与其最为钟爱的董鄂妃的传奇爱情故事,始终让人感怀动容。而三千佳丽中,如此独饮一瓢水的顺治,为何在他23年有限的生命里,...

王曾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曾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曾(978年12月27日~1038年12月12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北宋名相、诗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曾少年孤苦,善作文辞。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发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曾规谏宋真宗造天书、修宫殿之事。宋仁...

评论列表

曹勇
曹勇
4周前 (09-03)

九品中正制的产生,源于士大夫消亡后士族门阀的崛起,这一转变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权力结构的调整过程复杂而深刻的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发展进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