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隋末的瓦岗军为什么会在强势崛起后,突然就败亡了?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4-10)120

说到瓦岗军,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隋末唐初虽是乱世,却给了很多人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所以那时候出现了很多的英雄,他们在各自的地盘上,书写着自己的传奇。在那么多的起义队伍里面,瓦岗无疑是非常特别的一个,因为它的崛起很强势,但就在它形势大好的时候,却突然败亡了。正所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这个瓦岗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

创立之初

瓦岗一开始的创建人是翟让,他原是一个小官吏,后来不知是何原因,犯了死罪。他本人应该是那种看着就很不一般的人,所以有个牢狱里的小官慧眼识人,把他给放了出来。翟让那时候已经没什么地方可去了,怎么办呢?他只能带着几个弟兄跑到瓦岗那里,成了草寇。这一点没什么传奇性的,因为以前的草寇差不多都是这么来的,就像刘邦一样。

那时候的瓦岗就是个小地方,翟让虽然给人的感觉很好,但他本人其实没什么很远大的志向,他的想法就是,守着瓦岗安稳的活着就行。但翟让有一点很好,就是他本人很大方,只要是来投奔他的,他都收留,也不管对方是不是比自己厉害。更先来投奔他的是单雄信和徐世勣,这两人的到来,只是让瓦岗的打劫面更大了一些,别的方面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隋末的瓦岗军为什么会在强势崛起后,突然就败亡了?

李密到来

虽然瓦岗在目标方面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它的实力确实是大大的增加了,来投奔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李密的人来了。李密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个真正的世家公子,性格大方豪爽,还特别喜欢交朋友。但李密的运气很差,他是个很有抱负的人,可杨广一句:个小儿视瞻异常,勿令宿卫,就断了他的仕途,之后更是一路坎坷。

李密不能做官之后,只能在家里看书消遣,后来他结识了杨素,又被杨素介绍给了自己的儿子杨玄感。这个杨玄感在隋末历史上很有名,因为他是反叛杨广的人里面,之一个比较有名气的。李密和他搅和在一起,结果肯定是非常惨的。好在命运对李密还公道,他虽然屡陷危机,可最终都安然的度过去了,直到他到了瓦岗。

翟让让位

前面已经说过了,瓦岗现在不缺人,也不缺钱,它只缺一样东西,就是问鼎天下的大志向,而李密刚好有这样东西,所以他的到来,真正的改变了瓦岗,也让瓦岗以最快的速度强势崛起了。当然,作为一个后来者,李密肯定是用了一些策略,才说服翟让,让他扩大地盘,进而把瓦岗带上崛起之路的。

李密先是用一些小功劳,得到了翟让的欣赏,然后他又用舆论和大的战功,来赢得了几乎所有人的拥护,剩下的那些都是翟让的忠实拥护者。李密的野心很大,他想取代翟让,在取代之前,他做了最后一件大事,就是攻克了隋朝的粮仓,然后把粮食都分给了穷苦的百姓。这件事让李密的威望达到了顶点,然后翟让让位一事,也被正式的提了出来。

翟让在这里又表现出了他的大方,他真的把自己的位子给了李密。而翟让之所以这么做,可能是觉得自己确实不如人,再一点就是他把人心想的有点简单了。翟让虽然甘愿让位,但他的那些拥护者们并不同意,只是当时没有闹出什么很不好的事情来,但这种情况却为瓦岗的将来埋下了隐患。

隋末的瓦岗军为什么会在强势崛起后,突然就败亡了?

瓦岗崛起

就在李密坐上新位置的当年,黄河以南、江淮以北的很多起义军都来归附了瓦岗,然后附近的一些小股势力,还有一些青壮年百姓,也来到了瓦岗,这时候的瓦岗已经有十万多人了,它真的壮大了。之后,秦叔宝来了,程咬金来了,李密又带人打下了隋朝的另一座粮仓。在这么多的胜利面前,李密有点忘形了,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洛阳。

洛阳非常难攻,哪怕是后来的李世民,在面对洛阳的王世充时,也很艰难。就在洛阳久攻不下的时候,隋朝的援军来了,里面就有王世充。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之下,有人建议李密退守到西边,然后把河南这块留给翟让守着,可李密没答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瓦岗的势力虽大,可里面的人员组成真的太复杂了,可能李密一走,他就不是瓦岗的领导者了。

瓦岗败亡

李密和王世充只是拉锯战,但在瓦岗的内部,却出现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翟让之死。起因很简单,就是拥护翟让的人想让他重新把位子夺回来,可这事被李密知道了,于是他设了个鸿门宴,杀死了翟让等人。他的这个做法让瓦岗稳定下来了吗?不但没有,还起到了反效果。这件事让翟让的旧部心里生了怨恨,很多的官员也开始恐慌起来,瓦岗从此由盛及衰。

王世充在李密的攻打下,一直在失败,但王世充不甘心,他再次集结大军而来。有句话叫哀兵必胜,在最后一战的时候,王世充那边已经是背水一战了,并且他还用了一些策略,他让人潜伏在了瓦岗的粮仓旁边,还让人弄了个假李密。战斗一打响,王世充把李密一亮,粮仓一烧,整个瓦岗就降的降,逃的逃了。

李密以为他会东山再起,但他直到后来才知道,自己已经不可能再次崛起了。为什么瓦岗这么不经打呢?其实问题都出在瓦岗内部,瓦岗的人员组成复杂,人心特别松散,尤其是在内讧之后,瓦岗的人心更加松散,所以在王世充的大军过来之后,他们纷纷选择了投降。这也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不论多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开始坍塌的。

隋末的瓦岗军为什么会在强势崛起后,突然就败亡了?

总结

瓦岗的兴亡离不开两个人,一个是翟让,一个是李密。翟让虽然没什么大志向,但他能容人,这才有了后来各个英雄的到来,而李密则是把瓦岗推向了 *** 。瓦岗的兴旺可以说是大势所趋,李密的做法得当,但它的败落,则是人祸,如果他们内部能团结一点,也许就不会有那么惨烈的结局出现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4/246008.html

“隋末的瓦岗军为什么会在强势崛起后,突然就败亡了?” 的相关文章

乾隆因为年岁大犯糊涂才闭关锁国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乾隆因为年岁大犯糊涂才闭关锁国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乾隆皇帝为何要实行“闭关锁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晚清时期列强侵略中国使百姓受尽苦难。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中国科技落后国力衰微,才让列强有了可乘之机。曾几何时中国是多么强大,乃至于多个国家派使者来中国学习先进技术。为何到了清朝却如...

马超: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马超: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之子。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建安十六年(211年...

在易学方面,虞翻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易学方面,虞翻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三国时期吴国学者,日南太守虞歆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勤奋好学,早年担任王朗的功曹。后来,投奔孙策,入仕于东吴,历任富春县长。举茂才,拒绝东汉朝廷征辟,迁骑都尉,参与夺取荆州的战役。得罪孙权,流放于交州。嘉禾二年(23...

曹操和刘备一个武,一个文 孙权为什么还能三分天下

曹操和刘备一个武,一个文 孙权为什么还能三分天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能文,刘备能武,孙权什么都不会,凭什么三分天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邦论打仗不如韩信,论谋略不如张良,论治国不如萧何,在与项羽四年的楚汉战争中,没有打赢过一次,为什么刘邦能夺取天下?没错,就是用人,当领导的不需要事事强于对手,只需要正确、合...

甄皇后是什么人?她与耶律阮之间的感情如何?

甄皇后是什么人?她与耶律阮之间的感情如何?

大辽甄皇后是辽朝历史上唯一一位汉人皇后,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公元947年一月,辽国灭后晋,亲征的辽国皇帝耶律德光率部进入后晋国都大梁(即开封)。战胜者拥有这座城市中所有的一切,将之当成战利品,并任意分配占有。耶律德光的侄子耶律阮(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耶律...

符存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为后唐做出了哪些贡献?

符存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为后唐做出了哪些贡献?

符存审,五代后唐名将,被李克用收为义子并赐国姓。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符存审是李克用十三太保之九太保,在辅佐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对抗朱温、灭后梁的战斗中立了大功,不愧后唐名将。可符存审在死前一直想回洛阳见皇帝李存勖一面,但直到病死幽州也没能完成心愿。为何为后唐立下大功的符存审直到死也没能达成...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战的时候 司马懿为何要杀曹爽三族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战的时候 司马懿为何要杀曹爽三族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为何一定要将曹爽诛灭三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249年,曹爽被司马懿灭三族,曹爽大骂道:“司马懿,你这个大骗子,骗我交出兵权却要灭我三族。都怪我太过天真,悔不听桓范之言落到如此下场!”话音一落,刽子手手起刀落,曹爽瞬间身首分离...

朱买臣是如何发迹的?最后被汉武帝所杀是因为什么?

朱买臣是如何发迹的?最后被汉武帝所杀是因为什么?

马前泼水,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夫妻离异,无法挽回。也是京剧经典曲目之一。朱买臣,字翁子,会稽郡吴县人。西汉大臣。七国之乱爆发之后,朱买臣与妻子为了躲避战乱逃亡会稽郡,但他不会经营生产,只喜欢读书,所以生活并不富裕。但为了维持生计的他只能靠上山砍柴换取吃食,在这样贫困的条件下,朱买臣也没有放弃读书,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