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魏国是战国七雄中率先称霸的国家,走向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4-09)130

战国七雄中率先称霸的魏国,为何走向衰落?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在战国七雄中,虽然秦国、赵国、楚国、齐国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强国。但是,实际上,在战国七雄中,率先称霸的却是三晋之一的魏国。在魏文侯这位君主在位时,魏国进行李悝变法,打造精锐的魏武卒,夺取秦国的河西之地,甚至还越过赵国去消灭了中山国。那么,问题来了,战国七雄中率先称霸的魏国,为何走向衰落?对此,在笔者看来,魏国的衰落,离不开这三个原因!

一、地处四战之地

魏国是战国七雄中率先称霸的国家,走向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周王族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始祖为周文王之子毕公高。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由于魏国地处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魏文侯这位君主在位时,用翟璜为相,治理国家;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以此变法图强。凡此种种,促使战国初期的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不过,对于魏国来说,西边是秦国,东边是齐国,北边是赵国,南边是楚国,其旁边还有一个朝秦暮楚的韩国。因此,魏国在崛起之后,自然成为战国七雄的众矢之的。

魏国领土曾包括现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东部、河北南部、江苏北部。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的魏国又被称为梁国。自战国中期开始,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传至魏王假。公元前225年,魏国为秦国所灭。

二、人才流失

在战国时期,人才对于各个诸侯国的影响,无疑是非常大的。比如在武将上,秦国拥有白起、王翦等名将,赵国拥有李牧、廉颇等名将,这是他们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诸侯的原因之一。对于战国七雄中之一个称霸的魏国,本来也拥有众多的人才。比如李悝、吴起、乐羊等人,就为魏国的崛起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魏国流失的人才,不仅让魏国出现了人才断层的问题,也让周边诸侯国获得了好处。比如在魏国没有得到重用的商鞅,来到秦国推行了商鞅变法。比如在魏国遭到庞涓陷害的孙膑,最终来到了齐国,帮助齐国打赢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再比如训练魏武卒的吴起,也选择离开了魏国,并在楚国推行了吴起变法,促使楚国得以崛起。

那么,非常明显的是,秦国、齐国、楚国等大国的崛起,离不开魏国流失的人才,也即魏国不会识人和用人,最终让自己受到了伤害,因为这几个大国的崛起,无不压缩了魏国的扩张空间,甚至可以说直接重创了魏国。

魏国是战国七雄中率先称霸的国家,走向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三、对外策略的失误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魏斯、赵籍、韩虔三大夫为诸侯,三家瓜分了晋国,此时晋国只剩绛城与曲沃两处,史称“三家分晋”。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晋国最后灭亡。魏文侯在位时,是比较重视维护三晋之间的联盟,也即在战国初期,魏国经常和韩国、赵国一起对外征战。对此,韩国和赵国因为一开始实力较弱,也愿意和魏国保持紧密的联盟关系。不过,到了魏武侯,特别是魏惠王这位君主在位时,三晋之间的联盟逐渐破裂,甚至可以说是决裂了。魏惠王这位君主在位时,多次攻打赵国和韩国,这为齐国的介入提供了合适的借口。

比如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爆发,就和魏国攻打韩国、赵国存在直接的关系。除了没有维护好三晋的联盟,魏国还两线甚至多线作战,这也是魏国对外策略的失误。在战国时期,魏惠王不仅和秦国在河西之地展开较量,还和齐国争霸中原霸主的宝座。诚然,魏国确实拥有深厚的根基,但是,长期的两线作战,导致魏国士卒损耗极大,也最终被频繁的战争所拖垮,从而失去了中原霸主的宝座。

总的来说,马陵之战后魏国一蹶不振,齐国则加强了对魏国的进攻,而秦国也趁势夺取了被魏国攻占的河西之地。秦国收复河西地区之后并未因此停止攻魏。公元前329年,秦两路出兵,北路以河西为基地,渡河攻魏河东,占领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西)、皮氏(今山西省河津县西);南路以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县东)为基地,沿黄河南岸原桃林塞通道,攻占曲沃(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南)及焦(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直抵魏崤山长城。次年,秦军继续攻河东,又占蒲阳(今山西省隰县)。

魏国是战国七雄中率先称霸的国家,走向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在秦国和齐国的夹击之下,魏国自然是一步一步走向了衰落。此外,对于魏惠王来说,在位时用惠施计尊齐威王为王于徐州,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魏国与齐国的关系由徐州相王而得到缓和,但秦国在西边却连续向魏国发起进攻,西边的西河、上郡相继落入秦国之手。魏国感到只靠本国的力量是不能抗拒秦国进攻的,于是有公孙衍发动的“五国相王”之举,企图联合三晋与燕等诸侯国,来抵御秦国的进攻。也即从战国中期开始,魏国的对外策略,已经从扩张变成了防御了。所以,在战国中后期的交锋中,魏国几乎一直是一个配角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4/245962.html

“魏国是战国七雄中率先称霸的国家,走向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司马澹:晋武帝司马懿之孙,生性酗酒,最终被石勒所杀

司马澹:晋武帝司马懿之孙,生性酗酒,最终被石勒所杀

司马澹(?-311),字思弘 ,晋宣帝司马懿之孙、琅邪武王司马伷次子、晋元帝司马睿的叔父。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初为冗从仆射,武帝太康十年(289),封东武公。性忌害,屡谮弟东安王司马繇于汝南王司马亮。惠帝元康九年(299),承贾后旨,共废太子司马遹。赵王司...

孝庄遗嘱让康熙37年不肯下葬 上面到底写了什么

孝庄遗嘱让康熙37年不肯下葬 上面到底写了什么

对康熙为何将孝庄停尸37年不肯下葬?她的“遗嘱”究竟写了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孝庄秘史》这部影视剧,同时也在其他的一些清朝的宫廷剧中了解到孝庄太后这个人物,不得不承认,她可谓是清王朝一位传奇人物,先后辅佐了两位帝王管理清朝的江山基业,别看在表...

朱元璋问武官张恒一个问题,对方回答不出来后果如何?

朱元璋问武官张恒一个问题,对方回答不出来后果如何?

历史上朱元璋曾经问武官张恒关于民间疾苦的问题,一介武夫当然回答不出来,结果惹得朱元璋大怒,乌纱帽就没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各位详细讲讲这件事情的具体经过,感兴趣的朋友就快来看看吧!门克新是明朝初年的一个知名文官,出生在巩昌,起初在泰州地区充当教谕,负责教导当地的学生,后来到了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

符存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为后唐做出了哪些贡献?

符存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为后唐做出了哪些贡献?

符存审,五代后唐名将,被李克用收为义子并赐国姓。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符存审是李克用十三太保之九太保,在辅佐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对抗朱温、灭后梁的战斗中立了大功,不愧后唐名将。可符存审在死前一直想回洛阳见皇帝李存勖一面,但直到病死幽州也没能完成心愿。为何为后唐立下大功的符存审直到死也没能达成...

汉文帝和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两人寿命为何那么短

汉文帝和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两人寿命为何那么短

还不知道:汉文帝和汉景帝为什么那么短命?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孝文帝(简称汉文帝,以下全部用简称)、汉景帝40来岁就驾崩了,这就会让您强烈的认为,他俩怎么这么短寿?其实并非如此。短不短寿要看跟谁比。1、跟历史上的盛名显赫的明君令比,他们的确短寿。开创“文景之治”...

对于汉献帝来说 曹操的死是好事还是坏事

对于汉献帝来说 曹操的死是好事还是坏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之死对汉献帝是好事还是坏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献帝是东汉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其虽然颇具才能,但在其父汉灵帝采纳宗室之狼刘焉设立州牧的建议后。东汉的灭亡已经大势所趋,即使光武再世也难以挽回。因此汉献帝做了数十年的儿皇帝后,被迫禅让帝位给曹丕,东汉王朝至此灭亡...

雍正在位时期做的那么好 雍正名声为何那么差

雍正在位时期做的那么好 雍正名声为何那么差

清朝的雍正皇帝为何名声差?强迫读书人互相指责,结果适得其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朝的雍正皇帝在历史上的名声不怎么好,这大概和他残酷对待兄弟手足和逼压官员士绅纳税有关。不过雍正也是个很有趣的皇帝,在对待某些敌视他的官员士绅方面,雍正不像他的父亲...

朱标死后朱元璋明明还有别的选择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

朱标死后朱元璋明明还有别的选择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

对朱元璋为何不把皇位传给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白手起家的帝王,朱元璋的儿子朱标,一路见证了朱元璋的一无所有的辉煌,而且两父子的感情也非常深厚,所以在垂老之际,朱元璋立储君的目的也非常清晰,而且只要不出意外,皇位一定会交到朱标手中,当然天不遂人愿,朱标早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