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南明的关键一战是什么战役?面对清军依然会溃不成军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4-10)190

每当一提起南明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南明的关键一战在1645年中旬爆发,理论上来说清朝是没有十足的把握灭掉南明,同时南明试探性的北伐已经让清廷感到了威胁。不过在清廷看来战争无异于赌博,不如一次就赌到底,于是在消灭大顺军以后,消灭南明成了首要目标。

在消灭大顺军的同时,南明试探性的北伐让清军感到了恶战爆发的可能性,所以在清军南下的规程中,要想避开恶战几乎是不可能的,况且当时南明在江北四镇中设有重兵,因此想要击败南明军并没那么容易。

个人认为南明失利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军事上部署的不足,另外当时南明虽然已经成立了小朝廷,可是左良玉的承认是更大原因。如果辅佐弘光朝廷的是左良玉而不是马士英的话,似乎战局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因为以左良玉的军事才能,清军想轻易灭南明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因为南明江北四镇没有及时北伐错过战机

南明的关键一战是什么战役?面对清军依然会溃不成军

南明扭转战局的更佳时机就是1645年的一月至三月,当时清军全部集中在潼关与李自成决战,且清军也只是在黄河以北一带设防,所以防线极为空虚,倘若南明持续进攻的话,清军必然会败走。南明非常希望看到李自成被完全吃掉的结局,不过这并不影响南明的北伐。

1645年三月,李自成在湖北一带被阿济格击败后,就基本宣告大顺军解散了。可是清军此时还没有恢复元气,这是南明北伐的更佳时机,李自成被吃掉,清军还没有做好准备,南明一旦北伐,那么清军就很难招架了。

当然前提是清廷愿意与蒙古诸部和谈,抽出部分军队继续南下同时拖住南明,否则清军必败。但这么好的机会,南明军只做了试探性的北伐,这也令不少历史学者感叹中国王朝难逃300年周期的诡异命运。当时无论是江北四镇还是左良玉都可以抓紧时机进行北伐意图消灭清军主力,这样一来明朝又可以再次恢复基本版图。但左良玉不北伐的原因很明显,就是避免再次与清朝交锋。

在崇祯年间,左良玉屡次担任剿灭农民军的军事指挥官,同时他也抽调过一部分军队赶往关外支援袁崇焕抗击清军,可是几次交手下来,发现清军想要一时之间消灭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屡次与清军交锋的部队回忆,在与清军交手后发现,虽然清军名义上是游牧民族部队,可是火器的配置一点也不差,火炮的数量甚至超过左良玉的正规军,所以左良玉在没有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是决不敢轻易对清军展开进攻的。

既然不难正面灭掉清朝,那左良玉总能在清军与李自成决战的时候进行一次打包抄吧,意图彻底切断清军的补给线,让清军与李自成恶斗,自己逃之夭夭,并逼迫清朝退出关外。可实际上左良玉并不是没有冒险的勇气,想的是一旦冒险以后自己如何结局是一个问题。

南明的关键一战是什么战役?面对清军依然会溃不成军

当年诸葛亮北伐倘若赢了,他会不会黄袍加身都是一个问题,而左良玉也一样,一旦逼迫清廷投降以后,他会不会也作出反叛的事情,这很难说。不过左良玉对明朝的忠心一直到清军攻打武汉的时候也没有消褪,可见左良玉还算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忠臣,但他没有作出军事行动挽救明朝,而是在一定意义上错过了战机,让明朝陷入被动的局面中。二、因为南明朝廷没有重视左良玉的建议

到了清军南下,已经是火烧眉毛的时候了,过去的优势已经不在了,清军分三路灭南明,一方面直扑扬州,另一方面进攻武汉,并且还派兵进入四川与杨展决战,可是这三路大军居然都赢了。

当时多尔衮认为,三路大军只要有一只胜利就有战胜南明的希望,可他还是太高估南明了。几场决战下来,首先是江北四镇的崩溃,再加上武汉城防不利,被阿济格占领,随后在成都郊外的决战中,杨展不敌清军,最终弃城而逃。不过杨展刚刚击败张献忠,能取得这样的战绩已经非常不错了,可是杨展希望诱敌深入,但南明朝廷始终没有给予他什么支援。在杨展看来只要他将清军拖住就能实现彻底消灭清军,可事实上,三路大军没有一处收到过激烈抵抗,在江北四镇看来倘若直接与清军决战,那么南明的实力将一次就消耗光。

可按照左良玉的建议,南明可以派出江北四镇的兵力保证扬州的安全另外还能派出一部分兵力继续追击清军。虽然清军兵力不多,可是主要以骑兵为主,杀伤力还是很大的,所以这也使得南明军队不敢轻易与清军决战。

由于南明军主要擅长水面作战,所以清军想渡过长江直取南京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左良玉手上的水军至少还有10万之众。清军当时的想法是借包围扬州后,逼迫左良玉来救京,可没想到左良玉来了,马士英急了。

马士英做出的一系列决策可以说给了清朝统一提供了太大的便利,清军后来在几场主要战役中的胜利还有赖于学习了包围扬州的这一招。不但让南明南部吵成了一团还间接的打击了明朝军队的士气,让清军可以不战而胜。

后来清军与南明军在武汉和荆州一带决战,最终虽然清军攻破了城池,可是损失也不小,无力继续进攻湖南,但这在多尔衮看来就是左良玉的军队在干扰清军的进攻速度。因此在后来左良玉残部投降清军以后都没有好到哪里去,根本原因还是左良玉部队的军事实力以及左良玉自身的军事远见造成的。

南明的关键一战是什么战役?面对清军依然会溃不成军

当时南明朝廷倘若管理人是左良玉那么势必会抓住最有利的时机进行北伐,并通过北伐来消耗清军的实力,最终把速战速决打成拉锯战,这也是多尔衮最不想看到的。之一是当时北方经过多年战乱早已是满目疮痍,要想解决粮食问题还必须与南明一战夺取江浙一带,收集民粮来缓解部队的粮食不足的问题,可是粮食问题远没有多尔衮想象的那么简单,因此清朝与南明的决战其实也是经济导致的必然结果。

三、清朝诱逼左良玉投降是压倒南明的一道创伤

作为南明作战力最强的一支部队,左良玉的部队可以说不光是水军作战力强,陆军也不俗,所以清军希望首先与左良玉决战,并吸引南明其他部队过来救援,这样一来就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南明收入囊中。但事实上清军与左良玉决战的就是当时追击李自成余部的这支部队,但李自成早已逃往湖北。虽然还有零星的抵抗,可大面积的抵抗早已不再,因此当时清朝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左良玉身上。

随着左良玉的一拖再拖,南明错过了更佳的反击时间,这导致南明陷入了被动的局面,也是在这种被动局面上,南明也曾主动出击与清军决战,不过几次交战下来不仅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反而是让清军摸透了南明军的作战 *** 。

事实上南明军在陆军作战上还是趋于劣势的。一方面清军的火器配置并不少,另一方面清军讲究度就是快,偷袭这种事情恐怕交给清军好一点。清军在制定灭南明的战略上,之一步就是夺取荆州,切断南明东西两边的联系,迫使左良玉与杨展与清军决战,从而无力救援南京。这也是清军为何包围扬州的理由,一方面守城战役真的很激烈,另一方面则是在守城的过程中与明朝主力决战。

虽然清军数量上不占优势,可是一旦拖住了江北四镇的主力,那么对于南明而言就是非常被动的局面,清军可以快速突入一支骑兵夺取南京,这样一来就能快速逼迫南明投降。虽然后来有无数的南明小朝廷成立,可都没有再用绝对的军事实力与清廷抗衡,因此清朝统一全国的局面基本已经定型。就在清朝可以全面统一全国之初,推行剃发令还是遭到了不少地区的强烈抵抗的,这也成了明朝翻盘的最后一次希望。

尽管后来南明主力部队陆续投降清廷,可是左良玉部队的投降无疑是影响力更大的,因为左良玉当时已经是南明朝廷的全部家当中最被看好的。倘若左良玉主力与清军主力决战有可能取胜,在这种绝佳机会的面前,左良玉对南明朝廷主导者的质疑就成了裂痕的开始,结果造成了左良玉在救援南京的过程中遭到了江北四镇的一致抵御,最终左良玉攻入长江下游,并建立起长江防线。尽管长江防线是左良玉建立的,可是这些船倒是帮助了清廷快速击败左良玉。

南明的关键一战是什么战役?面对清军依然会溃不成军

当时左良玉驾驶着战船来到南京一带以后,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与江北四镇和谈,并希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共同承担国家防御。但后来的结果令人疑惑,因为清军并没有战胜南明军,仅仅只是因为左良玉病逝让他的余部有了投降清朝的机会。当然也是在投降清朝以后,越来越多的地方军阀开始投降清朝,这也让清朝统一的速度大大提高。但本质上都是因为南明朝廷利益分配不均所致,这也是导致南明小朝廷林立的原因。总结

南明朝廷虽然占据了江南广大富庶地区,可是人民似乎对参与这场战争兴趣不大。我个人认为南明朝廷之所以面对清军会溃不成军是在于在统治合法性以及政策转变性没有跟上的原因。当然南明不停加重赋税来加以压迫人民参与战争的方式是压倒南明朝廷的根本原因。清军自占领南明属地后不停减轻赋税,加大社会治安等有利于恢复社会生产,同时清军军纪严格,不同于左良玉军队中那般土匪作风也是原因之一,但清军长驱直入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对地区统治政策上以及在应对地区管理上的优势。

战争带来的后果肯定是“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在我看来江北四镇并非无用,而是选择了一个最为正确的做法。所以说,战争的失败必然是由多方原因组成的,士兵们对朝廷的不满,百姓们对战争的厌恶,都加速了南明的失败。

以小见大,江北四镇在此役中的无用以及其在明清两方政权中的摇摆,辐射的其实是南明朝廷的破败和混乱,也揭示了朝代的更替其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4/246150.html

“南明的关键一战是什么战役?面对清军依然会溃不成军” 的相关文章

杜夔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杜夔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杜夔[kuí],字公良,河南人, 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擅长音律,聪明过人。管弦等各种乐器,他无所不能。他长期总管歌舞音乐,精心研究,继承复兴了前代古乐,并有所创新。仕于曹操、曹丕之世,以通晓音乐称于世。早年任雅乐郎,汉中平五年(188年),因...

裴子野是个怎样的人?他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裴子野是个怎样的人?他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裴子野(469年~530年),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南朝大臣、史学家、文学家,太中大夫裴松之曾孙,“史学三裴”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勤奋好学,善于属文。初仕南齐,起家武陵左常侍、右军参军,以父丧去职。梁朝建立后,除右军参军、廷尉正,出任冠军录事参军,迁国子博士,转比...

刘盈能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是因为商山四皓吗?

刘盈能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是因为商山四皓吗?

《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着汉初商山的四个隐士。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汉高祖刘邦对他们既蔑视又尊重。在废立太子事件中,刘邦本打算废长立幼,但由于商山四皓的出山规劝,才打消了念头。不禁要问,刘邦难道忌惮这四位隐者吗,个中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解读。一、“商山四皓”何许人物商山四...

蓝玉谋反是真的吗 朱元璋为什么要执意杀他

蓝玉谋反是真的吗 朱元璋为什么要执意杀他

还不知道:朱元璋为何执意要杀了蓝玉?蓝玉谋反是不是真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388年,明朝发生了一件震惊三观的“蓝玉大丑闻”,手握重兵的大将蓝玉,在押送元朝皇帝和妃子们回京的途中,奸污了元妃,导致元妃受尽侮辱自杀。此事,激怒了朱元璋,但是朱元璋忍了,开国大臣蓝...

凌统: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在军中亲贤礼士,轻财重义

凌统: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在军中亲贤礼士,轻财重义

凌统(189年-217年或237年),字公绩,吴郡馀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凌统少有名盛,为人有国士之风,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在从征黄祖时,他作为先锋,阵斩张硕。在逍遥津之战,他拼死保护孙权逃生,自己则是最后一个逃生的将领。官至偏将军。凌...

范仲淹的后代范文程为什么主动给努尔哈赤表忠心?

范仲淹的后代范文程为什么主动给努尔哈赤表忠心?

范仲淹的后代范文程为什么主动给努尔哈赤表忠心?出生名门,血管里流淌着忠臣良相血脉的范文程,在后金攻打自己的国家时,却积极讨伐明朝,对大清建立新制建议献策。万历二十五年(1597),范文程出生于辽东沈阳,据《清史稿》记载:“其先世,明初自江西谪沈阳,遂为沈阳人,居抚顺所。”范文程的曾祖父范鏓曾担任兵部...

有哪些与吾彦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吾彦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吾彦,生卒年不详,字士则,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及西晋初年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任通江县吏,后得到大司马陆抗的提拔重用,逐渐升至建平太守。太康元年(280年),西晋灭亡吴国,吾彦投降西晋,被晋武帝司马炎任命为金城太守。后历任敦煌太守、雁门太守、顺阳内史、员外散...

张煌言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多少作品?

张煌言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多少作品?

明末英雄张煌言以其坚定的抗清立场,赢得了时人和后世的赞誉,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他文武双全,既是一位著名的抗清民族荚雄,又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作为南明大将,张煌言投笔从戎、抗击清廷将近二十年,在金戈铁马、九死一生的战斗生涯中写下了大量诗文。张煌言当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