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秦国和赵国实力相当,为什么总是赵国沉不住气失败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4-09)150

你知道长平之战吗?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也是最主要的转型期,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封建制典型与底定阶段。而在决定中央集权的最重要的抉择期与争霸期时,最有可能完成统一任务的是秦赵两国。而这两国自从完成自身的变革之后就成当时战国后期的强大国家,而在面临未来的统一之战,也必须进行一场决定命运的战争。

而在秦国攻伐韩国时却给了赵国这样的机会,也就是因为上党郡的归属问题而爆发了秦赵两国的国运之战,而最终的胜利者是秦国,赵国反倒元气大伤,从此只能进行战略防守。那么真的是赵括的纸上谈兵导致赵国最终的失败吗,如果换成廉颇就没事了吗,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深层次的,也是根本性的,跟主将有关系,但不是更大的原因。相反因为赵括的指挥反倒使得秦国元气大伤,还不得不修养很久才再次攻伐六国。那么为什么实力相当的两国,赵国却是沉不住气而失败呢?今天就好好分析一下其内在原因。

一、上党郡之战略要地争夺战

战国时期随着礼崩乐坏,战争的频率与规模越来越庞大,各种兼并战争打响。而在兼并过程中,只剩下战国七雄,随着各国的先后变法,而都逐步走向强国之路。但是在战国后期,变法的彻底与否,使得国力的强弱出现变化。其中韩国更先衰弱下去,而被秦国不断地削弱,最后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中,韩国北部领土不断地丢失。

在这种危机情况,韩国以无力抵抗,当时的上党郡负责人采用矛盾转移,把土地献给战国,以期待赵国能够抵挡秦国的侵蚀,挑起两大国的战争,从而使韩国获得一线生机。而战国在那面临这一好处时,经过慎重考虑就接收了这一地区。而因为秦国对此地志在必得,两国开始争锋相对,战争一触即发。

秦国和赵国实力相当,为什么总是赵国沉不住气失败呢?

那为什么赵国明知道这样做的弊端,还要迎难而上呢?其实就是因为这一战略要地的重要性,如果是韩国占据则对秦赵来说都是好事,起码有个战略缓冲。而一旦失衡,被秦国占据,则赵国将面临被动局面。上党郡地势较高,是战国西南部的战略要冲,这一地区俯视平原邯郸城,一旦占据这一有利地位,就掌握于战略主动权。相反如果赵国掌握这一地区,也能处于对秦国的战略优势与主动地位。

所以自从秦国攻取这一地区时,赵国就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安全问题,所以两国的战争本身就不可避免,只是时间早晚而已。正因为有这一层考虑,围绕这一地区的归属权,两国开始在长平展开了战争。而这一战争的胜负决定着两国的命运,所以从一开始,两国都在倾尽全力来对待,已期待赢得最后的胜利。

二、防守反击策略之消耗战

由于也双方国力的问题,而导致赵国不敢与秦国进行战略决战,只能在长平地区进行防守反击,在初期顶住秦国的进攻并一步步消耗秦军的锐气,到后期再寻找有利时机进行决战。而制定这一策略的就是赵国名将廉颇。可以说这样的战略是没有问题的,起初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是后来秦国方面反应过来,也开始与赵军对峙,双方都开始玩起消耗战。

可是这样的选择可以说是无奈之举,并不是占据地利优势就可以能够完胜的。看似主战场有利于赵国,其实从实际地形地势与地利上来说,对秦国反倒更有利。双方将近百万的人力在这一地区的长期对峙,使得赵国反倒处于不利地位,从而犯了致命的失误,也可以说是无奈的选择。

秦国和赵国实力相当,为什么总是赵国沉不住气失败呢?

三、国力与后勤压力之换将

消耗战最考验国家的实力,而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就已经奠定了强国之基,后来不断地扩张而拥有关中、巴蜀、河洛粮仓,底蕴深厚。反观赵国只是经过胡服骑射的变革以后,成为军事强国却不具备国力综合实力的提升。短期的战争还能维持,长久的消耗战反倒是赵国先挺不住。

而且后勤的补给压力也很大,秦国可以用运河来进行补充,可以就近补给。反倒是赵国虽然离都城近,可是上党郡处于太行山上,位置较高。后勤要经过山区的考验,本身就难度很大,再要补充举国之兵的需求,难度更是不小。

而且消耗的时间太长,赵国的财政已到崩溃边缘,不得不进行一场决战来解决旷日持久的消耗对峙战。当时主将廉颇多次被赵王要求进行决战,都被拒绝。这一相持就是三年。秦国没有怎么样,赵国反倒伤筋动骨。不得不换了主帅。而赵括就是担当这一重要使命,不得已而为之。

四、战略转换与国际策略失误

赵括接任主帅之后,面临国家财政的困境,不得不采取主动进攻之态,开始进行决战。但是秦军的情报站做的非常成功,反观赵国却一直很是失败,连秦国的主帅换为战神白起都不知道,不得不说很是可悲。秦国对于赵括很是重视,事实证明赵括的统兵能力与战场决策还是很厉害的,只是命不太好,也没有认清主将以变人,还在以为是原来的主将。导致后来的决策失误,也就不难以认为为何会惨败了。

同时在于外交的运用上,赵国也是略逊一筹,被秦国算计了,导致赵军在面临包围时,却与一国去主动支援,反倒希望两国大打消耗战,最后两败俱伤。而赵国只能因为外援断绝,内部以无兵可派的尴尬境地中,失去了最后的精锐与国力。彻底失去第二强国的国力与优势。

秦国和赵国实力相当,为什么总是赵国沉不住气失败呢?

五、中计与速战决胜

赵括因为不知道秦军换帅,经过内部整合后开始进行决战,率军攻击。而秦军也采取相应的部署,把兵粮要地与主帅阵地都暴露出来,诱敌深入切断敌军粮道,困死敌军。而赵括在前进的过程中,比较顺利,企图攻击敌军中军主帅大营,但是在得知后方粮道被切断之后,知道自己中计了,最后不得不强攻。

另一方面向后方求援,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啊,当时的赵军在断粮的情况下,采取进攻状态,而秦军则避开敌军的攻击,采取围困战术,企图困死赵军。就这样大军被围46天,多次的攻击都失败了,在这样绝境的情况下,赵括采取了最后的绝地反击。

六、残酷猛攻与意外结局

赵括最后把军队分为四部分开始最疯狂的反击,企图打破敌军的封锁,为赵国留下一部分军力。而事实这场战争打的十分惨烈,秦军拼死防守,而赵军绝望冲出重围。在这场生死之战中,秦国一度防线不稳。但是就在这危险情况中,赵军主帅赵军战死。使得赵军整体投降,秦国险中有险的获得胜利。赢得最后的胜利并坑杀了四十万的赵军,奠定最后的成功。

如果不是当时主帅被射杀,赵军说不定能够冲出包围圈,而秦军虽能胜,可也要损失不少。从当时的情况来说,即使秦国胜利了,也是伤筋动骨。可见当时赵括的能力还是有的,对阵秦军手腕还是挺不错的。只是运气不佳出了意外,也使得秦军轻易的获得胜利了。

秦国和赵国实力相当,为什么总是赵国沉不住气失败呢?

结语:

通过长平之战的背后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并不是赵括纸上谈兵而使得赵军败亡,相反是因为赵国的国力难以维持而不得不选择战略决战,以减缓后勤压力与财政危机。企图通过决战而解决崩溃的边缘。当时的主帅廉颇拒不执行这一冒险策略而被赵王撤职,换赵括指挥这场国战。

虽然最后还是输了,不止输在对方换帅而不知情的情报上,更是被敌人冒险的战局部署上,还有援军断援上。但是赵括的能力却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对赵军的整合与统御上,可以看出指挥能力还是有的,在被秦国埋伏与断绝粮道的基础上,能够主动冲击与决战。使得秦国的损失加大,不一定能够稳定防线,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功亏一篑,主将战死而赵军投降。否则结果真的很难预料,搞不好秦国得吃很大的亏。

也就是说赵括这个人还是值得肯定的,只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国力问题,不得不背这个锅,而当时的问题也不得不那么做,早晚都得因为后勤与消耗战而压垮国家的财政与政权的稳定。廉颇之所以不决战就是因为担不起这个罪责。而赵括能够主动承担不得不说还是顾全大局的,只是运气差点,否则即使败,也不会打成被坑杀的结局,这是谁也没有料到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4/245874.html

“秦国和赵国实力相当,为什么总是赵国沉不住气失败呢?” 的相关文章

前少帝刘氏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前少帝刘氏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汉前少帝,西汉第三位皇帝,在大一统王朝当了四年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汉惠帝七年(前188年),汉惠帝之子前少帝刘氏即位,成为中华第一位儿童皇帝。然而刘氏仅在位四年就因为一句话而被祖母吕后杀死,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刘氏到底说了什么,就遭吕后害死呢一,出身...

历史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废的?

历史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废的?

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嫡长子,母为文德皇后长孙氏。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世民对于嫡长子可谓寄予无限厚望。公元618年,李承乾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寓意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李世民即位之后,立封李承乾为皇太子。看似波澜不惊的立储,却也隐藏着些许危机。翻看历史我们知...

刘备最后选择赐死刘封是因为诸葛亮说的吗?

刘备最后选择赐死刘封是因为诸葛亮说的吗?

刘封,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三国演义》中,对刘封的死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关羽在败走麦城后,遭遇了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关羽父子被擒后遇难。这期间,关羽曾派廖化向刘封、孟达求助。但两人见死不救,致使关羽遭难。关公死后,廖化去成都哭告刘...

历史上令妃如何受宠却没能成为皇后,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令妃如何受宠却没能成为皇后,是因为什么?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乾隆帝的第三位皇后,嘉庆帝生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令妃是包衣出身,据史书记载,她早年被选入宫中做了宫女。由于她生得秀美,心地淳良,因此得到了乾隆特别的宠爱。但是,乾隆在没有皇后,又将令妃儿子永琰立为继承人的情况下,却一直不立令妃为皇后。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

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 为什么突然间就销声匿迹了

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 为什么突然间就销声匿迹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威名赫赫的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怎么突然就“销声匿迹”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不堪,天灾人祸频发,立国数百年的大汉朝再也无法维持自己的统治,中原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乱的战火之中,在乱世之中无数英雄豪杰趁机崛起,或是征战四方,或是雄霸...

刘备死后孙尚香最后嫁给了谁 后半生生活怎么样

刘备死后孙尚香最后嫁给了谁 后半生生活怎么样

对刘备死后,孙尚香嫁给了谁?后半生过的幸福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在整个《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并不多,虽然她的名字千百年来早就广为人知,但她后来的命运可不像我们知道的那么简单。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孙尚香只不过是一个一笔带过的女子。就是正史对她的描...

陆胤:东吴将领、丞相,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陆胤:东吴将领、丞相,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陆胤,字敬宗,吴郡吴县人,左丞相、嘉兴侯陆凯之弟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陆胤初任御史、尚书选曹郎,太子孙和听到他的名声,以特殊之节待他。适逢杨竺等亲附鲁王孙霸,与孙和分庭争斗,暗地相互谗毁结怨,陆胤因此获罪入狱。后任衡阳督军都尉。赤乌十一年(2...

朱常洛在位时间有多长?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朱常洛在位时间有多长?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明光宗朱常洛,明朝第十四位皇帝,父亲明神宗朱翊钧。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常洛一生福浅命薄,因其生母身份低微,一出生就不招老爹朱翊钧待见,好不容易在近20岁时才被立为太子,仍然整日生活在恐惧和担忧中。这种仰人鼻息,担惊受怕的日子又过了十几年,终于熬到了老爹朱翊钧驾崩,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